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辽史》中仅出现过两次的“五押”,到底是做什么的

《辽史》中仅出现过两次的“五押”,到底是做什么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133 更新时间:2024/1/30 22:04:00

不过,时至今日,关于“五押”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虽说仍有数处疑点,但也可以拿出来和各位读者聊聊。

一、 关于“五押”的原始资料

在《辽史》中有两处出现了“五押”,一次是《辽史·百官志》中,“北面边防官”下属有“西南面五押招讨使”还有“五押招讨大将军”两个官职。其次是《辽史·兵卫志》中“大首领部族军”下有“五押军”。

在辽史中就仅有此两处记载,除此之外的原始资料还有《韩匡嗣墓志》、《韩德威墓志》中提到这两位都曾出任过官名中带有五押字样的官职。还有就是契丹国志中也提到了“五押”这两个字。

当然,记载了“五押”的史料还有一些其他的零碎资料,但确实是少之又少。

正是因为涉及“五押”的史料少之又少,因此才给“五押”的解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从这些资料中只能看出,五押应当和军队有关,同时也和辽代西南地区的治理息息相关。

二、 五押的初步研究

在对五押研究之初,学界大致上提出了三种意见。

1. 人名说

持这种看法的学者其依据是宋琪的平燕十策中“其诸大首领有太子、伟王、永康、南北王、于越、麻答、五押等。”

在这里五押被和太子、伟王等同列,而于越也是辽国国舅,同样是人名,因此推测这里的五押也同样是一个人名。

顺着这个思路进行推测,天放先生认为五押就是韩德威,在《宋会要辑稿》中就有“契丹将韩五押领兵来剽略”的记载,而韩德威墓志中也提到韩德威曾经出任过西南面五押招讨使。因此《宋会要》中的韩五押就是韩德威显然没有问题。

另外一位教授李锡厚先生认为“五押”是耶律郎五,其依据是《契丹国志》中耶律郎五与麻答并列,《平燕十策》中五押也与麻答并列,因此推断这个耶律郎五就是五押。

但这一说法实在疑点甚重,古人本就有以官名替人名的习惯,譬如李鸿章也可以叫做李中堂。五押究竟是在特殊语境中指代人名还是确实是个人名,这一问题难以得到解释。因此人名说始终难以服众。

2. 官名说

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也不在少数,邓广铭、李桂芝、杨浣等先生都有类似观点。

邓教授治学风格严谨,只是提出了这一看法,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没有进行推测。

而李桂芝和杨浣两位先生则提出了两个大胆的假说,李桂芝先生的假说为“五押”就是“五院”(即五院大王,五院为部族名),但这一学说多遭质疑,刘国生、王玉亭就写过《“五院”与“五押”问题分析》一文反驳这一观点。主要是韩德威出任五押的时候,五院大王一职另有其人。

杨浣先生的看法则是五押是西南面行军都统的别称,而五押这一说法其实是来自于唐代的“六押”制度。但这个唐代的六押,其实是中书舍人的别称,负责协助宰相行政。

五押的具体职能有所不明,但显然是一个负责地方军方官职,两者八竿子都打不着。

因此这一说法也颇多质疑。

3. 军名说

最后一种说法则是军队名称,在《韩橁墓志》有这么一个记载“假公押领控鹤、义勇、护圣、虎翼四军”,因此很多学者推测五押就是在控鹤、义勇、护圣、虎翼之外再增添一部,负责押领这五部军队的官员就被称为“五押”。

但这一说法也难以立稳脚跟,因为控鹤、义勇这些军队基本都属于禁卫军系统,韩橁应当是暂时统领这几只部队应急。

在研究陷入困顿之后,有学者开始思考,是不是目前考据的方向出现了根本问题,所谓的“五押”压根不是一个汉族词汇,而是契丹语呢?

但《辽史》并非辽人自己修著,而是元人编写,虽然主笔为蒙古人脱脱,但编写的主力军还是汉族士人。但是,《辽史·国语解》中没有收录“五押”这个词汇,《辽史》全文也没有特意解释过五押。这无不暗示了一个事实,在当时的文人眼中,“五押”是一个不必解释的常识性词汇。

三、 揭开五押神秘面纱

对于五押的研究又一次陷入了困顿之中,于是一些学者决定扩大自己的视野,从单纯的《辽史》研究脱离出去,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推测。

辽朝的五押官常常由西南路招讨司兼任,说明二者的职能有相近之处,而西南路招讨司的管辖范围,大致是唐代丰州、受降城等地区。这一地区聚集着众多胡族,包括契丹、沙陀、吐浑等等。

为了应对这种特殊的形式,唐代设立了一个官职“押蕃落使”,该官职常常由当地的军政长官兼任,例如当地刺史、都督等。目的就是管理那些难以控制的胡族。

契丹对这一官职应当颇为熟悉,因为幽州长史刘济就曾经出任过“押奚契丹两蕃等使”,应当是针对契丹的“押蕃落使”。

总之,押蕃落使作为曾经唐朝控制胡族的手段,自然被契丹所熟悉,因此被契丹拿来管理同样胡族混杂的西南地区自然是情理之中。

如此一来,“五押”之含义也就浮出水面,即为押官五蕃落之意。

至于是哪五个胡族部落,康鹏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推测。

《辽史·太祖纪》中有一段记载,在公元九一六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曾经“亲征突厥、吐浑、党项、小蕃、沙陀诸部,皆平之”,之后还一鼓作气向东打下了蔚、新、武、妫、儒五州,北方大片土地被辽朝所控制。

这次战争结束后,耶律阿保机马上设置了西南面招讨司,西南面招讨司这个官职和五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时候这两个官职都由同一人担任。

而耶律阿保机设置西南面招讨司的时机又太过凑巧,很显然,这个官职的设置和管理刚刚被辽朝征服的突厥、吐浑、党项、小蕃、沙陀五个部族有重大关系。

突厥、吐浑、党项、小蕃、沙陀,恰好是五个番族,从这一角度来看,五押很可能就是负责管理者五部番族的官职。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辽史·营卫志》记载,为辽朝镇守西南边境者也是五个部族,其中的涅剌、迭剌迭达、品达鲁虢、乌古涅剌四个部族更是很巧合的隶属于西南面招讨司。而剩下乙室部的,从地区来看也应当归属西南面招讨司管控。

因此,“五押”所管理的五个部族也可能是乙室、涅剌、迭剌迭达、品达鲁虢、乌古涅剌五个部落。

还有一个证据是圣宗时期改组部族,将当年太祖所置二十部变为三十四部,其中镇守西南边境的五个部族被解散。

这正可以解释在圣宗之后,《辽史》中就再也没有关于“五押”的记载。

四、 结语

至此,前后历尽数年,辽史中神神秘秘的“五押”,终于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作者:未定君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辽“五院”与“五押”问题分析》 刘国生 王玉亭

【2】《辽代“五押”问题新探》 康鹏

【3】《辽代“五押”考释》 杨浣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古代像苏轼、潘安等等的大才子,为何不是“倒霉”就是“作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潘安,历史上真实的苏轼,古代美男子潘安照片

    这些早早就走上人生巅峰的少年英才们,本来都应该拥有非常顺利的人生,但是事实证明,这些人天之骄子往往命途多舛,时运不济,这又是为何呢?少年得志,屡遭悲痛在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少年得志的才子,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要数汉代的贾谊,西晋的潘岳、陆机,唐初的王勃,盛唐的李白,北宋的苏轼兄弟,清初的纳兰容若等等

  • 朱元璋赏给道士丘玄清两个宫女,其得知后为什么挥刀自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为何斩了宫女,朱元璋宫女吻戏,邱玄清和朱元璋

    据说,朱元璋曾经送给常遇春两位美女,常遇春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送两个美女这算不得什么,可是常遇春的老婆不干了。一次,一个美女给常遇春倒水,常遇春说了句手好白,他老婆就直接将女人的手给砍了下来。常遇春郁闷至极,就把这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当然要给常遇春做主,于是就杀掉了常遇春的夫人,还炖成了汤,给常遇

  • 荆襄流民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为何直到明朝灭亡都没能将它彻底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荆襄之乱指哪里,荆襄流民,明朝流民问题

    那么,明朝为何会在粮食产量高的湖北出现荆襄流民问题呢?上图_ 明朝版图第一,荆襄地区的地理环境为荆襄地区和明朝对荆襄地区政策的变化为荆襄流民问题的出现埋下了伏笔。湖北的荆州、襄阳地区位于西到终南山东部,东南到桐柏山、大别山,东北到伏牛山,其地理位置介于湖北、河南和陕西三省的交界之处,森林密布,土地肥

  • 同为南方政权,为何东晋北伐屡屡得手,而南宋北伐次次无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灭亡的时候,反而是它领土面积最大的时候,收复了西晋的旧都洛阳,虽然被刘宋取代,但是却可以称得上“以强而亡”,但是南宋则是屡次北伐都无功而返,甚至出现越北伐越弱的情况,这是为何呢?上图_ 东晋行政区划为什么东晋北伐屡屡得手,南宋却次次无功呢?东晋:生于弱小,死于强大东晋这个国家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奇葩

  • “汴河”有多重要,看了北宋的这些统计就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汴河连接哪里,北宋汴河位置,汴河图片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掘隋唐大运河首期工程,运河将板渚,经鸿沟、蒗荡渠,睢水连为一体,北接黄河,南连淮河,流经豫、皖、苏等三省六市,全长650公里。这条运河就是汴河,也叫“通济渠”。宋太宗指的正是汴河。上图_通济渠行经示意图北宋的困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的北宋,在外交上实行“守内

  • 神圣罗马、伽色尼和宋朝在同时期建立,为何三者国祚相差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魏朝与宋朝,宋朝时期的罗马,伽色尼帝国简介

    一、三者简介1、神圣罗马帝国公元962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加冕为皇帝,东法兰克王国也被后世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公元1034年,东法兰克王国正式更名为“罗马帝国”。公元1157年,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绰号“巴巴罗萨”)将国名改为“神圣罗马帝国”,其执政时期帝国国力达到顶峰,成为欧洲最强国家,疆

  • 明朝灭亡后,有着巨大优势的南明为何没成为另一个“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明为什么成不了第二个南宋,南明与明朝的关系,南明与南宋的结局

    明朝的南明时期指的是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作为全国性统一政权宣告瓦解以后,明朝宗室亲王在南方受到忠于明朝的文武大臣和百姓的拥护,建立政权并延续明朝正朔的时期。但值得探究的是,一定程度上而言,南明在明朝作为全国性统一政权覆灭之际,其自身所拥有的力量与外部

  • 明朝将领五花八门谎报军功的方法?毛文龙造假得最离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将领毛文龙,对明朝毛文龙的评价,毛文龙照片

    明代一开始是看表现算功的,所谓:“凡建立奇功、头功, 其亲管头目即为报知, 妄报者治以重罪。行营、下营之时擒获奸细者, 升赏准头功。余俱次功”。在朱棣时期,明朝的主要还是看战斗表现的,这个听起来似乎比看人头要科学合理的多。毕竟别人杀敌,你抢人头,功劳就变成是你的了,这样似乎非常不公平。但是为何明朝后

  • 宋朝的“奸商骗子”究竟有多狡诈?可谓古代历史一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奸商真实案例,宋朝奸商骗局揭秘,宋朝富可敌国的商人

    一、不买不是你性格宋代奸商们的欺诈手法可谓是花样百出,让人防不胜防,这里不妨给大家举举例子。宋代的奸商最擅长的技术就是缺斤短两,不过宋代的缺斤短两可比我们想的复杂的多。比如有人喜欢在秤砣上面做手脚,一斤本来是十六两,这货直接把一斤变成十四两,方法其实也不难,就是故意把秤砣造的很轻就行了。还有称米的容

  • 燕云十六州和河套平原有何异同,为何在明朝的战略地位相差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控制河套了吗,明朝为什么失去河套,燕云十六州与辽宋之争

    同样是作为中原政权抵抗外敌入侵的防线,为什么河套地区和燕云十六州发展不同?上图_秦末汉初河套地区河套地区和燕云十六州有许多相同点。1.都位于重要的地理节点(1)河套地区河套地区位于贺兰山脉之东,吕梁山脉之西,阴山山脉之南,长城之北。《读史方舆纪要序》评价“河套南望关中,控天下之头项”。其主要包括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