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的戚家军,战斗力为什么这么“猛”

明朝的戚家军,战斗力为什么这么“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256 更新时间:2024/1/25 5:46:06

打完倭寇又在朝鲜打日本正规军,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为何成为明朝后期的抗日专业户呢?

第一,戚家军兵员的征集地——义乌的民风彪悍,成为戚家军打败倭寇和日本正规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支部队能否打硬仗恶仗,原因很多。但这支部队的兵员素质是其中相当重要的原因之一。

戚家军的兵员来自于浙江义乌,今天的义乌市是国内著名的“小商品市场”,“义乌制造”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然而在明帝国时期,义乌的民风却非常彪悍。为了保卫当地的银矿,义乌当地民众自发组成武装,把从浙江丽水过来的抢矿人打得落花流水。

上图_ 《倭寇图》中的倭寇 形象

义乌民众为保卫银矿而英勇奋战,一代名将戚继光也在前线抗击倭寇。公元1558年,戚继光的部队在浙江台州重创倭寇。但戚继光也发现了明朝官军打仗的缺点:士兵临阵脱逃者居多,不少士兵一到战场就怯懦不前。为了完成朝廷交给他的抗倭任务,戚继光决定组建新军。

就在戚继光准备征招兵员,组建新军的关键时刻,戚继光的上级胡宗宪戚继光介绍了一个义乌人,此人名叫冯子明,是参加过民间械斗的义乌人。冯子明向戚继光介绍了义乌民众民风彪悍顽强,为保卫银矿而战斗的情况。戚继光明白,只要将战斗力强悍的义乌民众组织起来严格训练,这就是一支能重创倭寇,保家卫国的“铁军”。

上图_ 戚继光仿制的倭长刀

戚继光想去义乌征兵,义乌县令赵大河也上书胡宗宪,希望朝廷能派人到义乌征兵。胡宗宪同意了戚继光和赵大河的想法,让戚继光和赵大河共同完成义乌县的征兵工作。

1559年9月,戚继光和赵大河在义乌县招募4000兵员开始训练。这些战斗力彪悍的义乌民众成为了戚家军作战的骨干力量。义乌彪悍的民风也被这些义乌籍的兵员传递到戚家军中,成为戚家军打败倭寇和日本正规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图_ 戚继光(1528年-1588年)

第二,戚继光对义乌兵员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和正规的训练。

民风彪悍,打仗不怕死,这是义乌兵的优点。然而,没有严格的训练和严明的军纪,再强悍的士兵也只是匹夫之勇。征召到4000义乌新兵后,戚继光对新兵进行严格的要求和极其正规的训练。

戚家军的严格要求和正规训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教育。

戚继光用保家卫国的思想教育参军不久的义乌兵,让这些义乌兵明白,他们参军的目的是消灭倭寇,保卫明帝国的江山不受侵犯,保卫老百姓不被倭寇骚扰。

2.严明军纪。

戚继光曾率领明朝官军在台州重创倭寇,但明朝官军中临阵脱逃的表现让戚继光相当不满。为了防止明朝官军的缺点在戚家军身上重演,戚继光对新组建的军队规范了极其严格的军纪。

戚家军的军纪有多严格?上前线临阵诈称疾病者,处决。临阵抛弃武器者,处决。鸟铳手在演习或作战中早开枪,处决。队长没及时发现鸟铳手违规,处决队长。负责保护鸟铳手的近战兵必须拼死保护鸟铳手的生命安全,如果鸟铳手阵亡,近战兵被处决。

上图_ 鸟铳,又称鸟嘴铳,是明清时期对火绳枪的称呼

上述规定仅仅是戚家军战场严格纪律的一部分,除了战场纪律严格,戚家军的训练纪律也非常严格。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戚家军在训练中排名靠后的兵卒,就得受到“捆打”的惩罚。为了免受“捆打”的皮肉之苦,戚家军士兵只能在刻苦训练,提高自己的军事技能。

为了让兵卒专一训练打仗,戚继光不允许士兵有任何的娱乐,不允许拉家常。在军民关系方面,戚继光严格要求兵卒不准骚扰百姓,不准接受百姓的赠予,不准索要百姓的财物。

军纪方面的令行禁止才能催生出战无不克,攻无不胜的“抗日铁军”戚家军。

上图_ 《练兵实纪》 是明代军事著作。由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

3.严格而全面的技战术训练。

戚继光对戚家军的训练想的非常周全。戚继光结合东南沿海的地形,倭寇的作战特点和古代兵法的精髓,打造出了攻防适用、能在各种地形上灵活变阵型、作战极其灵活的新阵法——鸳鸯阵。

鸳鸯阵主要对付倭寇手里的长枪,《纪效新书》这部著作中谈到了鸳鸯阵的特点。

根据《纪效新书》的记载,倭寇所用的武器主要为长一丈七八尺的长枪,为了应对倭寇的长枪,戚家军把手持狼筅、长枪、镗钯等武器的兵卒放在鸳鸯阵相对靠前的位置。一旦戚家军和倭寇发生近身格斗,戚家军就能用狼筅、长枪和镗钯等武器对付手持长枪的敌人。不管倭寇的长枪从哪个方向刺入戚家军的鸳鸯阵,戚家军都能采取适当的办法对付倭寇的长枪。

除了鸳鸯阵,戚继光还打造出了戚家军的棱形阵和三才阵,阵形比鸳鸯阵更加灵活。

上图_ 鸳鸯阵模型

为了让来自基层的士兵快速掌握军事技能,戚继光将军事训练的干货打造成图并茂的教材《纪效新书》,让每一位戚家军兵卒掌握他必须掌握的军事技能。戚继光要求所有的兵卒必须熟记熟背《纪效新书》的内容,背不过就得罚。在戚继光的严格要求下,军营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正能量”。

思想教育、军纪的极其严格和正规的技战术训练,戚继光从思想到军事训练都严格要求义乌兵卒。

上图_ 戚家军

第三,戚继光为戚家军打造精良的装备。军队打仗,没有装备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让戚家军成为百战百胜的“抗日铁军”,戚继光为戚家军配备了性能先进的武器——戚家枪和狼筅。

戚继光对长枪有较高的评价:“夫长枪之法,始于杨氏…后世鲜有得其奥者。盖有之矣,或秘焉而不传,传之而失其真,是以行于世者卒皆沙家、马家之流。”戚继光结合杨家枪和其他名家的枪法,打造了适合戚家军使用的“戚家枪”。

狼筅重量较重,前面是尖锐的枪头,其全身有多层形似树枝的结构。在实战中,力量较大的兵卒就能用狼筅,用枪头或两边形似树枝的结构杀伤敌人。在具体的实战中,手持狼筅的戚家军能直接顶住倭寇长枪的进攻。

上图_ 狼筅,戚家军使用的武器

除了长枪、狼筅等冷兵器,戚家军还在作战中使用了先进的火器。

戚家军使用火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提高部队的攻坚战能力,戚家军将2门佛郎机炮安装在战车上,用来炮击敌人的城池和其他坚固阵地。其作用和二战时期的坦克、自行火炮非常相似。这种“古代坦克”装备戚家军的精锐火器部队——车营。

2.大将军炮,大将军炮射程超过1000米,在横屿之战中,戚家军用大将军炮直接炮击敌人的阵地。炮击结束后,戚家军官兵以鸳鸯阵直接登陆横屿,最后消灭敌人。

3.虎蹲炮,虎蹲炮相当于今天的迫击炮,是重量较轻的攻坚型火炮。戚家军每500人配备3门虎蹲炮。不管是在攻打倭寇的战斗,还是在朝鲜消灭日本正规军的战斗,戚家军的虎蹲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上图_ 虎蹲炮是戚继光军最常用火器,射程不远,适用于山地作战,机动灵活,与后来的迫击炮有异曲同工之处

有了战斗力强悍的兵员,有了严格的要求和专业的训练, 再加上先进的热兵器和冷兵器,戚家军就能在消灭倭寇和日本正规军的战斗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戚继光打造的戚家军体现出了其极其务实而系统的军事思想,戚继光不愧为令后人尊敬的杰出军事家。

公元1558年十一月,经过2个月的严格训练,戚家军奔赴前线抗击倭寇。在台州战役、新河战役、花街战役、上峰岭战役、福建战役、横屿战役、平海卫战役和仙游战役中,戚家军歼灭了大量的倭寇,为保卫祖国东南沿海的安全立下赫赫战功。

上图_ 五雷神机是世界上最早的左轮枪,是戚继光在北方战线防卫蒙古军队时的发明

公元1592年,戚家军又跟随大部队入朝参战,在攻打牡丹峰、收复平壤的战斗中重创日军。攻打平壤的时候,戚家军老将吴惟忠左胸口中弹,血染战衣,但吴惟忠忍着剧痛,率领将士奋勇杀敌。根据朝鲜史料的记载,当戚家军打到汉城附近的时候,日军竟然闭门不敢出战。戚家军给日军造成的心里震慑由此可见一斑。

作者:军事帅哥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明史》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同为总督、巡抚,为什么明朝与清朝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总督和巡抚谁最大,总督巡抚是什么职位明朝,明朝巡抚总督官制

    这个区别就是:在明王朝总督与巡抚隶属于京官,也就是中央官员,而在清王朝,这两个官职可是名正言顺的地方大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呢?这就要从明清两朝,巡抚与总督两个官职,在明王朝的起源说起了。上图_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乾隆御制本朱元璋在一统天下之后,对于如何统治这个国家也是费尽脑汁。起初,他建立明王朝

  • 瘟疫爆发时,宋朝是如何应对的?“防”和“控”两手抓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对瘟疫的预防措施,宋朝抗击瘟疫的方法,宋朝瘟疫爆发时间

    历代王朝均有瘟疫发生,而宋朝上承五代,下启元朝,享国319年,共发生各类瘟疫49次, 平均6.51年一次, 年均发生概率为15.03%,那么两宋是怎么应对瘟疫的呢?切实有效的防瘟措施应对瘟疫,需要“防”和“控”两手准备。两宋时期,立足于“防”,多管齐下。朝廷设立了虞部,“掌山泽、苑囿、场冶之事”,职

  • 李自成攻入京城,明末的15万锦衣卫为何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自成的真实情况,李自成能攻破北京吗,李自成与锦衣卫

    史料记载“乙巳,贼犯京师,京营兵溃。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为了防止女眷受辱,崇祯杀掉了数名妃嫔,并催促皇后自尽,接着崇祯带着几十名太监想要冲出去,可是起义军已经入了城,崇祯根本冲不出去,随即崇祯在殿内召集百官,却是无人前来。万念俱灰之下

  • 《辽史》中仅出现过两次的“五押”,到底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押和四押是什么,五押,二押可以做两次吗

    不过,时至今日,关于“五押”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虽说仍有数处疑点,但也可以拿出来和各位读者聊聊。一、 关于“五押”的原始资料在《辽史》中有两处出现了“五押”,一次是《辽史·百官志》中,“北面边防官”下属有“西南面五押招讨使”还有“五押招讨大将军”两个官职。其次是《辽史·兵卫志》中“大首领部族军”下

  • 古代像苏轼、潘安等等的大才子,为何不是“倒霉”就是“作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潘安,历史上真实的苏轼,古代美男子潘安照片

    这些早早就走上人生巅峰的少年英才们,本来都应该拥有非常顺利的人生,但是事实证明,这些人天之骄子往往命途多舛,时运不济,这又是为何呢?少年得志,屡遭悲痛在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少年得志的才子,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要数汉代的贾谊,西晋的潘岳、陆机,唐初的王勃,盛唐的李白,北宋的苏轼兄弟,清初的纳兰容若等等

  • 朱元璋赏给道士丘玄清两个宫女,其得知后为什么挥刀自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为何斩了宫女,朱元璋宫女吻戏,邱玄清和朱元璋

    据说,朱元璋曾经送给常遇春两位美女,常遇春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送两个美女这算不得什么,可是常遇春的老婆不干了。一次,一个美女给常遇春倒水,常遇春说了句手好白,他老婆就直接将女人的手给砍了下来。常遇春郁闷至极,就把这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当然要给常遇春做主,于是就杀掉了常遇春的夫人,还炖成了汤,给常遇

  • 荆襄流民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为何直到明朝灭亡都没能将它彻底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荆襄之乱指哪里,荆襄流民,明朝流民问题

    那么,明朝为何会在粮食产量高的湖北出现荆襄流民问题呢?上图_ 明朝版图第一,荆襄地区的地理环境为荆襄地区和明朝对荆襄地区政策的变化为荆襄流民问题的出现埋下了伏笔。湖北的荆州、襄阳地区位于西到终南山东部,东南到桐柏山、大别山,东北到伏牛山,其地理位置介于湖北、河南和陕西三省的交界之处,森林密布,土地肥

  • 同为南方政权,为何东晋北伐屡屡得手,而南宋北伐次次无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灭亡的时候,反而是它领土面积最大的时候,收复了西晋的旧都洛阳,虽然被刘宋取代,但是却可以称得上“以强而亡”,但是南宋则是屡次北伐都无功而返,甚至出现越北伐越弱的情况,这是为何呢?上图_ 东晋行政区划为什么东晋北伐屡屡得手,南宋却次次无功呢?东晋:生于弱小,死于强大东晋这个国家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奇葩

  • “汴河”有多重要,看了北宋的这些统计就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汴河连接哪里,北宋汴河位置,汴河图片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掘隋唐大运河首期工程,运河将板渚,经鸿沟、蒗荡渠,睢水连为一体,北接黄河,南连淮河,流经豫、皖、苏等三省六市,全长650公里。这条运河就是汴河,也叫“通济渠”。宋太宗指的正是汴河。上图_通济渠行经示意图北宋的困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的北宋,在外交上实行“守内

  • 神圣罗马、伽色尼和宋朝在同时期建立,为何三者国祚相差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魏朝与宋朝,宋朝时期的罗马,伽色尼帝国简介

    一、三者简介1、神圣罗马帝国公元962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加冕为皇帝,东法兰克王国也被后世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公元1034年,东法兰克王国正式更名为“罗马帝国”。公元1157年,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绰号“巴巴罗萨”)将国名改为“神圣罗马帝国”,其执政时期帝国国力达到顶峰,成为欧洲最强国家,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