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攻入京城,明末的15万锦衣卫为何不见了

李自成攻入京城,明末的15万锦衣卫为何不见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963 更新时间:2024/1/21 9:48:52

史料记载“乙巳,贼犯京师,京营兵溃。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内城陷。帝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

为了防止女眷受辱,崇祯杀掉了数名妃嫔,并催促皇后自尽,接着崇祯带着几十名太监想要冲出去,可是起义军已经入了城,崇祯根本冲不出去,随即崇祯在殿内召集百官,却是无人前来。

万念俱灰之下,崇祯登上煤山,在一棵老槐树下自缢身亡,宦官王承恩一同赴死。在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自杀的前后,作为皇帝的亲卫部队,锦衣卫到哪里去了呢?他们为何不见了?

上图_ 闯王进京 (李自成)

锦衣卫并非作战部队

史料记载“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廕寄禄无常员。”

在明初,朱元璋设置了亲军都护府,在洪武十五年改成了锦衣卫,洪武十七年,改锦衣卫指挥使为正三品。锦衣卫的主要职责是掌管侍卫、缉拿、巡捕,可以说一种情报机关或者特务机关,虽说他们有保卫皇帝的职责,但锦衣卫并非作战部队,行军打仗的活不归他们负责。

史料记载“二十年,以治锦衣卫者多非法凌虐,乃焚刑具,出系囚,送刑部审录,诏内外狱咸归三法司,罢锦衣狱。”

为了监视百官,朱元璋设置了锦衣卫,但锦衣卫权力太大,常常做出刑讯逼供、屈打成招的丑事,所以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取消了这个机构。

待到朱棣上台后,再次恢复了锦衣卫的编制,并设置了北镇抚司,专门负责诏狱。之后锦衣卫就一直保留了下来。

让锦衣卫抓抓官员,欺负欺负百姓,那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上战场打仗,就是另外一回事的了,先不说人数问题,明末锦衣卫的战斗力也可想而知,对付李自成的农民军,基本就是蚍蜉撼树。

上图_ 明朝《出警入跸图》里身穿铠甲的锦衣卫

当时锦衣卫腐朽不堪

明初的锦衣卫只有五千人,但到了后期,人数暴涨至十几万,但这群人,基本上只知道吃拿卡要,哪里有什么战斗力。

在崇祯死前,还曾经想集结兵力和李自成来个鱼死网破,他的心腹宦官王廉来了一句:“陛下哪里有兵,速走。”很明显,这些所谓的锦衣卫早就跑得差不多了,谁来保卫皇帝呢。

事实上,在崇祯年间,锦衣卫是可以花钱买的,只要你有钱,就能到锦衣卫混个一官半职,借此勒索商贾百姓。

有一个名为赵瞎子的流氓,就曾勒索京城商铺两千两,而他官职就是买的,只要拿出足够的钱,就能混个锦衣卫的“堂贴”。在崇祯年间有个锦衣卫指挥使叫做吴孟明,这个人的口碑还不错,就是捞钱从来不手软,只要抓住了官员的把柄,就是“缓于害人而急于得贿”。

只要钱给到位,罪名什么的都好说,如果钱不到位,那就要“公事公办”了,在锦衣卫这里,钱是开门砖也是铺路石,只要有钱万事好商量,明末官员的腐败程度由此也可见一斑。

换言之,崇祯年间的锦衣卫已经烂透了,这群人不是地痞流氓就是纨绔子弟,让他们保卫京城,真的是在开玩笑。

上图_ 明代特务组织东厂梅花令牌

魏忠贤,锦衣卫也被牵扯在内

崇祯即位之后,第一件做的就是除掉魏忠贤,是时,魏忠贤权力滔天,不仅可以专断朝政,他手中也控制了东厂和锦衣卫。

史料记载“是年自春及秋,忠贤冒款汪烧饼、擒阿班歹罗銕等功,积廕锦衣指挥使至十有七人。其族孙希孔、希孟、希、希舜、鹏程,姻戚董芳名、王选、杨六奇、杨祚昌,皆至左、右都督及都督同知、佥事等官。又加客氏弟光先亦都督。”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魏忠贤庇护下任职过锦衣卫指挥使的就有17个,其中不乏他的亲戚、族人,其中还有客氏的亲戚。

崇祯为了剪草除根,将魏忠贤的势力连根拔起,锦衣卫中魏忠贤的亲信也一并被除掉,这一次大换血,也让锦衣卫元气大伤,魏忠贤掌控锦衣卫多年,经过这次打击,崇祯要收拢锦衣卫的人心也是需要时间的。

魏忠贤一死,锦衣卫内部必定人心惶惶,加之崇祯嫉恶如仇,这些人根本毫无用处。李自成攻入京城,这些人临阵消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上图_ 魏忠贤(1568年-1627年)

投降或力战而死

史料记载“养性,崇祯时官锦衣卫都指挥使,颇用事。大学士吴甡戍,周延儒死,皆有力。来降,授总督。”

崇祯年间有个锦衣卫指挥使,名叫骆养性,李自成攻入京城,将官员们抓住,严刑拷打,逼迫他们交出财物,很多人为了保命交出了大量钱财。

骆养性也不例外,他交了三万两,保住了性命,但他的两个弟弟惨遭酷刑。李自成在京城待的时间不长,多尔衮就打了进来,随后骆养性再次投降了满清。

清政府对骆养性不错,授予天津总督之职,之后加封太子太傅,左都督,进太子太师。大多数锦衣卫在明亡之时选择了投降或者逃跑。

上图_ 沉香锦衣卫腰牌

史料记载“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守崇文门,城陷,作绝命词云:“死矣!即为今日事;悲哉!何必后人知。”自缢死。锦衣卫千户高文采守宣武门,城陷,一家十七人皆自杀,尸狼籍于路。”

当然了,锦衣卫之中也不乏忠君报国之辈,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在城破之时,率兵死守崇文门,待到城门被攻破,李若琏选择自杀殉国。

锦衣卫千户高文采守卫宣武门,城破之后,一家十七口自杀殉国。明朝灭亡之后,锦衣卫这个机构也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上图_ 锦衣卫飞鱼服实物图

总而言之,锦衣卫这个机构是由人组成的,是人就有私心,就有七情六欲,加之明朝皇帝们大多以家天下为宗旨,并没有太多君臣共治的理念,况且明末的官僚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到了国破之时,锦衣卫的忠心也就只能是一带而过,这也不难理解。

作者:九鱼亭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明史纪事本末》《明史庄烈帝》《清史稿》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辽史》中仅出现过两次的“五押”,到底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押和四押是什么,五押,二押可以做两次吗

    不过,时至今日,关于“五押”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虽说仍有数处疑点,但也可以拿出来和各位读者聊聊。一、 关于“五押”的原始资料在《辽史》中有两处出现了“五押”,一次是《辽史·百官志》中,“北面边防官”下属有“西南面五押招讨使”还有“五押招讨大将军”两个官职。其次是《辽史·兵卫志》中“大首领部族军”下

  • 古代像苏轼、潘安等等的大才子,为何不是“倒霉”就是“作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潘安,历史上真实的苏轼,古代美男子潘安照片

    这些早早就走上人生巅峰的少年英才们,本来都应该拥有非常顺利的人生,但是事实证明,这些人天之骄子往往命途多舛,时运不济,这又是为何呢?少年得志,屡遭悲痛在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少年得志的才子,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要数汉代的贾谊,西晋的潘岳、陆机,唐初的王勃,盛唐的李白,北宋的苏轼兄弟,清初的纳兰容若等等

  • 朱元璋赏给道士丘玄清两个宫女,其得知后为什么挥刀自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为何斩了宫女,朱元璋宫女吻戏,邱玄清和朱元璋

    据说,朱元璋曾经送给常遇春两位美女,常遇春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送两个美女这算不得什么,可是常遇春的老婆不干了。一次,一个美女给常遇春倒水,常遇春说了句手好白,他老婆就直接将女人的手给砍了下来。常遇春郁闷至极,就把这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当然要给常遇春做主,于是就杀掉了常遇春的夫人,还炖成了汤,给常遇

  • 荆襄流民问题是怎样产生的,为何直到明朝灭亡都没能将它彻底解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荆襄之乱指哪里,荆襄流民,明朝流民问题

    那么,明朝为何会在粮食产量高的湖北出现荆襄流民问题呢?上图_ 明朝版图第一,荆襄地区的地理环境为荆襄地区和明朝对荆襄地区政策的变化为荆襄流民问题的出现埋下了伏笔。湖北的荆州、襄阳地区位于西到终南山东部,东南到桐柏山、大别山,东北到伏牛山,其地理位置介于湖北、河南和陕西三省的交界之处,森林密布,土地肥

  • 同为南方政权,为何东晋北伐屡屡得手,而南宋北伐次次无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灭亡的时候,反而是它领土面积最大的时候,收复了西晋的旧都洛阳,虽然被刘宋取代,但是却可以称得上“以强而亡”,但是南宋则是屡次北伐都无功而返,甚至出现越北伐越弱的情况,这是为何呢?上图_ 东晋行政区划为什么东晋北伐屡屡得手,南宋却次次无功呢?东晋:生于弱小,死于强大东晋这个国家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奇葩

  • “汴河”有多重要,看了北宋的这些统计就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汴河连接哪里,北宋汴河位置,汴河图片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掘隋唐大运河首期工程,运河将板渚,经鸿沟、蒗荡渠,睢水连为一体,北接黄河,南连淮河,流经豫、皖、苏等三省六市,全长650公里。这条运河就是汴河,也叫“通济渠”。宋太宗指的正是汴河。上图_通济渠行经示意图北宋的困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的北宋,在外交上实行“守内

  • 神圣罗马、伽色尼和宋朝在同时期建立,为何三者国祚相差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魏朝与宋朝,宋朝时期的罗马,伽色尼帝国简介

    一、三者简介1、神圣罗马帝国公元962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加冕为皇帝,东法兰克王国也被后世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公元1034年,东法兰克王国正式更名为“罗马帝国”。公元1157年,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绰号“巴巴罗萨”)将国名改为“神圣罗马帝国”,其执政时期帝国国力达到顶峰,成为欧洲最强国家,疆

  • 明朝灭亡后,有着巨大优势的南明为何没成为另一个“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明为什么成不了第二个南宋,南明与明朝的关系,南明与南宋的结局

    明朝的南明时期指的是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作为全国性统一政权宣告瓦解以后,明朝宗室亲王在南方受到忠于明朝的文武大臣和百姓的拥护,建立政权并延续明朝正朔的时期。但值得探究的是,一定程度上而言,南明在明朝作为全国性统一政权覆灭之际,其自身所拥有的力量与外部

  • 明朝将领五花八门谎报军功的方法?毛文龙造假得最离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将领毛文龙,对明朝毛文龙的评价,毛文龙照片

    明代一开始是看表现算功的,所谓:“凡建立奇功、头功, 其亲管头目即为报知, 妄报者治以重罪。行营、下营之时擒获奸细者, 升赏准头功。余俱次功”。在朱棣时期,明朝的主要还是看战斗表现的,这个听起来似乎比看人头要科学合理的多。毕竟别人杀敌,你抢人头,功劳就变成是你的了,这样似乎非常不公平。但是为何明朝后

  • 宋朝的“奸商骗子”究竟有多狡诈?可谓古代历史一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奸商真实案例,宋朝奸商骗局揭秘,宋朝富可敌国的商人

    一、不买不是你性格宋代奸商们的欺诈手法可谓是花样百出,让人防不胜防,这里不妨给大家举举例子。宋代的奸商最擅长的技术就是缺斤短两,不过宋代的缺斤短两可比我们想的复杂的多。比如有人喜欢在秤砣上面做手脚,一斤本来是十六两,这货直接把一斤变成十四两,方法其实也不难,就是故意把秤砣造的很轻就行了。还有称米的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