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为南方政权,为何东晋北伐屡屡得手,而南宋北伐次次无功

同为南方政权,为何东晋北伐屡屡得手,而南宋北伐次次无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99 更新时间:2024/1/11 13:03:59

东晋灭亡的时候,反而是它领土面积最大的时候,收复了西晋的旧都洛阳,虽然被刘宋取代,但是却可以称得上“以强而亡”,但是南宋则是屡次北伐都无功而返,甚至出现越北伐越弱的情况,这是为何呢?

上图_ 东晋行政区划

为什么东晋北伐屡屡得手,南宋却次次无功呢?

东晋:生于弱小,死于强大

东晋这个国家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国家之一。要说奇葩,这个国家可有好多乱七八糟的特色,比如皇帝基本无权,权力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整个东晋接近百年时间,王谢桓庾四大家族轮番登台把持朝局。

再比如东晋刚开始的时候,只有所谓的“淮扬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江苏一带,但是东晋自建立开始就在扩张,先是发展到了长江中游占据武昌,后来桓温灭了成汉收复四川,再后来多次北伐,到了刘裕时期已经收复了北方大部分地区,俨然恢复了西晋的荣光。要说东晋的北伐也是有声有色,令人惊叹。

第一次北伐是庾亮北伐,不过无功而返。主要是庾亮想维护自己家族在江南的地位。第二次北伐就完全不一样了,第二次北伐是桓温发起的北伐。桓温一生一共有三次北伐,第一次出兵前秦,几乎收复长安;第二次出兵洛阳,收复洛阳;第三次出兵进攻前燕(当时北方最强大的国家和前秦并立),让前燕几乎被灭国,后来前秦王猛派兵救援桓温才退军。可以说三次北伐都是惊天动地。让北方诸国胆战心惊。

上图_ 桓温伐燕之战经过图

上图_ 桓温北伐 示意图

到了刘裕时期,东晋的北伐达到了最高峰,当时刘裕横扫了国内的桓玄卢循等势力之后,踌躇满志挥师北伐,攻破潼关收复长安,消灭了后秦。挥军东进又消灭了南燕,收复了河南 山东 陕西等地,可以说是把东晋的版图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最后刘裕篡位称帝,建立了刘宋也成了南朝第一帝,正如何去非所评价的那样:

宋武帝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灵宝于旧楚,定刘毅于荆豫,灭南燕于二齐,克谯纵于庸蜀,殄卢循于交广,西执姚泓而灭后秦,盖举无遗策而天下惮服矣。

上图_ 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

可以说东晋的战绩是非常惊人了,但是后世的南宋北伐又如何呢?

南宋: 国恨家仇,举步维艰

南宋的建立与东晋有相似之处,北宋末年遭遇了“靖康之耻”,也就是当时的金国人进攻开封,掳走了北宋的徽钦二帝。可以说对北宋造成了极大地打击,无奈之下宋高宗赵构只能南下建立了南宋。南宋的建立可谓是国恨家仇,南宋的仁人志士无一日不希望回复故土,雪耻报仇。说实话,南宋也做过很多准备,希望北伐,但是效果可以说是非常惨了。

南宋第一次正式北伐就是岳飞北伐,当时岳飞一路势如破竹,在河南奋战非常有希望收复开封,也就是北宋的昔日首都,但是由于秦桧等投降派的陷害,最终功归一篑。

上图_ 岳飞像(《南陵无双谱》)

第二次北伐是宋孝宗时期的北伐,也称为隆兴北伐,当时金国刚刚经历了一次大规模动乱。金国之前的皇帝完颜亮发动南侵被宋军击败,国内的金世宗完颜雍趁机起兵夺取了皇位完颜亮死于内乱之中。这时候南宋的宋孝宗看到了机会,毕竟金国内乱,自己又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皇帝,自然想要恢复河山。经过一番准备之后,他用了曾经的主战派张浚力排众议率军北伐。

但是结果却令人无语,本来隆兴北伐最初进展顺利,各路宋军都拿下了预定目标,然而宋军的老毛病犯了,因为将领之间争功不和,在宿州遭遇了惨痛溃败,之后金国长驱直入攻破江淮防线,宋孝宗被迫中止北伐和金国议和。

上图_ 赵昚(shèn,1127年-1194年),宋孝宗

第三次北伐是著名的韩侂胄北伐,也就是辛弃疾所谓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那次北伐。要说这次北伐的结果是众所周知,韩侂胄兵败,史弥远上台,南宋变得更加屈辱。

这里就不得不提第四次北伐了,也就是南宋联元灭金之战,这次与其说是北伐,不如说是趁火打劫。当时金国被更加北方的蒙古人打的是穷途末路,只剩下半壁江山,在蒙古人的请求之下南宋决定借道给蒙古攻打金国。

同时南宋自己出兵灭金,虽然南宋和金国之间有血海深仇,但当时是唇亡齿寒,南宋灭金是否妥当其实值得商榷。在灭金之后,南宋本来想趁机收复洛阳开封等地,当时成为“端平入洛”,然而蒙古人早就知道南宋的意图,所以不宣而战,把想进入洛阳开封的宋军打的溃不成军,从此宋元战争正式开始。

上图_ 南宋版图

那么到底为何南宋北伐和东晋北伐结果如此不同呢?

要说南宋和东晋北伐结果为何如此不同,其实在笔者看来主要和四个原因有关。

1. 南宋的北伐动力不足要说东晋北伐的动力,往往是以发动北伐者要在朝中获取更大地位为核心。比如桓温北伐就是因为桓温要建立更大功业以支持自己来获取“九锡”(九种特殊礼节,基本上和篡位就差一步),这和拿破仑不断发动对外战争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东晋的北伐发起者对战争更加重视。

反观南宋北伐,发动的人往往是皇帝,或者当权者,至于说目的就比较虚无缥缈,虽然恢复河山,还于旧都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实际执行却大打折扣。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不成功就回家呆着,成功就赚了,所以没那些野心家那样迫切,出发点就差了一截。

上图_ 南宋初年抗金形势图

2. 南宋北伐对手太强虽然说不能只强调对手强,得从自身找原因。但是南宋的对手金国确实比东晋在北方的对手强很多,毕竟东晋面对前秦虽然能取得胜利,但这主要依赖前秦轻敌自负,南宋最有希望成功的第二次北伐遇上的是金国的明君完颜亮,自然胜算大减。如果南宋的对手弱一些,也许北伐会取得更大战果。

3. 南宋综合国力太弱这里大家可能心里犯嘀咕,南宋可是有整个南方的,东晋长期没有四川,为何说南宋国力太弱呢?其实就得说一个问题——这里的国力,指的是综合国力。

南宋王朝建立之初就是有缺陷的,因为南宋建立的初期就是军阀拱卫朝政所以正规军建设不足。南宋的军事人才也十分缺乏,反观东晋则是武力立国,北府军人才辈出,所以南宋北伐的时候很多将领不仅毫无经验而且争权夺利,东晋则完全相反,虽然传统来说:“南宋无相,北宋无将”但是实际上,南宋中期是既缺“将”,也缺“相”。人才极度匮乏。

上图_ 东晋的文人雅士

4. 领袖差距太大东晋发动北伐的大多是权臣和门阀家族,他们都是从刀光剑影里面一步步走上高位,可谓是身经百战能文能武,所以自然能进行北伐重任。南宋的帝王都是长于妇人之手的深宫出来的孩子(除了宋孝宗),所以自然没什么能力可与那些老谋深算的权臣相比,自然北伐成绩不如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比较过后我们就能知道,北伐确实是个技术活,既需天时地利人和,更需要统帅英明天下归心等等一系列条件,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才显得尤为厉害啊。

文:如是我闻

参考文献:

【1】房玄龄等《晋书》

【2】脱脱等《宋史》

【3】崔鸿《十六国春秋》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汴河”有多重要,看了北宋的这些统计就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汴河连接哪里,北宋汴河位置,汴河图片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掘隋唐大运河首期工程,运河将板渚,经鸿沟、蒗荡渠,睢水连为一体,北接黄河,南连淮河,流经豫、皖、苏等三省六市,全长650公里。这条运河就是汴河,也叫“通济渠”。宋太宗指的正是汴河。上图_通济渠行经示意图北宋的困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的北宋,在外交上实行“守内

  • 神圣罗马、伽色尼和宋朝在同时期建立,为何三者国祚相差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魏朝与宋朝,宋朝时期的罗马,伽色尼帝国简介

    一、三者简介1、神圣罗马帝国公元962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加冕为皇帝,东法兰克王国也被后世称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公元1034年,东法兰克王国正式更名为“罗马帝国”。公元1157年,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绰号“巴巴罗萨”)将国名改为“神圣罗马帝国”,其执政时期帝国国力达到顶峰,成为欧洲最强国家,疆

  • 明朝灭亡后,有着巨大优势的南明为何没成为另一个“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明为什么成不了第二个南宋,南明与明朝的关系,南明与南宋的结局

    明朝的南明时期指的是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作为全国性统一政权宣告瓦解以后,明朝宗室亲王在南方受到忠于明朝的文武大臣和百姓的拥护,建立政权并延续明朝正朔的时期。但值得探究的是,一定程度上而言,南明在明朝作为全国性统一政权覆灭之际,其自身所拥有的力量与外部

  • 明朝将领五花八门谎报军功的方法?毛文龙造假得最离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将领毛文龙,对明朝毛文龙的评价,毛文龙照片

    明代一开始是看表现算功的,所谓:“凡建立奇功、头功, 其亲管头目即为报知, 妄报者治以重罪。行营、下营之时擒获奸细者, 升赏准头功。余俱次功”。在朱棣时期,明朝的主要还是看战斗表现的,这个听起来似乎比看人头要科学合理的多。毕竟别人杀敌,你抢人头,功劳就变成是你的了,这样似乎非常不公平。但是为何明朝后

  • 宋朝的“奸商骗子”究竟有多狡诈?可谓古代历史一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奸商真实案例,宋朝奸商骗局揭秘,宋朝富可敌国的商人

    一、不买不是你性格宋代奸商们的欺诈手法可谓是花样百出,让人防不胜防,这里不妨给大家举举例子。宋代的奸商最擅长的技术就是缺斤短两,不过宋代的缺斤短两可比我们想的复杂的多。比如有人喜欢在秤砣上面做手脚,一斤本来是十六两,这货直接把一斤变成十四两,方法其实也不难,就是故意把秤砣造的很轻就行了。还有称米的容

  • 燕云十六州和河套平原有何异同,为何在明朝的战略地位相差很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控制河套了吗,明朝为什么失去河套,燕云十六州与辽宋之争

    同样是作为中原政权抵抗外敌入侵的防线,为什么河套地区和燕云十六州发展不同?上图_秦末汉初河套地区河套地区和燕云十六州有许多相同点。1.都位于重要的地理节点(1)河套地区河套地区位于贺兰山脉之东,吕梁山脉之西,阴山山脉之南,长城之北。《读史方舆纪要序》评价“河套南望关中,控天下之头项”。其主要包括宁夏

  • 坐镇云南200多年的明朝“沐王府”,到底是什么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镇守云南的沐王府,明朝的沐王府权力到底有多大,明朝沐王府图片

    朱元璋的滥杀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除了自己家人,他几乎不信任任何人,可是,这里面也有例外,沐英并非朱元璋的孩子,却得到朱元璋的无比信任。洪武十四年,沐英作为副将军,和傅友德、蓝玉用平定云南,立下赫赫战功,接着为了稳定云南局势,朱元璋就派沐英镇守在这里,从此之后,沐英就是某种意义上的“云南王”。然而,对

  • 乾隆临终前,嘉庆有一道圣旨威胁和珅,和珅为何不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生前给和珅留了一道保命遗旨,乾隆对和珅真有遗诏吗,乾隆死后嘉庆帝是怎么对付和珅的

    乾隆当了四年太上皇,终于快支持不住了,就在他临终前的四天,嘉庆帝下了一道圣旨,主要内容是说日后大臣上奏折,直接送到皇帝这里,不需要在送到军机处了。军机处是雍正设立的一个机构,相当于朝廷的核心,而和珅择是军机处的管理者,可见和珅的权力有多大?嘉庆帝下了这样一道圣旨,摆明是要切断和珅的势力,当时乾隆已经

  • 吴三桂就算不造反,也能在西南称王称霸,他为何偏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三桂为何能坐拥西南,吴三桂为什么不反叛,吴三桂为什么这么难成大事

    清朝初年,吴三桂获得清朝廷极大的信任,朝廷给予在在西南地区极大的权力,"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财,户部不得稽迟",但吴三桂仍旧在暗中招兵买马,培养自己的势力,似乎随时要跟清廷开战一样,如果他不暗中搞这些小动作,想来也不会被康熙猜忌。清朝初年,康熙最想的就是稳定天下人性,确切的说是汉人的人心,而吴三桂

  • 清朝这个读书人,长大后“娶妹为妻”,生下儿子后来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嫁女,清朝皇子婚姻现状,清朝时期的读书人

    他叫李文安,父亲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医生。因家中兄弟较多,所以即便是日子过得不是多么富有,但是依然也算是和睦,而且父亲还竭尽所能地让几个孩子全都有机会可以读书。都说医者父母心,李父也是非常善良的人,有一次出诊的路上捡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这样的事情在当时其实挺多的,只是这个女婴当时感染了天花,如果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