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代的官方宴饮制度:全方位展现着朝廷官员的素质与品行

宋代的官方宴饮制度:全方位展现着朝廷官员的素质与品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019 更新时间:2024/1/24 23:14:49

一、官方宴饮活动名目

宴饮名目是代官方宴饮制度的核心部分,决定着官方宴饮制度的外在形式和发展方。宋代官方宴饮名目较之前代更为繁多,就宴饮性质而言,可分为国家大宴、君臣共宴和君民共宴三个类别。

国家大宴有君臣宴饮以沟通的春秋大宴、恭贺皇帝诞圣日的圣节大宴和接受神灵福祉的饮福大宴,是国家典制规定的每年定时定点举行的有外国使节参加的大型官方宴饮活动,处于宴饮制度的重要位置。

君臣共宴的宴饮名目,根据皇帝亲临与否分为两类:一是君臣同预的宴饮活动,如曲宴、节日赐宴;以臣僚为主的宴饮活动,如闻喜宴。此类宴饮活动的举办与皇帝个人喜好有着莫大的关系,宴饮气氛相对轻松、活跃,君臣交流较为融洽、和睦,处于宴饮制度一般宴饮行列。

君民共宴的宴饮活动,对统治阶层而言实现较为困难,唯一的实现途径即是赐酺,皇帝、朝臣和父老代表共列一宴,以简单的方式表达与民共生息的统治理念,但赐酺制度的实行受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官方宴饮赐罢制度

宋代官方宴饮活动的举行,非无故肆意而为,每项宴饮活动的置办都有着与时代景相符的社会原因和政治目的。如在合适的时间举行合适的宴饮活动,以产生预期的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是宋代统治阶层构建宴饮制度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宴饮赐罢制度随之产生。

官方赐宴缘由,以宴饮类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圣节大宴是为庆贺帝后诞圣日而朝野内外共为庆贺的宴饮活动,饮福大宴是祭祀礼毕皇帝欲与臣僚共享上天福泽的宴饮活动,曲宴是国朝无事时君臣或赏花、或垂钓、或观书、或观稼、或赏雪等而举行的高级休闲小宴,闻喜宴是为祝贺科举及第者而特意为之举办的社交宴,等等。

官方罢宴缘由,常因国有变故而下诏不举,在自然灾害、天象异常、战争、丧葬、祭祀事宜等情况下,统治者会酌情罢宴以遵从天时、顺应民意。赐罢宴制度是官方宴饮制度正常运行的前提,制约着其他宴饮制度的正常发展。

三、官方宴饮礼仪制度

官方宴饮活动的举办具有公开性、公众性的特点,以360度无死角的公开方式展现着朝廷官员的素质与品行,在有外使参与的宴饮活动中,预宴官员的言行举止更是代表着国家形象和尊严,严格宴饮程序和宴饮礼仪能够有效保障宴饮秩序的有条不紊,将宴饮不雅而有损国体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官方宴饮礼仪约束制度由此产生。

宴饮礼仪在官方宴饮活动进行时,主要包括宴前陈设礼仪和宴饮礼仪,陈设礼仪包括宴殿的选择、座次排位、饮具摆设等基本准备,宴饮礼仪包括进殿礼仪、用餐礼仪和退殿礼仪。在不同宴饮活动中,预宴人员和座次排列也不相同,宴饮行酒盏次根据宴会的规模而酌情选择。宋代宴饮礼仪制度趋于详备。南宋礼部尚书赵雄等曾言:“自非礼仪详备,无以副中外欢悦之心。”

礼仪的完备,不仅是宋廷的内部需要,更是中外、上下的集体需求。完善的礼仪制度,能够更为规范地约束预宴人员的行为与举止,对于提高政府官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有着一定推动作用。

四、官方宴饮监察制度

完善的礼乐化是保证社会有序进行的伦理道德约束,当其上升为国家礼制时便具有法律效力,为保证宋代官方宴饮活动中宴饮礼仪的彻实行,统治阶层创立了宴饮失仪弹劾制度。

针对国朝官员“驱驰就席,品列之序,纠纷无别。及至尊举爵,群臣起立,先后不整,俯仰失节”等不雅行径,进行制度监督,凡是“有踰越班次、拜起失节、喧哗过度者,并令纠举”。以具体的宴饮失仪行为进行规范、制约,令御史台、閤门、宣徽院等负责监察检举。

综合而言,宴饮失仪弹劾的内容包括无故或托辞请假、言笑喧哗、座次逾越、醉酒失态、礼容有失、赐花不簪、先行离宴以及擅行私礼等失仪行为。为保证閤门、宣徽使等检举官员发挥应有的监察弹劾作用,建立了官员互察制约制度,“仍令閤门、宣徽使互相察举,敢蔽匿者纠之。”“诏赴宴臣僚失礼,閤门、御史台失于弹劾者,委宣徽院纠察以闻。”从而有效杜绝官员以私情包庇失仪同僚的违法行为的发生。

小结

宋代官方宴饮制度是封建集权制度下的特殊政治文化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其内容也处于不断的变化增改中。

就整个宋代官方宴饮制度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内容而言,较之唐代官方宴饮活动的基础性建设,宋朝具有完善、改造之功,在某些宴饮制度方面还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开拓性。包括闻喜宴费用官给制度的确立,改变了自唐初士子遽钱自宴、唐后期政府赐钱援助的闻喜宴费用制度,彻底由官方赐钱全权负责闻喜宴所有事宜的筹办,这也是宋代“右文”政策和以仁治国理念的突出表现。

此外,宋代官方宴饮簪花制度的确立,改变传统官方宴饮活动中君臣饮酒和诗、品评文章的相对传统拘束、略显单调乏味的交流方式,以赐花助兴、高潮气氛的新型娱乐方式活跃、轻松君臣的沟通,有效促进统治集团的和睦发展和统治阶层的安定团结。

而宴饮簪花制度的盛行,顺应着“贵近之所好,下必效之”的感染定律,士大夫和平民阶层纷纷效仿簪花以。簪花现象在宋王朝的盛行,反映的是宋代庶族阶层的崛起而导致社会风尚的变化,改变唐朝贵族社会高雅尊贵的审美情趣,趋于“以俗为美”的审美倾向,使整个宋代社会呈现出上下一致、内外统一的精神风貌,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进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的关系。

宋代官方宴饮制度较之唐朝而言,具有宴饮内容更为丰富、宴饮礼仪相对完备、宴饮风格转为简约雅致等特点,这些更为完善之处的产生,反映的是统治阶层的态度和制度建设的进度。

正因宋朝统治阶层对礼制建设的重视和对饮食文化的推崇,全力支持宴饮制度的构建和完备,遵循传统儒家礼乐文化的要求,使得宋代官方宴饮制度在继承唐代饮食文化的基础上,能够毫无阻力的进行大刀阔斧的尝试和探索,形成具有宋王朝时代特色的体系完备的新型宴饮制度。宴饮制度的诞生与发展,是统治阶层借助自身统治地位的优势对传统文化进行的积极弘扬和全力推广,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得以绵延不息、亘古流传的主要动因。

更多文章

  • 帖木儿远征明朝,行军路上收到一封信,信中内容却让他当场哭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帖木儿东征大明,帖木儿东征明朝能成功吗,明朝怎么知道帖木儿来犯的

    由于身体上的原因,年迈的帖木儿已经无法像年轻人一样骑马快速行军,他任命自己的孙子哈里担任先锋大将,率领先锋军队急速前往东方侦查,自己则带着主力部队在后面慢悠悠的行军。大约到了第二年的2月,帖木儿率领的主力部队才刚刚抵达帝国东部边境的讹答剌城,由于当时的天气过于寒冷,帖木儿决定在此处驻扎一段时间。在讹

  • 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如今的哪个民族?说出来你或许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契丹政权和北宋的关系,契丹和北宋哪个厉害

    如果听过杨家将故事的,大家应该对一个国家非常熟悉,这个国家就是辽国。按照小说里的描绘,这个国家无比强大,曾经一度压的宋朝喘不过气来,只有杨家将这样的擎天一柱才能勉强抵挡。而事实上,在历史上辽国也曾经非常彪悍,早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就让中原政权感到崩溃,到宋太宗时期,帝国皇帝更是屁股中箭,驴车飘移,丑态百

  • 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备受朱元璋、康熙推崇,人们却只记得他杀兄霸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评价李世民,李世民与文治武功谁厉害,康熙与李世民谁更厉害

    给李世民点赞的帝王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大作为的皇帝,有如此多的人都认同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可见李世民的确是一个十分了不得的皇帝,然而不管李世民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人们却只记得他杀兄霸嫂的黑历史,并且津津乐道,不厌其烦翻来覆去的讲,人就是这样,挑人毛病总比说人好话来得痛快。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最大的污点,

  • 为皇权稳固,朱元璋屠杀功臣,李世民手刃至亲,谁更无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评价李世民,李世民和朱元璋的功绩,李世民与朱元璋军事才能

    能坐上龙椅本就是天大的难事了,能把龙椅做安稳又是一件难事,古往今来,皇帝为了自己的位置,杀了无数人,皇帝们也很有自知之明,谦称自己寡人,寡人就是指在道德方面有缺陷的人,为寡德之人。为了皇位,任何人都可以杀,父子亲情,夫妻温情,兄弟友情,都可以放弃,自古皇家最无情。朱元璋为了皇权稳固,对开国功臣大肆屠

  • 清官告老还乡,却连回家路费都没有,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处以极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告老还乡全过程,朱元璋告老还乡完整视频,朱元璋把清官处以极刑

    在古代,当官和发财往往是相连的两件事情,基本上朝廷正三品以上的大官,几乎每一个都是家财万贯,因此无数的年轻人都想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成为朝中的达官显贵,从此过上无忧忧虑的富贵生活。但事实上,即使是在古代,如果不贪污的话,当大官也是很难有钱的,毕竟哪怕是宰相,一般一个月也只有百两的俸禄用于生活,更低的官俸

  • 元朝大臣曾建议将这五个姓的汉人杀光,看看你的姓在其中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朝真的杀张王刘李赵五姓人吗,元朝汉人名字,元朝真的下令杀姓朱的吗

    元朝的前身大蒙古国,强悍到可以让世界颤抖,而元朝建立后实行的民族政策却又是无比的变态荒唐和奇葩。比如说将五个姓的汉人杀光。这个荒唐的建议是哪一个蠢货提出来的呢?他的名字叫做伯颜,元朝的一位大臣。在元朝的历史上,一共有三个比较出名的“伯颜”,一个是生活在元朝初年的伯颜,他是元朝的名将,战功赫赫,曾击败

  • 明朝怪事,臣子当着皇帝面打群架,咬死三个人,最下力者得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十大残暴事件,明朝历史上的十大奇案,明朝时期的三大奇案

    明朝时期,一般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和皇帝对话的机会,参加早朝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情,天子目下,皆要规规矩矩,排队和参加早朝的过程中,如果哪个大臣有脚步不稳、随地吐痰、咳嗽等不合规矩的举动,都会被专职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下朝的时候,自然会有相应处罚。明朝时期,在十分讲究规矩的早朝,却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

  • 张士诚干得最后悔的一件事,便是和朱元璋当邻居,太恶心人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士诚为啥败给朱元璋,张士诚为什么不偷袭朱元璋,历史上朱元璋与张士诚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于社会底层,一路摸爬滚打,最终混成了封建社会最大的地主,如此传奇的人生,就算用再多的笔墨,也无法道尽其中的艰险和困苦。如果对元末的历史有所了解,你会发现作为反元起义军领袖的朱元璋,一生之中最大的敌人竟不是元军,而是同为反元势力的其他起义军。从朱元璋占据了南京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了跟江

  • 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结果被一成语打脸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马未都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完整版,司马光砸缸成语,马未都和历史老师谈司马光砸缸

    说起儿时让人记忆深刻却极具智慧和哲理的故事,那么必然有在小学课本上记载着的这样一件历史上发生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宋代的司马光砸缸,故事讲述的就是年幼的司马光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救出了掉入缸中险些溺水而亡的小伙伴,司马光的智慧令人赞叹,更成为了后世很多人学习的榜样。不过到了如今,这个故事竟然出现了

  • 从《辽史地理志》入手,谈谈辽代“五京”州县人口究竟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辽历史简介,辽宋十六州,辽代地图变迁

    一、《辽史》有关州县人口的记录《辽史》卷三七《地理志》一记载:辽时“总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属国六十”。志文各道分计数则为京五,府十二,州、军、城一百六十,县二百一十七。其建置时间最早始于太祖初建契丹国时,最迟为天祚帝天庆六年(1116年)上京升金山为静州,几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