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坐上龙椅本就是天大的难事了,能把龙椅做安稳又是一件难事,古往今来,皇帝为了自己的位置,杀了无数人,皇帝们也很有自知之明,谦称自己寡人,寡人就是指在道德方面有缺陷的人,为寡德之人。为了皇位,任何人都可以杀,父子亲情,夫妻温情,兄弟友情,都可以放弃,自古皇家最无情。
朱元璋为了皇权稳固,对开国功臣大肆屠杀,对那些曾经陪伴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老部下,朱元璋可谓是心狠手辣,赶尽杀绝,而李世民为了坐得安稳,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杀了自己两个兄弟,还杀了十个侄儿,这两人都是果决狠辣的人,但是这两人都算得上是好皇帝,一边是无情铁血的寡人,一边是温情智慧的皇帝。
朱元璋和李世民是最具代表性的皇帝,可以称得上是皇帝典范,他们既有帝王的铁血手段,也有吹佛天下的春风仁政,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从皇帝的角度来看,李世民和朱元璋都没有错,但从为人的角度来看,这两人都是十恶不赦的冷血动物,那到底谁更无情一点呢?谁才是真正的无情铁血帝王呢?
朱元璋是从社会底层爬起来的农民皇帝,朱元璋的崛起靠得是自己的能力,打天下的朱元璋有一股让人信服的王者气概,他的身边聚拢了一大批让后世惊叹的文臣武将,武有常遇春、徐达,文有李善长、刘伯温,此外还有傅友德、沐英、李文忠、冯胜、邓愈、汤河、胡大海等等名将,但是这些人中能善终的,要么是早死,要么神志不清,能蹦能跳的人,都被朱元璋杀了。
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朱元璋杀了上万的官员,马皇后死后,朱元璋就开始杀人,朱标死后,朱元璋开始屠杀。朱元璋是一个恨人,他的信条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赶尽杀绝。既然要杀,就干脆全杀光,胡惟庸被满门抄斩,李善长被满门抄斩,冯胜受猜忌被赐死,子孙不得继承爵位,傅友德什么错都没犯,因为对朱元璋不满,手刃亲子后自尽而亡,就算如此,其家眷也都被发配边疆。
李文忠和沐英都是朱元璋的义子,这两人都死得早,还有徐达、常遇春等人也都是死得早,没有被朱元璋迫害,一个汤和成了残障老人,才侥幸逃得一命。大名鼎鼎的刘伯温获封一个伯爵(公侯伯子男)就算了,洪武十八年刘伯温感冒,朱元璋让刘伯温的死对手胡惟庸给他送药,吃完不久就死了。
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人,大多都没好下场,可见朱元璋是一个十分薄情的人,但是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却好得出奇,历朝历代的皇室子孙,就属明朝朱氏子弟待遇最好,为何一个对子女宠爱异常的人,会对自己的老兄弟老部下如此无情呢?实在很矛盾。
李世民的故事就比较简单一点了,李世民唯一的污点就是玄武门之变,李元吉和李建成被杀,齐王和太子的儿子也都被杀,李渊被逼让位,齐王妃成了李世民的妃子,杀兄夺嫂,这就是李世民的恶名,但是李世民对自己的部下却很好,不仅十分宽厚,还礼遇异常,魏征原本是太子的部下,最后也得了极大礼遇。
此前秦王府的那些老人们,只有一个侯君集犯了死罪,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竟然去造反,就算如此,李世民也只是杀了侯君集一个人,将他的家人发配到岭南。李世民跟兄弟亲属之间的关系一般,但是对自己部下的感情却很深,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美名流传至今,君臣和睦成为古今典范。
李世民总体上来说还是比朱元璋要好一点的,李世民的胸襟更加开阔,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是一个比较随和和宽容,也是一个能听进去意见的皇帝,而朱元璋更相信自己的判断。李世民认为其他的王族对自己有威胁,便建造了十王宅,将皇室子孙都送进去了居住,好吃好喝的供着,就是不让他们沾染政治,而朱元璋认为大臣有威胁,用的方法却是杀个干净。
相比之下,朱元璋更加无情一点,李世民更加大度一点,但两人都是干出一番大事的有作为的皇帝,也都是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参考资料:《明史》、《旧唐书》、《资治通鉴》、《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