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世民点赞的帝王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大作为的皇帝,有如此多的人都认同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可见李世民的确是一个十分了不得的皇帝,然而不管李世民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人们却只记得他杀兄霸嫂的黑历史,并且津津乐道,不厌其烦翻来覆去的讲,人就是这样,挑人毛病总比说人好话来得痛快。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最大的污点,然而没有这个污点,李世民也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一饮一啄皆是因果,正所谓有失必有得,当年玄武门之变有多惨烈,李世民治国时就有多努力,他要向世人证明,他才是那个最合适当皇帝的人,或许李建成当上皇帝后,也能取得不错的成就,然而他却不可能比李世民做得更好。
李世民不仅打仗厉害,治国也是一把好手。李世民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繁华和强大,他也亲眼目睹了隋朝的崩塌,隋炀帝的执政理念对李世民影响很深。吸取了隋朝的教训之后,李世民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他节俭自律,厉行法治,决心发展国家经济,一定要让大唐百姓过上好日子,为此,李世民和他的臣子们一刻也不敢放松。
李世民很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掘。李建成死后,李世民没有对太子党赶尽杀绝,反而采取怀柔的政策,吸纳此前的政敌为己用,魏征就是典型代表,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死,太子党和秦王党就没有了争斗必要,大家都将精力放在政务处理上。李世民的宽容的胸襟和海纳百川的气魄,让他的执政团队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
隋朝时期的中央官员多达二千五百人,而李世民让房玄龄精简机构,将中央官职缩减到640人,提高了办事效率不说,还节省了政府开支。李世民求贤若渴,他除了将李建成的旧部收为己用,还大力促进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虽然李世民十分爱才,但他对人才的要求却没有放低,一看才,二看德,此外六品官以下,还要从身(体貌丰伟)、言(言辞辨正)、书(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只有符合条件的人才能委以官身,五品官以上的官员想升官,必须要有政绩打底,随后由李世民和领导班子共同审核。
唐朝建立的时候,四周都是强敌,东有稽胡的扰边,西有吐谷浑的威胁,北有突厥的侵袭。贞观四年,李世民派遣李靖出兵塞北,灭了不可一世的东突厥,而李世民也被西域诸邦共称为天可汗,此后唐朝一直加大对西域的经营,还建立了西域都护府。李世民深知战争会加剧民间矛盾,故此他在处理民族矛盾的时候,尽量采取怀柔的政策,少动刀兵,唐朝与吐谷浑联姻,李世民还将夷狄也视为子民,给予他们一定的庇护,不仇视他们。
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唐朝的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出现了历史上难得的民族关系融洽、各族和睦共处的黄金时期,和平的环境也让唐朝的经济和文化迎来了盛世,强大的武力,让周边的小国不敢轻举妄动,这一时期,唐朝的疆域也十分辽阔,东西有九千五百里,南北有一万六千九百十八里。
边境稳定,也促进了中外交流,就连非洲的使臣都来到了长安,李世民宽大的胸襟,让唐朝吸纳了各国的文化,为唐朝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的活力,菠菜、胡椒等农作物也在此时传入中国,当时唐朝与海外七十多个国家都有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为此李世民还专门设立了鸿胪寺,专职外交工作。
外部文化传入唐朝的同时,中国的文化也在向外输出,尤其对日本和韩国的影响最为深远。李世民和他的臣子起齐心协力缔造了贞观盛世,也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外交推向了顶峰,一个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深远影响的帝王,我们不该对他的错误揪着不放。
参考资料:《新唐书太宗本纪》、《资治通鉴》、《旧唐书太宗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