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官告老还乡,却连回家路费都没有,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处以极刑

清官告老还乡,却连回家路费都没有,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处以极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947 更新时间:2024/3/10 14:50:56

在古代,当官和发财往往是相连的两件事情,基本上朝廷正三品以上的大官,几乎每一个都是家财万贯,因此无数的年轻人都想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成为朝中的达官显贵,从此过上无忧忧虑的富贵生活。

但事实上,即使是在古代,如果不贪污的话,当大官也是很难有钱的,毕竟哪怕是宰相,一般一个月也只有百两的俸禄用于生活,更低的官俸禄就更少了。尤其是在明朝,官员的工资水平比不上任何一个朝代,甚至还有官员努力了一辈子连告老还乡的路费都没有,但是朱元璋知道后,不但没有帮助他,反而对他处以极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明朝官员的俸禄有多低呢?用大家最为熟悉的一位明朝官员举例,官至御史大夫的名臣海瑞,其官衔基本上与我们现在的最高检察院检察长相似,但他每个月的俸禄只有一石禄米,10两银子和四百贯宝钞,基本上一家人吃吃喝喝一个月下来,分文都没有办法攒住。

在这些工资中,唯一看起来比较多的就是那四百贯宝钞,这是朱元璋上位后新发行的明朝纸币,用途基本上就是给官员发工资。后来官员越变越多,朱元璋就大力印刷宝钞,导致宝钞在交易市场上严重得泛滥,也就变得不值钱了。

所以四百贯宝钞能买到的东西,几乎和二两银子的购买力差不多。海瑞去世后,他的朋友去家里清点他的遗物,发现家里只剩下了八两银子和几件旧衣服,这便是海瑞的全部家当。翻开《明史》的记载就会发现,像海瑞这样清贫一生的明朝官员,多得数不胜数。

这些官员中有的去世了没有足够的钱下葬,有的日常生活还得靠借钱维生,最惨的一位,做了几十年官没有攒到一分钱,连从京城回老家的路费都没有,最后还惨死于朱元璋的手中,这位明朝最惨官员就是曾秉正。

明朝刚建立的时候,作为草根出身的朱元璋仿照元朝的官僚制度,设立了中书省和行中书省,前者管理中央事务,后者管理地方事务,中书省由左右两位丞相共同总理六部事务。在这样的官僚体制下,丞相的权力是非常大的,有时甚至能蒙蔽圣听一手遮天。

正是胡惟庸等明初丞相的肆意妄为,让朱元璋感到十分的生气,索性便废除了中书省以及丞相,由皇帝来直接统辖六部。不过虽然没有了从中作梗的小人,但是六部每天上奏的内容极其庞大,没有丞相的辅佐,朱元璋一个人还真是处理不过来。

在意识到自己还是需要帮手的时候,朱元璋决定成立一个职责类似于中书省,但是没有丞相权力的机构,这便是通政司的由来。为了避免发生大臣专权的事件,对于通政司的合适人选,朱元璋是慎之又慎。

朱元璋想从现有官僚体系中选择合适的通政使,便给给中央及地方官员们出了一道名为“天变”的政论文,官员们在文中基本上都是夸耀朱元璋如何文治武功建立大明朝,拍马屁拍得让朱元璋都觉得尴尬不已,作为海州学政的曾秉正也给朱元璋上书了自己的文章。

朱元璋对曾秉正的文章大加赞赏,认为他写出了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便把他从地方调到了中央加以重用,正是由于这番机遇,曾秉正摇身一变,从九品芝麻官变成了朝中重臣。曾秉正先后做过思文监丞和刑部主事,后来通政司设立后成为了一名通政使。

曾秉正能写出让皇帝满意的文章,自然是因为其才学过人,而且在地方上体恤民情,为官清廉,赢得了一片美誉。但是来到中央任职后,曾秉正遇到了许多在地方上不曾有过的麻烦,那就是官场中的人情世故。

曾秉正担任的通政使,虽然论级别是正三品,和六部侍郎的官衔差不多,但由于通政使直接面向皇帝汇报奏折及消息,因此属于皇帝面前的大红人,曾秉正坐在这个位置上,自然有不少大臣拿着巨额钱财前来讨好他。

但曾秉正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他没有收受任何的贿赂,也不会帮助任何人以权谋私,正因如此才得罪了朝廷中的许多人。于是便有人在朱元璋的面前说坏话,尽管朱元璋刚开始并不相信,但时间长了,说的人多了,假的也很有可能变成真的了。

除了有人说坏话外,曾秉正自身的性格也让朱元璋不是很喜欢,他的为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秉持公正,经常在朱元璋面前直言进谏,可惜朱元璋不是唐太宗,容不得曾秉正三番五次地拂自己的面子,便让他辞官回乡了。

虽然做了几年通政使,但是曾秉正的俸禄也和海瑞相差不多,每月的吃穿用度花完便再也不剩了,而且曾秉正为人正直又是从地方上调来的,因此在京城多年也没有结识到一个知心的朋友,如今被罢了官,要从京城回到老家南昌去,谈何容易?

在没有足够的路费的情况下,曾秉正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他卖掉了自己年仅四岁的女儿,准备将得到的钱当作路费回家。没想到朱元璋得晓了此事,他对于曾秉正卖女儿的行为感到十分愤怒,命人将曾秉正关押了起来。

曾秉正解释是自己没有路费无奈之下才卖女儿的,朱元璋听了更是火冒三丈,他认为自己每个月给的俸禄已经足够多了,竟然被曾秉正说成了是没有钱回家。最终曾秉正被朱元璋下令处以极刑,惨死在狱中。

古人有句话叫“何不食肉糜”,朱元璋成为皇帝后远离了民间的是是非非,自然无法想到自己每月发得四百贯宝钞,在市场上几乎没有任何购买力,毕竟经济学规律是不分朝代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官员不贪污确实很难大富大贵。

曾秉正的悲剧正是封建统治无法长久的有力证明,清正廉洁的官员最终没有好下场,反而是阿谀奉承之人步步高升,即使是反腐力度极大的朱元璋,都不免错杀良臣,更何况是那些腐朽的朝代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元朝大臣曾建议将这五个姓的汉人杀光,看看你的姓在其中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朝真的杀张王刘李赵五姓人吗,元朝汉人名字,元朝真的下令杀姓朱的吗

    元朝的前身大蒙古国,强悍到可以让世界颤抖,而元朝建立后实行的民族政策却又是无比的变态荒唐和奇葩。比如说将五个姓的汉人杀光。这个荒唐的建议是哪一个蠢货提出来的呢?他的名字叫做伯颜,元朝的一位大臣。在元朝的历史上,一共有三个比较出名的“伯颜”,一个是生活在元朝初年的伯颜,他是元朝的名将,战功赫赫,曾击败

  • 明朝怪事,臣子当着皇帝面打群架,咬死三个人,最下力者得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十大残暴事件,明朝历史上的十大奇案,明朝时期的三大奇案

    明朝时期,一般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和皇帝对话的机会,参加早朝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情,天子目下,皆要规规矩矩,排队和参加早朝的过程中,如果哪个大臣有脚步不稳、随地吐痰、咳嗽等不合规矩的举动,都会被专职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下朝的时候,自然会有相应处罚。明朝时期,在十分讲究规矩的早朝,却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

  • 张士诚干得最后悔的一件事,便是和朱元璋当邻居,太恶心人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士诚为啥败给朱元璋,张士诚为什么不偷袭朱元璋,历史上朱元璋与张士诚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于社会底层,一路摸爬滚打,最终混成了封建社会最大的地主,如此传奇的人生,就算用再多的笔墨,也无法道尽其中的艰险和困苦。如果对元末的历史有所了解,你会发现作为反元起义军领袖的朱元璋,一生之中最大的敌人竟不是元军,而是同为反元势力的其他起义军。从朱元璋占据了南京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了跟江

  • 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代烧不出大缸!结果被一成语打脸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马未都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完整版,司马光砸缸成语,马未都和历史老师谈司马光砸缸

    说起儿时让人记忆深刻却极具智慧和哲理的故事,那么必然有在小学课本上记载着的这样一件历史上发生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宋代的司马光砸缸,故事讲述的就是年幼的司马光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救出了掉入缸中险些溺水而亡的小伙伴,司马光的智慧令人赞叹,更成为了后世很多人学习的榜样。不过到了如今,这个故事竟然出现了

  • 从《辽史地理志》入手,谈谈辽代“五京”州县人口究竟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辽历史简介,辽宋十六州,辽代地图变迁

    一、《辽史》有关州县人口的记录《辽史》卷三七《地理志》一记载:辽时“总京五,府六,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二百有九,部族五十有二,属国六十”。志文各道分计数则为京五,府十二,州、军、城一百六十,县二百一十七。其建置时间最早始于太祖初建契丹国时,最迟为天祚帝天庆六年(1116年)上京升金山为静州,几跨

  • 明亡于万历:谈万历首辅的人生五阶段论,从人到行尸走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万历朝首辅的下场,万历皇帝时期的首辅,历史对万历首辅的评价

    张岱著有史学名著《石匮书》,时人李长祥以为“当今史学,无逾陶庵”。张岱(1597年—1684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明代著名的散文家、史学家,被公认为晚明最有成就的文学家、“晚明小品文集大成者”、“绝代的散文家”。主要代表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 阿黑麻汗: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最后一位阻挡俄罗斯崛起的蒙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成吉思汗是俄罗斯祖先吗,成吉思汗西征俄罗斯

    关于阿黑麻汗的早年生平,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人们只知道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是黄金家族的成员。直到公元1460年,俄罗斯编年史上才出现阿黑麻汗的名字,在那一年的夏天,阿黑麻汗成为了金帐汗国的第四十二任大汗,不过当时的金帐汗国已经开始分裂和衰亡,正如史学家所说的一样:“汗国大乱,内战不休。”而金帐汗国

  • 锦衣卫的前身:细数明代以前的检查审理机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代十大锦衣卫指挥使,明代锦衣卫第一人,明代锦衣卫鼎盛时期

    一、汉代的“诏狱”据《汉书卷一九·表第七上·百官公卿上》载:“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尚书……乐府、若卢……东织、西织、东园匠十二官令丞为属官。”其中的若卢就是本文所说的诏狱。长官是若卢狱令,相当于廷尉,主治库兵将相大臣。即使是封侯的大臣,如果触犯汉代法律,也会被被廷尉狱逮捕。

  • 繁荣的宋代出版业:宋代出书数量之多,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一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代出版业特点,宋代出版业是什么意思,宋代出版业的发展与繁荣

    手工业、商业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反映在出版事业上,就是著作种类的增多,出版范围的扩大,装帧设计的精致和印刷技术的发达。特别是宋朝印刷术和造纸术的迅速发展,给出版事业的繁荣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一、宋代兴旺的出版业和发达的文化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末唐初,逐步普及于唐末,迅速发展于两宋,特别是宋代

  • 别儿哥:他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晚年却坚决阻拦蒙古大军远征非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吉思汗子孙攻打欧洲,成吉思汗西征现状,蒙古成吉思汗打下多少地方

    在旭烈兀攻陷巴格达之后,曾对当地的居民进行了大屠杀,而这个消息很快便传到了金帐汗别儿哥的耳朵里,已经改宗的别儿哥对巴格达居民经历的灾难悲痛不已。他指责旭烈兀未和兄长和宗王商量就擅自处死末代哈里发穆斯台绥木,此时的别儿哥已经决定为巴格达的居民复仇,并且将复仇之剑指向了堂弟旭烈兀。别儿哥出生于公元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