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国家内部团结有多重要?从赵国的消亡,看秦国为何能统一天下

国家内部团结有多重要?从赵国的消亡,看秦国为何能统一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489 更新时间:2024/2/17 7:12:49

亲们都知道,站在当时秦国的角度上看,赵国是山东六国之中最特殊的一个。

原因是从血统上来讲,秦赵属于同宗同源,赵国的王室被称之为嬴姓赵氏,在战国时期“姓”是大的氏族部落的徽示,而“氏”则是姓分出来的支系标志。

秦赵都是以玄鸟作为图腾,而玄鸟就是燕子,在当时“燕”是“嬴”异字,是同音。

[var1]

说其秦赵的建立,我们得回到商朝后期,当时嬴氏有两个分支,一支是飞廉率领的部落驻扎在商朝的西部边境,后来大周亡商,飞廉部落迁往了陇西,专门负责为大周养马,后来因为养马有功,成为了大周的附庸国。

而另外一支则是由飞廉的儿子季胜率领,留在了中原腹地,后来该部落的首领造父为周穆王驾车,获得了封地,此后成为了赵国。

秦赵在历史上属于同宗同源,而在民风和社会特制上,两个国家也非常相似。

早期的秦国属于半农半牧模式,而赵国也一样,由于地理位置横跨现在的山西、河北以及内蒙古,从而除了汾水谷地和邯郸北部的几个小平原外,没有多少高质量的农业区,所以在产量方面,赵国甚至比不上国土极小的韩国。

[var1]

当农业发展空间极小的时候,游牧业自然成为了主要发展对象,进而导致了赵国民风带着游牧民族的特制,组织散漫且好勇斗狠,所以燕赵之地出游侠便是这个因数导致的。

这和前期的秦国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前期的秦国也是给六国这样的印象,组织散漫,不事生产。

并且赵国还有一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赵国的腹地位于现在的山西北部,这里属于标准的黄土高原,这样的地形让赵国的核心区域国土被分割的支离破碎,使地方政权很难做到真正的统一。

当然,由于国土北部靠着匈奴,从而长期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养成了赵人尚武的习惯,这和秦国长期与戎狄作战有着相似之处。

[var1]

这样的弊端和利端相结合,导致了赵国说弱不弱,说强也不强,在战国前期,赵国一直也不是秦国的头号大敌,而直到中期魏国衰落,这才使赵国成为了秦国头号大敌。

那么和赵国有着相似之处的秦国为何能崛起呢?

主要是商鞅变法使秦国脱离了内部的私斗、私刑,进而变得空前团结,使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这样的变法使秦国和赵国拉开了差距。

直到战国末期,赵国以及重复着下层阶级私斗、私刑,上层阶级政治斗争异常残酷,各种政变、兵变时常发生。

[var1]

有个数据非常有意思,在赵国灭亡前的12代国君,经历的政变次数高达11次,最著名的一场莫过于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活活饿死。

当然,除了国君以外,将领们也在这种内斗中消耗颇大,比如廉颇困于内部斗争不得不逃亡楚国,战国第一名将李牧最终也死于内斗。

从而赵国的灭亡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内耗——当这种内耗形成了传统,赵国的发展轨迹就是起起落落,难以像秦国一样蓄积,这也是为何起点和秦国差不多,但最终秦国越来越强,赵国越来越弱的原因。

[var1]

所以说,有时候我们看历史能够总结出很多东西,一个国家的内部是否能够团结,对这个国家的未来是否强大,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比如上面的赵国如没有那么多的内耗,秦国是否能在后期对其进行压制,这或许就很难说了。

有人问我看什么历史书比较好,我一般给他推荐《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不仅仅只是一本历史书,它更是一本权谋之书,读懂了《资治通鉴》,无论是学习、工作,甚至谈恋爱都能够游刃有余。

这套《白话资治通鉴》是由27位台湾大学、国立师范大学教授、学者合译而成,花了整整三年,逐字逐译,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原文的本义。

当然,书好是一方面,价格也非常好。一套十本,原价是747元,现在团购只需要448.5,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入手一套非常划算。

[var1]

只要大家能够将这套书读一遍,那相当于经历了1300多年的权谋之旅。读懂古人的权谋,出入社会少走一些坎坷路。

这套书不止成年人能看,初中生高中生也能看,送人也非常好,送人书籍是文化涵养的象征。

亲们可以点下面的横条购买。我们一个礼拜已经卖出了4000多本,现在库存数量已经不多。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中,赵军多次拼命冲锋,可为何还是冲不破白起的包围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白起大败长平赵军,长平白起可以打败赵军吗,长平之战秦军为什么能包围赵军

    长平之战打到最后,赵括眼见救援无望,遂集结军队,多次拼命冲锋,妄图冲破白起的包围圈,能跑出去几个算几个,也算给赵国保存一点实力。话说回来,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又经多次磨炼,部队的战斗力在六国当中还是拔了尖的,更何况“一夫拼命,百夫莫敌”,兵法上也有“围三缺一”、“归师勿遏”的说法,为什么呢?

  • 长平之后殊死抵抗,保卫首都对抗秦国,浅析赵魏楚合纵抗秦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赵长平之战视频完整版,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那么强,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

    秦国见赵国返悔,遂于公元前259年十月,进攻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全国上下全力抵抗,并与楚国和魏国达成“合纵”目标,联合抗秦。一、白起范睢将相不和在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乘胜追击,攻占赵国首都邯郸。他认为,长平之战后,赵国四十五万士兵全军覆没,赵国主力全部被歼灭,赵国无人可用,此时是发起进攻的好时机;况且

  • 秦国发生了一次稀奇古怪的内乱,到现在还没人能说清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历史上少见的内乱,秦国内乱100万大军去哪了,秦国为什么内乱

    公元前704年,秦宪公去世,时年仅21岁。秦宪公14岁成亲,一共生了三个孩子,去世前,已经册立长子嬴说为世子,嬴说其年年仅7岁,本来已是矬子里拔将军了,可秦宪公去世之后呢?[var1]三父秦国有三个老臣,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在宗族里有偌大的势力,秦宪公时期,就处处跟秦宪公掣肘,不过那时候秦文公余

  • 除了秦国,六国之中,谁最可能成就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七雄秦国为啥只统一了六国,带领秦国统一六国的主要将领,秦国统一六国的实力

    其他六国,谁最有希望统一天下?要回答这问题,是不是可以比较各国的变法情况来做出判断呢?但是,事与愿违。除了秦国,其他六国的变法情况都不好。楚国面积最大,但变法最慢;魏韩变法最早,但变法中断,后来流于常态;赵国、齐国、燕国,甚至都查不到有明确的变法记载,只是随波逐流中常态推进。[var1]变法到底是什

  • 春秋战国时代,天子诸侯都如何对待战场士兵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如何作战,春秋战国的军队怎么作战

    春秋战国时代,因为纷争不断,诸侯国之间常年战争,如何管理和训练好战场士兵,就成为极为重要的课题。这个时代里,很多时候十五六岁的男子几乎都征发为兵,如果兵源不足的话甚至成年的女子也会进入战场。于是,对于诸侯国而言,往往都有很多政策激励士兵。当时的诸侯国维持庞大军队开支的主要来源,大多都是来自农业税收。

  • 韩国艺人孔刘自称是孔子后人,是第79代世孙?竟是孔孝真祖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刘有多高,孔刘是孔子后人,韩国艺人孔刘简介

    [var1]孔子的后人有数百万人之多,遍布两岸四地,在国外有后裔也非常正常,而韩国的曲阜孔氏,是海外唯一被载入《孔子世家谱》的孔子后裔。1349年,元顺帝将公主下嫁给在元做质子的高丽王子(后成为第31任国王),来年高丽国王驾崩,高丽王子回国继承王位,于是公主便一起去了高丽,就是李敏镐和金喜善主演的穿

  • 长平之战若不临阵换掉廉颇,赵国的悲剧能避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平之战赵王派谁出征替换了廉颇,赵国大将廉颇,廉颇守长平

    那么历史上哪一场战战役最符合这种状态呢?首选便是长平之战莫属。这场战役有四个个主角:一个是大气沉稳的秦王、一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赵王。一个是久经沙场的战神白起、一个是年轻气盛的猛将赵括。终最秦赵两国上演了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歼灭战役,对于秦国来说结果无疑是好的,但对于赵国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

  • 孙坚孙策称帝,吴国才算完整?《三国志14》的孙权原来这么没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志14孙策,三国志14可以杀孙权吗,三国志武将孙权

    [var1]所以阿鸯就想在《三国志14》里尝试一下让孙坚或孙策做一回吴国皇帝,让他们还了称帝梦的同时,看看他们的政治手腕和孙权相比如何。先来看看父亲孙坚吧,孙坚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大将,卓越的统率值和武力值使得其能够驰骋在战场上肆意杀敌,而且个性和战法的配置都是非常擅长在正面战场上对决的。[var1]这

  • 同为“战国四公子”,信陵君的声望,为何要远高于孟尝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首,战国中最仁德的信陵君,孟尝君和信陵君谁厉害

    [var1]根据《史记》对这两人的记载,我们便能发现,两人之间很大的不同。虽然,史料所秉承的一直都是客观的手笔,但涉及到两人总体上的评价时,司马迁对于信陵君的评价,明显要高于孟尝君。在《魏公子列传》的记载中,西汉初立的时候,高祖刘邦每次路过大梁之墟,都要派人祭奠信陵君魏无忌公子。而且祭奠并非一次两次

  • 负荆请罪人尽皆知,长平之战后,廉颇和蔺相如的下场却鲜有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会说什么,廉颇和蔺相如负荆请罪有哪些过程,负荆请罪后蔺相如和廉颇怎样了

    随着战争的继续,很多国家已经走向了灭亡。也有一些国家甘愿俯首称臣,依附大国从而以求自保。因此最后中原的大国也仅剩下燕、赵、韩、魏、齐、秦、楚。但是赵国在长平之战后损失惨重,一度险些灭亡,大臣廉颇和蔺相如的下场也极为惨烈。[var1]当时中原被七个大国所割据。其中赵国最为强大,不仅有赵奢、庞煖、李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