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到襄阳后,害怕刘备,占据江陵,依靠江陵的军用物资,来与自己作战,曹操派遣曹纯率领五千号虎豹骑一天一夜跑了三百余里,在当阳县的长坂追上刘备。这个时候刘备军与民众十余万,披甲者少,迅速被虎豹骑击溃,慌乱中,刘备令张飞去断后,张飞召集散卒二十余骑去长板桥断后,五千虎豹骑见张飞人少,但也没有人敢上,刘备军因此获安,刘备得以顺利逃亡,之后才有赵云救出了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儿子刘禅,关羽从水道前来接援,刘备等前往江夏的事情。那么是虎豹骑怕张飞吗?如果真是怕张飞,为何张飞不早点断后,立马横矛即可。
曹操派遣去追击刘备的虎豹骑,说他是曹操最精锐部队也不为过,“虎豹骑”参加战斗的记载不多,《三国志》里只记录了五次战斗:首先是在建安九年,与袁谭的南皮之战中,在战场上杀死袁谭;接着又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在建安十三年,长坂坡之战中击破刘备;在建安十六年,大破以马超为首的关西军团;在建安二十三年,在下辩击破吴兰。
从“虎豹骑”的战绩我们可以看出,曹操都是在最关键时刻投入“虎豹骑”。并且说实话,这五次,除了长坂坡追击战比较轻松之外,其他几次都是硬碰硬的。比如南皮之战,曹操曾经想放弃,是曹纯坚持急攻,方以“虎豹骑”取胜,可见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
曹操派自己最信任的曹氏将领来担任虎豹骑的统帅,比如有曹真、曹休和曹纯,曹纯死后,要选新统领时,曹操却说:“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于是不再选统率,而亲自当了虎豹骑的统领,可见曹操对“虎豹骑”部队的指挥权是很在意的,因为这是曹操的一支嫡系精锐,也是曹操的“王牌军”。
虎豹骑这支部队的成员皆是百里挑一,夸张一点来说,在普通部队中可以担任将领的人在“虎豹骑”中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战斗力之强是三国部队中顶尖的,这样一支特种部队,你说会怕张飞?也许,他们一个个单挑,可能都打不过,但十对一呢?或者十个虎豹骑对十个张飞呢?虎豹骑的小队战术配合,肯定比十个张飞要默契,要强得多。古代打仗,真还不是演义上兵对兵将对将。单挑,在历史上有过,那是春秋战国,一城一国的时代,战国中后期,将对将的局面已经不多见了。
正史中记载三国这段历史,单挑的也只有三例:关羽斩颜良,是在曹军发起的偷袭之战中斩杀的,权且算一例;吕布单挑郭泗,事先约定好了的,比较绅士;孙策单挑太史慈,哪也是基于想收服,不是往死里整。
至于虎豹骑为何为没有与据水断桥的张飞开战,小百科猜想,首先第一点,虽然当时当阳桥之上只有张飞召集二十余骑,但追击刘备的五千虎豹骑还是担心刘备军有埋伏,虎豹骑虽然战斗力很强,但一天一夜跑了三百余里,要知道古代行军速度一般在三十路左右,就是当年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行军速度才一百余里,虎豹骑行军一日一夜,不管是战马和士兵体力都会下降,那么骑兵速度与冲击力也要打个折扣,并且骑兵适合在平原开阔之地进行战役,如果刘备军队埋伏起来,虎豹骑遭受到埋伏并讨不到好处。
其二虎豹骑执行的命令是急袭江陵,不能叫刘备占据军用物资所在的江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追上刘备军队,斩杀或者擒拿刘备,当五千虎豹骑在当阳长版附近遇见刘备的军队时候,面对刘备军队混在十几万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的百姓、以及几千辎重车和好几万牲畜里,这五千虎豹骑不可能冲开这十万混乱的人群,实现像阵斩袁谭、蹋顿那样搞定刘备,或者砍几个张飞赵云来玩玩儿?别说“用兵仿佛孙吴”的曹操了,就算孙吴亲自来了也得懵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虎豹骑的精锐骑兵唯有散开来“撒网摸鱼”,以抢辎重、夺百姓、抓俘虏为主,寻找刘备为辅。
虎豹骑虽然没有完斩杀刘备,但使刘备损失惨重,改变刘备转往江陵的计划,战役目的已达到,继续追击刘备的意义并不大,并且还可能中埋伏,因此没有选择继续追击刘备也是正确的选择。
长坂坡之战,虎豹骑领导曹纯表现优异不但捕获了刘备的两个女儿,而且还获得了大量的百姓以及辎重,收编刘备被击溃的部队;捕获徐庶的母亲,徐庶只得放弃和刘备逃亡,转奔曹操。之后曹纯与曹仁攻入江陵,江陵守军不战而降,虎豹骑也算完成了自己抢占江陵的任务。
但是,不管这么说,张飞那睥睨天下的眼神,那惊世骇俗的怒吼,从此便永远流淌在中国少年的热血豪情之中,这就是为世虎臣,这就是万人敌,这就是比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还要强大和传奇的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