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对明教赶尽杀绝,是大明的立国之道

朱元璋对明教赶尽杀绝,是大明的立国之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541 更新时间:2024/1/21 1:43:26

这个明教并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宗教,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有明教这样一个外来宗教。

元末时期是明教徒最为活跃的时期,然而明教一建立,明教就消失不见了,但大明和明教之间都有一个“明”字,难免让人浮想联翩,猜测万千。

那明教和明朝之间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关系呢?

为何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明教就消失了?

这里面,其实还有一番不为人知的故事,而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朱元璋。

明教

明教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受基督教与伊朗祆教马兹达教义所影响,是一种带有诺斯底主义色彩的二元论宗教。

大约于六至七世纪时期,摩尼教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复由新疆安西都护府下辖的故高昌郡地界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应回纥之请,在江淮等地建立了摩尼寺,由此摩尼教传入中原腹地。

唐武宗灭佛的时候,摩尼教也深受打击,为了继续传播教义,摩尼教的教徒转入地下,开始秘密发展信徒,而且这个外来的教派,还吸收了道教的一些理念,根据中国民间信仰的习惯,修改了教义,并改名明教,取自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之意。

改完教义之后的明教,有意无意之下竟成了专门培养造反人才的“培训班”,从唐朝开始,明教徒就热衷于造反,一找到机会就开始造反,历史上有名的方腊起义、王念经起义等农名起义活动,都是明教组织实施的。

为了方便鼓动百姓造反,宋朝时期,明教还弄出了一个明王出世的预言,总之,明教的教义就是教导百姓反抗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一直以来,白莲教、明教这些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宗教,都是统治阶级残酷打击的对象。

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明教徒自成体系,组织性高,隐蔽性强,传播教义的手段多,信徒忠诚,朝廷杀之不尽,春风吹又生,捣毁一窝,有分散成好几处,闹到最后,淮西和黄河流域到处都有明教徒活跃的身影,这些人白天是老实的农民,照常下地干活,晚上就聚众烧香念经,十分隐蔽。

到了元末时期,刘福通韩山童这两个宗教世家出身的人,适逢大旱,见百姓苦不堪言,便在黄河流域聚众烧香造反,拉开了元末乱世的序幕。

韩山童和刘福通在北方造反后,南方的彭玉莹也随之呼应,在江南地区传播教义,拉起了一支反元队伍。

随后,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用的也都是红巾军的名号,当时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部队,而郭子兴就是北方红巾军的一个小头目,尊小明王韩林儿为主。

朱元璋这个假和尚,晃荡到红巾军中后,换了一身皮,结果还是一个和尚。

明朝国号的来历

朱元璋是靠明教、白莲教起家的,在他打天下的那些年中,一直尊小明王为主,好歹也算是明教里的一号人物。

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国号为大明,年号为洪武。

从传承来看,朱元璋把国号定为“明”也算继承了明教的一些东西,那为何在明朝建立后,明教就消失了呢?

明朝的国号来自明教,这是肯定的,但其背后蕴含的意思,却并非明教这么简单,这是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我们先来看看大明国号背后都有哪些含义。

首先,朱元璋把国号定为大明,这契合了在民间传播了将近五百多年的“明王出世的预言”,就如同抢注商标一样,老百姓都认可明王的预言,而且一直以来很多造反者都借用这个预言闹事,朱元璋干脆把国号定为大明,就是要告诉天下,明王在这里,预言已经成真了。

封建时代,老百姓就信这一套,正好朱元璋也喜欢玩这一套。

其次,朱元璋的部队里有两帮人,一帮是信奉明教的红巾军派系,这群人包括朱元璋起家的老底子,小明王的余党,还有打败陈友谅、明玉珍后,收复而来的将士,这群人都是彭玉莹的徒子徒孙,也都是虔诚的明教徒。

把国号定为大明,可以解释为明教的延续,对这群明教信徒有极强的归心效果,大家都是明教的兄弟,如今建立了大明朝,还是兄弟,所有明教徒都是一家人,大家要团结,共享富贵,一起过好日子。

除了红巾军这一派,还有以刘基李善长等人为代表的儒生系,从儒生的角度来解释,明有日月之意,也有阳之意,自古以来,日月都算是朝廷的正祀,有其正统性。

而且南方为火,为阳,为明,北方为水,属阴,为元。

用阳来对阴,用火来克制水,这些东西都能用古代的知识体系解释,故此得到儒生认可。

所以,大明这个国号,不管是明教徒还是儒生,又或者老百姓,看了都舒服,都认同。

通过一个国号,就达到了团结社会各阶层的效果,不得不说朱元璋实在厉害。

明教的消亡

继承了明教的东西,为何朱元璋又要让明教消失呢?原因很简单。

朱元璋从明教和白莲教这些宗教组织上,获得了极大好处,可以说,朱元璋的天下也有明教、白莲教的一份功劳。

朱元璋个人对宗教的力量有清晰的认知,他初始的力量就来自于此,但当他当了皇帝之后,也深知这其中的危害,为了不让其他人借用这股力量,危害自己的统治,况且明已经成了国号,不能再任由人亵渎,朱元璋有充足的理由去打击明教。

建国第一年,朱元璋就用诏书的形式,禁绝了全国白莲教、弥勒教、明教等教派的活动,随后又把“禁止师巫邪术”正式定为了法律,写进了《大明律》。

“烧香聚众,夜聚晓散,佯秀善事,扇惑人民,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如此一来,明教就在明朝消失了,就算有一些余党残留,也仅能低调潜伏,生不出事端了。

更多文章

  • 那些被“盗版”困扰的古人,宋代面对“盗版”会怎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支持盗版还是抵制盗版,如何认识盗版与如何解决盗版,盗版胜不过盗版

    一、关于中国古代是否存在版权的争论著名知识产权学者郑成思和哈佛大学教授安守廉之间的争论,可谓此两种看法的典型代表。安守廉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版权法或者其他类似于西方版权保护的制度设计,故中国古代没有版权保护。以安守廉为代表的否认宋代乃至中国古代没有版权保护的学者认为,20世纪以前中国所有表明国家努力提

  • 龙湾伏击战,朱元璋化身心理学专家,猜中敌将全部小心思,真的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龙湾之战,龙湾之战朱元璋胜了多少,龙湾之战对朱元璋的价值

    这些客观条件的存在,首先就排除了硬碰硬的斗争策略。剩下的,能考虑的作战方向不外乎两条,一条是依托城墙和险地防守,打消耗战,第二条就是创作有利条件打伏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第一条路是慢性死亡,要想取胜,还是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就算总体兵力不占优势,也要创造局部优势。在制定具体军事计划的时候,朱元璋

  • “代理主帅”虞允文,“逼死”金主完颜亮,南宋朝廷得以残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南宋虞允文简介,南宋抗金英雄虞允文,虞允文图片

    恰在此时,腐败的南宋将军王权首先放弃庐州(今安徽合肥),刘锜亦回扬州。稍后,王权由和州(今安徽和县)继续南逃,刘锜也过江回到镇江。长江以北地区全部失陷,当时“中外震恐”,“上欲航海”,真是危急之至。一、他原本只是去督战这时,虞允文被派赴前线监督主将交接军队,并慰劳士兵。当他到达采石这个江防要地时,旧

  • 历史正在重演,今天美国的所作所为,像极了大明崇祯年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美国与明朝的历史,明朝时期的美国是什么样,美国和明朝有什么关系

    3月22日,美国懂王命令加州、纽约州等数州共46000万国民警卫队士兵参加抗疫工作,由联邦提供资金,各州州长管理。这是自2005年以来,国民警卫队最大规模的一次紧急部署。国民警卫队负责食物和药品的运输,以及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在此过程中,有上千名国民警卫队士兵被确诊,并出现了美军中首例死亡病例。但最

  • 成吉思汗妻子被抢走9个月,救回时已有身孕,对丈夫说:这是喜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吉思汗几个老婆,成吉思汗媳妇谁抢走的,成吉思汗妻子标准

    就是这样一位雄霸一方的能者,在父亲被杀害后,新婚妻子也被死对头掳走,等到救回时已经有了身孕,当成吉思汗觉得有些无法面对的时候,妻子却说这是喜事;那么喜从何来,成吉思汗又是怎么接受这个孩子的呢?草原上的争夺向来是直接、粗犷的,同时也伴随着弱肉强食、胜者为王的现实,许多无辜的人会成为牺牲品,成为别人上位

  • 文化的浩劫:西夏“黑水城文献”是如何流落到海外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俄藏黑水城西夏文献,西夏 黑水城 文献,西夏黑水城是中国第三大文献吗

    元朝灭亡以后,昔日的绿洲被沙漠吞噬变成荒漠,黑水城也就成为了一座废城。黑水城在夏元时期繁荣稳定发展了350余年,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因黑水城极度干旱的内陆性沙漠气候,使得埋藏在地下荒漠中的文献得以保存下来,这就是扬名海内外的“黑水城文献”,直到20世纪才被发现。1908年,俄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科兹

  • 赵构保住政权为何反被骂?崇祯竟被尊敬、李世民也成千古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构与崇祯谁能力强,赵构和崇祯是同一个朝代吗,赵构对比崇祯

    崇祯把天下都丢了,却被许多人唏嘘慨叹,报以深切的同情。类似的还有项羽;李世民杀死兄长和弟弟以及众多侄儿、逼得父亲退位,如此凶狠歹毒的人,竟被人视作千古明君。难道这些都有问题吗?都是错误的吗?其实没错。错的是许多人在评价皇帝的时候,最喜欢用老百姓的评价标准去评价。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准则,皇帝的职业

  • 郑和下西洋说是找到了麒麟,明成祖高兴坏了,让人画下来留作纪念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明成祖墓里有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吗,明成祖对郑和的态度与看法

    郑和年轻时就是燕王朱棣的侍从,其人办事稳重且有气魄,深受朱棣的信任和喜爱,靖难之役中,郑和有大功,升任内宫监太监,负责明成祖朱棣的生活起居和护卫工作,堪称朱棣最信任的下属。由于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寝食难忘,便想让人下西洋寻找建文帝的线索,思来想去,这样一件隐秘且复杂的工作,派郑和去

  • 原创朱元璋套路安人心,张士诚有天佑鸿运当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和张士诚,张士诚为什么投奔朱元璋,历史上朱元璋与张士诚

    朱元璋系列更新到这里,就不能一直埋头在小的历史细节里翻找了,还需站高一点,带领读者看一看全局,看完了再回到具体细节上,这样远近一交叉,就能基本把握住历史发展的主线了。上篇文章,我着重写了朱元璋的阶级立场,他从一个代表农民利益的领袖,逐渐转变成了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农民政权向封建

  • 蒙古王爷:没人敢杀死成吉思汗后裔,俄罗斯士兵笑道:那我偏要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蒙古大汗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在蒙古地位怎么样,成吉思汗是被火枪打死的吗

    关于那海的早年经历,史书上记载的并不详细,他的爷爷是术赤的一个地位不高的儿子,知名度比不上拔都和别儿哥。而那海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上,则是因为一场成吉思汗后代之间的内战。大约在1262年,金帐汗别儿哥率军征讨伊儿汗国的统治者旭烈兀,而他最信任的那海,则作为先锋参与了这次战争。那海在金帐汗国与伊儿汗国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