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教并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宗教,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有明教这样一个外来宗教。
元末时期是明教徒最为活跃的时期,然而明教一建立,明教就消失不见了,但大明和明教之间都有一个“明”字,难免让人浮想联翩,猜测万千。
那明教和明朝之间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关系呢?
为何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明教就消失了?
这里面,其实还有一番不为人知的故事,而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朱元璋。
明教
明教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受基督教与伊朗祆教马兹达教义所影响,是一种带有诺斯底主义色彩的二元论宗教。
大约于六至七世纪时期,摩尼教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复由新疆安西都护府下辖的故高昌郡地界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应回纥之请,在江淮等地建立了摩尼寺,由此摩尼教传入中原腹地。
唐武宗灭佛的时候,摩尼教也深受打击,为了继续传播教义,摩尼教的教徒转入地下,开始秘密发展信徒,而且这个外来的教派,还吸收了道教的一些理念,根据中国民间信仰的习惯,修改了教义,并改名明教,取自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之意。
改完教义之后的明教,有意无意之下竟成了专门培养造反人才的“培训班”,从唐朝开始,明教徒就热衷于造反,一找到机会就开始造反,历史上有名的方腊起义、王念经起义等农名起义活动,都是明教组织实施的。
为了方便鼓动百姓造反,宋朝时期,明教还弄出了一个明王出世的预言,总之,明教的教义就是教导百姓反抗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一直以来,白莲教、明教这些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宗教,都是统治阶级残酷打击的对象。
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明教徒自成体系,组织性高,隐蔽性强,传播教义的手段多,信徒忠诚,朝廷杀之不尽,春风吹又生,捣毁一窝,有分散成好几处,闹到最后,淮西和黄河流域到处都有明教徒活跃的身影,这些人白天是老实的农民,照常下地干活,晚上就聚众烧香念经,十分隐蔽。
到了元末时期,刘福通和韩山童这两个宗教世家出身的人,适逢大旱,见百姓苦不堪言,便在黄河流域聚众烧香造反,拉开了元末乱世的序幕。
韩山童和刘福通在北方造反后,南方的彭玉莹也随之呼应,在江南地区传播教义,拉起了一支反元队伍。
随后,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用的也都是红巾军的名号,当时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部队,而郭子兴就是北方红巾军的一个小头目,尊小明王韩林儿为主。
朱元璋这个假和尚,晃荡到红巾军中后,换了一身皮,结果还是一个和尚。
明朝国号的来历
朱元璋是靠明教、白莲教起家的,在他打天下的那些年中,一直尊小明王为主,好歹也算是明教里的一号人物。
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国号为大明,年号为洪武。
从传承来看,朱元璋把国号定为“明”也算继承了明教的一些东西,那为何在明朝建立后,明教就消失了呢?
明朝的国号来自明教,这是肯定的,但其背后蕴含的意思,却并非明教这么简单,这是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我们先来看看大明国号背后都有哪些含义。
首先,朱元璋把国号定为大明,这契合了在民间传播了将近五百多年的“明王出世的预言”,就如同抢注商标一样,老百姓都认可明王的预言,而且一直以来很多造反者都借用这个预言闹事,朱元璋干脆把国号定为大明,就是要告诉天下,明王在这里,预言已经成真了。
封建时代,老百姓就信这一套,正好朱元璋也喜欢玩这一套。
其次,朱元璋的部队里有两帮人,一帮是信奉明教的红巾军派系,这群人包括朱元璋起家的老底子,小明王的余党,还有打败陈友谅、明玉珍后,收复而来的将士,这群人都是彭玉莹的徒子徒孙,也都是虔诚的明教徒。
把国号定为大明,可以解释为明教的延续,对这群明教信徒有极强的归心效果,大家都是明教的兄弟,如今建立了大明朝,还是兄弟,所有明教徒都是一家人,大家要团结,共享富贵,一起过好日子。
除了红巾军这一派,还有以刘基、李善长等人为代表的儒生系,从儒生的角度来解释,明有日月之意,也有阳之意,自古以来,日月都算是朝廷的正祀,有其正统性。
而且南方为火,为阳,为明,北方为水,属阴,为元。
用阳来对阴,用火来克制水,这些东西都能用古代的知识体系解释,故此得到儒生认可。
所以,大明这个国号,不管是明教徒还是儒生,又或者老百姓,看了都舒服,都认同。
通过一个国号,就达到了团结社会各阶层的效果,不得不说朱元璋实在厉害。
明教的消亡
继承了明教的东西,为何朱元璋又要让明教消失呢?原因很简单。
朱元璋从明教和白莲教这些宗教组织上,获得了极大好处,可以说,朱元璋的天下也有明教、白莲教的一份功劳。
朱元璋个人对宗教的力量有清晰的认知,他初始的力量就来自于此,但当他当了皇帝之后,也深知这其中的危害,为了不让其他人借用这股力量,危害自己的统治,况且明已经成了国号,不能再任由人亵渎,朱元璋有充足的理由去打击明教。
建国第一年,朱元璋就用诏书的形式,禁绝了全国白莲教、弥勒教、明教等教派的活动,随后又把“禁止师巫邪术”正式定为了法律,写进了《大明律》。
“烧香聚众,夜聚晓散,佯秀善事,扇惑人民,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如此一来,明教就在明朝消失了,就算有一些余党残留,也仅能低调潜伏,生不出事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