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宋代,海外诸国想来华朝贡,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在宋代,海外诸国想来华朝贡,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849 更新时间:2024/4/25 5:05:23

一、宋朝的招谕

宋朝初年,朝廷为了达到粉饰太平的政治目的,主动招谕海外诸国入贡。

开宝元年(968),宋朝招谕到大食进贡。雍熙四年(987),宋太宗派遣宦官八人携带空名诏书前往南海诸国招谕。据《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之二:

“雍熙四年五月,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博买香药、犀牙、真珠、龙脑。每纲赍空名诏书三道,于所至处赐之。”

熙宁四年(1071),高丽在中断了四十一年后重新遣使如宋朝贡。在此之前,福建路官员罗拯先遣商人前往高丽刺探高丽意愿,在高丽表示同意重新遣使朝贡后上报宋神宗,在获得神宗许可后,高丽于熙宁四年重新遣使入贡。

据《宋史·高丽传》:“熙宁二年,其国礼宾省移牒福建转运使罗拯云:‘本朝商人黄真、洪万来称,运使奉密旨,令招接通好。奉国王旨意,形于部述。……今以公状附真、万西迁,俟得报音,即备礼朝贡。’徽又自言尝梦至中华,作诗纪其事。三年,拯以闻,朝廷议者亦谓可结之以谋契丹,神宗许焉,命拯谕以供拟腆厚之意。徽遂遣民官侍郎金悌等百十人来,诏待之如夏国使。”

政和五年(1115),福建路市舶司依据崇宁二年(1103)二月六日朝旨,由刘着带着其出具的公凭前往占城和罗斛招谕,后两国前来进贡。据《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之一零载:(政和)五年七月八日,礼部奏:“福建提举市舶司状:‘……及本司已出给公据付刘着等收执,前去罗斛、占城国说谕诏纳,许令将宝货前来投进外,今照对慕化贡奉诸蕃国人等到来,合用迎接、犒设、津遣、差破当直人从与押伴官等,有合预先措置申明事件。……’本部寻下鸿胪寺勘会,据本寺状称,契勘福建路市舶司依崇宁二年二月六日朝旨,招纳到占城、罗斛二国前来进奉。”

南宋以后,朝廷的财政压力增大,对朝贡釆取了限制措施,其中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擅自差人招谕入贡。绍兴二十六年(1156)二月二十五日,宋高宗下诏:“诸国蕃如情实向化,自欲朝贡,仰帅司以礼接纳,津发赴阙,即不得擅便差人说谕入贡。”

到了开禧元年(1205),宋朝甚至诏来华朝贡的真里富“仍责委纲首说谕本国所遣官海道远涉,令后免行入贡。”这事实上就不再准许真里富国来华朝贡。

从笔者目前所见的史料而言,宋朝主动出外招谕的情况并不多见,所以这种方式并不是常规方式。

二、朝贡国的申请

宋代海外诸国在入华朝贡前必须先提出申请,得到宋朝的许可后方得入贡。如果宋朝拒绝,那么朝贡计划就无法实现。

景德三年(1006)七月五日,“邵晔上言:‘黎龙廷公牒至,自称静海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尉、开明王,请以八月遣弟入贡。臣以龙廷未受真命,辄有称呼,不敢回报。’帝以穷荒异俗,不识事体,但诏晔谕令削去伪官,方得入贡。”宋朝规定黎龙廷必须削去不合礼制的官职后才能入贡。

绍兴九年(1139),宋朝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端而拒绝了交州李乾德私生子赵智之的入贡申请。据《宋史·交耻传》:“诏广西帅司毋受赵智之入贡。初,乾德有侧室子奔大理,变姓名为赵智之,自称平王。闻阳焕死,大理遣归,与天作争立,求入贡,欲假兵纳之,帝不许。”

绍兴三十二年(1162),高丽请求入贡,宋朝惧怕其可能为金朝刺探情报而拒绝:

“三十二年三月,高丽纲首徐德荣诣明州言,本国欲遣贺使。守臣韩仲通以闻,殿中侍御史吴帝奏曰:‘高丽与金人接壤,昔稚圭之来,朝廷惧其为间,亟遣还。今两国交兵,德荣之请,得无可疑?使其果来,犹恐不测,万一不至,贻笑远方。’诏止之。”

据《宋史·交耻传》:“帝自即位,屡却安南贡使。(乾道)九年,天作复遣尹子思、李邦正求入贡,帝嘉其诚,许之,诏馆于怀远释。”宋孝宗登基之后,多次拒绝安南的入贡,这种情况直到乾道九年(1173)才得到改变。

据《宋史》卷四一四之“史嵩之传”的记载:“安南入贡,不用正朔,嵩之议用,范仲淹却西夏书例,以不敢闻于朝还之。”淳佑元年(1241),南宋大臣史嵩之以安南入贡所上的表章不用宋朝正朔为由退还给了安南,朝贡计划就此破产。

不过有时候宋朝拒绝朝贡国的朝贡是因为战争等特殊情况。靖康二年(1127)闰十一月,交祉遣使严尝和徐延来贡。“常、延至桂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见经略司谓常、延曰:‘今年东京及湖南鼎、禮等处,并已调发兵马讨金人,未审归期何日,此间路地上传马、铺丁在在更少,请试着领还礼物。’常、延乃还。”

这里有必要对安南请求入贡的情况做一下考证梳理。据《岭外代答》卷二之“安南国”条的记载:“其国入贡,自昔由畕或钦入境,盖先遣使议定,移文经略司转以上闻,有旨许其来,则专使上京,不然则否。”

根据这条史料,安南请求入贡的程序是先遣使到广南西路经略司商议,然后由广南西路经略司将安南所提交的文牒转奏给皇帝,再是根据皇帝的旨意,如果获许入贡安南可以遣专门的使者上京朝贡,不然的话就不能来华朝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所调整。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六:“(绍兴十七年九月,1147)己卯,安南请入贡,诏经界司受而答之。”如果按照《岭外代答》的记载,那么安南的使者就要上京朝贡。但是南宋时期,朝廷对于安南的朝贡政策做了重大调整,那就是安南的朝贡在界首交割,即在广南西路的钦州和州交割,不必上京,以节约宋朝的接待成本。所以宋廷“诏令本路经略司依绍兴十四年已降指挥,仍优与回答。”而“绍兴十四年例”是“免人使到阙,其所贡方物,只就界首交割”。

此外,交址不仅移牒广南西路经略司,而且也移牒广南西路转运司。熙宁三年(1070)八月,交祉“牒广南西路转运司,取十一月差李继元等部押象纲进奉。”

其实宋朝对于海外朝贡国的贡期有一定的规定,只不过并没有完全执行。宋代有“夷人非时请贡,明主犹谢之”的说法。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海外朝贡国可以通过朝贡贸易获取经济利益,所以朝贡国要找出各种借口来华朝贡。

绍圣年间(1094—1098),“知秦州游师雄言:‘于阗、大食、拂麻等国贡奉,般次踵至,有司惮于供赉,抑留边方,限二岁一进。外夷慕义,万里而至,此非所以来远人也。’从之。”

按照这条史料,大食、拂麻等国是两年一贡。但是根据笔者的初步统计,大食之后于绍圣三年(1096)、元符二年(1099)进贡后直到政和六年(1116)才又进贡。宋室南渡后,大食于建炎三年(1129)、绍兴元年(1131)、绍兴四年(1134)入贡后一直到开禧年间(1205—1207)才又再度朝贡。至于拂麻,曾在元丰四年(1081)、元祐六年(1091)二月庚子和十二月乙亥三次入贡。不过之后再也没有见于史籍的朝贡记载了。

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4),交祉“公蕴或间岁或仍岁以方物入贡。”到了皇佑四年(1052)十二月,“知桂州余靖言:`交耻今岁当入贡,属侬智高叛,道阻不通。……,”可见,到了这个时期宋朝对交趾的贡期有了一定的规定。

乾道九年(1173)正月六日,“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言:‘安南牒称:’自来体例,三年一进贡。自绍兴二十五年以后,未有纲运,恐失忠孝,怠于奉上之礼。今皇帝登基,礼合称贺。……'”从这条史料可以得知,按照体例安南是三年一贡。但是根据笔者的初步统计,李朝(1009~1225)期间,交耻(安南)83次朝贡。也就是说在李朝一百一十六年期间,安南平均一点四零年来华朝贡一次,与规定相差较大。况且1190年至1210年还出现较长时间的中断。

综上所述,宋代海外诸国获得入华朝贡机会必须得到宋朝的允许。南宋时期,朝廷还出台了相关规定,打击中国海舶擅自搭载外国使臣入贡的行为。据《庆元条法事类》卷七十八:“建炎三年(1129)十一月二十二日:敕海舶擅载外国入贡者,徒二年,财物没官。”不过另一方面,南宋朝廷也保障海外朝贡国合法的入贡请求活动,惩罚地方官员的阻扰行为。

更多文章

  • 从南宋末年直至清朝的500多年间,我国的造纸业为何发展缓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造纸术的历程,中国造纸历史有多少年,中国造纸史详解

    一、制造业处于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在我国明代至清朝乾隆这一段时间里,正值欧洲的“文艺复兴”(约公元1350至1550年)、“科学革命”(约公元1500至1750年)和“工业革命”(约公元1750至1900年)相继兴起。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取代了中世纪的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从此,欧洲的科学技术获得了空前的

  • 金朝为何衰落得如此之快?从盛世走向灭亡,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金朝灭亡详细过程,金朝历史上的变化,金朝灭亡后的现状

    公元1234年,曾经不可一世的金朝早已成日薄西山之势。蒙古铁骑大军三路伐金,先攻金朝首都汴京,后紧随流亡政府来到蔡州,将蔡州城围得如铁桶一般。眼看不日即将亡国,金哀宗自知已经无能为力了,但又实在不愿背上亡国之君的骂名。很快,金哀宗喊来了前线的军队统帅,将皇位传给了他,自己则自杀殉国。这种要面子的行为

  • 宋代的官方宴饮制度:全方位展现着朝廷官员的素质与品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代官方宴饮规定,宋代时期宴饮的制度,宋朝分餐制

    一、官方宴饮活动名目宴饮名目是宋代官方宴饮制度的核心部分,决定着官方宴饮制度的外在形式和发展方向。宋代官方宴饮名目较之前代更为繁多,就宴饮性质而言,可分为国家大宴、君臣共宴和君民共宴三个类别。国家大宴有君臣宴饮以沟通的春秋大宴、恭贺皇帝诞圣日的圣节大宴和接受神灵福祉的饮福大宴,是国家典制规定的每年定

  • 帖木儿远征明朝,行军路上收到一封信,信中内容却让他当场哭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帖木儿东征大明,帖木儿东征明朝能成功吗,明朝怎么知道帖木儿来犯的

    由于身体上的原因,年迈的帖木儿已经无法像年轻人一样骑马快速行军,他任命自己的孙子哈里担任先锋大将,率领先锋军队急速前往东方侦查,自己则带着主力部队在后面慢悠悠的行军。大约到了第二年的2月,帖木儿率领的主力部队才刚刚抵达帝国东部边境的讹答剌城,由于当时的天气过于寒冷,帖木儿决定在此处驻扎一段时间。在讹

  • 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如今的哪个民族?说出来你或许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契丹政权和北宋的关系,契丹和北宋哪个厉害

    如果听过杨家将故事的,大家应该对一个国家非常熟悉,这个国家就是辽国。按照小说里的描绘,这个国家无比强大,曾经一度压的宋朝喘不过气来,只有杨家将这样的擎天一柱才能勉强抵挡。而事实上,在历史上辽国也曾经非常彪悍,早在五代十国的时候就让中原政权感到崩溃,到宋太宗时期,帝国皇帝更是屁股中箭,驴车飘移,丑态百

  • 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备受朱元璋、康熙推崇,人们却只记得他杀兄霸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评价李世民,李世民与文治武功谁厉害,康熙与李世民谁更厉害

    给李世民点赞的帝王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大作为的皇帝,有如此多的人都认同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可见李世民的确是一个十分了不得的皇帝,然而不管李世民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人们却只记得他杀兄霸嫂的黑历史,并且津津乐道,不厌其烦翻来覆去的讲,人就是这样,挑人毛病总比说人好话来得痛快。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最大的污点,

  • 为皇权稳固,朱元璋屠杀功臣,李世民手刃至亲,谁更无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评价李世民,李世民和朱元璋的功绩,李世民与朱元璋军事才能

    能坐上龙椅本就是天大的难事了,能把龙椅做安稳又是一件难事,古往今来,皇帝为了自己的位置,杀了无数人,皇帝们也很有自知之明,谦称自己寡人,寡人就是指在道德方面有缺陷的人,为寡德之人。为了皇位,任何人都可以杀,父子亲情,夫妻温情,兄弟友情,都可以放弃,自古皇家最无情。朱元璋为了皇权稳固,对开国功臣大肆屠

  • 清官告老还乡,却连回家路费都没有,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处以极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告老还乡全过程,朱元璋告老还乡完整视频,朱元璋把清官处以极刑

    在古代,当官和发财往往是相连的两件事情,基本上朝廷正三品以上的大官,几乎每一个都是家财万贯,因此无数的年轻人都想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成为朝中的达官显贵,从此过上无忧忧虑的富贵生活。但事实上,即使是在古代,如果不贪污的话,当大官也是很难有钱的,毕竟哪怕是宰相,一般一个月也只有百两的俸禄用于生活,更低的官俸

  • 元朝大臣曾建议将这五个姓的汉人杀光,看看你的姓在其中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朝真的杀张王刘李赵五姓人吗,元朝汉人名字,元朝真的下令杀姓朱的吗

    元朝的前身大蒙古国,强悍到可以让世界颤抖,而元朝建立后实行的民族政策却又是无比的变态荒唐和奇葩。比如说将五个姓的汉人杀光。这个荒唐的建议是哪一个蠢货提出来的呢?他的名字叫做伯颜,元朝的一位大臣。在元朝的历史上,一共有三个比较出名的“伯颜”,一个是生活在元朝初年的伯颜,他是元朝的名将,战功赫赫,曾击败

  • 明朝怪事,臣子当着皇帝面打群架,咬死三个人,最下力者得到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十大残暴事件,明朝历史上的十大奇案,明朝时期的三大奇案

    明朝时期,一般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和皇帝对话的机会,参加早朝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情,天子目下,皆要规规矩矩,排队和参加早朝的过程中,如果哪个大臣有脚步不稳、随地吐痰、咳嗽等不合规矩的举动,都会被专职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下朝的时候,自然会有相应处罚。明朝时期,在十分讲究规矩的早朝,却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