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知否》中的点茶,到《梦华录》中的茶百戏,看宋朝茶文化的鼎盛

从《知否》中的点茶,到《梦华录》中的茶百戏,看宋朝茶文化的鼎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834 更新时间:2024/2/2 10:48:17

唐朝是一个奢华的朝代,宋朝是一个精致的朝代,也是茶文化鼎盛的朝代。宋朝经济发达,重文轻武。文人墨客有的当官,有的衣食无忧,落魄文人很少。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因此点茶和茶百戏盛行。

点茶和茶百戏不是用茶叶直接泡茶而是用茶饼,这种茶饼称为研膏茶。点茶前要将茶饼碾成茶叶沫,再用箩筛不断筛出极细的茶粉。

点茶

点茶,就是将碾细的茶粉投入茶碗中,待汤瓶水煮沸后冲点入茶碗,然后再用茶筅在盏中击拂。这个过程叫做"运筅"。运筅击拂的速度、力量、轻重缓急要适中,否则茶面不好看。

接着再注入少量的热水调成糊状,再注入沸水,又或者直接向茶碗里注入沸水,同时还得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茶面。这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技术活。因此电视剧《知否》里的老太太才从宫里请来嬷嬷,特意教盛家姐妹学习点茶。点茶是贵族女子必备的技艺。

盛家姐妹拿着茶筅在不停地搅动茶汤。墨兰不能吃苦,回到房里还抱怨这个击拂的过程太辛苦。

用茶筅将茶打成茶面,茶面仿佛咖啡一样,茶面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才是点茶。此刻就需要考验女子的点茶技术功底,通常的做法是:执壶往茶盏点水。

点水时,动作需要有节制,流畅,如行云流水般,其落水点才更准,才不会破坏茶面。

接着还需要继续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泡沫)。

这样,才能点出最佳效果的茶汤,而这种点茶技术又称为"三昧手"。

苏轼在《送南屏谦师》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点茶是茶百戏的基本功,因为只有打出更为绵密持久的泡沫才有作画和欣赏的时间。

茶百戏。

《梦华录》中有一段宋盼儿和茶坊老板斗茶的片段。点茶之后,宋盼儿用清水在茶上作画,画在几分钟内完成。画面栩栩如生,令人惊叹,完胜茶坊老板。得到了继续开茶坊和宣传茶坊的目的。在茶上作画,就是“茶百戏”。茶汤上的画面最多可维持15分钟。

“茶百戏”起源于唐朝,宋朝发展到顶峰。2017年,“茶百戏”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技艺。

“茶百戏”有一个非常贴切的名字“水丹青”。它的基础为点茶法,用清水在茶汤上写诗、作画。茶百戏又称“分茶”。会茶百戏的人,不仅茶艺了得,一定也是丹青圣手,否则无法在茶面上画出栩栩如生的图画。

茶百戏是士大夫、文人十分推崇的一种文化活动。陆游李清照等人都热衷于“茶百戏”。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云:“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李清照在《满庭芳》中也写有:“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记载:“上命近侍取茶具,亲自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这里的皇帝应该是宋徽宗,宋徽宗亲自“注汤击拂”给群臣分茶,皇帝的茶百戏图案“如疏星淡月”。

苏轼有一首描写茶百戏的诗词《月兔茶》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玉兔儿。 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 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我国宋朝的茶文化,已经不仅仅是喝茶这么简单的味觉需求,而是要有视觉的美感。茶百戏满足了人们的感觉美和视觉美的需求。因此诗人杨万里说:“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在于宋朝,宋朝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点茶、分茶的诗词。茶百戏,不仅是味觉的盛宴也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人情世故的风向标。

更多文章

  • 从《庆余年》的鉴察院一处,聊聊明朝锦衣卫赖以傍身的职业技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十大顶级锦衣卫,明朝末年锦衣卫都做了些什么,明朝真实的锦衣卫

    鉴察院独立于六部,直属于皇帝,自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明朝的东西厂、锦衣卫等。剧中鉴察院设立了八大处,其中一处负责监察京中百官,掌握官员的一举一动,倒是颇有点像明朝的锦衣卫。很多看了电视剧的朋友,都有进入鉴察院工作的想法,那么今天就和大家谈谈历史上的明朝锦衣卫职能、成为锦衣卫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职业技能、哪

  • 明朝的权谋到底有多复杂?其实看懂了《大明王朝1566》里的官僚百态也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各王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皇帝的权谋,明朝藩王都有哪些权力

    说来令人唏嘘,在2007年这部剧第一次上映的时候却只有0.5的收视率,“叫好不叫座”成为了它的代名词。那时候,观众们对权谋剧的审美水平还有限,大多还是比较喜欢样板化的“大好人”、“大恶人”的角色塑造手法,以至于确实较难欣赏到这部电视剧的魅力。只不过,当十几年后观众们在权谋剧的审美水平提高后,却发现这

  • 朱元璋对明教赶尽杀绝,是大明的立国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的明教和朱元璋,朱元璋原来是明教的吗,朱元璋是何时加入明教的

    这个明教并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宗教,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有明教这样一个外来宗教。元末时期是明教徒最为活跃的时期,然而明教一建立,明教就消失不见了,但大明和明教之间都有一个“明”字,难免让人浮想联翩,猜测万千。那明教和明朝之间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关系呢?为何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明教就消失了?这里面,其实还有

  • 那些被“盗版”困扰的古人,宋代面对“盗版”会怎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支持盗版还是抵制盗版,如何认识盗版与如何解决盗版,盗版胜不过盗版

    一、关于中国古代是否存在版权的争论著名知识产权学者郑成思和哈佛大学教授安守廉之间的争论,可谓此两种看法的典型代表。安守廉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版权法或者其他类似于西方版权保护的制度设计,故中国古代没有版权保护。以安守廉为代表的否认宋代乃至中国古代没有版权保护的学者认为,20世纪以前中国所有表明国家努力提

  • 龙湾伏击战,朱元璋化身心理学专家,猜中敌将全部小心思,真的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龙湾之战,龙湾之战朱元璋胜了多少,龙湾之战对朱元璋的价值

    这些客观条件的存在,首先就排除了硬碰硬的斗争策略。剩下的,能考虑的作战方向不外乎两条,一条是依托城墙和险地防守,打消耗战,第二条就是创作有利条件打伏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第一条路是慢性死亡,要想取胜,还是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就算总体兵力不占优势,也要创造局部优势。在制定具体军事计划的时候,朱元璋

  • “代理主帅”虞允文,“逼死”金主完颜亮,南宋朝廷得以残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南宋虞允文简介,南宋抗金英雄虞允文,虞允文图片

    恰在此时,腐败的南宋将军王权首先放弃庐州(今安徽合肥),刘锜亦回扬州。稍后,王权由和州(今安徽和县)继续南逃,刘锜也过江回到镇江。长江以北地区全部失陷,当时“中外震恐”,“上欲航海”,真是危急之至。一、他原本只是去督战这时,虞允文被派赴前线监督主将交接军队,并慰劳士兵。当他到达采石这个江防要地时,旧

  • 历史正在重演,今天美国的所作所为,像极了大明崇祯年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美国与明朝的历史,明朝时期的美国是什么样,美国和明朝有什么关系

    3月22日,美国懂王命令加州、纽约州等数州共46000万国民警卫队士兵参加抗疫工作,由联邦提供资金,各州州长管理。这是自2005年以来,国民警卫队最大规模的一次紧急部署。国民警卫队负责食物和药品的运输,以及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在此过程中,有上千名国民警卫队士兵被确诊,并出现了美军中首例死亡病例。但最

  • 成吉思汗妻子被抢走9个月,救回时已有身孕,对丈夫说:这是喜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吉思汗几个老婆,成吉思汗媳妇谁抢走的,成吉思汗妻子标准

    就是这样一位雄霸一方的能者,在父亲被杀害后,新婚妻子也被死对头掳走,等到救回时已经有了身孕,当成吉思汗觉得有些无法面对的时候,妻子却说这是喜事;那么喜从何来,成吉思汗又是怎么接受这个孩子的呢?草原上的争夺向来是直接、粗犷的,同时也伴随着弱肉强食、胜者为王的现实,许多无辜的人会成为牺牲品,成为别人上位

  • 文化的浩劫:西夏“黑水城文献”是如何流落到海外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俄藏黑水城西夏文献,西夏 黑水城 文献,西夏黑水城是中国第三大文献吗

    元朝灭亡以后,昔日的绿洲被沙漠吞噬变成荒漠,黑水城也就成为了一座废城。黑水城在夏元时期繁荣稳定发展了350余年,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献,因黑水城极度干旱的内陆性沙漠气候,使得埋藏在地下荒漠中的文献得以保存下来,这就是扬名海内外的“黑水城文献”,直到20世纪才被发现。1908年,俄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科兹

  • 赵构保住政权为何反被骂?崇祯竟被尊敬、李世民也成千古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构与崇祯谁能力强,赵构和崇祯是同一个朝代吗,赵构对比崇祯

    崇祯把天下都丢了,却被许多人唏嘘慨叹,报以深切的同情。类似的还有项羽;李世民杀死兄长和弟弟以及众多侄儿、逼得父亲退位,如此凶狠歹毒的人,竟被人视作千古明君。难道这些都有问题吗?都是错误的吗?其实没错。错的是许多人在评价皇帝的时候,最喜欢用老百姓的评价标准去评价。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准则,皇帝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