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欺君之罪真的会被杀头?唐朝宰相当着皇帝面撒谎,皇帝还不敢拆穿

欺君之罪真的会被杀头?唐朝宰相当着皇帝面撒谎,皇帝还不敢拆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93 更新时间:2023/12/28 9:54:59

那么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呢?

唐朝从太宗朝开始,李世民敢于纳谏让臣子们敢于说真话,但这是太宗朝前期的局面,自大宰相魏征死后,后面大多数敢于说真话的臣子们不是被砍头就是被充军。

于是前任历史让唐朝一系的臣子们得出了一个经验,那就是要想活命,必须撒谎讨皇帝欢心。

皇帝一高兴不止可以升官发财,还能得一个贤臣的美名,这多皆大欢喜。

可是一旦这样的谎言高墙建立了,唐朝君主一系在后来也权威全失,连臣子们说谎也毫不顾忌皇帝是否相信,是否会分辨出这是谎言,因为就算皇帝清楚这是谎言,也不敢轻易拆穿。

就比如唐德宗朝期间,说谎俨然成为了一种艺术,这就是传说中的说谎的艺术。

唐德宗朝时期,有一个大臣叫做裴延龄,这个裴延龄被称之为谎言大家里面的谎言家。

他有一次和德宗皇帝说,山西同州一带发现了许多高达数十仗的栋梁之材,通俗一点就是木材。裴延龄说这些木材可以供给德宗皇帝修建宫殿。

德宗皇帝听到裴延龄这样说,心中就犯起了嘀咕,因为京畿一代从德宗祖父一代起,根本就找不到一棵可以用作修建宫殿的木材,怎么可能会像裴延龄所说的找到许多这样的木材,并且还是数十丈。

这样的木材怎么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长成,不用说,裴延龄就是在鬼话连篇。

德宗皇帝虽然没有治武功,但至少不是弱智,他知道同州属于京畿,自己祖父那一代开始就没有了的东西,现在自然也不会有,所以他心里面不相信裴延龄说的话。

但可悲就可悲在,德宗皇帝虽然心里质疑,但他却不敢直接说裴延龄在说谎。

而反观裴延龄,他为什么敢说这样一个漏洞极大的谎言呢?

是因为裴延龄把握住了德宗皇帝的弱点,德宗皇帝好虚荣,喜欢博大名,裴延龄当时对德宗皇帝说:天生珍材,固待圣君乃出“,这句话一出,德宗皇帝骑虎难下了。

因为如果德宗皇帝质疑裴延龄说的话,那么就等于自己说自己不是圣君,因为木材是自圣君才出的,你说同州没有树,那不就是打自己的脸吗?

那么德宗自然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是圣君,所以就算知道裴延龄在胡扯,可依旧得默认同州有树这个谎言。

当然,裴延龄也不是第一次干这样的事情了,德宗在位期间,裴延龄没有少给德宗找不自在。

还有一次,裴延龄上奏说:“左藏库司多有失落,近因检阅使置薄书,乃于粪土之中,得银十三万两,其匹段杂货百万有余”。

这个谎话说得很没有常识,简直让人咋舌,但德宗皇帝依旧“相信”这样的谎言,他不能拆穿裴延龄啊,因为这种奇事,违反常理的事情,正好能为他在任生涯增添圣明之象。

当然,这种圣明也就是自我欺骗,当朝堂之上谎言成性,民众自然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谎言政治一旦形成,那就见不得有人说真话,一旦有人站出来说真话,那就是会被打上辱国辱圣的帽子。

当没有人敢说真话,“指鹿为马”这样的事情发生也就不奇怪了,有人写日记骗自己,有人写大字报骗大众,但最终潮水褪去,才会知道谁才是裸泳者。

可见了解历史还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们而言,读历史故事、读历史人物、读历史情节,可以培养对历史人文的感知和兴趣。

还可以增长知识,学会思考历史,可以得到有益于己的智慧。

如果说孩子们学习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是掌握知识的话。那么,学习历史,则可以把人类时期所有的结晶汲取到自己身上。

之前有不少读者也在后台问我,小孩子看什么历史书比较好。

不二一般给他推荐这套《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这套书的作者叫做陈卫平,陈卫平是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的硕士,他是学者,是作家,也是一位资深的出版人。

那么这套《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为什么值得小孩子们阅读?

其实给孩子看的历史读物有几个点非常重要。

第一:一定要语言非常流畅、故事生动,同时,要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第二:儿童的专注力不够,要吸引他们足够的兴趣,需要采用编剧的手法。第三:孩子阅读历史读物,仅仅停留在故事结构,显然是不够的,内容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要引导孩子来到意义的阐释层面。让孩子们很清晰的明白时代的背景、故事的延伸,包括一些历史知识的常识。

第四:儿童阅读历史读物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层面,就是价值观念养成的层面。所以书籍中一定要有问答设定,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居于怎样的多重原因?一个历史人物是居于什么样的原因,做出了如是的历史选择?历史是否可以假设?在阅读的时候,家长可以对应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孩子共同探索。

一些非历史专业、非专业的儿童读物出版人,很难全部做到这些点,但陈卫平先生却可以,这套《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却可以。

这也是这套书一出版就获得了文津奖和金鼎奖的原因,此后还陆续斩获了十余个儿童出版类大奖,在2018年还被评为“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历史科普读物”。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还有人问:我们人类读历史故事,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读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他人,了解世界,其后,返观自身,提升智慧。

而童年时期看历史风云,是为了激发自己,了解世界和人心。

出版这套书的时候,作者陈卫平说了这样一段话:

“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选书的能力,决定孩子潜力的养成。我们出版《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为的就是让我们的下一代能了解我们国家是如何迈世界的,如果连自己国家的历史都没有了解,将无法在世界昂首阔步。

可以说,孩子越早接触鲜活的历史,对他一生的影响越深远。

这套书一共14册,原价355元,但现在只需要175元,相当于一本只需要12.5元。

这套书适合小学阶段的孩子,亲们可以点击下面横条购买。

更多文章

  • 李勣、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魏征死后,其后代都过的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绩和魏征,罗士信秦叔宝,魏征跟秦叔宝的关系好吗

    罗士信是唐初猛将,其曾在李密和王世充麾下效力。其降唐后,先后随从李世民进行了多次东征战役,后来,罗士信在征讨刘黑闼的战役中被俘,最终不屈被杀。罗士信遇害时年仅二十岁,且尚未娶亲,故而,他是没有后代的,所以我们暂且将其排除在外。秦琼可以算作是唐军阵营中的第一猛将,其作战勇敢,且有骁将之称。瓦岗军失败后

  • 唐朝任用了大量外国籍官僚?帝国语境下不能这样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的官僚制度表,唐朝有多少外国官吏,唐朝在制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动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有三个原因能够说明,一个是历史原因的关中本位;一个是当世原因的李世民主导;一个是对外战争的羁縻安抚。01.历史原因的关中本位北周以及后来的大隋,为什么能够统一中国?宏大叙事的解释,是北周和大隋解决了当时的历史问题,即胡汉矛盾。这个问题从五胡乱华时期就开始了。先是胡人的后赵政权,以

  • 李世民征战半生,但他有一个特别的嗜好,称帝前后都未曾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生平记录,李世民的个人怪癖,李世民生平有哪些贡献

    当然,李世民之所以没死在冲锋的路上,身经百战却毫发无伤,是因为他有一支强大的保镖队伍,和秦琼这个贴身护卫的保驾之功,但也和他胯下的宝马良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李世民的每次战争都与"宝马"有关。李世民征讨薛仁杲的时候,他的坐骑是"白蹄乌",这匹马浑身纯黑色,只有4个马蹄是白色的。李世民骑着这匹宝马一天

  • 陕西发现一墓志,却意外佐证太子李弘死因,专家:武则天丧心病狂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杀太子李弘吗,武则天传奇李弘之死,武则天秘史李弘晕倒

    至今为止还是有大量的学者专家认为武则天就是一个丧心病狂的人,为了自己的野心狠心杀掉自己的亲生子女,比如太子李弘,看过《神探狄仁杰》的网友应该知道,剧中提到了李弘是被武则天下令用毒酒毒死的。相信大家是不是觉得太不可思议呢?其实学者专家们对于太子李弘的死因确实也是有许多的不同意见,而其中大部分的学者认为

  • 安史之乱,是大唐凭借军事实力平定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唐如果没有爆发安史之乱,大唐时期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大唐灭亡了吗

    所以,安史之乱,并不是大唐通过军事实力平定的,甚至也不能说是通过政治手段平定的。因为都不好意思说是平定,河北三镇就是证明。01.安史叛军是当时的最强军事存在范阳军雄冠八镇之首、清河粮仓号天下北库。这就是安禄山的实力,既有军事实力又有经济实力。范阳军,打遍天下无敌手;河北道,财甲整个大帝国。所谓八镇之

  • 淝水之战九十万秦军打不过八万晋军?晋军啥时候那么强?捡漏罢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晋军淝水大捷,淝水之岸,淝水之战发生的背景

    首先搜史君想说的是,东晋北府兵真的很强大,于强大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理解为东晋时期的“精英部队”。但是你要真说90万大军,打不过东晋的8万北府兵,这还是有点玄乎的,毕竟在冷兵器时代,你在人数上占有很大的优势的话,虽然不能保证必胜,但是胜利的天平基本上是向你倾斜的。真正的先分析前秦与东晋的战力对比的话

  • 汉高祖刘邦到底有多厉害?了解这点后,才知李世民之前他是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能打过李世民吗,李世民评价刘邦,刘邦李世民哪个更厉害

    其实只要我们知道,在唐太宗李世民之前,刘邦一直是君主能力和成就的天花板就够了!先说成就,刘邦起家非常艰难,可以说就是白手起家,甚至比秦始皇统一六国更加艰难,因为秦始皇是居高临下,本身就有权势,所以做起事来更加容易一些。而刘邦白手起家,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举个例子:一个拥有上亿财

  • 节度使是大唐的一针强心剂,但同样也是它永远也戒不掉的鸦片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唐节度使图片,大唐的节度使怎么来的,唐朝节度使在现代有哪些作用

    安史之乱以及黄巢起义,只是问题的表象,不是绊倒大唐的真正问题。问题需要从端倪入手、向底层挖掘、在形而上探究。大唐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庞大帝国始终解决不了节度使问题。节度使,这个演化形成的新物种,是盛唐的一剂强心剂。但同时,它还是终唐一世也戒不掉的鸦片烟。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大唐帝国充满了各种不

  • 淝水之战真的是以少胜多的历史名战?东晋只是运气好,捡了大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淝水一战,淝水之战的淝水是哪一条河的资料,淝水之战过程图

    一、淝水之战的背景幽州蝗,广袤千里,坚遣其散骑常侍刘兰持节为使者,发青、冀、幽、并百姓讨之。——《晋书·载记第十四·苻坚下》晋孝武帝太元七年,也就是淝水之战的上一年,幽州境内蝗虫肆虐。但是,地方官是怎么报告的呢?说粮食产量十分巨大,不用朝廷担心,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并不少有,为了自己的政绩,大多地方官都

  • 杨坚的成功离不开独孤皇后,但隋朝的灭亡,独孤皇后也难辞其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独孤皇后和杨坚的关系,杨坚为什么惧怕独孤皇后,杨坚的历任皇后

    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名叫独孤伽罗,人称“独孤皇后”。独孤皇后是北周“上柱国”独孤信最小的女儿,独孤信生有6子7女,其中3个女儿都先后成为皇后。独孤皇后14岁嫁给杨坚,杨坚那年26岁,杨坚比独孤皇后大十几岁不说,长得还不标准。虽然杨坚的父亲是北周的司空,比起独孤家可是差远了。但独孤信还是一眼看中了杨坚,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