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晋混乱,人人都想当曹操,“曹操”没出现,反到出现个“董卓”

西晋混乱,人人都想当曹操,“曹操”没出现,反到出现个“董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380 更新时间:2024/1/15 13:31:53

“秋七月丙申朔,右卫将军陈眕以诏召百僚入殿中,因勒兵讨成都王颖。”——《晋书》

这时候的皇帝已经没有了一点皇帝的尊严,光是更换年号的频率,晋惠帝就已经破了短时间内更换年号的记录了,搜史君认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晋惠帝的无能和西晋此时的混乱。

东海王司马越逃回封地东海,拒绝成都王司马颖提出和解的要求,联络各方势力,准备再次夺权。而这时的洛阳已经落到了张方的手里。其实早在河间王司马颙得到东海王司马越北征的消息后,就派张方前去攻打洛阳,牵制河间王司马颙。洛阳留守的兵力薄弱,张方得手后河间王司马颙就派他镇守洛阳。

东海王司马越要破成都、河间二王,原本就很困难,但是都督幽州诸军事王浚的插手,就给东海王司马越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机会。

王浚并不是一个一心为晋的臣子。当年三王联合反攻赵王司马伦的时候,王浚看不出谁胜谁败,就禁止他所辖地区的军民响应三王的号召,坐观皇室诸侯争斗。这也是大多有实权的将军的做法。

“初,三王之起兵讨赵王伦也,王浚拥众挟两端,禁所部士民不得赴三王召募。”——《资治通鉴》

在搜史君看来,王浚也想在这混乱之中称霸割据,但是苦于实力根本没有称霸的资格。

对于有野心,却没实力的王浚,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鲜卑段氏首领段务勿尘,请朝廷封段务勿尘为辽西公;然后将另外一个女儿嫁给鲜卑宇文氏部的首领素怒延。

王浚的想法,搜史君相信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王浚是想借助鲜卑族的势力来帮助自己称雄称霸,利用鲜卑族的骑兵来加入西晋内部的混战,这是王浚早就算计好的。王浚和成都王司马颖都有消灭对方的想法,后王浚联合鲜卑、乌桓的兵力,与东海王司马越的兄弟东瀛公司马腾合作,南下攻打邺城。

搜史君认为王浚看到整个西晋正处于混乱之中,或许想起了东汉末年时的情景,当时枭雄四起,任何人只要有实力都可以割据一方,但是王浚并没有当年那些枭雄的实力,一开始就借助鲜卑族的兵力,加入了这场混战,一旦失去鲜卑族的兵力王浚在这场混乱中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王浚虽然没有实力在这场混乱中分一杯羹,但是他的这种称雄称霸的心理却对西晋影响深远,那就是他将鲜卑族引入了这场西晋皇室的争夺斗,再说的深远一点就是为南北朝做了一个铺垫。

成都王司马颖派石超等大将北上抵御。八月,石超等人接连战败。邺城中的百姓官员闻讯,全都准备逃走,邺城陷入一片混乱。

卢志劝说成都王司马颖挟晋惠帝退回洛阳,而成都王司马颖的母妃却不肯离开邺城,成都王不能当机立断,耽误了时间,而手下的士兵也时刻想着快逃,却不见成都王发号施令,就自行解散了。原本有着一万五千人的军队,瞬间就剩下几十人了。成都王也无可奈何,带着几十骑兵,和卢志护着晋惠帝做的御用牛车,前往洛阳。(晋朝多使用牛车)仓促之间出来没有一个人带钱的,身边只有有一名宦官,带来3000文。《晋书》有记载:“颖舆帝单车走洛阳,服御分散,仓卒上下无赍,侍中黄门被囊中赍私钱三千,诏贷用。”

“至温,将谒陵,帝丧履,纳从者之履,下拜流涕,左右皆歔欷。及济河,张方帅骑三千,以阳燧青盖车奉迎。方拜谒,帝躬止之。”——《晋书》

流亡路上,几十个人只能半饥半饱的前往洛阳,渡过黄河后有洛阳来兵,情况才有所缓和。等到晋惠帝一行人来到洛阳是,张方亲自来迎,一行人终于有了脱难的感觉,但是后面还有很多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在等着他们。

“帝既还洛阳,张方拥兵专制朝政,太弟颖不得复豫事。”——《资治通鉴》

晋惠帝一行将张方看成是他们的救星,而张方此时却包藏祸心。

洛阳的一切事务都是由张方做主,即使是成都王司马颖的话,也没有人听。在洛阳住了几个月,张方的士兵把城中的财富已经搜刮得差不多了,就都想回到关中老家。

“方以所乘车入殿中,帝驰避后园竹中。方逼帝升车,左右中黄门鼓吹十二人步从,唯中书监卢志侍侧。”——《晋书》

十一月初一,张方带兵上殿,晋惠帝已经意识到张方此次前来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威胁,逃回后院竹林中躲起来,但是依旧被士兵发现拖上牛车,晋惠帝无可奈何只能要求安排车辆装载宫人、宝物。本来在此之前宫中的财宝还没有遭到洗劫,这次却被张方手下的士兵洗劫一空,宫女也被掳去。张方还想放火烧毁洛阳的宫殿宗庙所幸卢志劝他不要效仿董卓,被后人唾骂,张方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历史在有些地方往往极其相似,搜史君觉得此时的晋惠帝,就和东汉末年的汉献帝的经历极其相似,汉献帝也曾被逼逃亡,最后曹操将汉献帝迎回,汉献帝以为曹操是大救星,没想到转眼就被带到了许昌;晋惠帝以为张方是自己的大救星,没想到张方竟将自己掳到了长安。

此时西晋的局势依旧不稳定。

张方“劫迁车架”之举很不得人心。永兴二年(305年)七月,东海王司马越起兵征讨河间王司马颙和张方,王浚也起兵响应并推选东海王做盟主。河间王眼看不敌各方势力的联军,便将张方设计斩杀,前去求和,没想到东海王根本就不接受。

在搜史君眼里张方的心里面也是有一颗“雄心壮志”否则也不会如曹操一般将晋惠帝“劫迁车架”到长安,这就是乱世,只要有一点点实力,往往就想着如何能让自己的权力变得更大。

“河间王颙闻刘乔破,大惧,遂杀张方,请和于东海王越,越不听。”——《晋书》

五月东海王司马越的军队入关,击败河间王的军队占领了长安,晋惠帝在东海王的“帮助”下还复旧都,之后有改元“光熙”。这几年里西晋多次变更年号,真的是历史上少有的。

最后“八王之乱”最终的胜利者成了东海王司马越,但是这种胜利并不能保持长久,因为西晋的天下已经乱了,不可能在恢复往日的平静了。

这场长达十六年的混乱虽然结束了,但是也让我们看到了混乱的背后是皇室之间对权力的痴迷,而借着皇室的混乱,还有无数的权力痴迷者,想要从中获利,而西晋就在这些痴迷者的争斗中一步步走向衰败。

更多文章

  • 影响唐朝达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最终的受害者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牛李两党之争,牛李之争争的是什么,李商隐牛李两党之争事件始末

    牛李党争是中晚唐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始于元和三年,也就是公元808年。唐宪宗元和三年,牛派人物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湜参加科举进士考试,他们在朝政上直言自己的策论,并得罪了当朝宰相李吉甫。李吉甫为了阻止牛僧孺等进仕,遂在宪宗面前哭诉,宪宗无奈,遂罢科举考官赵昌于岭南,并取消牛李等三人的考试资格。因为此

  • 五代十国,这段历史为什么很少提到?已经乱得找不到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五代十国最详细历史,五代十国十大特点,五代十国有哪些资料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的确礼崩乐坏了,但起码还有好人吧,或者起码大家还是想当好人的。否则,乱臣贼子就不会惧。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目的不是通鉴而是资治,让后之君子知道应该怎么修身齐家、怎么治国平天下。然而,五代是个什么记忆?过程不重要,因为峰终定律。一个是高峰,开元盛世、万国来朝,所以大唐

  • 东晋朝廷对于少数民族是如何管理的?频频爆发叛乱,北伐胎死腹中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晋北伐的发展阶段,东晋的历次北伐,东晋为何不断北伐

    江统的《过徙论》,是在晋惠帝元康九年(299年)齐万年的反抗运动刚刚结束时提出来的。江统认为夷狄:“性气贪婪,凶悍不仁,四夷之中,戎狄为甚。弱则畏服,强则侵叛。”江统在《过徙论》中重点论述的是关中的氐、羌和并州的匈奴,追溯各族迁徙内地的经过,强调如何让少数民族人“而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一旦氐、

  • 契丹,唐代一个藩镇能搞定,而大宋一个国家却搞不定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末藩镇与契丹,契丹大宋,唐朝时契丹在现在哪里

    1.契丹进化升级,建立了杂交加强版的大辽政权唐朝的一个节度使,干的可不只是一个契丹,而是能干翻整个东北草原。专门对付一个契丹,真是小瞧了唐朝的节度使。一个原因就是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太大、实力太强,而节度使的兵也是真能打。而且,当时河北胡化,所以唐朝节度使的兵,并非是一水的中原士卒,大比例的是草原胡族

  • 李白最狂的一首诗,很多人都没读懂,读懂后才知道李白内心的不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白最疯狂的诗,李白最霸气的四首诗,李白最长的一首诗欣赏

    之前有部电影叫做《妖猫传》,里面杨玉环说了这样一句话:李白,大唐有你才伟大。历史上很多才子其实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里并不是特别出名,但李白不一样,自25岁出蜀周游天下,名声随着他诗的出产量而高涨,甚至高达皇家之堂,要不然唐玄宗李隆基也不会亲自邀请他为自己的爱妃题诗不是。之前有朋友问我说李白写了这么多

  • 西晋八王之乱:愚蠢、狠辣、小人、背叛与杀戮,见不到一个君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西晋八王之乱是哪八王,西晋八王之乱的八王是什么关系,八王之乱对西晋的政治有什么影响

    图/来源网络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灭吴之后的西晋王朝,本来可以有一番作为的。但是,历史总是事与愿违地不可捉摸,一路坦途、一番高潮之后,便立即毁掉所有人的美丽梦想。统一华夏的西晋王朝,率先迎来的不是“文景”、“贞观”之治,而是同室操戈的华丽血时代。司马家的一众掌大权、握重兵的

  • 权力就像“羊羔”一样,吸引着化身“饿狼”的西晋诸侯争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晋时期的诸侯,西晋政权与分封诸侯,西晋朝廷

    永康元年(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称帝改元建始,可是司马氏其他封王能同意吗?同年三月,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常山王司马乂起兵讨伐,最终赵王司马伦兵败自杀。今天搜史君就带大家看看在八王乱中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常山王司马乂这三王的争斗。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赵王兵败后,晋惠帝就被迎回

  • 西晋的奢靡表现在哪些方面?酗酒、挥霍、斗富,奢靡程度远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晋斗富的最高境界,西晋的经济形态是什么,西晋贵族是这样斗富的

    古代中国一直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西晋自然也不例外。于此同时西晋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此时的九品中正制限制了有才华的寒门子弟进入管理阶层,重要的官职都由门阀士族把持,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搜史君这就有一个问题了,不是都说没有系统的人才选拔制度,那么社会的

  • 欺君之罪真的会被杀头?唐朝宰相当着皇帝面撒谎,皇帝还不敢拆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欺君之罪有哪些,古代的欺君之罪怎么规定,古代欺君之罪是什么惩罚

    那么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呢?唐朝从太宗朝开始,李世民敢于纳谏让臣子们敢于说真话,但这是太宗朝前期的局面,自大宰相魏征死后,后面大多数敢于说真话的臣子们不是被砍头就是被充军。于是前任历史让唐朝一系的臣子们得出了一个经验,那就是要想活命,必须撒谎讨皇帝欢心。皇帝一高兴不止可以升官发财,还能得一个贤臣的美名

  • 李勣、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魏征死后,其后代都过的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绩和魏征,罗士信秦叔宝,魏征跟秦叔宝的关系好吗

    罗士信是唐初猛将,其曾在李密和王世充麾下效力。其降唐后,先后随从李世民进行了多次东征战役,后来,罗士信在征讨刘黑闼的战役中被俘,最终不屈被杀。罗士信遇害时年仅二十岁,且尚未娶亲,故而,他是没有后代的,所以我们暂且将其排除在外。秦琼可以算作是唐军阵营中的第一猛将,其作战勇敢,且有骁将之称。瓦岗军失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