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在唱衰大唐吗?他有没有忽视大唐的积极面

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在唱衰大唐吗?他有没有忽视大唐的积极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424 更新时间:2024/2/9 21:21:45

01.《道德经》不是畅销书,“三吏三别”也不是微博段子

有些人总是一门心思地要在《道德经》里找什么人生至理。这就是一种南辕北辙。因为老子的书,根本就不是写给老百姓看的,而是写给诸侯王看的。因为那时候根本就没有畅销书,老子本人也不会想着出一本畅销书赚钱。把治天下的道理当成治人生来读,把君治臣的道理当成己治心来读,就是一种南辕北辙,找错了地方。因为老子时代的技术条件,不支持畅销书的出现。所以,老子不会向天下讲道理,只能向君王讲理政。

老子的时代是如此,杜甫的时代也是如此。没有互联网、没有自媒体、没有大字报,成本昂贵的印刷术,只能印印佛经。杜甫写了几首诗说:社会好黑暗啊,然后就指望着能昭告天下、尽人皆知,这不是开玩笑吗。还是那句话:技术条件不支持,所以时代不允许。

杜甫的诗,只能在唐朝文人士大夫的小圈子里流通一下。即便真能从上层流向底层,也没几个人能看懂、也没几个人感兴趣。底层老百姓宁可听听那些艳词、儿歌,也不会拜读杜甫的大作。特别是“三吏三别”这种高级产品,你看里面的用典就清楚了,得是多高的门槛。

02.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写给谁的

文以载道,写给君王;独抒性灵,写给自己。“三吏三别”既是写给君王又是写给自己。当然文人士大夫的圈子肯定也要流通,否则也不会传到现在。

“三吏三别”的背景是安史之乱。公元757年的时候,杜甫跑到了凤翔,终于找到了皇帝唐肃宗。于是,在这个时候,杜甫才算有了报效朝廷的机会。

安史叛军攻破长安后,杜甫、王维这些唐朝士大夫们,都被抓了起来。王维是什么身价,这对叛军来说肯定是宝贝,先看押起来,再劝说投降、当大官。杜甫呢?抓是抓了,但安史叛军根本就懒得管他。杜甫这等货色,叛军看都懒得看。于是,杜甫才有逃跑的机会,王维就是想跑也跑不了。所以,直到见着唐肃宗,杜甫才有了报效朝廷的机会。

但是,杜甫这个人站错了队,他跟宰相房琯站到了一起。房琯首先是玄宗的朝臣,其次是带兵攻打长安,结果被打得大败。你杜甫这么站队,肯定不用想着能有啥政治前途了。但是,穿过乱军、跑到凤翔,杜甫投靠新皇帝,也不会啥也捞不着。当时,就被封了一个左拾遗的官职。看这个字面意思,就能知道左拾遗是干啥的了:捡拾皇帝遗漏的东西。也就是皇帝政策决策有失误,你杜甫要上书直言。

但是,杜甫站错队,肯定也没好果子吃。后来,就被朝廷贬到地方了,但贬的也不远,就在华州(陕西华县)地界上负责祭祀、教育方面的工作。公元758年,杜甫去河南探亲,探完亲又返回华州。就在这一去一回的路上,杜甫看到了满目疮痍的中原天下,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三吏三别”。

你这么看,杜甫的“三吏三别”到底是写给谁的?一方面记实当时情况、抒发忧国忧民之心,另一方面肯定是想着能传到皇帝唐肃宗的耳朵里,即便不能到皇帝那里,也能通过文人士大夫的圈子传到宰相和朝廷高官的耳朵里。老百姓已经这么苦了,皇帝、宰相以及各部尚书们,你们想想办法吧。

03.“三吏三别”无视了大唐积极面吗

这个时候,你真不能说大唐还有什么积极面。朝堂上是宦官专权,地方上是战火疮痍。杜甫就是想发掘一点儿大唐的积极面,他也找不到。

但是,不能从“三吏三别”有多惨,就说杜甫这个人有多悲观。他还是比较积极的。他的《忆昔二首》追述了开元年间的繁华,如“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当然,他也写了现实有多残破,如: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但是,其最后两句: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还是比较积极的。杜甫对大唐中兴还是满怀期望的。

但是,你看杜甫的期望留给了谁?期望满满,但满满的期望都在皇帝身上。你不能说杜甫没有人民立场,他不可能跳出当时的时代,我们也不能强古人所难。而且,大唐真要中兴,就真的需要有个好皇帝。然而,事与愿违啊,不仅没出什么雄主明君,也没有哪个皇帝重用杜甫。

所以,杜甫的“三吏三别”就不是写给老百姓看的。杜甫,算是一种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吧。毕竟当过左拾遗,毕竟还是大唐官员,写写百姓疾苦和社会残破,还是希望能够直达圣听。从国家说,是为民请命;从自己说,也是在皇帝和朝堂上刷刷存在感。

04.大唐百姓会喷杜甫吗

还要直面一下那个问题:大唐百姓会喷杜甫吗?杜甫你是不是不讲政治,是不是在恶意唱衰大唐?

杜甫没这个意思,但“三吏三别”确实有映射的意思啊。把百姓写得那么惨、把社会写得那么黑暗。但这个是难免的。

你看《三国演义》,都是大开大合的风起云涌,这里面看不出惨来。因为这是一种宏观视角的叙事,用宏观视角去叙事,就不会太惨。但是,你看“三吏三别”就不一样了,真心惨。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多惨!“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这多惨!“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这多惨。“三吏三别”之所以惨,就是因为杜甫是在用微观视角来叙事,写的都是个人命运,想不惨都不行。

但是,杜甫写“三吏三别”的初衷是什么?是在为民请命啊。杜甫是要把民间疾苦写出来,然后拿给皇帝看、拿给朝堂看、拿给那些掌权的文人士大夫们看。你们这些人只看到消灭了多少叛军、打下了多少城池,但是你们看没看到百姓有多惨。杜甫就是这个初衷、就是这个背景,大唐百姓会喷杜甫吗?

即便是站在皇帝和官僚的立场上,朝廷也不会给杜甫上纲上线,搞文字狱也搞不到他身上。因为杜甫级别不够。那时候,文字狱多是借口,搞掉你才是目的,但搞掉杜甫这个芝麻官有啥用。因为技术条件也不支持搞文字狱。杜甫就是想映射大唐,也映射不了,因为他写的这些东西不可能在民间传播。文字狱在宋朝见了端倪,在清朝最为酷烈。清朝是胡人政权只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印刷术成熟了。自己写本书,只要有钱,想印多少就印多少,这也就有了传播和映射的可能。

所以,你不能把杜甫的“三吏三别”拿到现代社会搞穿越类比,这是在欺负杜甫,也是在自欺欺人。杜甫可能为官不行,但是为人很正。

更多文章

  • 大唐攻灭薛延陀、开疆叶尼塞河,李世民拓展中原帝国的统治极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世民征讨薛延陀,古代薛延陀国在现代什么地方,李世民如何治理唐朝的

    1693年,“幻想号者”号海盗船组织了一次民主选举,选出了他们的新船长。这个新船长就是后来的著名海盗亨利埃弗里。1724年,一艘商船的船长竟用藤条抽死了两名船员。但是,这个船长并没有受到惩罚。而且,船长打死船员的事情,在商船上屡见不鲜。野蛮世界的海盗居然施行民主制,文明世界的商船居然施行独裁制。商船

  • 跟着钱走:汉朝能够二次崛起,晋朝和宋朝为什么不可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朝与晋朝哪个强,宋朝与晋朝的关系,汉朝和晋朝之间的关系

    简单说,汉朝是一个病人,病得太重太烈太突然于是死了,之后就走了一趟奈何桥、重投一遍胎,也就是西汉变东汉;而晋朝和宋朝也是这样的一个病人,在内外交困中衰竭致死,但没有机会重新投胎。古之王朝,就三件大事:一为朝政;一为治民;一为边地。但是,这三个问题可以转化成一个问题,那就是财政问题。只要王朝的财政不出

  • 李世民能够阻止蒙古灭亡南宋吗?实力不允许,一切都只是误差变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和蒙古大军对抗,李世民评价南宋,南宋vs蒙古

    所以,即便换成李世民也没用。就是允许现代的你穿越到南宋当皇帝,你也扭转不了当时的乾坤。01.李世民能够理解草原,所以天可汗统御草原李世民被称作天可汗。这个称谓很重要。因为唐朝皇帝获得了两个身份,也就是一体二元。在中原一元,唐朝皇帝称皇帝,统治中原;在草原一元,唐朝皇帝称天可汗,统治草原。所以,大唐盛

  • 淝水之战:死地求生的东晋、屡战屡胜的苻坚,只是历史偶然的分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苻坚为啥急于攻打东晋,苻坚打东晋的全过程,淝水战役后的苻坚

    文/减水书生图/来源网络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置之死地而后生有雄心的前秦一统了北方,没志向的东晋仍旧偏居江南。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征调了八十万大军,试图横扫东晋、实现天下一统。前秦、前秦皇帝苻坚以及前秦的整个南征兵团,他们要建大功勋。而东晋呢?东晋遭遇到了南迁以来最大

  • 西晋为何短命而亡?西晋无法解决两个时代问题,所以统一只是暂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西晋为何是个短命王朝,西晋的灭亡的惨烈程度,西晋为什么那么短命

    01.西晋亡于分裂西晋是怎么分裂的?直接原因是八王之乱,但根本原因是地方分裂。而促成地方分裂的,就是两个问题,即地方豪族问题和内迁胡人问题。国家要实现统一,必须要在组织上完成国家建构、在观念上形成国家认同。西晋统一,完成了这两个任务吗?可以说,西晋都完成了。组织上完成国家建构,毛泽东《读封建论》:百

  • 被严重低估的唐代诗人,实力跟李白不相上下,到宋朝直接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最杰出的十大诗人,唐代最厉害的三大诗人,唐朝最著名的四个诗人

    这个问题我们有请诗圣杜甫来回答!那一年,杜甫看着仗剑红尘的李白满眼写满了星光,但是他并不妒忌,而是满怀着仰慕!他常常在思考,李白这样的人,唐玄宗把仕途之门的钥匙交到了他的手上,但手握长剑,满身青衫的他,转手就丢掉了这把读书人为之羡慕的钥匙,一手执笔,一手提酒,笑得如同一个两百斤的胖子!那一年的杜甫还

  • 武则天墓前的61个无头石人,千年无人能解,最后被两个农民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墓前有61个无头石人,武则天墓前六十一个无头石人之谜,武则天墓前的无头石人代表什么

    武则天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皇帝,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可以说波澜壮阔,充满着无数传奇,但最令人捉摸不透的,便是武则天的乾陵墓前,有足足六十一个无头石人雕像。这六十一个无头石人雕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历史学者们感兴趣的话题,是他们原本的设计便是无头的形态

  • 安禄山反叛时,唐玄宗若派出这三位悍将,完全有能力消灭叛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禄山跟唐玄宗说的话,安禄山兵变时唐玄宗在哪里,安禄山怎么得到唐玄宗的信任

    在安史之乱平叛战争的前阶段,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三人就遭到了唐玄宗猜杀,正因为这三位名将的故去,才使得安禄山畅通无阻。那么,如果玄宗不加干涉,封常清、高仙芝或哥舒翰是否可以挡得住安禄山?原因有哪些?玄宗不加干涉,封常清、高仙芝或哥舒翰完全有能力挡住叛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首先来看地利,潼关自古以

  • 明崇俨遇刺案:狄仁杰也不敢过问的奇案,真相到底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崇俨之死,明崇俨狄仁杰关系,狄仁杰遇到过的奇案

    或许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夸张成分,但在那个办案全靠自己的洞察能力毫无科技辅助的朝代,狄仁杰也确实称得上是位“神探”。 但让人惊讶的是,就这样一位神探,竟然也有不敢深究的案子。这就是当时震惊朝廷的奇案——明崇俨遇刺案,既然是一桩重案,为何狄仁杰不着手调查?这其中是否还有别的不为人知的秘密?而杀害明崇俨的凶

  • 杜甫的这首诗,实在太过撩人,凡是读过的人,都如跌入棉花糖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甫的经典名句,杜甫最霸气的四首诗,杜甫最经典的五绝诗

    他的一生中遇到过许多贵人,比如剑南节度使严武。严武非常欣赏杜甫的才华,从而在杜甫的生活上给予了他很多帮助,比如著名的杜甫草堂就是在严武的帮助下修建起来的。并且严武还向当时的皇帝举荐杜甫,杜甫这才能够担任检校工部士郎一职。此后杜甫又遇到了第二个贵人柏茂琳,柏茂琳是夔州都督,他是因为欣赏杜甫的才华,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