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攻灭薛延陀、开疆叶尼塞河,李世民拓展中原帝国的统治极限

大唐攻灭薛延陀、开疆叶尼塞河,李世民拓展中原帝国的统治极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450 更新时间:2024/2/11 9:45:32

1693年,“幻想号者”号海盗船组织了一次民主选举,选出了他们的新船长。这个新船长就是后来的著名海盗亨利埃弗里。

1724年,一艘商船的船长竟用藤条抽死了两名船员。但是,这个船长并没有受到惩罚。而且,船长打死船员的事情,在商船上屡见不鲜。

野蛮世界的海盗居然施行民主制,文明世界的商船居然施行独裁制。

商船与海盗是如此,中原和草原也是如此。在草原是部落联盟,在中原则是君主专制。君主专制下,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部落联盟下,大小可汗之间却是一种军事民主制。

海盗都有枪而船员领工资,所以海盗要比船员更有实力,不是海盗船长不想独裁海盗船,而是实力不允许。同样,草原也是这个逻辑,不是大可汗不想专制整个草原,而是实力不允许。草原不可以,但是中原却可以,因为中原皇帝就是商船船长,在实力上碾压类比船员的大臣。

海盗船和商船是两种不同管理逻辑,中原和草原也是两种不同统治逻辑。中原帝国要统治草原,就需要懂得草原逻辑、按照草原的方式,才能放大自己统治的可扩展性。

历代中原王朝,只有大唐实现了中原向草原的统治扩展。

靠着自己博大包容的想象力,靠着对两种统治逻辑的理解和运用,大唐把统治极限拓展到辽阔草原和瀚海大漠。

01.东突厥的自取灭亡

公元626年,李世民遭遇渭水之耻。大唐的对手东突厥,是强悍空前的草原帝国。

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但是,三年之后,十万唐军、六道出击,平灭东突厥、生擒颉利大可汗。东突厥这个草原最强帝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问题出在了哪里?

因为大唐太强,因为李世民雄主。但是,大汉也强、汉武帝也雄主,而汉匈之战打了上百年。

隋文帝征高句丽,无功;隋炀帝征高句丽,隋亡;李世民征高句丽,身死。征高句丽征了七十年,高句丽总算灭国,但最终导致高句丽亡败的,是唐高宗的雄才大略吗?

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亡故,于是高句丽内乱,然后高句丽灭亡。

堡垒被轰得残破,但堡垒依旧不到,因为人可以去修,国家这个堡垒是个活系统。但是,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还是因为国家这个堡垒是个活系统。

东突厥也一样。大唐雄兵十万,轰垮的只是一个摇摇欲坠的草原帝国。

东突厥遭遇了统治危机。

德言专其威福,多变更旧俗,政令烦苛,国人始不悦。

在传统的中央王朝,实行现代民主制,可以吗?不可以,因为现代民主制无法嫁接到传统国家的生态系统。同理,在部落联盟的草原帝国,推行传统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也不可以。

东突厥颉利大可汗,“才其人(赵德言),委信之,稍专国”。实际上,颉利可汗和赵德言,这两个人,在搞变法,要在草原推行中原统治的逻辑。

会大雪,深数尺,杂畜多死,连年饥馑,民皆冻馁。颉利用度不给,重敛诸部,由是内外离怨,诸部多叛,兵浸弱。

关键是“重敛诸部”这四个字,颉利大可汗要向草原部落征税,但征税是中原王朝的专利,草原帝国用不起这个手段。于是,其结果就只能是“诸部多叛”。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十万精骑,打得匈奴单于狼狈逃窜,卫青兵至赵信城、霍去病封狼居胥。尽管如此,匈奴并未灭国,单于未被生擒。

但公元629年大唐不到六个月的反击战,就平灭了东突厥。导致这样的结果,不是因为大唐太强,而是因为东突厥的变法,它在自取灭亡。

02.战争和大唐共同塑造了薛延陀

薛延陀,由薛部和陀部合并而成,两部皆属匈奴别种铁勒部。柔然称雄,隶属柔然;突厥称雄,隶属突厥。

这就是草原的逻辑,草原帝国就是一个草原诸部落的联盟。

东突厥处罗大可汗(公元619年到620年在位),征税无度、统治暴虐,诛杀铁勒酋长100多人。于是,铁勒诸部集体反叛,推举契苾部首领为易莫真莫贺可汗、薛延陀首领为易咥小可汗,投靠西突厥。

西突厥内乱,薛延陀部首领夷男率其部7万户,再投东突厥。却又赶上东突厥颉利大可汗横征暴敛,薛延陀部只能再次反叛,首领夷男率兵击败东突厥大军,扬威草原。

于是,铁勒诸部和归附的突厥诸部,推举夷男为可汗。就在此时,为了反击东突厥、捭阖草原,李世民册拜夷男为珍珠毗伽可汗,薛延陀汗国正式成立。

战争塑造国家。但是,还有一个因素也在塑造国家,那就是系统内部的自组织。战争只是刺激和加剧了系统内部的自组织。薛延陀汗国,是被战争塑造的,也是铁勒诸部和草原部落系统内部自组织的结果。

马上打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这不是治理方式的问题,而是合法性来源的问题。马上打天下,是一个合法性来源。但是,你可以马上打别人的天下,别人也可以马上打你的天下。所以,薛延陀汗国,就需要在战争之外开发另外一个合法性来源。而另一个来源,就大唐的册封和认可。

贞观三年八月,夷男派其弟统特勒入贡长安,李世民赐其宝剑、宝鞭,并对其说:

卿所部有大罪者用剑斩之,小罪者用鞭鞭之。

有了大唐册封和李世民的训令,薛延陀汗国才能正式称雄草原。在东突厥灭国后,薛延陀成为当之无愧的草原帝国。

03.大唐攻灭薛延陀

薛延陀与大唐的矛盾,源于三件事。

一起刺杀。

颉利可汗的侄子阿史那结社率,行刺李世民未遂。这件事让李世民反思内迁东突厥诸部的政策。于是,将本已安置在黄河以南的东突厥诸部遣返漠南草原,名曰:复其故庭,继其先绪。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防止东突厥诸部在中原为乱;另一个是扶植东突厥旧部监视日益做大的薛延陀。

此事直接引发大唐与薛延陀兵戎相见。公元641年,薛延陀夷男可汗派其子大度设率军20万进攻东突厥阿史那思摩部。阿史那思摩退至长城以内,李勣和薛万彻率数千士兵击退大度设,斩首三千、俘虏五万。

一次探亲。

公元642年,唐太宗派将军契苾何力回凉州省亲,却遭遇契苾部要叛唐归服薛延陀。契苾何力,不同意叛唐,于是被族人押往薛延陀部夷男可汗牙帐。但,契苾何力仍旧拒绝投降,并割去左耳以明志。

何力箕踞而坐,拔佩刀东向大呼曰:“岂有大唐烈士,受辱蕃庭,天地日月,愿知我心!”又割左耳以明志不夺也。

一场和亲。

当听闻契苾何力的情况后,唐太宗李世民立即派遣兵部侍郎崔敦礼前往薛延陀,提出以和亲换回契苾何力。

遽遣兵部侍郎崔敦礼持节入延陀,许降公主,求何力。由是还,拜右骁卫大将军。

这三件事后,薛延陀与大唐彻底撕破了脸,然后就是只能用战争手段解决政治问题。契苾何力归唐后,不仅没有和亲嫁公主的事,而且大唐积极备战,准备彻底解决薛延陀问题。

公元645年,夷男可汗亡故,二子相杀、汗国内乱。

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派李道宗、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契苾何力、薛万彻、张俭诸将,从朔州、夏州、灵州、代州和营州出兵,五路大军进攻薛延陀。

唐军从中原杀向草原,薛延陀又自相攻杀,回纥再又发兵助战。此战,薛延陀汗国宗族几乎被屠杀殆尽。夷男可汗之侄咄摩支,仅率七万余众,向唐求降,愿迁居郁督军山(即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东支)

但是,郁督军山的铁勒九姓曾经遭遇薛延陀的压迫,所以拒绝薛延陀栖居此地。于是,唐将李勣率军与铁勒九姓夹击薛延陀部,歼敌五千、俘众三万,生擒薛延陀部首领咄摩支。

04.帝国开疆叶尼塞河

在攻灭薛延陀部之后,大唐于公元647年在漠北铁勒诸部区域内建立“六府七州”。

六府,即回纥部的瀚海府、仆骨部的金微府、多滥葛部的燕然府、拔野骨部的幽陵府、同罗部的龟林府、思结部的庐山府。

七州,即浑部为皋兰州、斛薛部为高阙州、奚结部为鸡鹿州、阿跌部为鸡田州、契苾部为榆溪州、思结别部为蹛林州、白霫部为寘颜州。

以上各州府均由诸胡部首领为都督、刺史,唐帝国对漠北地区实施羁縻统治。为了加强控制,李世民单独设立燕然都护府(后称瀚海都护府、安北都护府),任扬州大都督府司马李素立为都护,总揽六府七州事。

夷人感其(李素立)惠,率马牛以馈素立,素立唯受其酒一杯,余悉还之。为建立廨舍,开置屯田。

封疆大吏,该当何为?

李素立俭行羁縻、德行漠北,其功绩足以彪炳史册。

正是因为李世民天可汗威仪、正是因为李素立的封疆以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的的铁勒骨利部遣使归唐,李世民在骨利部置阙州。

其后,从未与中国通使的结骨部,也派使者入唐、要求册封,李世民在结骨部置坚昆都督府,治所在今天俄罗斯境内的叶尼塞河上游,任其首领失钵屈阿栈为右屯卫将军、坚昆都督。

05.总结:为什么只有大唐可以

把中原王朝统治拓展到草原大漠,甚至穿越草原大漠,北至贝加尔湖、开疆叶尼塞河的,只有大唐。

之前与之后的中原王朝,都没能做到,秦汉的长城就是北方统治的极限。

草原反制中原,草原帝国带着辽阔疆土的嫁妆,以暴力和秩序反向输入中原的元清,是另外一套逻辑。中原帝国,拓展自己的统治到草原的,只有大唐。

为什么只有大唐可以?

大唐的武力,只是一个次要因素。大唐,能够向草原输出秩序,才是关键。

而大唐之所以能够向草原输出秩序,是因为大唐懂得草原逻辑。或者说,面对草原问题,大唐改变了中原逻辑,直接用草原逻辑统治草原,向草原输出了秩序。

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一个被草原诸部奉为天可汗的。其后,还有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都是唐朝帝王。

天可汗,不是武力的问题,而是故事的问题、而是草原逻辑的问题,更是想象力的问题。

身在草原的东突厥,横征暴敛,试图以中原的税赋逻辑来整合草原诸部,建立一个集权模式的传统帝国。

东突厥的颉利大可汗,很有想象力。但是,想象力用错了地方。

传统政权可以在大唐、可以在高句丽,但是不能在草原。因为草原的贫瘠,支撑不起一个昂贵的传统政权。

接续东突厥的是薛延陀汗国,它也有这个倾向。特别是夷男可汗为了迎娶新兴公主,大肆搜刮草原诸部,以拼凑昂贵的嫁妆。但是,夷男可汗是在一艘海盗船上,海盗们都有枪,他们可以轻轻松松地换掉他这个海盗头目。

大唐的这两个对手,身在草原却不懂草原逻辑,到头来只能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而中原帝国的李世民呢?他不仅懂得草原逻辑,而且将草原逻辑运用到了微妙之处。

渭水之耻,李世民只六骑,便敢亲赴突厥二十万大军阵前,挥鞭痛斥颉利可汗,引得无数突厥壮士竞相跪拜。

渭水桥边,面对东突厥的二十万大军,李世民敢这么做,因为突厥人崇拜敢这么做的潇洒英雄。

虎牢关下,面对窦建德的三十万大军,李世民就不能这么做,因为中原军队才不管他是不是英雄,不仅不会竞跪拜而会擒贼擒王。

大将契苾何力被薛延陀释放归唐后,李世民当即悔婚,不愿下嫁新兴公主。大唐群臣坚决反对,认为要么不答应和亲,要答应和亲就不能反悔。大臣们看到的是道德,李世民看到的则是政治,而且是天可汗的草原政治。

今以女妻之,彼自恃大国之婿,杂姓谁敢不服!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今吾绝其昏,杀其礼,杂姓知我弃之,不日将瓜剖之矣,卿曹第志之。

薛延陀能够称雄草原诸部,一是因为自身的武力,二是因为大唐的册封。战争和大唐,共同塑造了薛延陀汗国。

如果再嫁之以大唐公主,那么,“彼(薛延陀)自恃大国之婿,杂姓谁敢不服”,自恃大唐女婿的薛延陀,横行草原,草原诸部、谁敢不服。

如果不与薛延陀和亲,那么,“杂姓知我弃之(薛延陀),不日将瓜剖之矣”,草原诸部就会明白大唐放弃薛延陀,自会与之分道扬镳。

唐灭薛延陀之战到底杀伤多少,特别是诺真水之战,一直被后世史学家所质疑。很多人都认为薛延陀是亡于气候灾难和诸部为叛,不是大唐的战场武功。

但是,这本就不是一个战场武功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博弈的问题。战争只是博弈的手段,并非所有问题都要用快意恩仇的战争方式来解决。大唐灭国薛延陀,就是如此。

时势造英雄,但是大英雄也可以推动时势。

魏晋以来的民族大融合,塑造了隋唐两个大帝国。帝国治下的混一胡汉,塑造了隋唐帝王对中原世界和草原世界的博大包容。这种博大包容,正是李世民愿意理解草原、能够理解草原的大势。

在中原,他懂得中原的逻辑;在草原,他懂得草原的逻辑。在中原,隋唐帝国实现了混一胡汉;在草原,李世民又将这种想象力放大到整个草原,拓展了中原王朝的统治极限。

这又是一种英雄对时势的推动。

帝国统治的极限在哪里?

物质统治的极限,就是中原农耕地区,所以黄河和长江是母亲河。国家输出秩序、收取税赋,统治的成本远远低于税赋的收益,收益大于成本。

武力统治的极限,在北方就是万里长城,所以万里长城勤修不止。秦修长城、汉修长城,入主中原的北魏也要修长城。往长城以北出兵不是不可以,但是输出不了秩序、建立不了统治,战争是一种纯输出。

只有大唐的统治极限,远远超越了历代中原王朝。大唐靠得是物质和武力吗?与其说是物质和武力,不如说是一种想象力,是对两种统治逻辑的认知、理解和运用。

更多文章

  • 跟着钱走:汉朝能够二次崛起,晋朝和宋朝为什么不可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朝与晋朝哪个强,宋朝与晋朝的关系,汉朝和晋朝之间的关系

    简单说,汉朝是一个病人,病得太重太烈太突然于是死了,之后就走了一趟奈何桥、重投一遍胎,也就是西汉变东汉;而晋朝和宋朝也是这样的一个病人,在内外交困中衰竭致死,但没有机会重新投胎。古之王朝,就三件大事:一为朝政;一为治民;一为边地。但是,这三个问题可以转化成一个问题,那就是财政问题。只要王朝的财政不出

  • 李世民能够阻止蒙古灭亡南宋吗?实力不允许,一切都只是误差变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和蒙古大军对抗,李世民评价南宋,南宋vs蒙古

    所以,即便换成李世民也没用。就是允许现代的你穿越到南宋当皇帝,你也扭转不了当时的乾坤。01.李世民能够理解草原,所以天可汗统御草原李世民被称作天可汗。这个称谓很重要。因为唐朝皇帝获得了两个身份,也就是一体二元。在中原一元,唐朝皇帝称皇帝,统治中原;在草原一元,唐朝皇帝称天可汗,统治草原。所以,大唐盛

  • 淝水之战:死地求生的东晋、屡战屡胜的苻坚,只是历史偶然的分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苻坚为啥急于攻打东晋,苻坚打东晋的全过程,淝水战役后的苻坚

    文/减水书生图/来源网络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置之死地而后生有雄心的前秦一统了北方,没志向的东晋仍旧偏居江南。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征调了八十万大军,试图横扫东晋、实现天下一统。前秦、前秦皇帝苻坚以及前秦的整个南征兵团,他们要建大功勋。而东晋呢?东晋遭遇到了南迁以来最大

  • 西晋为何短命而亡?西晋无法解决两个时代问题,所以统一只是暂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西晋为何是个短命王朝,西晋的灭亡的惨烈程度,西晋为什么那么短命

    01.西晋亡于分裂西晋是怎么分裂的?直接原因是八王之乱,但根本原因是地方分裂。而促成地方分裂的,就是两个问题,即地方豪族问题和内迁胡人问题。国家要实现统一,必须要在组织上完成国家建构、在观念上形成国家认同。西晋统一,完成了这两个任务吗?可以说,西晋都完成了。组织上完成国家建构,毛泽东《读封建论》:百

  • 被严重低估的唐代诗人,实力跟李白不相上下,到宋朝直接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最杰出的十大诗人,唐代最厉害的三大诗人,唐朝最著名的四个诗人

    这个问题我们有请诗圣杜甫来回答!那一年,杜甫看着仗剑红尘的李白满眼写满了星光,但是他并不妒忌,而是满怀着仰慕!他常常在思考,李白这样的人,唐玄宗把仕途之门的钥匙交到了他的手上,但手握长剑,满身青衫的他,转手就丢掉了这把读书人为之羡慕的钥匙,一手执笔,一手提酒,笑得如同一个两百斤的胖子!那一年的杜甫还

  • 武则天墓前的61个无头石人,千年无人能解,最后被两个农民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墓前有61个无头石人,武则天墓前六十一个无头石人之谜,武则天墓前的无头石人代表什么

    武则天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皇帝,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可以说波澜壮阔,充满着无数传奇,但最令人捉摸不透的,便是武则天的乾陵墓前,有足足六十一个无头石人雕像。这六十一个无头石人雕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历史学者们感兴趣的话题,是他们原本的设计便是无头的形态

  • 安禄山反叛时,唐玄宗若派出这三位悍将,完全有能力消灭叛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禄山跟唐玄宗说的话,安禄山兵变时唐玄宗在哪里,安禄山怎么得到唐玄宗的信任

    在安史之乱平叛战争的前阶段,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三人就遭到了唐玄宗猜杀,正因为这三位名将的故去,才使得安禄山畅通无阻。那么,如果玄宗不加干涉,封常清、高仙芝或哥舒翰是否可以挡得住安禄山?原因有哪些?玄宗不加干涉,封常清、高仙芝或哥舒翰完全有能力挡住叛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首先来看地利,潼关自古以

  • 明崇俨遇刺案:狄仁杰也不敢过问的奇案,真相到底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崇俨之死,明崇俨狄仁杰关系,狄仁杰遇到过的奇案

    或许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夸张成分,但在那个办案全靠自己的洞察能力毫无科技辅助的朝代,狄仁杰也确实称得上是位“神探”。 但让人惊讶的是,就这样一位神探,竟然也有不敢深究的案子。这就是当时震惊朝廷的奇案——明崇俨遇刺案,既然是一桩重案,为何狄仁杰不着手调查?这其中是否还有别的不为人知的秘密?而杀害明崇俨的凶

  • 杜甫的这首诗,实在太过撩人,凡是读过的人,都如跌入棉花糖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甫的经典名句,杜甫最霸气的四首诗,杜甫最经典的五绝诗

    他的一生中遇到过许多贵人,比如剑南节度使严武。严武非常欣赏杜甫的才华,从而在杜甫的生活上给予了他很多帮助,比如著名的杜甫草堂就是在严武的帮助下修建起来的。并且严武还向当时的皇帝举荐杜甫,杜甫这才能够担任检校工部士郎一职。此后杜甫又遇到了第二个贵人柏茂琳,柏茂琳是夔州都督,他是因为欣赏杜甫的才华,从而

  • 刘裕完全可以复辟汉朝,为何最后以宋为国号?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刘裕为什么国号是大宋,宋刘裕,国号宋的来源

    宋武帝刘裕之所以选择宋为国号,其实是和他自身的爵位有关系。宋武帝刘裕在称帝前的封爵为宋王,所以他在取代东晋之后便以其封号为国号,这和曹操、孙坚、司马炎都非常相似。刘裕不复辟汉朝是有原因的,并非是他没有取代东晋的能力,而是时势所迫。首先,刘裕虽然是汉高祖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但他并非是汉室的直系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