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之所以不断受到中原王朝的征讨,倒不是说高句丽和隋唐有什么仇恨,而是因为中原王朝统一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辽东半岛都被中原王朝视为自己固有的领土,而高句丽占据了辽东,就等于说使得中原王朝无法取得完全的统一。因为这个因素,隋唐两代才要不计后果的征伐辽东。
从秦朝开始,辽东地区就属于中华文化圈的一部分,秦始皇在灭亡燕国的时候,也将辽东半岛囊括于内。辽东这块领土,始终都是中原王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隋朝,还是唐朝,辽东都是要势必拿下的,因为只有如此,帝国才算完整。
高句丽虽然国小民寡,但其本身的军事实力却非常强大,一百多万的人口,高句丽用于作战的军队就超过了六十万,几乎是全民皆兵,这就让隋唐两朝如坐针毡。有这样一个王国存在,中原王朝就坐立不安。为了帝国永固,也为了彻底统一全国,隋唐两代才不遗余力的征伐辽东,而这一打,就是近百年。
高句丽是由扶余人所建,这一人种在西汉时期尚不能威胁中原王朝的统治。两汉之际,扶余人先后受到了匈奴和乌桓人的压迫,后来乌桓衰落,扶余人才有了崛起的机会。南北朝分治的时候,扶余人趁中原王朝分裂无暇北顾之际,便在今天的辽东半岛建立了高句丽王国。高句丽王国新建,其自身实力相对弱小,故而,它只能暂时依附于柔然和突厥,等到隋文帝北征突厥之后,高句丽才在辽东割据自立,并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
高句丽王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天的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北部,隋朝时期,高句丽拥有数十万的大军,它们拒绝向隋炀帝纳贡,并公然派出军队入侵隋朝的北部边镇。隋炀帝为了完全统一全国,也为了彻底消灭这一威胁中原的军事强国,便向高句丽发起了三次东征战役。隋炀帝东征,高句丽王国面临灭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高句丽王国遂借用地利优势不断与隋军周旋。隋炀帝三次东征,皆遭到了失败,经过这三次战役,隋朝也走向了衰败。
高句丽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唐朝初年,由于国力有限,所以唐太宗暂时放弃了对辽东的征讨。等到唐帝国逐渐在战争的创伤中走出来之后,唐军便向高句丽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从贞观十九年开始,唐朝便不断与高句丽爆发战争,高句丽王国为了生存,也有意联合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王国共同对付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的征讨和永徽年间的几次东征战役都遭到了失败,唐与高句丽暂时陷入了对峙的状态之中。
唐高宗为了彻底消灭高句丽,决定先对高句丽支持的百济王国动手,经过数年的战争,唐朝终于控制了朝鲜半岛南部。公元668年,高句丽内部发生叛乱,唐高宗趁此机会,便派遣唐军从南北两部压制高丽军队,同年,高句丽都城平壤被攻破,高句丽王国终于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