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内乱:没英主的皇室、没英雄的士族,悄悄崛起的北府兵

东晋内乱:没英主的皇室、没英雄的士族,悄悄崛起的北府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758 更新时间:2024/1/16 23:57:49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位历史、感悟思辨。

当轴士族落幕,司马皇权伸张。

果然如此的话,东晋政治有可能回归至秦汉以来的皇帝政治。

要对付草原民族,唯有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模式最有效。

除此之外,几无他路可走。

东晋,是自己一个对付一群异族政权,要自强复兴唯有恢复皇帝政治、回归中央集权。

东晋,是司马家一个皇室面对一群士族大家,要永葆社稷也唯有恢复皇帝政治、回归中央集权。

所以,晋孝武帝的一系列强皇室、强相权以及强朝堂的做法是正确的。

但是,司马家就是出不了英雄,抓住机遇也干不成这个大事业。

而士族呢?

士族可能还有才俊,但已经没了英雄,没了那种可以当轴国家、领袖朝堂的英雄。

所以,东晋政治的走向就是再次进入无秩序的内乱。

1.恨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司马皇室

晋孝武帝司马曜,一直等待着伸张皇权的机会,也一直在悄无声息地做着伸张皇权的事情。

但是,这位皇帝继承了司马家的一贯传统:沉湎酒色。

特别是在谢安去政、司马道子掌权之后,司马曜的这种沉湎就更为过分,直接断送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殆为长夜之饮,醒治既少,外人罕得接见,故多居内殿,流连于樽俎之间。这基本上就是一个酒腻子皇帝,醉着的时候多,醒着的时候少。

所以,国家也就别指望他干什么大事情了。

乃笑而戏之云:“汝以年当废,吾已属诸姝少矣。”

喝醉酒的司马曜,便开始人贱话多,戏言调侃张贵妃:你年龄大就该废掉,我得找年轻的妙龄少女。

君无戏言,因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的一句戏言可是要死人的。

三十来岁的张贵妃感到了危机,于是先下手为强,趁其酒醉不醒,直接命令宫女用被子把司马曜闷死了。

弑君之罪,是大罪,更是天大的案子。

但是,张贵妃一通贿赂收买,竟把弑君这件大案给搞成了死案。

执政的司马道子,也没去追查。

这就是死得比窦娥还冤的司马皇帝,这就是心比天大的司马宗亲,这就是乱得顾不上弑君大案的东晋朝堂。

接着,司马皇室再又“推举”出一个堪比晋惠帝司马衷的弱智皇帝——司马德宗

不仅弱智而且年幼,继位的时候才十四岁,据说晋安帝司马德宗连冷热温饱都不知道。

司马皇帝们如此,执政的司马宗亲呢?

张贵妃弑君一案能如此糊涂地处理掉,也就知道司马宗亲的能力和水平了。

2.司马道子执政的朝堂与司马皇帝一样羸弱不堪

晋孝武帝司马曜和执政的司马道子,本是同母兄弟。

面对一众豪强大族,羸弱的司马皇室自当兄弟同心,才可其利断金。

而结果却是:还没跟士族交手,这兄弟二人就已经在暗斗了。

之所以贬斥晋孝武帝,主要是因为他沉湎酒色,特别是竟然死在酒色之上。

但晋孝武帝还是比较擅长搞权术斗争的,如果不是死得太早、如果不是醉生梦死,或许能够兴复司马皇室。

淝水之战后,当轴士族不再、士族英雄凋零,趁此机会,晋孝武帝司马曜便安排嫡系人马控制了东晋最重要的两个藩镇:荆州和扬州。

为什么这两个州最重要?

不仅人口多、地方富,关键是地处前线、拥有重兵,扬州的广陵和京口有新建的北府军,荆州就更不用说了,荆州兵团一直是东晋的最强战力。

于是,外戚王恭任前将军,镇京口;宠臣殷仲堪任荆州刺史,镇江陵。

但是,这两个人是晋孝武帝的人,不是司马道子的人。

晋孝武帝死后,司马道子基本就垄断了朝堂权力,而接下来,自然要插手荆州和扬州这两个重镇。

于是,依附于司马道子的太原王氏家族的王国宝,就辅助司马道子谋夺王恭和殷仲堪的兵权。

此时还不是皇室与大士族斗争,而是死了的司马皇帝与活着的司马丞相在斗争。

晋朝要是还有一点儿皇帝政治的基础、还有一点儿中央集权的底子,司马道子一派也得占据上风,因为司马道子代表的是朝堂、是丞相、是皇帝。

但是,东晋是门阀政治、是士族政治,所以皇帝、丞相以及朝廷等等所谓的中央,羸弱如呆鸡,而地方却是猛如虎、狠如羊。

见司马道子稍微有点儿小动作,王恭和殷仲堪就不干了,直接带着荆州兵和扬州兵、奔着建康杀了过来,清君侧、讨伐王国宝。

没等两州大军杀到,司马道子便立即处死王国宝,向两州重臣谢罪。

这就是东晋,一个要多没出息就有多没出息的朝堂。

3.司马家族终于英明神武了一番

既然荆州和扬州不好对付,那就收拾豫州。

豫州也在前线,所以同样是重镇,不是重镇也扛不住北方异族,其大体位于荆州和扬州之间。

豫州刺史是庾楷,豫州是庾氏家族的地盘。

于是,针对庾氏家族的削弱行动就开始了。

司马道子任命王国宝的弟弟王愉为江州刺史,同时割去豫州的四个郡给江州王愉管辖。

处死王国宝,为什么还要用他的弟弟?

没办法,站在东晋皇室和司马道子面前的只有士族,而现在最听话的就是太原王氏,所以只能用王家人。

同时,司马道子还把司马尚之和司马休之招揽过来,组建了一个了宗室同盟党,号称“日夜谋议”,而目的就是为了揽权。

你们司马家这么做,士族们当然不高兴,不仅大士族不答应,如庾氏家族,就直接被割肉了,而且,王恭和殷仲堪这两个人也不答应。

在庾氏家族的撺掇下,荆州、京口和豫州同时起兵,杀奔建康。

这就是东晋的中央朝廷和司马皇室,简直是一点尊严都没有,封疆大吏和世家大族一不开心,就要杀奔建康。

但是,这次司马家终于硬气了一番,再软再怂再不争气,司马道子就真得下台了。

于是,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任征讨都督、带兵平叛。

此时的士族们,也当真是人才凋零,同样没啥有出息的人才。

不到20岁的司马元显带兵平叛,一战便把豫州刺史庾楷给打败了,然后朝廷赶紧任命司马尚之为豫州刺史,掌控豫州。

接着,司马元显策反了北府军将领刘牢之,于是王恭兵败被杀。

而后东晋朝廷任命刘牢之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扬、晋陵诸军事,取代王恭。

解决完这两路之后,就剩下殷仲堪的荆州兵团了。

此时,司马家不知道哪来英明神武,终于知道自己不仅能动刀枪,还能用皇帝、用朝廷、用诏书,于是一纸诏书送到了荆州兵团。

此时的荆州兵团有三个人主事,分别是殷仲堪、桓玄和杨佺期。

荆州刺史殷仲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所以殷仲堪是当然的老大。

桓玄承袭桓温爵位,为南郡公,是盘踞荆州的桓氏家族的领军人物。

杨佺期为殷仲堪举荐的司马和南郡相,殷仲堪不懂军事,所以荆州军具体就由杨佺期指挥。

而朝廷的诏书是怎么下的呢?总共有四条:

一是任命桓玄为江州刺史;二是任命杨佺期为雍州刺史;三是任命桓脩为荆州刺史,并派刘牢之率军护送赴任,免去殷仲堪的荆州刺史;四是责令殷仲堪及荆州兵团退兵。

这道诏书抵得过十万大军,荆州兵自退,而殷仲堪、桓玄和杨佺期之间还生出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4.问题出在了荆州、问题出在了士族

荆州和扬州是两大重镇,东晋朝廷只有控制这两个州,才能伸张皇权,司马家才能立威。

北府军领袖刘牢之,没有士族背景,关系极为简单,所以由他坐镇京口、掌控扬州方面,没有问题。

但是,荆州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接到诏书的殷仲堪,立即大怒,一气之下带着部队就回了荆州。

桓玄和杨佺期虽然对诏书的命令、对朝廷的安排很满意,但军队是殷仲堪的,没有军队,他俩啥也不是。

所以,也只能跟着殷仲堪回到荆州,三个人还订立了生死之盟:

一是互送儿子为人质;二是拒绝朝廷诏书;三是联名上书为王恭辩护,请杀刘牢之;四是桓玄和杨佺期为殷仲堪申诉。

见如此形势,没出息的东晋朝廷便继续没出息,马上再发诏书任命殷仲堪为荆州刺史、官复原职。

这么一折腾,好像一切都恢复如前,荆州地面应该暂时太平了。

但是,没那么简单,殷、桓、杨这三股势力开始明争暗斗起来,甚至直接就兵戎相见。

杨佺期一直怂恿殷仲堪杀桓玄,而殷仲堪却担心杨家势力做大,认为桓玄是个牵制。

杨佺期见殷仲堪不动手,那就自己来,几次下手要杀桓玄,而殷仲堪却死命维护。

桓玄发现三个人里面,就自己最弱,人家想杀就杀,于是赶紧投靠朝廷。

而司马宗亲们,早就想离间这三个人了。

见桓玄主动投怀送抱,朝廷便立马做出表示,而表示方法仍旧是发诏书:

任命桓玄都督荆州四郡(长沙、衡阳、湘东、零陵)军事。

桓玄这个人不简单。

他充分继承了其父桓温反天反地反皇帝的优良基因,没兵没权就要挑唆事端、折腾荆州,而有兵有权就要制造事端、折腾天下。

有了朝廷支持,杀伐果断的桓玄立即先下手为强,马上开干,一段乱刀乱剑猛操作,把杨佺期和殷仲堪全部双杀带走。

于是,荆州就真正变成了士族桓家的天下。

这还不算完,心肠足够黑、手段足够辣的桓玄,脸皮也足够厚,于是上表朝廷请封荆州、江州两地刺史。

朝廷不同意,桓玄就不干,于是司马朝廷继续其一贯没出息的风格,同意桓玄为荆州、江州两地刺史。

5.司马家就是得玩死自己才肯罢休

司马家的骚操作简直是失败头顶:本想离间分化以弱荆州,结果却整出了一个“荆州王”。

而荆州纷乱的之时,司马朝廷也没闲着,没闲着就得搞事情,但是肯定不会搞好事情,只能搞遭天下。

公元399年,司马元显这个不到20岁的司马家后起之秀,取代糊涂老父司马道子,掌握了朝廷权力。

接着,他也继承了司马家一贯的“以乱易整”的好传统,必须搞乱局势。

司马元显下了一道诏书:要东土诸郡免奴为客的百姓迁徙至建康。

又发东土诸郡免奴为客者,号曰“乐属”,移置京师,以充兵役,东土嚣然,人不堪命,天下苦之矣。

司马元显的目的当然是强干弱支,增强建康方面的力量。

但这个命令却会得罪两伙人:

一个是东土士族,把百姓都迁走了,士族们就在当地自己跟自己玩吗?

一个是东土百姓,没事谁也不愿意搬家,而且到了建康肯定不会有好日子过。

于是,这道诏书直接引发了孙恩起义,吴地八郡响应。

吴兴太守谢邈、永嘉太守司马逸、嘉兴公顾胤、南康公谢明慧等一众士族官僚相继被杀,大片郡县沦陷。

但是,还好有北府军刘牢之领兵讨伐,司马朝廷总算平定了孙恩起义。

局势既然已经乱了,那就按下葫芦起了瓢,孙恩起义刚完事,桓玄就来搞事情。

桓玄以荆州兵团为主力,以桓氏家族为羽翼,带着兵就杀奔了建康。

屡屡成为地方藩臣杀奔目标的建康,这次未能幸免于难,桓玄大军终于开进了建康。

而此时的北府军呢?

司马元显又跟刘牢之起了各种龃龉,所以北府军按兵不动,就看着桓玄杀进建康、杀光司马家。

而桓玄再又继承了他们桓家一贯的作风,就是要篡位当皇帝。

攻入建康就杀人,杀完人就大封桓姓家族,封完官就逼晋安帝司马德宗逊位。

然后,桓玄建康登基、建国大楚。

6.士族无英雄、皇室尽败类,北府军开始领风骚

桓玄篡位,没能让局势更好,只能让局势更乱。

司马家都是败类,他们活着的目的就是要玩死自己。

但士族豪门以及封疆大吏,却不能坐视你们桓姓一家称雄称帝。

于是,益州刺史毛琚首先发难,传檄天下、讨伐桓玄,同时挥兵直下荆州。

而天下士族和各地官吏,也纷纷响应。

东晋的内乱,马上演变为全国性内战。

刘牢之及其北府军,一直很厉害,而且作用极大。

但是,司马家没能搞好与刘牢之的关系,所以桓玄造反之时,北府军按兵不动。

桓玄篡位后,也没搞好与刘牢之的关系,甚至更过分,直接除了刘牢之的兵权,降为会稽内史,刘牢之被气得自杀。

刘牢之是死了,但北府军并非群龙无首。

在平定孙恩起义之时崭露头角的刘裕,先是被刘牢之招为参军,而后逐渐成为北府军的领袖。

桓玄篡位,刘裕发动了兵变,联络北府军27位中下级军官讨伐桓玄。

北府军的加入,使得这个游戏发生了变化,而且是根本属性的变化。

以前的权力游戏,是你们士族大家玩。

但是,现在这个游戏得改了,军队参与了进来,士族之外又有了新鲜的血液注入到权力系统之中。

于是,北府军发挥了主要作用,平定了桓玄叛军,而北府军领袖刘裕也被朝廷委以重任,封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悄悄成长的北府军,终于进入到了东晋的权力游戏之中,而且即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更多文章

  • 五胡十六国为什么如此复杂?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三幕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五胡十六国持续了多少年,五胡十六国 简介,五胡十六国详细情况

    以时间为线索,兼胡种、国别,做一个梳理,就是:匈奴称雄、胡人混战、拓跋收尾。开局是匈奴称雄,高潮是胡人混战,而结尾则是北魏统一。但北魏这个统一,也没持续多久。因为胡汉矛盾的时代问题始终没能彻底解决。但,历史已经进入到了新篇章,即南北朝。而南北朝,也不是简单的南北两朝对立,而是另外一个三国演义。北朝始

  • 此地是隋唐时期的心腹大患,为了将其灭国,历经百年征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唐历史地图,隋唐战争简介,隋唐时期诸侯分布图

    高句丽之所以不断受到中原王朝的征讨,倒不是说高句丽和隋唐有什么仇恨,而是因为中原王朝统一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辽东半岛都被中原王朝视为自己固有的领土,而高句丽占据了辽东,就等于说使得中原王朝无法取得完全的统一。因为这个因素,隋唐两代才要不计后果的征伐辽东。从秦朝开始,辽东地区就属于中华文化圈的一部分

  • 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在唱衰大唐吗?他有没有忽视大唐的积极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杜甫与大唐的悲欢离合,杜甫简介与个人资料,杜甫和盛唐的关系

    01.《道德经》不是畅销书,“三吏三别”也不是微博段子有些人总是一门心思地要在《道德经》里找什么人生至理。这就是一种南辕北辙。因为老子的书,根本就不是写给老百姓看的,而是写给诸侯王看的。因为那时候根本就没有畅销书,老子本人也不会想着出一本畅销书赚钱。把治天下的道理当成治人生来读,把君治臣的道理当成己

  • 大唐攻灭薛延陀、开疆叶尼塞河,李世民拓展中原帝国的统治极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世民征讨薛延陀,古代薛延陀国在现代什么地方,李世民如何治理唐朝的

    1693年,“幻想号者”号海盗船组织了一次民主选举,选出了他们的新船长。这个新船长就是后来的著名海盗亨利埃弗里。1724年,一艘商船的船长竟用藤条抽死了两名船员。但是,这个船长并没有受到惩罚。而且,船长打死船员的事情,在商船上屡见不鲜。野蛮世界的海盗居然施行民主制,文明世界的商船居然施行独裁制。商船

  • 跟着钱走:汉朝能够二次崛起,晋朝和宋朝为什么不可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朝与晋朝哪个强,宋朝与晋朝的关系,汉朝和晋朝之间的关系

    简单说,汉朝是一个病人,病得太重太烈太突然于是死了,之后就走了一趟奈何桥、重投一遍胎,也就是西汉变东汉;而晋朝和宋朝也是这样的一个病人,在内外交困中衰竭致死,但没有机会重新投胎。古之王朝,就三件大事:一为朝政;一为治民;一为边地。但是,这三个问题可以转化成一个问题,那就是财政问题。只要王朝的财政不出

  • 李世民能够阻止蒙古灭亡南宋吗?实力不允许,一切都只是误差变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和蒙古大军对抗,李世民评价南宋,南宋vs蒙古

    所以,即便换成李世民也没用。就是允许现代的你穿越到南宋当皇帝,你也扭转不了当时的乾坤。01.李世民能够理解草原,所以天可汗统御草原李世民被称作天可汗。这个称谓很重要。因为唐朝皇帝获得了两个身份,也就是一体二元。在中原一元,唐朝皇帝称皇帝,统治中原;在草原一元,唐朝皇帝称天可汗,统治草原。所以,大唐盛

  • 淝水之战:死地求生的东晋、屡战屡胜的苻坚,只是历史偶然的分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苻坚为啥急于攻打东晋,苻坚打东晋的全过程,淝水战役后的苻坚

    文/减水书生图/来源网络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置之死地而后生有雄心的前秦一统了北方,没志向的东晋仍旧偏居江南。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征调了八十万大军,试图横扫东晋、实现天下一统。前秦、前秦皇帝苻坚以及前秦的整个南征兵团,他们要建大功勋。而东晋呢?东晋遭遇到了南迁以来最大

  • 西晋为何短命而亡?西晋无法解决两个时代问题,所以统一只是暂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西晋为何是个短命王朝,西晋的灭亡的惨烈程度,西晋为什么那么短命

    01.西晋亡于分裂西晋是怎么分裂的?直接原因是八王之乱,但根本原因是地方分裂。而促成地方分裂的,就是两个问题,即地方豪族问题和内迁胡人问题。国家要实现统一,必须要在组织上完成国家建构、在观念上形成国家认同。西晋统一,完成了这两个任务吗?可以说,西晋都完成了。组织上完成国家建构,毛泽东《读封建论》:百

  • 被严重低估的唐代诗人,实力跟李白不相上下,到宋朝直接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最杰出的十大诗人,唐代最厉害的三大诗人,唐朝最著名的四个诗人

    这个问题我们有请诗圣杜甫来回答!那一年,杜甫看着仗剑红尘的李白满眼写满了星光,但是他并不妒忌,而是满怀着仰慕!他常常在思考,李白这样的人,唐玄宗把仕途之门的钥匙交到了他的手上,但手握长剑,满身青衫的他,转手就丢掉了这把读书人为之羡慕的钥匙,一手执笔,一手提酒,笑得如同一个两百斤的胖子!那一年的杜甫还

  • 武则天墓前的61个无头石人,千年无人能解,最后被两个农民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墓前有61个无头石人,武则天墓前六十一个无头石人之谜,武则天墓前的无头石人代表什么

    武则天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皇帝,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可以说波澜壮阔,充满着无数传奇,但最令人捉摸不透的,便是武则天的乾陵墓前,有足足六十一个无头石人雕像。这六十一个无头石人雕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历史学者们感兴趣的话题,是他们原本的设计便是无头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