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明代的润笔费入手,来看看古代文人是如何赚取外快

从明代的润笔费入手,来看看古代文人是如何赚取外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43 更新时间:2024/1/28 14:21:37

古代中国属于是帝制家天下的模式,因此史书记载也是围绕着帝这个主线来进行叙事,所以今天的我们回望古代,是说不完的帝王将相,而相比之下,有关古人的生活记载,倒是少见了,因此今天的我们说起古代的历史,更多围绕的是皇帝和大臣的那些事儿。

当然虽然古代关于社会生活的记载很少,但只是相对帝王将相的记载来说的,其实还是有不少记载的。今天宋安之就以明代的人如通过润笔赚取外快,甚至发家致富的事情,来说说古代社会上生活的那些事儿。

何为润笔呢?

说白了就相当于是今天的稿费,就是古代文人为别人作文、写诗、绘画,收取的酬劳,俗称润笔。

至于为什么叫润笔这个名字呢,说白了就是古代的文人比较讲究,很是清高,耻言金钱二字,所以为别人写文章之类的,收取酬劳时,往往不提钱,而是美曰其名润笔。

当然润笔的报酬包含了五花八门,一般来说是自然是给钱了,也就是给润笔费,有时候象征性的请吃一顿饭也是报酬,有时候赠送礼物也是报酬。

众所周知明朝的商品经济发达,甚至很多人认为明朝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由此可见明朝的商品经济发展的的确不错,商品经济的发达可谓是影响到社会上至皇帝百官,下到文人和老百姓等方方面面,使明朝的社会风气由俭如奢,而明代文人的润笔就可以侧面反应出这个情况。

明朝开国前期,因此社会百废俱兴,生活水平一般,加之社会风气节俭,所以请文人写文章什么的,往往报酬是很低的,更多属于是象征性,诸如翰林院的名士给人写一篇送别的序文,也就是象征性收二三钱。

而且这时期文风很浓,文人为别人写文章之类的,有时候也看心情,想写就写,不想写就拉倒。

诸如明朝正统年间曾官至礼部尚书的丘濬,他的文章是雄浑壮丽,很是好看,可谓是名满天下,当时求文者很多,但丘濬为他人写文章也是分人的,遇上品行不端或者职业低贱之人,是“虽与厚币请之不与”。也就是不管你给多少钱,我就是不写。

而明成祖永乐时期,有个叫张益的翰林学士就比较戏剧化了,刚开始这位张学士还没有出名的时候,是自称:“有志文翰,昼夜为人做诗写字,然未尝得人一叶茶”。意思是自己纯粹是兴趣爱好,以此磨炼自己的写作水平,不需要任何报酬的。

后来张学士写出了名气,然后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妥协于现实,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这位张学士开始收受润笔。

可见这位张学士并非是那种书呆子,知道刚开始没名气要靠不收费打出名气,后来有了名气以后再收取润笔,等到求文章的人越来越多以后,张学士干脆没空就以固定的格式来分类写文章,诸如庆祝官员升职的诗文为一类,送别的诗文为一类,只在姓名和一些关键地方留下空白,可以说是批量化生产,到时候如果有人来求文,自己再随便一补充,就可以轻轻松松完成,张学士就这样赚了不少钱,可见明朝越发展到后面,文人为人写文章的商业化趋势是越来越深。

整体来说,以正统年间为分界线,在正统之前明朝文人的润笔,更多象征性收取,文风浓重。到了正统年间以后,明朝文人的润笔,则就是很明显的商业化了。

到了明英宗复辟以后的天顺年间,收取润笔的现象很是普遍,没有五钱到一两银子,是没法开口求人的,一些有名气的文人靠润笔都可以发家致富了,已有“尝积求文银百余两”者。

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间,文人为人写诗作文什么的更是开始明码标价了,已经没有什么象征性收取酬劳的情况了,可以说是开始商业化,将文学范围的事情搞得如同做生意一般。

这时候有名的文人,诸如唐伯虎文征明徐渭等人,都曾大量制作应酬性的诗文书画之类的,他们中不少人靠润笔是发家致富,甚至是买田置地,建起园林,过上了优越的生活。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不能太直观的了解这其中丰厚的润笔,那么宋安之再举一个例子,像晚明的声震文坛数十年的名士陈继儒,写的文章太受欢迎了,是以“四方征其文者,束帛挺金,造请无虚日”,陈继儒因此是“润笔之费积数万金”,他在29岁隐居山林以后,就靠润笔钱财,是置田买地,修建园林,纵情山水数十载,可谓是潇洒至极,简直就是归隐文人中的成功人士。

从这些例子也可以看出“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是对的,诸如这些文人,有才华了,不说入朝为官,单是靠着润笔这种外快,都可以过上优越的生活。

就好像今天很多著名作家一般,有才华,所以靠知识赚钱,可以买车买房,直接跳过了车奴房奴这些生活难题,洒脱的简直是让人羡慕。

最后再说说明朝为什么会出现文人润笔商业化的现象呢?

其实是跟明朝的商品经济发达有关系,随着明朝越往后商业越来越发达,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甚至一些文人也投身商海。

而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还有商品经济的发达,于是开始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诸如官绅这些有地位的阶级,有时候也会替商人的利益发言,而明朝整体社会风气也慢慢的由俭到奢。

因此明朝的文人受此影响,越到后期越是将润笔商业化,诸如正德时期的明码标价,很多文人也因为润笔的商业化而发家致富。

而这些文人可以说越来越像商人,文人对于这种商业化作品,称之为“笔耕”,认为润笔所得钱财,就是对于文人创作的最大鼓励。

像常熟的桑思就直接对求文者说道“白作文字最败兴”。还丧心病狂的说道“暂将银一锭四五两置吾前,发兴后待作完,仍还汝可也”。意思是即使你是熟人,你不想给润笔费,但是在我写作的时候,你要先将钱放我面前,使我有写作的精神头,然后写完以后你再将钱拿走也可以。

其实桑思这样就是赤裸裸的见钱眼开,话是这样说,但一般人将钱放书案上面,怎么好意思再拿回去了,还不是给了他润笔费。

虽然桑思这种情况不能代表当时文人,但由此可见明朝到了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社会的方方面面也被波及,诸如文人润笔上面,也是开始了商业化。

可见古人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文人靠润笔赚取外快,也是大有门道。

以此也可以侧面看出,为何明朝亡国之时,北方殉国大臣很少,而南方还是一派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景象呢,就是因为整个社会风气已经改变,很多道德观念不再重要,都开始商业化起来,于是乎好多文官武将以商人想法来做事,为了自身利益是先降大顺再降清朝。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更多文章

  • 明朝996的头号簇拥者,亲手葬送大明,为胜利不惜开启神操作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败亡之路讲解,5分钟看懂明朝276年,明朝的历史事件表

    比如说曹操,专门把挖人祖坟这件事弄成了一个产业链,就差拉几个股东申请上市了。当然曹操挖人祖坟是需要银子当军费。可有的人,挖人祖坟是为了坏人家的风水。这事儿谁干过?明朝末年的崇祯帝就干过。崇祯皇帝朱由检,这位皇帝很努力,他努力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放到现在,绝对是996的头号支持者。如果他开一个公司,绝对

  • 大明王朝:裕王拿血经欺骗嘉靖帝,为什么严嵩指出真相反而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嘉靖对裕王最后的安排,严嵩和裕王,嘉靖和裕王有什么关系

    前面提到齐大柱将于腊月二十三斩首,众人展开了营救行动,最终确定由李妃带着张三丰的血经进献嘉靖帝。李妃通过一番精彩绝伦的表演,编出一个脏兮兮老道雪夜送血经的故事,这是祥瑞,并提到齐大柱是来协助嘉靖帝维护统治的……至此嘉靖帝被将了一军,不管他信不信张三丰血经的故事,齐大柱是不能动了,只能放了。但是严世蕃

  • 为什么明朝允许沐英镇守云南,清朝却要求吴三桂撤藩,逼他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吴三桂撤藩,吴三桂和明朝的关系,吴三桂为什么会撤藩

    明朝以前的云南:长期游离云南是我国西南的一个边疆省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就曾出兵征伐云南,楚将庄硚还在当地建立滇国,其后的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也曾经略西南夷,将这一片纳入王朝的羁縻统治。:"羁,马络头也;縻,牛靷也",羁縻便引申为笼络控制,羁縻统治就是承认当地头目,封以官职,纳入朝廷管理的政策。但这种统

  • 马皇后下葬日,大雨倾盆,朱元璋大怒,一个和尚说了什么救了大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皇后之死朱元璋发疯,马皇后先死还是朱元璋先死,朱元璋马皇后死后一夜之间白了头

    众所周知,朱元璋少年时家贫,又遇到了刻薄的地主刘德,吃尽了苦头。特别是在父母、兄长相继离世之后,孤苦伶仃的朱元璋只能栖身寺院,受尽欺侮。接着又年景大荒,寺院也难以为继,朱元璋被迫流浪化缘(乞讨)为生,阅尽了人间疾苦,世态炎凉。这些苦难,在朱元璋的性格中,深深地埋下了冷酷严峻的种子。原本朱元璋在参加起

  • 元朝灭亡推迟五百年,就能改变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元朝灭亡的全过程,元朝灭亡的正确方法,元朝灭亡历史真相

    忽必烈蜡像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向公众公开了一项《建国号诏》之后,正式在中原大都建立“大元帝国”,但是截至公元1387年,冯胜以及蓝玉等人在第五次北伐攻占由“纳哈出”所固守的金山之后,元朝被迫退回北方草原,大元帝国也自此宣告灭亡,距离建国伊始仅仅116年。而且由于元朝采用了全面蒙化的政策方针

  • 成吉思汗手下“四狗”、“四骏”、“四子”、“四养子”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成吉思汗的五个兄弟,成吉思汗有哪些手下,成吉思汗所有人物关系

    成吉思汗是世界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出生于蒙古肯特省,是大蒙古国可汗,在他的领导下,逐渐的建立了蒙古帝国,成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而在他的手下有“四狗”、“四骏”、“四弟”、“四养子”等人,他们都是谁?结局如何?四獒,是成吉思汗手下四大先锋。速不台:1175年出生于蒙古兀良哈部,

  • 梦华录:汉人这个称呼,是从宋朝才开始大规模普及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梦华录果子是宋朝的吗,梦华录中的宋朝文化视频,梦华录 宋朝历史

    梦华录是个宝藏电视剧,在这部剧大火的同时,带起了一股宋朝热,在观看剧情的同时,很多人都领略到了宋朝的审美,甩出去明清好几天街。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很多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都是来自于宋朝,比如说一日三餐就是源自于宋朝,日常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种生活方式,也是出自宋朝。还有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炒菜这种方式,也

  • 北宋最“坑人”的谋臣,献出一计成功灭辽,但不久也导致本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抗辽将领,塞北三朝之北宋伐辽完整版,北宋伐辽最新消息

    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直接的一点,在于宋徽宗君臣愚蠢地采纳了“联金灭辽”的总体战略,使得女真人在灭亡辽国后,很快便挑起战端,南下灭亡宋朝。如此看来,“联金灭辽”真可谓北宋史上最“坑人”的计策,而其提出者,正是北宋最“坑人”的谋臣赵良嗣。赵良嗣本名马植,是出生在幽燕故地的汉人,在辽国曾官至光

  • 朱标病死,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朱棣登基后一举动,让人浮想联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朱棣,朱元璋和朱标的真实情况,朱标死后为什么传位给朱棣

    朱标正值壮年去世,究竟患了什么病,明朝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这一点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朱标死后儿子朱允炆继承了皇帝。一个巨大的疑问产生了,朱元璋为何不立朱棣?有人说这是立嫡立长,不错,这确实是一个原因。可朱元璋难道不知道,立朱允炆会给有极大的风险,朱允炆那些正值壮年的叔叔们怎么办?尤其是四子朱棣,他长子

  • 崇祯帝殉国前,为何要逼死庶母、皇嫂、皇后,砍死砍伤两个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皇嫂与崇祯,崇祯帝临死遗言,崇祯帝的功过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僭号称帝,建立大顺政权,随即率军进入山西,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便接连攻陷太原、大同、宣府、居庸关等地,在当年三月十七日便打到北京城下。李自成行军之所以如此神速,固然在于大顺军战斗力极强,但更关键的一点,则是明朝守将们畏敌如虎,尚未交战便投降。明末农民战争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