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曹操账下的第一谋士不是郭嘉,而是另有其人

三国时期,曹操账下的第一谋士不是郭嘉,而是另有其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632 更新时间:2024/1/5 1:54:02

我们知道,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大枭雄,他手下人才济济,说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一点也不为过,比如武将有天人之称的曹仁、 精忠救主的曹洪 、虎豹骑统领者曹纯、独眼将军夏侯惇,虎步关右夏侯渊,抗蜀名将曹真等,谋士有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等,随便哪一个都是一个人物,但要说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我认为非荀彧莫属。

之所以会这样认为,主要从四个方面就能够说明这个问题。看完你也会明白我会何会这样说了。

第一就是荀彧在少年的时候,南阳的何颙就感到很惊异,说荀彧是“王佐才也。”,这个评价是相当了不起了,要知道何颙是东汉末年的大名士,他说的话很有分量,并且还说过曹操是命世之才,可见眼光之犀利。

曹操对郭嘉是很看重的吧,在曹操见到郭嘉时,说了一句话“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够有分量的吧!但是曹操在见到荀彧时却说了一句更加有分量的话,“吾之子房也。”要知道子房也就是帮助刘邦打天下的张良,曹操把荀彧和汉初三杰之首的张良相比,可以看出荀彧的才华。

第二就是曹操每次出征的时候,必会留下荀彧在后方主持大局,足以看出曹操对荀彧的看重,毕竟曹操把精锐的主力部队都给带走了,早期的曹操,实力并不是很强,这样一来,后方相对来说就是比较薄弱,要想守住后方,真的是不容易。

曹操生性多疑,能够留在后方的人,必定是他最为信任的人,而荀彧就是承担这样的角色。他每次都没有让曹操失望。这就说明了荀彧在曹操的心中是略剩余郭嘉一筹的。

而荀彧也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在曹操征讨陶谦的时候,就有很多人私底下与吕布通信,只是当时曹操的根据地的兖州,有很多地方被吕布给夺走了,还是荀彧才能够保住三座城,避免了曹操沦为丧家之犬。

第三就是曹操根据地的策略基本都是荀彧制定的。在陶谦刚死的时候,兖州有吕布作乱,还没有完全的平息。曹操这时就想要趁着陶谦刚死,想要把徐州给兼并了,不管吕布,还是荀彧及时的劝住了曹操。

先把吕布给打败,然后在想办法在图谋其他的,曹操如若不是听了荀彧的话,那么可能就会陷入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徐州战事短时间平息不了,吕布也会趁机夺取他剩下的地盘。

第四就是在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大战之时,因为粮草的问题,曹操就想要撤退,在曹操征求荀彧撤军怎样之时,荀彧就回复曹操,这次势必要决一死战,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袁绍大败,至此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但是这一次,郭嘉和贾诩当时已经在曹操账下了,他们面对曹操想要撤军的想法,并没有劝说,只有荀彧坚持曹操要和袁绍决一死战,所以从这里就能够看出来,荀彧确实高于郭嘉一点的。

只是荀彧没有想到,他本想要协助曹操匡扶汉室,曹操却想要称王,最终两人翻脸,荀彧被曹操给逼死了,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不管荀彧的结局怎样,我认为他在曹操统一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按照他的功劳,却是是高于郭嘉一点的,我认为荀彧是曹操帐下的第一谋士。对此,小伙伴们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呢?

更多文章

  • 袁绍、袁术本是亲兄弟,却因为利益反目成仇,最终曹操成了破局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打袁术全过程视频,袁术和袁绍为何反目成仇,建安二年曹操战袁术军中无粮

    于是函谷关以东的诸侯,组成联军讨伐董卓。董卓为了避开联军锋芒,将天子向西移驾,前往长安。此时,汉室基本失去了对于关外地区的统御力。在董卓撤往关中后,关外诸侯们各怀异心,为了争夺地盘,成就各自心中的霸业而相互征伐。在关外众多势力中,我们熟悉的曹、孙、刘三家,此时还并不强盛。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当属袁绍和袁

  • 城濮之战:晋的四国联军以毁灭性的打击,将楚的三国联军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宋成公仍不愿低头,于是次年冬季,楚成王率领陈、蔡、郑、许等联军包围宋都商丘;宋成公派大司马公孙固向晋国求援。晋文公对此事考虑再三。正在犹豫不定时,重臣们发挥了坚定信心的作用:首先是先轸认为:“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则针对远道驰援之不利,想出了“攻其所必救”——调动楚军北上,从而改

  • 曹操为了鼓舞士气,发明了一个成语,现在经常被老人挂在嘴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操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士气成语,历史上关于曹操的历史故事成语

    我们在古代影视剧中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刚进宫的宫女被东西砸到,呻吟了一声疼死了,结果被掌事姑姑连连掌嘴,可见说死字是非常不吉利的,尤其是在宫中,失言的下场很可能是掉了脑袋,那么在古代人们涉及到死这个事通常都怎么委婉表达的呢?原来是只能意会的,不过在东汉之后,曹操发明的一个成语让人们说起死亡也不避讳了

  • 历史上刘禅的投降,其实并无过错!秘密终于被说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禅投降后又活了多少年,刘禅投降背后的原因,刘禅投降之谜

    请输入图片描述还是回到曹魏灭蜀之战上来。邓艾冒险深入到蜀汉腹心成都平原时,因为翻越阴平险道时需披荆斩棘、穿越七百里渺无人烟的崎岖山路,最险峻之处甚至要“攀木缘崖”才能通过,可想战马和攻城所用的大型器械是无法携带的,即便他直捣成都,若想一举攻下城池,必须有比守城兵力多数倍的力量才行。成都是蜀汉核心,刘

  • 汉文帝,是对底层人民最友好的封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是主观意愿上的,而历史告诉我们,好心却可能办坏事。公元前157年夏,阴历六月初一,汉文帝崩于未央宫,自公元前180年继位,至此,凡23年。这23年间,他有遗憾。比如,虽竭力通过和亲送礼来保持与匈奴的和平,但野蛮落后的匈奴部族,并不太把和约当回事儿。三次大规模入侵,不计其数的小规模骚扰,给汉边境

  • 武将爆料!无冕之后,步练师和孙权的传奇往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权武将排名,孙权最强的五个武将,步练师与孙权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后的女人——步练师。步练师,孙权宠妃。祖先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步叔乘,与丞相步骘是同族。步练师美丽端庄,性格不妒还经常推荐他人,一直受到爱敬。孙权称帝时几次打算立步练师为后,都因为太子孙登的反对而空悬后位。皇宫内外都尊称步练师为皇后,却直至步练师去世,才得到了孙权的追封。作为历

  • 杨广和胡亥是不一样的,为何隋和秦灭亡得非常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广和胡亥,隋亡唐兴秦亡汉兴,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不同

    杨坚非常节俭爱民,秦皇暴政。而杨广却装作模仿杨坚,却实则心机太深。而他的科举推广的进度太快得罪了关陇集团,得罪了中原世家,不但大量启用南人为官,还娶了南人当皇后,失去关陇集团和中原世家的支持。科举推广开始缓慢动摇世家的根基,本来永不动摇的世家出现了世家阶级还在但谁当世家出现变化的情况,隋末虽说是起义

  • 张良的谋略来自太公兵法,韩信的军事才能来源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而韩信则是一位军事奇才,韩信有三能。一是韩信善于招募和练士兵,刘邦每次战败,便去夺韩信的兵权,将其手下的兵全部接管,但不久后韩信又能建立起一支强大、强劲的部队。刘邦老是为无兵而发愁,但韩信似乎从来就没有担心过没有兵;二是韩信有很强的军队统帅能力,这是刘邦远不能及的,所谓“韩信带兵,多多益善”;三是韩

  • 除了魏国和蜀汉的守城大将,你知道东吴的守城名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时期魏国镇守东吴的大将,东吴西蜀魏国,魏国抗击东吴的人是谁

    在三国中,似乎永远都是魏国和蜀汉之间的戏份多,东吴的戏份少。对于魏国和蜀汉的名将、名臣,大家都知道的不少,然而吴国的名将相对有感的则少得多。但客观来说,尽管《三国志》将蜀志放在吴志之前,《三国演义》尊刘贬曹,但都改变不了吴国才是三国中第二强国的事实。说起武将来,吴国并不比蜀汉少,三国中可不止是魏国和

  • 陈宫为什么背叛曹操,投靠吕布?吕布有什么可取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知吕布不行陈宫为什么不投刘备,陈宫给吕布出过哪些计谋,陈宫吕布

    在《三国演义》中陈宫是因为看到了曹操人品不好的一点,所以果断离开了曹操,虽说吕布人品也不怎么样,但是相对于来吕布这个人不虚伪,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服就干,而这样的性格正是陈宫最为欣赏的。主要就是当时被曹操的一句很霸气的话给吓到了:“宁可我负天下人,我不负天下人”。陈宫在《三国演义》中,属于哪种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