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备的血统来看,我们都知道演义中,刘备是汉献帝刘协的叔叔,宗谱也可以验证。这是为了显示刘备的正当性,侄子力量衰落了,失去了天下,叔叔接过来重整山河,这一切才显得理所当然。可是从史实记载,汉献帝要比刘备长五辈,看来演义中为了美化刘备对此作了改动。
刘备集团在建立蜀国的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其中最明显的困难就是刘备集团的新人和蜀地旧人之间的矛盾。蜀地有很多的士族之家,他们在蜀中地大根深,和原来的蜀主刘璋相处已久。后来刘备攻入蜀地,俘掳了刘璋,占据了益州。此时,刘备就面临了一个问题,如果协调新人与旧人的关系,旧人在蜀中的关系很深,如果不用旧人就不能巩固根基,但如果不重用新人,那政权可能就要易主,所以刘备必须要一直平衡这两类人关系。可是也正因为如此,蜀国的矛盾一直存在,直到蜀国灭亡。
我们再来看蜀国的实力,关羽、张飞、赵云等虽然是万人敌,但是人毕竟会老去,整人国力才是关键。国力体现在领土的大小、人口的多少以及粮食的产量。从这些来看,蜀国实力差得太远了。天下共有九州,魏国占了六个,吴国占了两个扬州和荆州,蜀国只占了一个益州。人口来看,魏国有九百万,吴国三百万,蜀国只有一百万出头。从这些数据来看,蜀国根本不是魏国的对手。
蜀国实力最弱,为什么还要主动进攻呢,其实诸葛亮和姜维也很无奈。人家魏国本来基础就好,人口增长快,发展和扩张的速度和实力也快,如果两国自然发展,魏国必然会吞并蜀国。所以,诸葛亮选择了主动进攻,以攻为守,牢牢地占据着主动权。这样做虽然消耗民力,但也使魏国见到了蜀国的实力,不敢随便进攻蜀国,同时魏国内部发生了变化,司马氏权力增大,代替了曹魏,建立了西晋政权。
蜀国在灭亡前,内部矛盾已经非常激化。劝刘禅投降的乔谯就是蜀地的士族代表。其实从当时看,当邓艾大军兵临城下时,即使不主动投降,可能内部也会发生叛变,和当时刘璋面临的问题一样。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从刘备攻下成都那时起,蜀国矛盾已经确定,蜀国也注定了会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