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皇帝普遍比明朝皇帝勤政,清朝结局为何会比明朝还要糟糕

清朝皇帝普遍比明朝皇帝勤政,清朝结局为何会比明朝还要糟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121 更新时间:2024/2/6 22:01:22

清朝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到末代皇帝溥仪为止,一共传承了十二个皇帝,包括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这十二个皇帝虽然才能天差地远,性情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勤政。

清朝皇帝为什么会普遍具有这个特点?原因有三点。一是清朝起家于关外苦寒荒凉之地,虽然勇武善战,有着很好的军事素质,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他们在入关之前,发展环境较为封闭,长期远离中原儒家文化圈,文化底蕴积累存在严重缺陷。

二是清朝在入关之前,统治地区面积最大时不过东三省,属于一个典型的地方割据武装势力,严重缺乏治理大国的经验。三是入关之后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遭到反清复明势力的强力反击,且终清朝之世,民间反清复明势力如天地会等始终暗流涌动,让清朝皇帝如坐针毡。

上述三个原因,都对清朝能否在关内坐稳天下,提出了严峻挑战,让清朝皇帝时刻具有强烈的危机感,这构成了清帝勤政的原动力与出发点,他们只能以加倍的辛勤努力去弥补自己的诸多不足,保证不让祖宗百战江山断送在自己手里。

从史书记载来看,清朝皇帝在当皇子时,就已开始接受严格系统的儒家文化教育,夙兴夜寐,朝夕苦读,为继承皇权做准备。读书的勤苦程度,让大臣赵翼都自叹不如:“吾辈穷措大专以笔墨为衣食,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皇帝,从青少年时代就养成了勤奋的习惯,并把这个良好习惯保持一生。明朝皇帝动不动偷懒,嘉靖、万历都曾几十年不上朝,这种情况在清朝完全是不可思议的。

清朝皇帝无论上朝、祭天、行围,几乎都严格按照祖宗定制,亦步亦趋严格执行,极少违反。明朝出过好几个有名的荒唐皇帝,如正德皇帝、天皇帝,都是不理朝政、耽于逸乐的昏君,清朝则一个也没有。民间传说中顽皮爱玩的同治皇帝,正史记载中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他在位期间还出现了被称为“同治中兴”的小盛世。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清朝皇帝如此勤政,却貌似并未起到什么根本作用。清朝末年,依旧陷入内忧外患中不可自拔,割地赔款一塌糊涂,被西方列强瓜分豆剖,受尽屈辱,比明朝的结局要糟糕得多。为何会导致这种结果?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有三个因素起到决定作用。第一个因素,一个称职的皇帝,才干和眼界永远是第一位的,仅仅勤政远远不够。而清朝列帝中,开国前期的几个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人还差强人意,再往后则一代不如一代,平庸无能之辈占据主流。事关国家前途大局的皇权,沦落在一个庸劣帝王手中,再勤政也是白费心机。

第二个因素,皇权集权统治在清朝达到了最高峰,君权空前加强,臣权则被严重制约削弱。明朝皇帝的才能虽然也未见得高明,但大臣们在国家大事上有充足的发言权和决定权,连皇帝立谁为皇后、太子,嘉靖皇帝喊谁爸爸,他们都要插一杠子。大臣之中的贤能之辈可以尽其所能施展才华,济世安民。因此明朝皇帝即使几十年不上朝,明朝依旧可以运转良好。

但清朝皇帝出于巩固统治的心态,信奉“以一人治天下”,变本加厉地抬高皇权的决定地位,大臣们几乎沦落成为一群唯唯诺诺的秘书,只会照本宣科例行公事,口称“奴才”而已。像曾国藩这样的天下奇才,刚刚干出一点成就,立刻感到危机四伏,赶紧交出军权急流勇退,以保全身家。

第三个因素,只能说清朝皇帝生不逢时。清朝中后期,西方强国利用工业革命迅速崛起,远远把清朝甩在后面。清朝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但却依旧坚持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最终只能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清朝皇帝大部分才能平庸,又不敢放手用人,且对当时世界形势发生的重大变革未能做出积极反应,清朝大局就不可避免地陷入绝境,皇帝仅靠勤政完全不足以应付这种局面,结局比明朝更糟糕也就是意料中事了。

参考资料:《明史》《清史稿》《檐曝杂记》

更多文章

  • 国学女大师蒙曼:从百家讲坛火到诗词大会,却被一首唐诗拉下神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百家讲坛蒙曼讲唐诗,蒙曼讲唐诗300首,蒙曼唐诗三百首

    每个人对待事物都有不同的见解,见解有对有错,但如果因见解不同便否决某个人的话,未免太过偏激。说起蒙曼,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北京大学历史专业的博士,主修隋唐史,凭借在《百家讲坛》讲解《武则天》而走红网络,自07年来五次登上百家讲坛讲解隋唐宫廷史。但就这样一个国学女大师,却在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悯农》上

  • 鼎盛时期的明朝到底有多强大,当初的版图面积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最强盛时期的版图,明朝三个鼎盛时期,明朝全盛时面积有多大

    明朝的版图到底有多大?国土最大值在明初,明末疆域发生很大变化当年朱元璋在刚刚建立明朝江山时,为保证边境安稳,便将皇四子朱棣安放在边境,镇守一方平安。可朱允炆未能理解爷爷的一片苦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丢了江山也丢了性命。明成祖登基之后,他深知明朝刚刚建国,根基不稳,急需休养生息,于是火速迁都,并且修

  • 明朝四大宦官中他是唯一的好人,却遭抹黑几百年至今被唾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最著名的一位宦官,明朝四大太监都有谁,明朝后期最著名的太监

    为了巩固手中来之不易的皇权,朱元璋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开国之后,他大规模屠戮功臣,剥夺统兵大将的兵权,防止他们拥兵自重。同时他又取消宰相,宁肯累死也要事必躬亲。除此之外,他还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用于窥测探查文武大臣的行为,防止他们有不法之举。即使如此,朱元璋还是对文武大臣们不太放心,又别出心裁一手扶植

  • 宋江虽然是梁山的老大,但这三位他却招惹不起,他们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江为啥能当上老大,宋江为何能成梁山老大,宋江从来不是梁山老大

    在水浒中,梁山作为一个集团,集团首领是宋江。宋江自从坐上第一把交椅后,可以说梁山水泊的所以事物都是宋江一个人说了算,宋江做出的任何觉得一般情况下都会得到手下们的支持,因为跟着宋江能越来越好。还有就是上山之前各位都是久经江湖考验,怎么讨好一个人可以说是十分精通,自然不会和集团老大对着干,因为对着干得罪

  • 傅友德:数易其主,屡立奇功,朱元璋后期第一猛将,因何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傅友德和朱元璋谁厉害,朱元璋为何要杀傅友德,傅友德与朱元璋

    一、南征北伐,开发边疆傅友德是明朝开国元勋之一,祖先居住在宿州。小时候的傅友德十分勇敢,力气很大,也非常有智谋。傅友德的性格受到乡里少年们的欢迎,常常受到推崇。元朝末年,各处英雄豪杰起义的时候,傅友德也加入了起义军,最开始跟随的是芝麻李,与芝麻李一同前往刘福通处,但是没有得到重用。跟随刘福通手下的将

  • 都是打油诗,朱元璋的诗受到一致赞誉,洪秀全的诗却贻笑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窘迫,这些草根皇帝,很多人的文化水平都很一般,甚至目不识丁者也并非鲜见。不过,他们这些大老粗当了皇帝之后,生怕被人嘲笑自己粗鄙无文,影响形象,于是竭力想把自己打造成文武双全、英明睿智的天才形象。诗歌是古代文学体裁中的主流,诗人们也往往受到世人千年传颂,于是,闲来无事写几首诗,成为很多

  • 魏忠贤为什么不敢反抗崇祯?不是因为他是太监,而是有此人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崇祯为什么离不开魏忠贤,为什么崇祯一上台就能拿下魏忠贤

    回首盛唐,时有权臣和权宦威胁到皇帝的事,干涉皇位的继承和国家的运转。中国历史上,作为不完整的男人太监做到极致的,非魏忠贤不可。没有哪位太监的权力超过魏忠贤,没有哪位太监的党羽超过魏忠贤,更没有哪位太监得“九千九百九十九岁”之名,差一岁就是皇帝的万岁。古今中外,谁能胜他魏忠贤一筹。没有。魏忠贤的阉党势

  • 明朝军队大量装备枪炮,为啥打不过清朝的弓箭?原因令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火药具有会发生高温爆燃的特点,因此很快被人们用于军事用途。已知史料记载,唐朝末年的一次军阀混战中,公元904年,军阀杨行密围攻豫章城,将士们在攻城过程中“以发机飞火,烧龙沙门”,被后世认为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火药。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朝德安知府陈规在守城作战中,把长竹竿填充火药然后点燃

  • 此人是万历的最爱,为皇后之位争夺半生,却因一道遗嘱坠入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万历的两位皇后,万历皇帝的皇后都是谁,万历皇帝最疼爱的人

    而在儿女之情上,万历其实也非常特殊。许多人认为古代的皇帝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去挑选自己最爱的女人,但其实这点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绝对是奢侈的。历史上真正做到了这点的皇帝非常少,万历就是一个。万历最初是有一个皇后的,只不过这个皇后对于万历来说与其说是妻子还不如说是合作伙伴,因为这就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婚姻。而

  • 杜牧、李清照、王安石,三位大诗人笔下,不同视角下的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清照和杜牧对项羽的评论,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态度,杜甫王安石李清照项羽

    其中就最著名的两人刘邦、项羽。有着西楚霸王称号的项羽,虽然并未在最终的战争当中取得胜利,但是却在历史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无数诗词、绘画、戏剧咏叹,其中就有三位著名的诗人也写出了关于咏叹项羽的诗词,传于后世,他们就是杜牧、王安石、李清照,我们分别来对他们的诗词进行一一赏析。唐朝杜牧,在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