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在位54年,却花了44年去打匈奴,背后原因让人激动不已

汉武帝在位54年,却花了44年去打匈奴,背后原因让人激动不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387 更新时间:2024/1/20 17:54:52

汉武帝刘彻一生共在位54年,可是却花了44年打匈奴,很多人不明白其中原因,还十分好奇,觉得汉武帝为何不好好享受当皇帝的快乐日子,反而要花44年去和匈奴纠缠呢?事实上这件事情背后,有着你我不知晓的原因。

汉武帝为何要打匈奴

匈奴这个词语,估计对古代历史稍微熟悉的人们都不会陌生,毕竟在古代历史上,匈奴的存在让汉人十分头疼,而匈奴又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已经在不断侵犯中原地区了。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防止被匈奴袭击,就开始修筑长城,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又将这些长城连接起来,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万里长城,我们今天一定觉得这个工程十分宏伟,可是当年为何建筑它?却很少有人知晓了。

当然仅仅靠着万里长城的防护,显然还是不够的,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国家,虽然拥有长城,却还是被匈奴侵犯,所以秦始皇比较睿智,在修筑长城之前,秦始皇就派蒙恬大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前往河套地区和匈奴展开大战。

当时的秦军号称战无不胜,匈奴虽勇,可是遇到强大的秦军,也就束手无策了,只能认怂,就是在秦军的大力收拾下,匈奴被赶出了河套地区,从此老实起来,蒙恬等大军正打算回朝之际,秦始皇又安排他们留在长城边缘,一方面继续威慑匈奴,另外一方面就是带着三十万大军开始修筑长城了。

后来长城虽然修筑起来了,可是在秦末汉初之际,天下一片混乱,中原地区正在群雄逐鹿,没有人也没有时间去管匈奴的事情,而匈奴此时出现了他们历史上最伟大的领导人冒顿单于,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匈奴实现了大一统。

统一之后的匈奴,迅速发展起来,汉朝初年,刘邦对匈奴采取的战术也是敌不犯我,我不犯敌,大家友好相处即可,毕竟汉朝刚刚建立,内部的外姓诸侯问题,就够刘邦头疼的了,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匈奴的事情。

可就在刘邦解决外姓诸侯的时候,匈奴开始插手了,他们策反了韩王信,让其在内部造反来策应他们,结果被刘邦及时发现,迅速平叛了韩王信,随后又乘胜追击,打得匈奴乖乖返回老家。

此时的刘邦,已经年龄太大,并且思绪没有年轻时候那么清晰了,容易被一时的胜利蒙蔽双眼,所以在取得初步胜利的时候,刘邦居然不顾自己生命安危,带领一队人马亲自去追击匈奴,结果后来刘邦就被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了。

当时刘邦被整整围困了七天,眼看就要交代在白登山了,汉朝内部大臣想方设法去联系了冒顿单于的老婆,送了她很多金银珠宝,才最终化解了刘邦被围困的危险,不过匈奴在放刘邦之前,还是提出和亲条件的。

没有办法,刘邦只能答应匈奴,从此开了汉朝的和亲历史,虽然在大多数人看来,和亲也没有什么严重的,可是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就是大汉朝的奇耻大辱,他们铭记在心,就等着机会一雪前耻呢。

不仅这次屈辱,有了和亲的妥协之后,冒顿单于更加猖獗,后来在刘邦去世后,还敢公然写信调戏刘邦老婆吕雉,叫吕雉嫁给自己,气得汉朝内部想要立马带领大军去征服匈奴,只是仔细思考之后,发现自己实力不足,还是忍住算了,小不忍则乱大谋。

就这样,汉朝继续忍受了几十年的屈辱,一直到刘彻的父亲汉景帝时期,汉朝已经十分富强,面对匈奴的猖獗,汉景帝也曾想过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不过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了。

历史继续前进,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期,大汉朝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繁盛阶段,国家有钱有粮食,兵强马壮,要是再不对匈奴采取一些措施,恐怕对不起自己的老祖宗了,于是刘彻决定,要和匈奴死磕到底,至此,汉匈大战正式开启。

汉武帝如何击败匈奴的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命卫青李息带领大军展开了对匈奴的第一场大战河南地之战,这场战争中,两人采用迂回包抄战术,将匈奴的白羊王以及楼烦王包围在河南地,最终打得匈奴措手不及,此战中卫青等人共消灭敌人数千,俘虏3071匈奴,并且得到百万余头牛羊。

此战之后,汉朝为了巩固已经拿下的河南地,遂在河南地设置了朔方、五原两郡,匈奴被大汉朝拒之千里之外,这是大汉朝对匈奴的致命一击,有了第一战的胜利之后,其余的战争,就更加有利了。

汉军乘胜追击,于公元前124年,在卫青、李息的带领下,发动了对匈奴的第二场大战漠南之战,此次依旧采用包抄战术,将匈奴右贤王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此战歼敌数万人,还把匈奴就此一分为二,大大限制了匈奴的实力发展。

公元前121年,卫青、霍去病两人率领军队发起河西之战,霍去病可谓是天才军事少年,令匈奴闻风丧胆,河西之战持续时间比较长,不仅歼灭敌人众多,而且还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战略要道,让匈奴对汉朝十分害怕,就连民谣《匈奴歌》都在唱:“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当然了,汉武帝的初衷并非仅仅对匈奴进行威慑即可,他是想要把匈奴赶尽杀绝,所以在河西之战后,汉武帝又在公元前119年,叫霍去病和卫青率领骑兵10万,步兵数十万,在漠北与匈奴进行大战。

此战歼灭匈奴9万余人,对其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经此一战,匈奴就分为了南北匈奴,其中北匈奴向着欧洲地方西去,最终在欧洲创造了一片天地,南匈奴虽然继续活动,但是再也不敢和汉朝叫嚣了。

结语

面对匈奴咄咄逼人的态势,汉朝从刘邦开始就蒙受奇耻大辱,作为有血性的大汉朝而言,怎么可能蒙受这样的屈辱还无动于衷,所以汉朝一直韬光养晦,到了汉武帝时期,已经国富民强,刚好是可以和匈奴决一死战的最佳时机,于是汉武帝新仇旧恨一起算,打得匈奴措手不及,也就是经过汉武帝44年的打击,匈奴才会就此消沉下去,要不然中原地区的命运,可能会有所改变,后果不堪设想!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更多文章

  • 后宫佳丽三千,皇帝如何公平宠幸?司马懿的孙子想了个好主意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懿的后宫佳丽,司马懿的孙子统一了天下,注意格局的司马懿

    唐朝诗人杜牧曾经写过一篇《阿房宫赋》,里面提到了秦始皇广纳六国美女的情况:“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说六国美女在阿房宫等了秦始皇36年都没获得宠幸机会可能有些夸张,但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确实收纳了六国美女;而在后

  • 诸葛亮临死前,阿斗向他提了个问题,这时他才明白阿斗一直在装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阿斗在诸葛亮死前问了什么,阿斗临死前说诸葛亮,阿斗装傻

    诸葛亮不出茅庐便可知天下事,作为刘备三顾茅庐所请回来的顶级谋士,自然受到了重用,在隆中时,诸葛亮便对刘备分析了三分天下之事,此后诸葛亮为了壮大西蜀的实力,只身前往东吴结盟,而后又在赤壁大败曹操,把汉中抢了回来,为刘备奠定帝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世事无常,自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吕蒙部下所杀之后,刘备大

  • 为什么关羽塑像都是闭着眼睛的?因为他一睁眼,就要付出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塑像为什么都闭眼,赵古屯关羽塑像,九龙拉棺关羽睁眼纹身

    其实这和关羽生前的经历脱不了关系。关羽可能不是三国时期最牛的武将,但他一定是整个《三国演义》里,民间影响力最大的人物。他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在民间广受欢迎,就是因为百姓对英雄十分爱戴崇拜,关羽的英雄事迹又被演义小说戏剧宣传得家喻户晓。关羽被称为“武圣”,他的英雄事迹,认真说起来可能三天三夜都说

  • 影响三国命运的小人物:如果他选择与刘备为敌,蜀国根本无法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建立蜀国,三国时期刘备最信任的三个人,刘备三国历史记录

    曹操因为是“阉竖之后”一直被司马懿等世家大族嫌弃,但好歹是官家出身。而孙权从孙坚、孙策手中接过了江东基业,也比刘备多几分运气。很多人年少时不能理解刘备身上那种精神,等到自己也有了一番经历,才知道刘备建立蜀国的不易。刘备发家一靠人品,二靠建功。他身边围绕着许多人,对他的评价都是“礼贤下士,仁德无双”。

  • 孙权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从南方对抗北方的角度来说,曹魏的主要对手应该是孙权,因为蜀汉经过关羽失荆州和刘备的夷陵大败,其实已经没有力量对曹魏形成主要的威胁。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行为,从本质上来说,只是在为注定被灭亡的蜀汉续命。如果不北伐,失去了进取心和进军目标的蜀汉也许会瓦解得更快,再加上刘禅的暗弱,以及蜀汉文武之才都十分匮乏,

  • 官渡之战曹胜袁绍的原因试探: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有没有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郭嘉十胜十败论内容,三国时期郭嘉战袁绍,官渡之战中郭嘉的作用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典型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大型战役,它创造新的军事奇迹,此战为曹魏政权奠定雄厚的基础。这一仗给后人留下许多可以吸收的经验教训和警示:一,战争开始,对峙双方的内部是否团结可以很大程度影响胜败、二,战争双方统率的智慧、度量和指挥才能对最终胜负有着决定性作用、三,强大一方轻敌冒进,很容易

  • 韩信唯一的传人,只学得师傅一点皮毛,却把整个汉朝搅得底朝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是两汉的开国功臣,早期落魄,后得萧何的赏识,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被挖掘出来。被后人奉为兵仙,韩信的军事能力在历史上称得上数一数二,累累战功也是许多将士望尘莫及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为三十六计之一计,原型便是来自韩信的历史典故,包括背水一战、十面埋伏、功高震主等成语都与他息息相关,他的人生便是出神入

  • 孙策周瑜纳大小乔后为何都英年早逝?与红颜祸水无关,原因很巧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瑜和孙策十年之约故事,为什么周瑜孙策英年早逝,孙策死后周瑜态度

    佳偶的说法是孙策自己评价的,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孙策和周瑜这对好友兼君臣一起攻破了庐江皖城,然后获得了桥公二女,孙策春风得意,跟周瑜说笑:“桥公二女虽然经历战乱流离,但能找到我们这样的人物做丈夫,也该心满意足了吧!”但这是他的想法罢了。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孙策与周瑜都属于青年才俊,大乔小乔嫁给他

  • 刘昌毅:以猛张飞著称,在淮海庆功宴上怒掀酒桌,65岁还带兵打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当年在淮海战役期间,刘昌毅在双堆集战役中立下大功,活捉了敌第12兵团司令长官黄维。在战斗过程中,他虽然生擒了黄维,自己也受了伤,被送去了后方医院接受治疗,途中因为看到了批评的电报,刘昌毅一度没压下火气,原来有人举报他纵容手下两名干部无票乘车,还打骂了两名列车员。脾气暴躁的刘昌毅看到这份电报,顿感

  • 孙尚香20岁便嫁给刘备,为何3年都没有诞下子嗣?看完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尚香与刘备有无子嗣,刘备为什么要去娶孙尚香,20岁孙尚香为何嫁给49岁刘备

    这并不是说刘备是个没能力之人,善于用人以及对众人讲仁义,这都必然是可圈可点的,只不过在讲权谋的三国,刘备的优点着实显得不是特别出众。总而言之,在《三国》的世界里,老老实实的人往往并没有什么好下场,但曹操跟孙权也不见得就结果很好,如此便是构建了一个变幻莫测的三国。《三国》之中对于女性的角色的描写堪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