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赵括只是加速了失败的进程成为背锅侠

长平之战,赵括只是加速了失败的进程成为背锅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50 更新时间:2024/2/5 11:40:48

[var1]

公元前260年,秦国左庶长王龁率兵向上党进攻,赵国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山西高平)。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赵军在今长治县八义乡东坪、西坪驻兵,并在石后堡建立堡垒,扼守三关要道,与秦军相持3年之久。

正因为廉颇据险坚守,寻机待变,难以支撑的秦国才使出反间计,散布廉颇容易对付,而且有降秦之意,秦国真正害怕的是赵括。赵括是名将赵奢之子,虽熟读兵书,但纸上谈兵,缺乏实战经验,又骄傲自大,不明真相者以为赵括是军事奇才;赵王以及一些大臣对廉颇长期坚守不战,国家靡费良多,也颇不满意。故赵王中计,立即用赵括代替廉颇。而秦国暗中用白起代替了王龁。赵括统兵后,果然轻易出击,秦军佯装败走,暗地里埋下伏兵。当赵军追逐秦兵时,秦军退入城内,同时又以一支部队断绝赵国粮道,另一支部队则进击赵国后方,将赵军截断在两处。秦军出兵袭击赵军,赵军只得临时筑起壁垒自卫,等待救兵。秦军断绝赵军粮道,使赵军被困。自七月至九月,赵军四十六日无粮,因饥饿以致人相食。赵括和赵军无奈,只得拼命突围。赵括被秦军射死,赵国军队瓦解,四十万人向白起投降。投降后,白起竟然命令将这些降卒全部活埋,只留下幼小的240人归赵,以宣扬秦的声威。此役,赵国45万人被杀,秦军死亡也超过一半。

[var1]

赵王以赵括取代廉颇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旷日持久的僵持,赵国在军需方面实在难以支持。从表面看,秦国军需供应更困难,消耗更大,更应该因供给不继而首先撤军。事实不然。虽说史书记载秦国动用了60万军队,而且从咸阳到长平长达500多公里,而赵军动用军队45万人,赵国都城邯郸距长平的距离比较近,但在消耗战中赵国并无优势,长期耗下去,先垮的必是赵军。赵孝成王并未中秦国奸计,而是从战略上考量,决定换将变守为攻,孤注一掷,以求解危纾困,赢得生机。赵国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只得铤而走险,如此长平军还有一线生的希望,否则长平军只能被困死,赵国也会被彻底拖垮。

[var1]

秦国军需物资走的是水路,由渭河、黄河、泌水和丹水到达目的地,赵国军需物资的运输需要翻山越岭,走崎岖难行的小路,秦国的运输成本远低于赵国。亚当斯密在《富国论》中对陆运与水运有一个比较。1辆宽轮马车,2人驾驭,8匹马驱动,可以装载约4顿货物,往伦敦和爱丁堡需要6个星期。在相同的时间内,一艘由6人到8人驾驶的货船,可以装载200吨货物,往返伦敦和爱丁堡。如果将水运换成陆运,运送200吨货物就需要100人,400匹马和50辆四轮马车。如果再加上这些人马的路途消耗,陆运比水运的成本不知要大多少倍,况且这里的陆运仅仅是平地运输。

[var1]

据记载,秦国与匈奴战争期间,每消耗192石粮食才有1石供应到军队。即使近代美国在南北战争前,谷物的运送距离只要超过40公里,运费就会超过货价。在长平之战的三年中,秦国依靠渭河、黄河、泌水、丹水运输,赵国依靠崎岖的陆路运输,消耗更大,45万人按每天消耗一斤粮食,日耗粮食就45万斤,还不包括副食、蔬菜,再加上运输过程中人吃马喂,而且是三年的耗费,这真是个天文数字。

从秦国人口、劳力、兵员及粮食生产储备看,赵国也不及秦国。当时秦国人口最少500万人,而赵国最多200万人,秦国的兵员、劳力远多于赵国;秦国关中、巴蜀、河东都是粮食生产基地,加之秦鼓励农耕的政策,使得秦国的粮食生产与储备远多于赵国。

孙子说:凡兴兵十万,征战千里,百姓的耗费,国家的开支,每天都要花费千金,前后方动乱不安,戍卒疲惫地在路上奔波,不能从事正常生产的有七十万家。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需要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支撑,赵国综合国力不如秦国,故赵王抱怨靡费良多,国家已无力承受。

[var1]

45万赵军被秦军围困三年,攻与守都免不了失败。赵括的出现,只是加速了赵军灭亡的进程,即使廉颇为将,长期固守,在秦军铁桶般的围困和断绝粮道的情况下,赵军也一样会被消灭。退一步讲,即使秦军不断长平赵军粮道,赵国的军需也无力保障。赵军主动出击攻击秦军,更是自取灭亡。其实,赵国就不应该为了区区上党之利而与秦进行长平之战。虽然赵国的综合国力不如秦国,但是赵国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有力地促进了赵国骑兵部队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赵奢、廉颇、李牧等著名骑兵军事将领的出现。上党地区层峦叠嶂、沟壑纵横,不适于骑兵作战,而赵国的军事优势在于骑兵,这注定赵国此役难有胜算。赵国不乏精兵良将,赵国为秦国所灭,主要是几代赵王和谋臣平庸甚至卑劣所致。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的失败并非赵括一人之过,他也有着摆脱不了的罪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平之战赵括深度分析,长平之战赵括有多悲惨,如何评价长平之战赵括

    [var1]只不过,战争有胜利者,那就有失败者。能成就一个人,自然就会毁掉另一个人!长平之战,成就了白起,而毁掉了当时的赵国!本来,如果赵国坚持一直以来的作战方式,长平之战可能就不会爆发,或者说不会爆发的那么早,其结果可能也会不一样。当时,一开始与秦军对峙的,是赵国著名的将领廉颇,他知晓秦军来势汹汹

  • 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真的是赵括一人的锅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有40万军队吗,长平之战赵国真没机会么,赵括兵败长平完整视频

    [var1]战国七雄这几个字虽然大家都很熟悉,但其实到了战国的中后期,有实力的国家也只有秦国、齐国和赵国这三个国家,乐毅破齐以后,齐国也没有了争霸的底气,这个时候赵国刚因为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强大起来,算是山东六国里边唯一可以和秦国抗衡的,赵括的战斗就是和秦军进行的,在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了韩国的野

  • 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为何秦国不灭掉赵国?秦昭襄王怕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何不灭赵国,大秦帝国赵国大战长平

    [var1]众所周知,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中战乱纷争非常严重的时代。那时候中原大地上有7个国家,他们之间互相攻伐,百姓一直都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在战国后期,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就是秦国和赵国了,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以及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国力大增,在攻下巴蜀之地以后,粮食供应得到巨大改善,整个国家的战斗力非常

  • 长平之战时白起如果不死,战国趋势会发生变化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长平之战白起能一举灭赵吗,长平之战后白起能打过赵国吗,长平白起能打败赵军吗

    长平之战时白起坑杀赵国40万大军,以至于赵国的国力陷入了冰点,白起主张现在就进军赵国的邯郸一举歼灭赵国,可是秦昭王听信丞相范睢的蛊惑,认为白起在歼灭赵国之后可能会功高震主,为了防止这件事情发生秦昭王命令白起班师回朝。可是在随后的赔款中赵国却抵死不给,这下惹恼了当时的秦昭王,于是就让白起带兵再次攻打赵

  • 长平之战为秦赵两国之争,但两国真正较量从这个地方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赵长平之战深度解析,历史上的秦赵长平之战,秦赵之盟与长平之战

    [var1]韩赵魏三家本是晋卿,分割晋后基本以之前封地为基础,彼此交错,开始三家也有一段关系较好的时期,也曾彼此易土来弥补战略上的劣势。在长平之战时刚开始时,起初和廉颇对峙的是王纥军,属于秦国的偏师,秦军的主力是在野王的白起部队。最初秦国并没有要完全吞并上党的打算,但是在王纥与廉颇的对峙中廉颇连战连

  • 长平之战中赵国几乎亡国,为何还能击败前来进攻的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长平之战赵国有没有取胜的可能,长平之战赵国亡国了吗

    然而没想到刚达成的协议,燕国会那么快出尔反尔背弃掉,向赵国发动了强烈的攻击。然而最后的结果却令燕国措不及防,因为在经历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在国力跟军事力量都在下降的同时,赵国却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恢复国力,大败燕国,赵国是怎么做到的呢?[var1]图片:赵孝成王剧照在出使完邯郸之后,燕国栗腹发现,在历

  • 长平之战刚过九年,邯郸之战才过五年,赵国为何能差点灭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长平之战赵国有没有取胜的可能,长平之战赵国二十万人为何不突围

    [var1]长平之战,史书记载一般认为赵国损失45万精锐,国力损失殆尽。其实这里我认为数字记载有夸张的成分,赵国可能确实被杀45万,但是真正精锐,在5-10上下。也就是廉颇早期带去的部队,除了辎重部队外,可能有5-8万人的精锐,再加上赵括的20万援军里,一共的精锐部队在10万上下,其他三十多万应该是

  • 赵国经过骑射改革后,实力大增强势崛起,为何在长平之战中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长平赵国失败的真正原因,赵国能打赢长平吗,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实力

    长平之战持续了三年,赵国军队被秦将白起杀死,超过40万人。从那以后,赵国一蹶不振。许多网友认为,在胡服骑射改革之后,赵国战力强大,甚至能和秦国比肩,为什么会输呢?听我这个爱历史的宝妈给你分析一下吧![var1]长平之战的起因公元前270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准备先拿下魏国,再攻打韩国。在公元前

  • 长平之战,若赵国廉颇出征,是否能够力挽狂澜,击溃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长平之战赵国有胜算吗,长平之战时赵国倾国之兵有多少,长平之战赵国真没机会么

    [var1]秦国发动长平之战根本就不是为了上党,或者说不是为了赵国的任何一个城池,为了城池有必要发动那么大的战争?投入那么大的国力?或者说为了城池有必要坑杀降卒?给自己留下重大历史污点。秦国最终的想法是弱化赵国。赵国45万人不全是军人,有许多年老后勤保障等。到国家层面的大利益面前我不认为离间计会成功

  • 长平之战后,秦军为何不乘胜追击攻灭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长平战后赵国女人,长平之战后赵国歼灭30万秦军,赵国长平大败秦军

    [var1]那么,假如秦国拒绝赵国割地求和,乘胜挥师继续向前的话,似乎应该能够很快的攻灭赵国,而当时的秦军主将白起也是这样向秦王建议的,可是秦昭襄王却接受了赵国的求和,撤兵回国,为什么呢?原因用一句话来概括——非不为也,实不能也!也就是说,当时的秦国已经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白起作为一线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