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先后出现了由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建立的政权,历史上统称为南明政权。这系列南明政权,都是为了重建大明王朝,做出过努力,但都没能成功,其原因何在?
一、福王政权:奢求外力,缺大局观;图谋私欲,回天乏术。
1、欲借清军“杀贼”,重建大明。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推翻大明中央政权后,明朝的陪都南京的六部文武大臣决定,拥立新君,重建明王朝。于是,顺治元年(1644年)5月15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率先建立政府。
朱由崧(剧照)
当时,这一政权,控制着农民起义军尚未影响到的、江南的广大富庶地区;拥有五十万军队,实力相当雄厚,堪称半壁江山。福王政权建立伊始,就打着“报君父之仇”的旗号,与农民起义军相对抗。对于入关的清军,则准备随时与之妥协。
顺治元年(1644年)6月,福王派兵部侍郎左懋第等出使清军,“相约杀贼”。并为清军带去了一万两黄金、十万两白银、一万匹绸缎,以酬清军“杀贼”之功;给了吴三桂十万担大米、五万两白银,以谢吴三桂开关引入清军。
同时提出,消灭农民起义军后,清军退出山海关,由福王重建大明王朝。之后,大明每年向大清进贡白银十万两。清军的态度很明确,礼品收下,建议不听;而且,立即由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攻打福王小朝廷。
多铎(剧照)
明明是大清王朝即将鸠占鹊巢,明明是吴三桂引狼入室,却看作是帮忙、助力。甚至幻想、奢望外来者能在帮助自己“破贼”之后离开,然后由自己承继原有的大明王朝。此等政治眼光的政权,也就是个存在吧。
2、福王不顾国难,追求享乐。福王建立政权后,旗号归旗号,奢望是奢望。清军南侵,警报时至,但福王不予理睬。朱由崧真正需要的好像只是帝王的待遇:居深宫,求享乐。
如,除夕时日,群臣见他不甚高兴,都误认为他在为社稷担忧,就劝慰他宽心为政。结果,朱由崧却叹道:“后宫寥落,且新春南部无新声。”弄得群臣哭笑不得。朱由崧为兴宁宫所配的楹联是:万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几见月当头。
再如,恪尽职守的兵部尚书史可法,谏言朱由崧卧薪尝胆、报仇血恨。并再三提请朝廷注意清军的南下动向,但朱由崧置若罔闻。
史可法(剧照)
国难当头下的政权之主,如此的享乐至上,这样的颓废空虚,胸中无大局,手中无良策,大明王朝焉能复兴?
3、朝臣揽权行私,贪腐堕落。小朝廷的官员们继续着明末的党争。马士英以拥立之功,指责他的对立面为东林党,竭力诛杀。同时,马士英等朝廷大员揽权行私,卖官鬻爵;借口筹集军饷、兴修宫殿,搜刮民财。
马士英(剧照)
当时,流传南京街头的民谣说:
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如狗。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扫尽江南钱,赌塞马家口。
政权官员如此妄行不法、贪腐堕落,怎能振朝纲、兴大明?
4、全无大局之念,政权败亡。顺治二年(1645年),因马士英等人的贪腐专横、渎职不为,武昌守将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率军进攻南京。马士英随即调江北四镇的军兵迎击,使得江淮防线顿成虚设,导致清军乘机大举进犯。
清军大举进犯(图景)
当清军渡过长江,到达南京时,正在夜宴的福王朱由崧,闻讯狼狈出逃到芜湖。清军进攻芜湖时,总兵田雄等献出朱由崧,投向了清朝。随之,朱由崧和他的小朝廷都终结了。
由此可见,福王政权,为了报“君父之仇”,与外部势力相亲相结;为了私欲,置国难于不顾;为了“清君侧”,不顾军国大局。如此一来,重建大明,也只能是奢望,也只是个口号。
二、鲁王政权:不求团结,争权夺利,独木难支。
朱由崧的小朝廷退出历史舞台后,同时又出现了两个政权。一是,鲁王朱以海,在大明王朝浙江方面的残余势力的支持下,于绍兴就监国位;二是,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
朱以海(图像)
鲁王政权占据浙江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军事上,除了正规军外,还得到了各地义军的支持,有着一定的实力。但是,为了争夺领导权,不仅不能与唐王合作抗敌,反而势同水火,因而给了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因此,鲁王监国期间,虽然击退清军,收复了海盐、乍浦等地,但终因无法抗衡强大的清军而失败。鲁王本人寄身郑成功,终老台湾。
联合抗击清军,其结局都是个未知数,何况单打独斗?没有合作意识,不能着眼全局,势寡力弱,败亡难免。
三、唐王政权:君王图强,权臣掌朝,希望落空。
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后,拥有二十余万大军,占据福建、两广、云贵、湖南等地,以及湖北、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域,很有光复的希望。
朱聿键(剧照)
而且,唐王本人也虚心求治,颇有作为。但是,唐王政府的实权,完全操控在大军阀郑芝龙的手里。
郑芝龙本是海盗首领,崇祯时期接受招抚,官至都督总兵官。福王时,曾封其为南安伯。郑芝龙拥有海上霸权,富甲王侯。
唐王是郑芝龙拥立的,所以他就以开国元勋自居,跋扈嚣张,拥兵自重,置国事不顾。唐王颁发的诏书,对他来说就是一纸空文。
郑芝龙(剧照)
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攻入福州,郑芝龙降清;唐王被清军俘获,后死于福州。
四、桂王政权:懦弱无能,排斥义军,自取败亡。
唐王死后,顺治三年(1646年)11月,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建立永历王朝,这是南明建立后的最后一个抗清政权。
桂王朱由榔懦弱寡断,昏庸乏术,闻警即逃。他曾先后在肇庆、梧州、桂林、全州、武岗(湖南)、南宁、安隆(贵州)、昆明、缅甸等地安身。
小朝廷庭内部,宦官专权,党争纷起;地方上,则是军阀割据,你争我夺。桂王政权自始至终,都处在朝不保夕的境地。
朱由榔(剧照)
最后,朱由榔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死于昆明,前后延续16年之久的永历王朝随之结束。桂王政权,之所以能够存在这么长时间,主要是农民起义军积极抗清,倾力支持的结果。
尤其是张献忠余部李定国领导的大西农民军,更是永历朝廷的强力支撑。李定国本人,对桂王可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无力抗清的永历王朝,却对农民起义军采取分裂、牵制等手段,致使抗清斗争最后失败。
综上所述可知,大明基因派生的系列南明政权,大都没有真正的复国纲领,没有把掌控全局的观念意识,没有重建大明的坚强意志;该利用的力量不利用,不该依靠的却主动接纳;有的只是借机享乐,图谋私欲。
说白了,福王等也就是过了把皇帝瘾。唐王虽有光复志向,奈何虚居其位,无施展能为的空间。
从而说明,大明王朝的根基确实已经破损到了极点,通过由此而来的系列政权,复建大明王朝,只能就成为泡影。
主要参考文献:《南明史》(民国·钱海岳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