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明系列政权的种种自我表现,遗憾地说明:大明王朝确实重建无望

南明系列政权的种种自我表现,遗憾地说明:大明王朝确实重建无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750 更新时间:2024/1/22 20:41:30

于是,先后出现了由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建立的政权,历史上统称为南明政权。这系列南明政权,都是为了重建大明王朝,做出过努力,但都没能成功,其原因何在?

一、福王政权:奢求外力,缺大局观;图谋私欲,回天乏术。

1、欲借清军“杀贼”,重建大明。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推翻大明中央政权后,明朝的陪都南京的六部文武大臣决定,拥立新君,重建明王朝。于是,顺治元年(1644年)5月15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率先建立政府。

朱由崧(剧照)

当时,这一政权,控制着农民起义军尚未影响到的、江南的广大富庶地区;拥有五十万军队,实力相当雄厚,堪称半壁江山。福王政权建立伊始,就打着“报君父之仇”的旗号,与农民起义军相对抗。对于入关的清军,则准备随时与之妥协。

顺治元年(1644年)6月,福王派兵部侍郎左懋第等出使清军,“相约杀贼”。并为清军带去了一万两黄金、十万两白银、一万匹绸缎,以酬清军“杀贼”之功;给了吴三桂十万担大米、五万两白银,以谢吴三桂开关引入清军。

同时提出,消灭农民起义军后,清军退出山海关,由福王重建大明王朝。之后,大明每年向大清进贡白银十万两。清军的态度很明确,礼品收下,建议不听;而且,立即由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攻打福王小朝廷。

多铎(剧照)

明明是大清王朝即将鸠占鹊巢,明明是吴三桂引狼入室,却看作是帮忙、助力。甚至幻想、奢望外来者能在帮助自己“破贼”之后离开,然后由自己承继原有的大明王朝。此等政治眼光的政权,也就是个存在吧。

2、福王不顾国难,追求享乐。福王建立政权后,旗号归旗号,奢望是奢望。清军南侵,警报时至,但福王不予理睬。朱由崧真正需要的好像只是帝王的待遇:居深宫,求享乐。

如,除夕时日,群臣见他不甚高兴,都误认为他在为社稷担忧,就劝慰他宽心为政。结果,朱由崧却叹道:“后宫寥落,且新春南部无新声。”弄得群臣哭笑不得。朱由崧为兴宁宫所配的楹联是:万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几见月当头。

再如,恪尽职守的兵部尚书史可法,谏言朱由崧卧薪尝胆、报仇血恨。并再三提请朝廷注意清军的南下动向,但朱由崧置若罔闻。

史可法(剧照)

国难当头下的政权之主,如此的享乐至上,这样的颓废空虚,胸中无大局,手中无良策,大明王朝焉能复兴?

3、朝臣揽权行私,贪腐堕落。小朝廷的官员们继续着明末的党争。马士英以拥立之功,指责他的对立面为东林党,竭力诛杀。同时,马士英等朝廷大员揽权行私,卖官鬻爵;借口筹集军饷、兴修宫殿,搜刮民财。

马士英(剧照)

当时,流传南京街头的民谣说:

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如狗。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扫尽江南钱,赌塞马家口。

政权官员如此妄行不法、贪腐堕落,怎能振朝纲、兴大明?

4、全无大局之念,政权败亡。顺治二年(1645年),因马士英等人的贪腐专横、渎职不为,武昌守将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率军进攻南京。马士英随即调江北四镇的军兵迎击,使得江淮防线顿成虚设,导致清军乘机大举进犯。

清军大举进犯(图景)

当清军渡过长江,到达南京时,正在夜宴的福王朱由崧,闻讯狼狈出逃到芜湖。清军进攻芜湖时,总兵田雄等献出朱由崧,投向了清朝。随之,朱由崧和他的小朝廷都终结了。

由此可见,福王政权,为了报“君父之仇”,与外部势力相亲相结;为了私欲,置国难于不顾;为了“清君侧”,不顾军国大局。如此一来,重建大明,也只能是奢望,也只是个口号。

二、鲁王政权:不求团结,争权夺利,独木难支。

朱由崧的小朝廷退出历史舞台后,同时又出现了两个政权。一是,鲁王朱以海,在大明王朝浙江方面的残余势力的支持下,于绍兴就监国位;二是,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

朱以海(图像)

鲁王政权占据浙江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地。军事上,除了正规军外,还得到了各地义军的支持,有着一定的实力。但是,为了争夺领导权,不仅不能与唐王合作抗敌,反而势同水火,因而给了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因此,鲁王监国期间,虽然击退清军,收复了海盐、乍浦等地,但终因无法抗衡强大的清军而失败。鲁王本人寄身郑成功,终老台湾。

联合抗击清军,其结局都是个未知数,何况单打独斗?没有合作意识,不能着眼全局,势寡力弱,败亡难免。

三、唐王政权:君王图强,权臣掌朝,希望落空。

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后,拥有二十余万大军,占据福建、两广、云贵、湖南等地,以及湖北、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域,很有光复的希望。

朱聿键(剧照)

而且,唐王本人也虚心求治,颇有作为。但是,唐王政府的实权,完全操控在大军阀郑芝龙的手里。

郑芝龙本是海盗首领,崇祯时期接受招抚,官至都督总兵官。福王时,曾封其为南安伯。郑芝龙拥有海上霸权,富甲王侯。

唐王是郑芝龙拥立的,所以他就以开国元勋自居,跋扈嚣张,拥兵自重,置国事不顾。唐王颁发的诏书,对他来说就是一纸空文。

郑芝龙(剧照)

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攻入福州,郑芝龙降清;唐王被清军俘获,后死于福州。

四、桂王政权:懦弱无能,排斥义军,自取败亡。

唐王死后,顺治三年(1646年)11月,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建立永历王朝,这是南明建立后的最后一个抗清政权。

桂王朱由榔懦弱寡断,昏庸乏术,闻警即逃。他曾先后在肇庆、梧州、桂林、全州、武岗(湖南)、南宁、安隆(贵州)、昆明、缅甸等地安身。

小朝廷庭内部,宦官专权,党争纷起;地方上,则是军阀割据,你争我夺。桂王政权自始至终,都处在朝不保夕的境地。

朱由榔(剧照)

最后,朱由榔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死于昆明,前后延续16年之久的永历王朝随之结束。桂王政权,之所以能够存在这么长时间,主要是农民起义军积极抗清,倾力支持的结果。

尤其是张献忠余部李定国领导的大西农民军,更是永历朝廷的强力支撑。李定国本人,对桂王可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无力抗清的永历王朝,却对农民起义军采取分裂、牵制等手段,致使抗清斗争最后失败。

综上所述可知,大明基因派生的系列南明政权,大都没有真正的复国纲领,没有把掌控全局的观念意识,没有重建大明的坚强意志;该利用的力量不利用,不该依靠的却主动接纳;有的只是借机享乐,图谋私欲。

说白了,福王等也就是过了把皇帝瘾。唐王虽有光复志向,奈何虚居其位,无施展能为的空间。

从而说明,大明王朝的根基确实已经破损到了极点,通过由此而来的系列政权,复建大明王朝,只能就成为泡影。

主要参考文献:《南明史》(民国·钱海岳纂)

更多文章

  • 明末三大疑案,为何被称明朝衰落的开始?原因令人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一,梃击案明代,与以往的朝代相同,继承制度延续立嫡,若无嫡子则立长。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竞争和非议,但是也总有意外发生。万历皇帝朱翊钧有一个长子,叫做朱常洛,本该被立为太子,可他的生母只是个宫女,父母之间并没有感情,所以连带着孩子也不被皇帝喜欢。当时,朱翊钧最爱郑贵妃,二人生下一子,排行第三,非

  • 原创明代清官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墓葬出土,为何有价值10亿元黄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代百姓墓葬出土,明代县令墓葬图片,明代古墓出土金器珠宝

    明朝时期有一位官员,生前两袖清风,是一位被载入史册的清官,他就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抗倭名将王士琦。在王士琦死后300多年,他是清官的形象遭到了严重质疑,原来在1954年,位于临海张家渡镇王藏山麓的王士琦墓中出土了一批金冠、金带等珍贵文物。王士琦是明朝的名将,根据历史记载,他去世时是以草席裹尸下葬的,这可

  • 明末四川人口锐减,除了张献忠肆意屠杀,谁才是川祸的始作俑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四川南部死于张献忠部者十分之三四,死于瘟疫、虎灾者十分之二三,而所遗之民百不存一矣。川北死于献者十三四,死于摇黄者十四五,死于瘟、虎者十一二,而遗民千不存一矣。川东死于献者十二三,死于摇黄者十四五,死于瘟、虎者十二三,而遗民万不遗一矣。川西死于献者十七八,死于瘟、虎者十二三,而遗民十万不存一矣。”

  • 朱元璋弃朱棣选朱允炆,虽引发靖难之役,却避免了更大的悲剧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为啥选朱允炆,朱元璋为什么看重朱允炆,朱元璋传位朱允炆是败笔吗

    当人们指责朱棣谋朝篡位,从侄子手中抢夺大明江山之时,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朱棣不取代朱允炆,明朝还能有日后的繁华吗?以朱允炆的能力,真的能带领明朝走向未来吗?答案恐怕是否。但是朱元璋放弃朱棣选择朱允炆,虽导致明朝内乱,发生靖难之役,但却避免了更大的悲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 面对富饶经济状态好的南京,为何朱棣在当年,一定要迁到北京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进南京后怎么样,朱棣为什么要把南京迁到北京,朱棣为什么离开南京后去了哪里

    面对富饶经济状态好的南京,为何朱棣在当年,一定要迁到北京呢都知道明朝历史上出现很多皇帝,朱棣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他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是通过反动并逼走了自己的侄子,才坐上这个位置。而且他在当皇帝之后,面临的情况也算是比较窘迫。虽然能打仗,可是治理国家就是另外一件事情,好在他也算是雄才大略,所以在治理国

  • 皇帝都敬重的1种人,可以轻易杀死皇帝,朱元璋都惹不起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处死的大臣有哪些,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所杀的功臣,历史上被朱元璋打的最惨的人

    大明皇帝朱元璋是农民起义的一个典型代表,他这样的人从一介平民做到了皇帝的位置,也是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最后甚至将天下都握在手中,按理说应该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是偏偏有一类人,让朱元璋都不敢得罪,那就是皇家的御厨。那时候的皇帝,一怕农民起义,二怕大臣造反,三就是怕被下毒害死了。朱元璋自己就是起义而来的皇

  • 明朝历史上的最大悬案:建文帝下落之谜,是自焚而死还是流亡海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经历了四年的靖难大战,燕王朱棣孤注一掷,全军直入南京,南京守将李景隆打开城门,不战而降。就在朱棣进城的时候,宫中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当时就流传了两种说法:一是建文帝未死,从朱元璋留下的密道逃出;一是朱棣所宣称的那样,建文帝自焚而死,面目全非。这也就留下了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悬案:建文帝下落之谜。因为朱

  • 明朝皇宫内的太监们共有二十四个管理衙门,他们都有哪些职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太监职位一览表,明朝太监掌管的衙门,明朝有几个干都司

    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第一衙门,它是帮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的机构,司礼监掌印太监被称为内相可以想象权力之大,司礼监在明初有朱元璋和朱棣这样的强势帝王压着还没资格对明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但是明朝中后期的司礼监有了批红权(对一般事务的最终决策权),这个就很厉害了,也导致明朝中后期出了一大堆太监名人。十

  • 明代专防蒙古的九边防御体系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代九边重镇防御体系,明朝蒙古军事,明代守卫最北端的军事防御体系

    中国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就生活着多民族和存在有多文化,历史十分悠久。各族先民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共同居住生活,在漫长历史中相互发生了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关系,如交聘、和亲、战争、贸易、封贡、文化交往等形式。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定都建立明朝,随后明军大举北伐,攻克大都(今北京),覆灭代

  • 你最喜欢的中国朝代是哪个?老外:其实我最喜欢宋朝,它被低估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是中国最好的朝代吗,宋朝往前1000年是什么朝代,30分钟了解中国宋朝

    很简单。宋代。在我看来,宋朝是唯一一个中国明确地处于世界文化、科学和技术的顶峰的时期。当然,汉朝是伟大的,但罗马人和帕提亚人也很伟大——文化和技术能力都很不俗。唐也非常棒,但阿拉伯人也是如此——甚至在天文学、数学和其他技术领域更先进。明朝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强国,这在中国是很典型的,但与汉唐以及当时的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