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原创明朝人都穿什么?冬天也穿貂,夏天还有小背心,可以和汉服媲美

原创明朝人都穿什么?冬天也穿貂,夏天还有小背心,可以和汉服媲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069 更新时间:2023/12/14 6:11:11

如果回到明朝:你会看到的什么穿衣打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服饰也开始变得渐渐多了起来,让人眼花缭乱。且不说五花八门,但也有一些我们说不出的另类。

随着大家越来越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中华五千年的化历史也渐渐被大家熟知,而我们也越来越喜欢我们古代的服饰,这是一种对文化的尊重与爱惜。

现在在大街上也常看到穿着汉服的小姑娘,小伙子。别说真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明代的汉服服装。

我们都知道明代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自朱元璋登记以后他就开始改革明朝的服饰。

明代服饰的改革可以说是“上乘周汉,下取唐”。

明代的服装相对于唐代来说,它拉长了上衣的比例,应该就像现在的下衣消失吧,只不过人家不露大腿,而是在下面穿了个裙子。

相对于宋代呢,它由对领变成了现在的圆领。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衣服的纽扣增加了,由原先的带结变成了纽扣,啥是带结,就是并不是现在的纽扣样子的,就是类似于现在旗袍上的扣子,用线打的结。虽然纽扣的使用多了,但是纽扣并不是明朝才出现的,在元代也就早就有了纽扣的使用。

女人天生就是衣服的奴隶,这么说可能太过肯定,但是不得不说,从古至今女人的衣服真的是数不胜数。

明代服饰的特点,总结一下就是,敞口的大袖,圆领。女人的服装种类也多,你以为只有现在才有流行的衣服,那就大错特错了,当时在扬州也流行一种新的样式:女衫长二尺八寸,袖子宽一尺二寸,外护袖镶锦绣,冬季镶貂狐皮。

我们都知道凤冠霞帔,你以为只有在结婚的时候才会穿的吗?当然不是。

在明朝,霞帔就已经被普遍穿着了。霞帔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的形状美的像彩霞一样,所以才起这个名字的。其实它在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经制作出来了,隋唐的时候才有了这个名字,到宋代被当作礼服穿着。

现在我们都流行男女混穿,也就是男生女生的衣服并没有分得那么得仔细,在古代同样也有可以男女混穿的衣服。

这就是明代的披风。披风就相当于现在的外套,只不过比现在的大的多,其实就和风衣差不多了吧,没准现在的风衣就是从披风改过来的吧,但是这只是我的个人猜测哦!

披风的领子很高,有一尺,是对襟,还有敞口的大袖,和现在的衣服不一样,它的前后没有联着,是分开的,就是开叉的旗袍一样。

明竖领,这是一个新的种类,最早出现于明朝中期,到了明朝后期的中原和江南已经广泛流行,因为当时明朝正经历千年不遇的小冰河时期,气候异常寒,所以才有了立领,用来抗寒。

还有一种衣服样式叫做袄裙,明代上袄下裙的服装形式,与唐宋时期的裙衫是完全不一样的,明代女子常在裙外加一条短小的腰裙,以便活动。

上袄的领式很多,有交领、方领和竖领。

裙子的颜色,最初也是很清淡的那种,也有纹饰,但是不明显。至崇祯初年,裙子多为素白,即使刺绣纹样,但是也是在裙子的下面有一点,作为压脚。

为了遵循古代的仪容,裙子在最初也是六幅,即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到了明代末年,裙幅开始用八幅,腰间有很多细密的褶皱。

到了明末,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皱也越来越密。有很多样式,有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名字都超级好听,样式也是很不错的。因为褶皱不同,纹饰不一,所以名字也有所变化。

还有一种款式,叫做比甲。其实它就是一件马甲,也不知道为啥要起这个看起来如此高大上的名字。

但是比甲和现在所说的马甲不太一样,它比较长,短得到了臀部,还有长一点的到了膝盖,有些更长,离得不到一尺。

这种衣服最初是宋朝的一种汉服款式,没有袖子,是个罩衫,又叫做“背心”。后来传入蒙古。没想到吧,背心在宋代就已经有了。

现在随着大家越来越喜欢我们传统的服饰,现在也有了专门的关于汉服的圈子,这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不可替代,总之,汉服的流行也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大家在街上看到汉服小姐姐,小哥哥应该欣赏而不是去另类的打击,大家应该尊重个人的爱好嘛。

更多文章

  • 南明系列政权的种种自我表现,遗憾地说明:大明王朝确实重建无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明算不算正统王朝,南明会成为大明帝国吗,南明风云

    于是,先后出现了由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建立的政权,历史上统称为南明政权。这系列南明政权,都是为了重建大明王朝,做出过努力,但都没能成功,其原因何在?一、福王政权:奢求外力,缺大局观;图谋私欲,回天乏术。1、欲借清军“杀贼”,重建大明。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推翻大明中央政权后,明朝的陪都南

  • 明末三大疑案,为何被称明朝衰落的开始?原因令人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一,梃击案明代,与以往的朝代相同,继承制度延续立嫡,若无嫡子则立长。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竞争和非议,但是也总有意外发生。万历皇帝朱翊钧有一个长子,叫做朱常洛,本该被立为太子,可他的生母只是个宫女,父母之间并没有感情,所以连带着孩子也不被皇帝喜欢。当时,朱翊钧最爱郑贵妃,二人生下一子,排行第三,非

  • 原创明代清官裹草席下葬,300年后墓葬出土,为何有价值10亿元黄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代百姓墓葬出土,明代县令墓葬图片,明代古墓出土金器珠宝

    明朝时期有一位官员,生前两袖清风,是一位被载入史册的清官,他就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抗倭名将王士琦。在王士琦死后300多年,他是清官的形象遭到了严重质疑,原来在1954年,位于临海张家渡镇王藏山麓的王士琦墓中出土了一批金冠、金带等珍贵文物。王士琦是明朝的名将,根据历史记载,他去世时是以草席裹尸下葬的,这可

  • 明末四川人口锐减,除了张献忠肆意屠杀,谁才是川祸的始作俑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四川南部死于张献忠部者十分之三四,死于瘟疫、虎灾者十分之二三,而所遗之民百不存一矣。川北死于献者十三四,死于摇黄者十四五,死于瘟、虎者十一二,而遗民千不存一矣。川东死于献者十二三,死于摇黄者十四五,死于瘟、虎者十二三,而遗民万不遗一矣。川西死于献者十七八,死于瘟、虎者十二三,而遗民十万不存一矣。”

  • 朱元璋弃朱棣选朱允炆,虽引发靖难之役,却避免了更大的悲剧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为啥选朱允炆,朱元璋为什么看重朱允炆,朱元璋传位朱允炆是败笔吗

    当人们指责朱棣谋朝篡位,从侄子手中抢夺大明江山之时,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朱棣不取代朱允炆,明朝还能有日后的繁华吗?以朱允炆的能力,真的能带领明朝走向未来吗?答案恐怕是否。但是朱元璋放弃朱棣选择朱允炆,虽导致明朝内乱,发生靖难之役,但却避免了更大的悲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 面对富饶经济状态好的南京,为何朱棣在当年,一定要迁到北京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进南京后怎么样,朱棣为什么要把南京迁到北京,朱棣为什么离开南京后去了哪里

    面对富饶经济状态好的南京,为何朱棣在当年,一定要迁到北京呢都知道明朝历史上出现很多皇帝,朱棣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他是一个好皇帝,但是他是通过反动并逼走了自己的侄子,才坐上这个位置。而且他在当皇帝之后,面临的情况也算是比较窘迫。虽然能打仗,可是治理国家就是另外一件事情,好在他也算是雄才大略,所以在治理国

  • 皇帝都敬重的1种人,可以轻易杀死皇帝,朱元璋都惹不起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处死的大臣有哪些,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所杀的功臣,历史上被朱元璋打的最惨的人

    大明皇帝朱元璋是农民起义的一个典型代表,他这样的人从一介平民做到了皇帝的位置,也是经历了大风大浪的,最后甚至将天下都握在手中,按理说应该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是偏偏有一类人,让朱元璋都不敢得罪,那就是皇家的御厨。那时候的皇帝,一怕农民起义,二怕大臣造反,三就是怕被下毒害死了。朱元璋自己就是起义而来的皇

  • 明朝历史上的最大悬案:建文帝下落之谜,是自焚而死还是流亡海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经历了四年的靖难大战,燕王朱棣孤注一掷,全军直入南京,南京守将李景隆打开城门,不战而降。就在朱棣进城的时候,宫中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当时就流传了两种说法:一是建文帝未死,从朱元璋留下的密道逃出;一是朱棣所宣称的那样,建文帝自焚而死,面目全非。这也就留下了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悬案:建文帝下落之谜。因为朱

  • 明朝皇宫内的太监们共有二十四个管理衙门,他们都有哪些职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太监职位一览表,明朝太监掌管的衙门,明朝有几个干都司

    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第一衙门,它是帮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的机构,司礼监掌印太监被称为内相可以想象权力之大,司礼监在明初有朱元璋和朱棣这样的强势帝王压着还没资格对明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但是明朝中后期的司礼监有了批红权(对一般事务的最终决策权),这个就很厉害了,也导致明朝中后期出了一大堆太监名人。十

  • 明代专防蒙古的九边防御体系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代九边重镇防御体系,明朝蒙古军事,明代守卫最北端的军事防御体系

    中国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就生活着多民族和存在有多文化,历史十分悠久。各族先民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共同居住生活,在漫长历史中相互发生了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关系,如交聘、和亲、战争、贸易、封贡、文化交往等形式。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定都建立明朝,随后明军大举北伐,攻克大都(今北京),覆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