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居正实行的一些改革制度,对明王朝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张居正实行的一些改革制度,对明王朝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350 更新时间:2024/2/5 18:00:14

1566年,明世宗朱厚熜逝世,他在位期间,为了一味追求长生不老。任用严嵩为首的严党一派,让整个国家国力减弱,实力大大削弱。明世宗朱厚熜逝世以后,由他的儿子明穆宗朱载垕即位,但是明穆宗朱载垕仅仅在位不过七年时间,就病逝了。

1572年,明穆宗朱载垕年仅十岁的儿子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因为明神宗年幼,所以由其母亲李太后帮忙一起参加政务。

明王朝是设立两个宰相位置的,一个正宰相,一个副宰相。而当明神宗朱翊钧还没有继位的时候,正宰相高拱和副宰相张居正之间的矛盾就十分敏锐。两个人经常闹得不可开交,所以副宰相张居正和当时的宦官冯保联合起来。

冯保先是向李太后“告密”,“说宰相高拱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表示皇帝年龄太小,根本担不起一国之君的重任。”

这一举动,虽然看起来幼稚异常,高拱就算智商再低,也不至于在朝堂之上,公然有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语。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太后信以为真,立马把宰相高拱给罢职,同时让张居正担任正宰相。

张居正在荣升为正宰相以后,就开始实施改革,希望通过改革,可以让明王朝存在的问题能够解决掉。虽然张居正绝对算得上明王朝历代的宰相当中,敢于担负起来责任,同时又有远大的眼光。

但是,他的改革缺乏秦朝时期“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又没有“熙宁变法”的时候,王安石那么大的声望。

虽然他并不以自己的利益为主要,一心一意为国家做出贡献,但是改革的结果,并没有多大的成效。

最为主要的一项就是大大提高官员的办事效率,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就废除了“宰相制度”,那么六部是直接归皇帝所管的。

虽然有内阁大学士的存在,但是内阁大学士说白了,充其量就是皇帝的一个秘书,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力。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明王朝的中央政府回去颁布了很多政策,但是传达到手下官员那里,却根本没有什么办事效率,不仅拖了又拖,而且他们只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进行改革措施。

对于这种现象,张居正特别立了一个“考成法”,就是为了能够对那些官员们严格要求起来,每个月都要进行考察,同样每年也会进行一次大的稽查。也就是说在你本职工作内应该做到的事情,就应该严格对待,能够做到。

不仅如此,张居正同时还屡次调查户口、测量那些耕地、整理国家的赋税,让那些贫苦的老百姓能够减轻一些赋税,同时一些逃税漏税的人严惩以待。

张居正还做了两件特别明智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当时的抗倭英雄戚继光守御北方的边疆地区,第二件事就是让潘季驯治理黄河的水患。

戚继光是著名的抗倭英雄,当他被任命到蓟辽兵团担任司令官的时候,同样还带领着自己的部队,有一次在大阅兵的时候,突然下起来大雨。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边防的士兵居然一哄而散避雨去了,而戚继光所带领的部队,却依然站在雨里,这也让那些边防的士兵认识到戚继光的严格,以及他们自己的腐败。

第一、提升了官员办事效率

在张居正严格整顿官员的办公效率的情况下,全国上下官员的办事能力大幅度提升。不再让有些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整日昏昏沉沉,不干正事。

第二、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因为严格对待任何制度,进行合理的赋税,所以让明王朝的国库也日益充盈起来,提升国家的财政力量。

第三、让那些作威作福的官员们得到处罚

因为“考成法”的实施,一些官员和那些“高高在上”的宦官们,不能明目张胆,再去进行一些违反规定的事情,使他们的权力得到了合理的制约。

第四、整顿了军事力量

明王朝的万里长城居然抵抗不了俺答部落的侵犯,由此可以想象到明王朝的军队力量多么腐败。但是,张居正任命戚继光去担任边防军的将领,大大整顿了明王朝的军事力量。

张居正的改革虽然让明王朝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好像只要有改革的事情发生,那么必然而然就会有反对的声音。

可想而知,张居正的反对声音也根本不在少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张居正在朝堂上也是树敌颇多。

张居正这一系列的政策,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改变了明王朝的发展,但是事实上还是让很多老百姓面临着更加沉重的税收政策,要老百姓同时苦不堪言。

因为他高高在上,只要求从官员那里看到效果,至于怎么进行实施,层层进行改革和变质,有的事情就失去了最初的初衷和目的了。

参考文献:《明史》

更多文章

  • 赵光义:年少时只看到了他的阴狠,中年回首,才明白背后的悲伤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光义后来的下场,王立群讲宋史赵光义,赵光义戏小周皇后是真的吗

    这一年,那个“被迫”称帝的年轻人赵匡胤只有33岁。有人说,从陈桥兵变到黄袍加身,再到大军入城后叩马而谏,请求不得伤害生灵,这一切的导演都是弟弟赵光义。可不少史料都已经证实,这事跟赵光义半毛钱关系都没有,21岁的他,正留在开封城中陪伴着母亲杜氏。未经世事的他一脸懵懂地看着这一切,还没有完全明白这会给他

  • 朱元璋问刘伯温:大明能传几代?刘伯温说出4字保命,后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伯温临死前对朱元璋说了什么,刘伯温死后给朱元璋留下了什么,刘伯温死后对朱元璋说的话

    按理来说,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够多疑了,他因为自己是武将谋反打下的天下,上位后十分担心万一有其他武将会效仿自己这一行为,因此开始重文抑武,大大贬低宋朝武将的地位,为宋朝积累下严重祸患。但跟明太祖朱元璋比起来,赵匡胤都能称得上是位心胸开阔的君主了,因为朱元璋已经多疑到一种变态的地步。开国皇帝登基后,开始罢

  • 大明官员们的“苦”谁会懂?你永远无法知道身边的谁是锦衣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明亡了锦衣卫都去哪里了,大明十四式锦衣卫武器,大明野史之锦衣卫李乘风和阿恒

    这就要从锦衣卫的职责说起,想当初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他成立锦衣卫的初衷,其实就是想收集百官隐私和信息。其中就有个著名的例子:大学士宋濂去见朱元璋的时候,皇帝就问他,昨晚吃了什么?宋濂如实回答,朱元璋听后很满意,就给他看了一幅画,里面都是昨晚宋濂吃饭的样子,桌子和客厅情景都绘制的很详细,上面标注有时间地

  • 张献忠是英雄还是屠夫,应该不应该为张献忠洗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成都曾流传一首歌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说的就是张献忠宝藏的传说,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很少有人相信。直到2017年3月15日,对“江口沉银遗址”的考古发掘面积已有10000余平方米,共出水文物10000余件。这些文物包括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金册、银册、银锭以及戒

  • 李自成征战多年为何只对此人恨之入骨?他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自成真人照片,李自成到底多厉害,李自成为什么败得很快

    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呢?答案就是周遇吉,是明末猛将。这周遇吉字萃蓭,明末锦州人,善长骑射武艺高强。官至辽东锦州卫指挥,镇守山西兼代州三关总兵,他的夫人刘氏是少数民族的女子,能文能武。那周遇吉是怎么让李自成吃尽苦头的呢?事情还得从公元1644年说起。当时周遇吉驻扎在宁武关(山西省忻州)同年三月十三日,李自

  • 朱允炆为何在靖难之役失败,而汉景帝却在强敌环伺中胜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允炆不死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吗,朱允炆是怎样的一个皇帝,朱允炆为什么不算皇帝

    历史上帝王削藩的事例有很多,西汉刘邦削藩异姓诸侯,明成祖朱棣削藩定天下,还有清朝康熙皇帝平三藩、收台湾的壮举。这些都是皇权战胜地方诸侯的经典场面,而并不是所有削藩都以成功收场,比如明初建文帝削藩就以失败告终,而这还是在自身处于优势地位下的结局。那么相比于情势更加恶劣的汉景帝,朱允炆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

  • 宋朝初期,四面都是敌国,只有金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最可怕的三个屈辱,金国与宋朝经济对比,宋朝最突出的统治特点

    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许多国家都想要学习汉人的文化,其中以金国最为汉化。金国,实际上是北方女真一族所创,可以说是清代满族的祖先。一般来说,越往北方,军队的战斗力就越强。于是金国就打败了辽,占据了大片的土地。晚期,与宋接壤,并完成对宋的征服,终结了北宋王朝的统治。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个帝国曾经是一个非常强

  • 朱元璋拆刘伯温老宅都没找到兵书,原来就在他身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伯温朱元璋坟墓,朱元璋是否挖开刘伯温的墓,朱元璋怎么发现刘伯温的墓

    坐上龙椅的老朱,生性多疑,诛杀了许多开国功臣。号称足智多谋的刘伯温,老朱对他也是明着用,暗着防,猜忌之心已久。君臣之间,早已不如当年打天下时的相互信任。这时,已过了花甲之年的刘伯温,生了一场病,朱元璋派宰相胡惟庸带着御医就诊。刘伯温看人很准,当年朱元璋就问他胡惟庸是否能为宰相。《明史》记载伯温言:“

  • 朱元璋巡城时碰到一个美女:我一定要娶她。结果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娶了哪个女中豪杰,朱元璋娶了倩儿吗,朱元璋为什么娶郭玉婷

    而汤和呢,则早早外出闯荡去了,后来投入到了红巾军郭子兴的旗下反抗朝廷,由于汤和打仗时十分勇猛,没多久就立功升官了。汤和也是个实在人,他混出了头,就想起了还在落难的朱元璋,于是就写了封亲笔信,邀请朱元璋也来参军。朱元璋到了郭子兴的濠州城,很受郭子兴赏识,没几天就当上了个小军官。有一天,他跟汤和带兵巡城

  • 德庆侯廖永忠:战功仅次于冯胜、傅友德,被朱元璋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德庆侯廖永忠后代,傅友德和冯胜谁最厉害,明朝忠义侯廖永忠

    廖永忠,明初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论战斗力和战功,朱元璋时代的名将序列,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傅友德,接下来就是廖永忠。《明史》评价:“廖永忠智勇超迈,功亚宋、颍”。1355年,廖永忠、廖永安、俞廷玉、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等率巢湖水师前来投奔朱元璋,一路所向披靡,直取南京。朱元璋建立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