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作霖崛起之路:自称“绿林学校”毕业,最后因何投靠清朝?

张作霖崛起之路:自称“绿林学校”毕业,最后因何投靠清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80 更新时间:2024/1/17 10:26:13

张作霖的崛起之路可以称之为“神奇”,其实并无神奇之处,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张作霖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当然乱世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张作霖那样,他能成功有许多因素。

从不避讳

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后,我国便进入民国时期,但最初也称作北洋时期。清朝灭亡后,袁项城就任临时大总统,一直到1928年,此时民国属于北京时代,而军政大权则被北洋军阀掌握,因此这个时代被称为北洋政府时代。

在北洋17年里,一些有名人物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除了袁项城,还有冯国璋徐世昌、曹锟、段祺瑞黎元洪等人“登场”。

而就在北洋军阀这些人物登场的时候,远在东北的另一个人物也登场了,此人就是张作霖。相比北洋那些老牌人物来说,张作霖的资历较浅,不过张作霖后来才加入北洋,并把自己的军队编入北洋军阀。

但在北洋军阀中这些人当中,大部分都是留洋的新军,就连黎元洪都是南洋新军。而张作霖是唯一一个出身特殊的人,他出身“绿林”。

从京城那些接连登场的元首中,袁项城、黎元洪、冯国璋、曹锟、段祺瑞都是职业军人出身,他们是清一色的清朝末年新式军队训练出来的。徐世昌虽然不是军人,但他却有襄赞小站练军的履历,被北洋将领称为长官。与这些人比,出身绿林响马的张作霖地位就显得卑微了,张作霖被招安后,先成为清朝杂牌军,后来才编为北洋军。

虽然张作霖出身不好,但他后来积攒的实力强。张作霖出身不好,但他对自己的出身从不避讳。1923年,由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驻远东记者汤姆斯·密勒,在上海创办的《密勒氏评论报》,当时主编鲍威尔曾采访过张作霖,鲍威尔问张作霖在哪里读过书?张作霖曾幽默的告诉他:“毕业绿林学校”。

由此可见,当过土匪的张作霖,虽然有过土匪经历,但这种出身,反而更让其他军阀忌惮他。

从兵到匪

都知道张作霖当过“匪”。但张作霖如何当的“匪”,又是如何“受招安”的?恐怕这段历史很少有人说得清。

1875年,张作霖出生于辽宁海城。现在关于张作霖的祖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河北,一说是山东,但张作霖是山东人证据较多,他应该属于山东人闯关东的后裔。

张作霖8岁时,父亲因为赌博被仇家所杀,因此全家只得逃到广宁县,从那时起张作霖开始做工度日,他寄居外祖父家,并去私塾偷听。据资料记载,张作霖被私塾先生看到,获得了免费读书的机会。这段私塾生活对张作霖很有作用。而且这位叫汤景镇的私塾先生后来受到张作霖的重用,专门聘请他给儿子张汉卿当老师。

由于家境原因,张作霖不可能读完书,因此他卖过包子,当过货郎,还给养过猪,什么活都干过,直到他去营口学了点兽医,才算挣点钱,有了点名气。

当地有个绿林人物叫“钻天燕”的曾找张作霖医过马,张作霖手到病除,因此名声更响,经济情况有所好转。

但张作霖却因从小跟父亲进赌场,染上赌的恶心,因此他有了钱后又进入赌场,因此把钱全赌进去,有一次输的兴起,一切割下自己的肉,扔在桌上,吓得其他人全跑了。

甲午战争时,张作霖流落到辽西一带从事兽医,他曾为清朝辽东驻军宋庆的毅军医过马,因此被清军相中,成为一名骑兵。

张作霖由于精通兽医,对马性熟悉,而且骑射功夫了得,后来提拔为清军哨长,还娶了当地乡绅赵占元的女儿。这为后来张作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甲午战争后,张作霖退伍便留在了辽西,当时东北散兵游勇特别多,辽西一带为了防止这些散兵游勇的抢劫,于是就在当地组织了保险团。

这里所说的保险团,只是各村联合组织的一个民间武装,并不是团练军。清末的团练军是准官兵,是朝廷允许和鼓励创建的地方自保武装,比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

所谓的保险团,就是收取村民的保险费,为其提供保护,有“黑社会”性质,也有土匪痕迹,虽然对外称“绿林”,但是朝廷禁止这样的组织存在。

还有资料说,所谓的“保险团”似盗非盗。他们与团练军也不对付。

当时张作霖的岳父赵占元资助下,20多个弟兄组织起来保险团,张作霖是“大团”负责人,为周边几个村子提供保护。这个保险团很仗义,不仅保境安民,而且防止外来骚扰,受到村民的信赖。

但并不是所有保险团像张作霖的保险团这么仗义,他附近的有个叫金寿山的保险团,有100多人,控制了20多个村子,甚至横行乡里,公开抢劫。最后有的村子求助张作霖,让他替天行道,于是张作霖赶跑了金寿山,他控制的村落达到27个,手下人开始增加。

但金寿山不甘心,趁过年之际袭击张作霖,把张作霖赶跑了,张作霖的结拜兄弟汤玉麟和孙大虎背着他的妻女逃出。

张作霖此次失败后,他投奔了当地绿林前辈冯德麟。冯德麟是当地有名的保险团,势力强大,有一千多人。

接受招安

当张作霖要去投奔时,遇到了一叫张程九的秀才,此人是八角台的乡绅,他认为张作霖能成大事,于是让张作霖合并他的保险团,张作霖成为大哥,有七十多号人。

《辛丑条约》签完后,全国局势基本平稳,此时张程九作为一个读书人,他主张应该以团练的标准去经营保险团。后来形势好转,团练就要解散,但又无法安置这些人,于是张程九建议向清朝主动投降。

张程九便求见新民知府增韫,当增韫听到张程九夸赞张作霖时,很感兴趣。当他见到张作霖时,才发现张作霖是一个有文质彬彬的人,而且很聪明,不像土匪,于是他答应收编这支保险团。恰巧当时盛京将军赵尔巽以“胡匪”为患,责成张锡銮派人招扶,于是张作霖被顺利招安。

张作霖被招安后,并没有升官,也应了梁山的命运,被派去剿匪。当时剿的最大的一支就是杜立三。张作霖曾招杜立三叔淑说和,杜立三带人来投后,张作霖把他们灌醉然后杀死他们。

张作霖因为剿匪有功,后来成为巡防营统领,当时徐世昌派周树模接见张作霖时,问张作霖为何当官?张作霖直接就说“升官发财!”

虽然张作霖显露自己的“粗俗”一面,但也没引起京城人的注意,张作霖因此走上快车道,逐渐巩固了他在东北的地位。

更多文章

  • 清朝不选海边,或者北方作为避暑之地,为何选择承德作为避暑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承德避暑最佳地点,承德为啥是避暑胜地,承德避暑36景

    今年夏季的酷暑,联想到古代人面对酷暑天气如何纳凉呢?据史料记载,古人自有乘凉的好办法。既有取冰法,也有水降法。清朝入关后,作为一支北方部落建立的王朝,清朝皇室纳凉的地方很多,但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主要纳暑之地。避暑山庄是由康熙所建,一直伴随清朝灭亡。为什么清朝不去海边或者北方找块消夏之地,却把承德作为

  • 安庆保卫战:湘军一战成名,名垂青史,却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安庆保卫战湘军伤亡,安庆战争真实照片,安庆保卫战分析

    而造成战争的原因,除了外国列强势力的入侵,还有的便是国内各个王朝,各种势力间的争斗。哪里有强权,哪里就有反抗,封建统治者们对于人民的压迫成了战争的导火索,一触即发。在我国历史上,曾有着一次起义农民战胜统治者,推翻昏庸的王朝却最终以失败告终的运动,这便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我国也是世界上规模

  • 载沣:清朝最后的掌舵人,大节无亏,反对分裂,怒斥当汉奸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载沣:有书大富贵,无事小神仙 现在而今眼目下,这专家实在是太多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今天的专家这样说,明天的专家那般言,不是弄得来听众们是一头雾水,就是无所适从,比如说,“最好少用空调,实在不行就用扇子”,这真可谓条条是真理,句句为废话。我是不迷信专家的,很早以前就知道一件事,60年代,一位老者去故

  • 清朝派五大臣出访15国,到底有无成果?效果很大,但与清朝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五大臣出国考察,晚清四大名臣为何没进军机处,清朝为什么只有5个军机大臣

    历史上中原王朝都以“老大”自居,各藩属国来中原朝圣,即使到清朝,欧洲崛起时,英国派使马戛里尼出使清朝,朝见了乾隆皇帝,乾隆帝还以老大自居,他没看到欧洲国家的崛起。但清朝曾派人出使过欧洲各国,主要是清朝末期李鸿章等人,为了购买欧洲国家先进武器而去欧洲考察谈判。除了李鸿章,清朝灭亡前,也有一次大规模的出

  • 清朝入关后录取最低的科举考试,顺治帝因何大怒?其中内幕太肮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顺治皇帝科举,清朝科举考试的内容,清朝改革科举考试的措施

    自从隋朝创立科举取士制度,从此便代替了以往门阀制度。古人当官耀祖,必须走科举考试之路。古人讲“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题名天下知”,当一个普通人经过苦读,考上进士,成为朝廷命官后,那就得到众人尊。,因此科举考试成为古人终身之梦。当然这也是古代选拔人才的措施,难怪外国人都认为中国古代科举是一大创造。科举考

  • “四十而不惑”是何意,胡适做到了吗?民国才女苦等7年未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胡适人生的感悟,胡适人生的三重境界,为什么说胡适是一个有才的人

    孔子在《论语·为政》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认为男人到30岁,是人格与道德并立之时,言行也有礼节。而“四十不惑”,是由“三十而立”得来,能进入“不惑”境界就是“知者”了。孔子还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而“知者不

  • 他既是清朝翰林,又是民国大佬,在觉醒年代还有不为人知的史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翰林王文锦资料,清朝翰林杜凤藻,晚清民国十大高手

    说起蔡元培这个人,你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评价他,你说他是教育家也行,你说他是政治家也行,说他是革命家也行。读了很多小说,关于蔡元培的文学作品很少。不过在《觉醒时代》里,蔡元培是北大校长,他接受陈独秀等新文化代表人物,那篇演讲令人深刻。蔡元培的故事很多,影视剧并没有全部演绎。史料记载这位民国大佬有更多更精

  • 一位农民的乾隆真迹,被专家以17万骗去,一年后反手卖了8000多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真迹100万以上,17万买走乾隆真迹的是谁,乾隆真迹开出8000万

    回家一段时间,刘岩专家突然就热心地给老农打电话说你那副画,虽然是赝品但我有一位朋友他想收藏他愿意出7万,老农说不舍得卖,然后刘专家说他这位朋友很想要不在乎真品还是赝品就是喜欢,又加到了17万,老农一想一副赝品17万不少了就卖了,还非常感谢这位刘岩专家觉得他是自己的恩人。没想到一年后,朱某在电视节目中

  • 清朝唯一没有安葬在清东陵的皇帝是谁,他病逝后葬于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东陵十大皇帝,清东陵里埋了哪些皇帝,清东陵一共葬了多少个清朝皇帝

    溥仪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其人生也遭遇很多挫折。溥仪字浩然,他还有一个英文名字“享利”,这与其向往西方生活有关。1906年2月7日溥仪出生,1967年10月17日病逝,享年61岁。溥仪是醇亲王载沣的长子,3岁时被慈禧立为皇帝,承继同治与光绪。1909年改元为宣统元年,宣统三年时,爆发辛亥革命,

  • 清朝不得汉人民心,为何还能够统治三百年而不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的统治有多可怕,清朝为什么会从繁荣昌盛衰落,清朝为啥在历史上不受待见

    没有哪个民族喜欢被外族压迫,尤其中国一向不乏有血性骨气之人,为此元人在中原的政权不过89年。但相较之下,清朝政权却延续了将近300年的时间,这是为何?且自雍正之后,乾隆开始败家,后期的满清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可清朝的统治时间,竟可以和中国史上大量朝代相媲美。实际上,清朝统治了将近三百年,“反清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