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年羹尧死后,雍正如何处置妻妾儿女?

年羹尧死后,雍正如何处置妻妾儿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321 更新时间:2024/2/5 11:11:27

但是,康熙是一个多疑的帝,他曾经在太子之争中吃过亏,所以,他对谁都没有信心。所以,他并没有把年羹放在眼里。如果年羹尧还有用,他也就忍了。但是,在唐尧触犯了乾隆的逆鳞之后,他却再也无法容忍。

因此,年羹尧之命,已成定局。还有年羹尧的妻女,都要受到年羹尧的影响。年羹尧的妻女,康熙是如何处置的?年羹尧如何招惹了乾隆?今日,我们就来谈谈年羹尧的事迹。

触犯了法律的界限,不可饶恕

毫无疑问,年羹尧是个天才。无论是康熙时期,抑或是乾隆时期,年羹尧的成就都很大。年羹尧已经把所有的硬茬子都给吃了。因此,他深受皇帝和皇帝的青睐,在当时也是声名鹊起。

年羹尧的辉煌,自然要追溯到乾隆年间了。清朝在青海地区的战事,使清朝陷入了混乱之中。而乾隆自己,也一直在担心着这件事。此时此刻,唯一有资格率军出战的,也就是年羹尧了。年羹尧奉命率领大军前往青海。

在此以前,康熙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康熙万万没有料到,年羹尧会在一场战争中,一举拿下青海。这一战,让年羹尧的势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直到这时,他才知道,年羹尧的权势竟然如此之大。他本来是要赏年羹尧的,但现在,他什么都没有了。

年羹尧心满意足,却是越想越高兴。他开始纵情声色,接受各种好处,耀武扬威。当然,他并不打算除掉年羹尧,因为他还需要他。更何况,年羹尧还没有触犯到他的逆鳞。

然而,年羹尧却越发嚣张。他不但没有给来传达圣旨的大公公下跪,反而骑着骏马在乱市中肆虐,祸害了许多人。最让他无法忍受的,便是钩心斗角。众所周知,皇帝最讨厌的就是钩心斗角。但是,年羹尧却是触犯了这条禁忌,牵扯到了朝堂上的各个阶层。他又不是笨蛋,自然不会让年羹尧这么做。这也是他想要压制年羹尧的原因。

年羹尧越想越生气。所以,康熙就把年羹尧给关了起来。因为他以前的战绩,所以康熙没有让他死在繁华之地,反而让年羹尧自杀。年羹尧这一刻,终于明白,自己这条小命,还真是掌握在了皇上手里。可是,他已经来不及了,只能自杀。

连累了自己的亲人,都要受到影响。

年羹尧被杀,他的家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康熙很清楚,这件事情,一定要做好,不然,谁也不会想到,那些想要报仇的人,又会回来。乾隆是帝王,自然不会留下这样的后患。

年羹尧的次子去世了,除了嫡子之外,其余的几个皇子,不是被康熙给杀了,就是被发配到了偏远之地。

至于年羹尧的妻子,他并没有太大的动作。年羹尧的正妻是纳兰氏的嫡子,而年羹尧的嫡妻死了,她的继母也是皇家的嫡系。所以,他也不能对他们怎么样。年羹尧夫人倒是没什么反应。但是,她的妃子就不同了,所以,乾隆根本就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要么被杀,要么被贩卖到官窑里。

而对于年羹尧的千金,他也不会对他们下狠手。可是,年羹尧现在的处境,让他们如何能够不动容?本来,她的闺女,在她的父亲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嫁入了豪门。不过,现在年羹尧有难,本来已经有了协议的几个家庭,当然不会要年羹尧的闺女。所以,他们两个都被解除了婚姻,以后很难再有机会结婚。

年羹尧的妻女,虽未被乾隆重罚,却也深受年羹尧的日常生活所左右。年羹尧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父兄,推迟处罚

年羹尧的嫡系,不只是妻儿,就是他的父母兄弟。不过,在年羹尧刚刚落马之时,年羹尧的父兄都没有动过。他之所以这样,倒不是怕年汤尧,而是怕尧的姐姐。

那时候,年羹尧的姐姐年氏就是乾隆皇帝的皇后。年氏最初入宫,不过是为了拉拢年羹尧和皇上的关系。但年氏对雍正确实很有好感。况且年氏年纪轻轻,容颜又漂亮,雍正又看上了年氏。于是,两个人的关系,就慢慢地超越了婚姻。

因此,年羹尧的父亲和哥哥,康熙都没有对年氏下手。但后来年氏得势,被人捧上了天,康熙对她也就没了兴致。毕竟,后宫里的女子,都是来去匆匆的,他要谁就得不到。年氏没了年羹尧这个靠山,雍正纵然对她心存爱意,也不会对她好到哪里去。

年氏一死,年羹尧一家子都跟着倒霉。

年羹尧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他很有能力,也很有天赋,也很能指挥军队。不过,年羹尧不清楚形势,也不清楚,他根本不会想到,乾隆会想要他的命。

好在,康熙并没有下死手。在当时,他并没有把年羹尧的妻女放在心上,至少留了一条活路。

更多文章

  • 张作霖崛起之路:自称“绿林学校”毕业,最后因何投靠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作霖出身绿林却为何身居高位,张作霖格局大揭秘,张作霖真实情况

    张作霖的崛起之路可以称之为“神奇”,其实并无神奇之处,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张作霖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当然乱世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张作霖那样,他能成功有许多因素。从不避讳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后,我国便进入民国时期,但最初也称作北洋时期。清朝灭亡后,袁项城就任临时大总统,一直到1928年,此时民

  • 清朝不选海边,或者北方作为避暑之地,为何选择承德作为避暑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承德避暑最佳地点,承德为啥是避暑胜地,承德避暑36景

    今年夏季的酷暑,联想到古代人面对酷暑天气如何纳凉呢?据史料记载,古人自有乘凉的好办法。既有取冰法,也有水降法。清朝入关后,作为一支北方部落建立的王朝,清朝皇室纳凉的地方很多,但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主要纳暑之地。避暑山庄是由康熙所建,一直伴随清朝灭亡。为什么清朝不去海边或者北方找块消夏之地,却把承德作为

  • 安庆保卫战:湘军一战成名,名垂青史,却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安庆保卫战湘军伤亡,安庆战争真实照片,安庆保卫战分析

    而造成战争的原因,除了外国列强势力的入侵,还有的便是国内各个王朝,各种势力间的争斗。哪里有强权,哪里就有反抗,封建统治者们对于人民的压迫成了战争的导火索,一触即发。在我国历史上,曾有着一次起义农民战胜统治者,推翻昏庸的王朝却最终以失败告终的运动,这便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作为我国也是世界上规模

  • 载沣:清朝最后的掌舵人,大节无亏,反对分裂,怒斥当汉奸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载沣:有书大富贵,无事小神仙 现在而今眼目下,这专家实在是太多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今天的专家这样说,明天的专家那般言,不是弄得来听众们是一头雾水,就是无所适从,比如说,“最好少用空调,实在不行就用扇子”,这真可谓条条是真理,句句为废话。我是不迷信专家的,很早以前就知道一件事,60年代,一位老者去故

  • 清朝派五大臣出访15国,到底有无成果?效果很大,但与清朝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五大臣出国考察,晚清四大名臣为何没进军机处,清朝为什么只有5个军机大臣

    历史上中原王朝都以“老大”自居,各藩属国来中原朝圣,即使到清朝,欧洲崛起时,英国派使马戛里尼出使清朝,朝见了乾隆皇帝,乾隆帝还以老大自居,他没看到欧洲国家的崛起。但清朝曾派人出使过欧洲各国,主要是清朝末期李鸿章等人,为了购买欧洲国家先进武器而去欧洲考察谈判。除了李鸿章,清朝灭亡前,也有一次大规模的出

  • 清朝入关后录取最低的科举考试,顺治帝因何大怒?其中内幕太肮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顺治皇帝科举,清朝科举考试的内容,清朝改革科举考试的措施

    自从隋朝创立科举取士制度,从此便代替了以往门阀制度。古人当官耀祖,必须走科举考试之路。古人讲“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题名天下知”,当一个普通人经过苦读,考上进士,成为朝廷命官后,那就得到众人尊。,因此科举考试成为古人终身之梦。当然这也是古代选拔人才的措施,难怪外国人都认为中国古代科举是一大创造。科举考

  • “四十而不惑”是何意,胡适做到了吗?民国才女苦等7年未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胡适人生的感悟,胡适人生的三重境界,为什么说胡适是一个有才的人

    孔子在《论语·为政》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认为男人到30岁,是人格与道德并立之时,言行也有礼节。而“四十不惑”,是由“三十而立”得来,能进入“不惑”境界就是“知者”了。孔子还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而“知者不

  • 他既是清朝翰林,又是民国大佬,在觉醒年代还有不为人知的史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翰林王文锦资料,清朝翰林杜凤藻,晚清民国十大高手

    说起蔡元培这个人,你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评价他,你说他是教育家也行,你说他是政治家也行,说他是革命家也行。读了很多小说,关于蔡元培的文学作品很少。不过在《觉醒时代》里,蔡元培是北大校长,他接受陈独秀等新文化代表人物,那篇演讲令人深刻。蔡元培的故事很多,影视剧并没有全部演绎。史料记载这位民国大佬有更多更精

  • 一位农民的乾隆真迹,被专家以17万骗去,一年后反手卖了8000多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真迹100万以上,17万买走乾隆真迹的是谁,乾隆真迹开出8000万

    回家一段时间,刘岩专家突然就热心地给老农打电话说你那副画,虽然是赝品但我有一位朋友他想收藏他愿意出7万,老农说不舍得卖,然后刘专家说他这位朋友很想要不在乎真品还是赝品就是喜欢,又加到了17万,老农一想一副赝品17万不少了就卖了,还非常感谢这位刘岩专家觉得他是自己的恩人。没想到一年后,朱某在电视节目中

  • 清朝唯一没有安葬在清东陵的皇帝是谁,他病逝后葬于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东陵十大皇帝,清东陵里埋了哪些皇帝,清东陵一共葬了多少个清朝皇帝

    溥仪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其人生也遭遇很多挫折。溥仪字浩然,他还有一个英文名字“享利”,这与其向往西方生活有关。1906年2月7日溥仪出生,1967年10月17日病逝,享年61岁。溥仪是醇亲王载沣的长子,3岁时被慈禧立为皇帝,承继同治与光绪。1909年改元为宣统元年,宣统三年时,爆发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