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土木之变后朝堂群殴打死三人,朱祁钰转身要逃,被于谦一把拉住

土木之变后朝堂群殴打死三人,朱祁钰转身要逃,被于谦一把拉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989 更新时间:2023/12/13 23:13:55

朝堂群殴的源头:王振专权

王振是落第的秀才,也算是满腹经纶,在明英宗幼时自阉入宫照顾他。深得明英宗的信任,凡是王振说的话,明英宗就相信并且认为是最正确的。

正统七年,对王振最有压制力的张太皇太后因病逝世。明宣宗朱瞻基给明英宗朱祁镇留下的三位顾命大臣杨荣在两年前病死,杨士奇因儿子犯罪告老还乡,杨溥也垂垂老矣。赫赫有名的“三杨”内阁已经在历史上谢幕。王振最怕的人基本上都已经死去,加上皇帝的信任,他轻而易举的独揽大权。

王振画像

王振掌权以后,结党私营,把侄子王山和王林提拔为锦衣卫同知和指挥佥事,把心腹马顺、郭敬等人安排在各个重要职能部门。排除异己,打压朝堂中的反对力量,许多大臣因此入狱。贪财收贿,许多人为了升官发财,每次朝会都给王振送礼,外官回京时要先给他准备礼物。更有无耻之人帮助他收钱财,并当众公布数目以讨好王振。

王振掌握朝政、统领群臣,朝中上下全是王振的眼线,正直的大臣敢怒而不敢言,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王振并不满足现状,他有更大的报复,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名留青史。

土木堡王振身死,皇帝被俘

正统十四年,瓦剌首领也先兵分四路,对大明分别发动进攻。蒙古诸部曾在朱元璋朱棣的父子的压制下节节败退,这让王振认为蒙古诸部不过是纸老虎,一捅就破,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朝廷经过会议之后排除驸马丼源率兵作战。王振一看建功立业没自己什么事啊,不过想想也对,自己身为太监是断无可能带兵出征的。不过他想到了一个办法,第二天,宫中传出消息,明英宗朱祁镇要御驾亲征,令朱祁钰监国,并下令召集20万大军,立刻出征。朝中大臣多有反对,但是在明初皇帝御驾亲征是家常便饭,朱元璋、朱棣、朱瞻基都曾做过,所以反对声音并不是很激烈。5天之后,朱祁镇和王振带着数百朝廷重臣和20万大军挥师北上。军马未动,粮草先行,大的战役基本上需要一个月甚至数月的时间来准备粮草,而王振只准备了不到五天就信心满满的出征了。

正统十四年八月,王振死在乱军之中,明英宗朱祁镇被俘,20万精锐之师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朝堂斗殴事件全过程

土木堡失利之后,徐珵提出天命已去,只有迁都到南方才可以避祸,这个建议得到朝中大部分大臣的支持。此时以兵部侍郎于谦为首的主战派喊出了“建议南迁之人,该杀!”的口号。并以“独不见宋南渡乎。”说服了朱祁钰,坚定了他抵抗蒙古军的信心。既然对待蒙古军的大方针定下了,那么就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了。虽然王振已死,但是他的党羽还在。

徐珵画像

八月二十三日朝会,朱祁钰询问大臣今日有何事上奏。朝堂中先是沉默了一段时间,气氛压抑。突然,督察院右都御史陈镒出列,高声说:“阉党王振平时祸国殃民,作恶多端,现在又害的皇上被俘。不灭族不已平民愤、安人心!”其声音之大,语速之激昂实属罕见。不但如此,说着说着,陈镒开始抱头痛哭,十分惨烈激动。朱祁钰现在还不是皇帝,不知道如何处理(哪怕是皇帝估计也会被吓一跳),只能沉默不语。群臣一看朱祁钰一言不发,更加愤怒,不顾礼仪争相向他弹劾王振。一时之间,朝堂上叫骂声、痛哭声声声入耳,甚至有人已经哭倒在地、撒泼打滚,完全没有了昔日为官的风度。

朱祁钰考虑再三,还是不敢做出决定,王振是皇帝的心腹,而自己只是代为监国。于是下令:“百官先出宫,此事日后再议。”大臣们听到这个命令,很默契的站在原地,没有人执行。该痛哭流涕的继续哭,该站着发愣的站着发愣,用哭红的双眼死死的盯住朱祁钰。当然,也有人继续“恳请殿下杀王振同党,灭其全族。”朱祁钰继续沉默,大臣们又开始激动起来。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是王振的死忠,本来听到弹劾已经吓的瑟瑟发抖,但是看朱祁钰迟迟不下令,胆子慢慢大了起来。心想:殿下不下令处死我们,带我不薄,趁现在我要多拍拍殿下的马屁。于是,马顺仗着有朱祁钰的口谕,训斥大臣,让他们赶紧离开。

马顺此人能够巴结王振一路升为指挥使,按理说也不是无能之辈,但此刻对形式判断却犯了致命的错误。他一语激起千层浪,犹如往炸药桶里扔进了一根点燃的火柴。户部给事中王竑听到马顺的训斥,气的发抖,王振在时你欺负我们,现在王振不在了你还欺负我们,跟你拼了。王竑三步并作两步冲到马顺面前,一拳打在了马顺的脸上,接着用手中的朝笏劈头盖脸的往他头上砸。将马顺打到在地也没有解心头只恨,扑上去用牙咬掉了他脸上的一块肉。

朱祁钰画像

有第一个就会有第二第三个,群臣心中激荡,立马撸起袖子把马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跑的快的还能进去过两下瘾,跑的慢的只能在外面吆喝:“打死他,让他嚣张!”这些平日里温文儒雅,落落大方的官员们现在如同市井泼皮,凶猛野兽。打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停手,而此时马顺已经被朝臣们用拳头和脚活活打死。

朱祁钰此时已经完完全全的蒙了,不知道在想什么,只希望此时监国的不是自己。马顺死了,可是朝臣们并不解气,有一些大臣高呼“请殿下交出王振同党。”朱祁钰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此时,还好身边的太监金英机灵,令人将毛贵和王长随寻来。这两个人也是王振的死忠,两人刚刚进入大殿,就被激动的群臣按在地上打。很快,两个人也被打死了。朝臣依旧不解恨,有些人自发的去寻找王振的侄子王山,另外的人继续盯着朱祁钰,朝堂上还是一片混乱。

朱祁钰怕了,他已经不抱希望能让朝臣通过自己的命令离开了,只想自己家赶紧回去。倘若朱祁钰跑了,难保不会出现锦衣卫中人前来找朝臣寻仇,从而演变为两方互殴,而文臣是肯定打不过锦衣卫的。朱祁钰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也来不及考虑,一个转身就想要离开。

朝堂发生斗殴的时候,兵部侍郎于谦的脑子还是清楚的,他没有参与到殴打三人的队伍当中。他不想用这种方式泄愤,只想堂堂正正的处死王振的党羽。但现在他看到朱祁钰要走,知道如果监国一走,朝中必定大乱,死的人会更多,而且多半不是王振党羽。于是一个健步冲上去,拉住朱祁钰,高声说:“殿下,马顺等人,其罪该死,请殿下恕百官无罪!”

于谦画像

朱祁钰终于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清醒了过来,知道想要稳定局面必须下此命令。于是他下令恕群臣无罪,并且下令将王振的侄子王山凌迟处死。而此时,大臣们也终于清醒过来,一方面对朱祁钰的命令拍手称快,一方面也有对于谦的感激之情。礼部尚书王直说道:“国家正赖公矣,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

这次斗殴事件虽然是大明朝堂的一个污点,但也因此顺利将王振党羽连根拔除。从礼法上来讲,朝臣们这一放荡的行为是不可取的,马顺等人不应该由他们打死,而是交由司法部门处罚。但是,朝堂上每个人都知道前几年正是因为这些人,朝纲不振、乌烟瘴气,国家走向衰败。现在又把20万将士埋在北方,害得皇帝身陷敌营,这些人虽万死不能平民愤。所以,朝臣们在此次斗殴中扮演的角色是正义的化身,是反抗的力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水浒中结局最好的人,识破宋江,谎称回乡探母,结果一去不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真实的宋江,宋江反诗全文,老梁故事汇宋江

    人们总是从未停止,对权力的追求,在中国的古代社会,皇权是人们追求权力的顶点,皇位也是每个人都希望,能有朝一日能坐上的宝座。很多人,为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选择谋朝篡位,要么宫变要么兵变。谋朝篡位风险极大,一旦失败不仅自身性命不保,甚至就连自己的九族,都难逃一死,不过,若是一旦成功,那就是鲤跃龙门,摇身

  • 朱标为救老师跳湖,侍卫脱衣服去救,朱元璋知道后处死了这些侍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部著作中,记载了一则朱标、朱元璋和宋濂之间的的故事,朱元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377年,年近七十的翰林学士承旨也就是翰林学士的首领宋濂上表请求告老还乡,朱元璋痛快地准了,并且亲自为宋濂饯行,最后还让宋濂的孙子宋慎护送宋濂回到老家。宋濂跪下来和朱元璋拜别,并且表示:“臣性命未毕,蓬士请岁觐陛

  • 为何戏曲中的包拯是被父母抛弃的孤儿呢?这些全是后人的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包拯后人现状揭秘,包拯有孝心吗,戏曲包拯

    开封府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占地六十余亩,建筑面积一万四千平方米,是开封人民为纪念包拯而重建的。开封府以正厅(大堂),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在中国古代,不乏包拯这样的好官,可是,廉洁奉公的忠臣大多晚景凄凉,很少有像

  • 朱元璋残害功臣时,漏掉了一个人,多年后此人让大明江山易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建立了大明朝,刚开始还能够和出生入死的兄弟和睦相处,还赐予了诸多兄弟免死金牌,由此可见那时的朱元璋还算比较不错的,也可以说是他与诸多生死兄弟的蜜月期。只不过在自己的皇长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性格大变,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小孙子朱允炆顺利的继承朱家的皇位,朱元璋开始了大杀功臣的步

  • 首位战死的天罡好汉,林冲也打不赢他,他一死宋江便兵败如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林冲宋江,林冲是怎样惨死的,梁山上能稳赢林冲的有谁

    宋朝四大寇中,当属方腊势力最强,因为宋江占领的只是八百里梁山泊,而方腊占领的地盘是好几座城市,有江南八州二十五县,这里地方繁华富庶,钱粮无数,宋江与方腊交战时,如果不是朝廷提供粮草供应,恐怕宋江早就一败涂地了。征讨方腊的战役中,梁山泊一共折损了59为好汉,另外有11人病死,宋江跟方腊第一次交战是润州

  • 汤和是朱元璋参军入伍介绍人,朱元璋称帝后,汤和的结局算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汤和为何葬在曹山,汤和坐龙辇见朱元璋,汤和徐达跟朱元璋从小认识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从《明史》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明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明太祖火烧庆功楼一事,所以,这只是个民间传说。因此,六公二十八侯并没有在庆功楼中丧生,汤和也没有死于那场大火中。但《明史》中详细记载了,李善长、朱文正、朱亮祖、冯胜、蓝玉等明朝开国大臣因犯罪赐死,那么,汤和结局如何?《明史?汤和

  • 此人率农民军灭了明朝, 最后却下落不明, 开了他的棺材才真相大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农民军,明朝被杀功臣名单,明朝皇帝棺材

    自缢身亡史书上记载,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中说: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歩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也就是说,李自成在兵败后逃窜,在湖北通往通山县九宫山处,被当地的乡兵袭击,最后自尽身亡。但根据历史记载,这只是阿济格上报朝廷的第一封奏报,不久后他又给朝廷上了第二封奏报,验尸的结果竟是因腐

  • 朱元璋逼岳父胡美自尽,六年后,朱元璋给出了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胡美父母是谁,胡美与唐子乔,胡美简介

    我们知道,明太祖朱元璋这个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特殊的,他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在当上皇帝后会非常的强势,说一不二般的武断,听不得不同的声音,并且非常的狠辣多疑。这样的性格特点在朱元璋身上表露无遗,他杀了非常多的功臣,当然不能说这些功臣没有犯错,但朱元璋却将一桩桩案件扩大化,就胡惟庸一案,朱元璋就杀了几

  • 大明不亡才怪!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君臣却还在朝堂上争论不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原本明王朝还有三支战斗力较强能够打仗的预备军队可用:一、蓟辽总督王永吉与辽东总兵吴三桂所管辖的关辽军,尽管比起当年袁崇焕、孙承宗时期的关辽军,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但就算如此,依然守护着明王朝在关外最后的一座城池——宁远城,而在宁远身后就是最后的一道屏障——山海关。二、湖北的左良玉,只不过他是李自成的手

  • 朱元璋不敢得罪的人,后代还打他,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后代数量,朱时茂是朱元璋的后代吗,朱元璋后代有多强大

    在去的路上,有一个儿子性格暴躁,他动不动就生气。随行的人们经常受到他的责骂。有些人在给朱元璋的信件中告知他的行为。当朱元璋看到他们的抱怨时,他只是笑了笑。后来,朱元璋在一封信中看到,有一天因为食物不合他胃口,就用鞭子打了厨师。最后,在朱元璋给儿子的信中,找到了答案。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在为皇帝服役中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