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标为救老师跳湖,侍卫脱衣服去救,朱元璋知道后处死了这些侍卫

朱标为救老师跳湖,侍卫脱衣服去救,朱元璋知道后处死了这些侍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689 更新时间:2024/3/17 23:30:46

在这部著作中,记载了一则朱标朱元璋宋濂之间的的故事,朱元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377年,年近七十的翰林学士承旨也就是翰林学士的首领宋濂上表请求告老还乡,朱元璋痛快地准了,并且亲自为宋濂饯行,最后还让宋濂的孙子宋慎护送宋濂回到老家。

宋濂跪下来和朱元璋拜别,并且表示:“臣性命未毕,蓬士请岁觐陛阶。”翻译一下就是:只要我还没有死,每年我都会来觐见陛下。此后的每年帝圣节,宋濂都进京向朱元璋称贺,两人之间推心置腹,深情如许,君臣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难得了。

但是,1780年的帝圣节,宋濂没有如约出现,朱元璋很是纳闷,等了又等还是没有见到宋濂,于是朱元璋就找来了时任中书舍人的宋璲(宋濂的次子)和殿廷仪礼司序班宋慎(宋濂的孙子),想问一下宋濂没有赴约是怎么回事,是病了还是有啥事耽搁了。叔侄俩异口同声地表示宋濂病了,病得很严重,没几天活头了。

朱元璋一听,这还了得,赶紧派人去慰问宋濂,结果使者发现宋濂并没有生病。宋濂的“失期不朝”或许只是为了自保,毕竟当时胡惟庸一案已经爆发,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作为功臣之一的宋濂自然也不愿意再入京趟这浑水,毕竟已经告老还乡了,完全没有必要搭上自己的晚年,但是这件事在朱元璋看来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你不肯来觐见,是害怕被牵连还是心里有鬼?总之这件事成为朱元璋心里的一个疙瘩,原本的“情义蔼然”已经不复存在,君臣离了心,这也为宋濂的结局埋下了隐患。当宋慎被扯进胡惟庸一案的时候,朱元璋并没有对宋濂手下留情,先是将宋璲和宋慎下狱,然后让御史去抓捕宋濂,想要将宋濂也杀死,而且还要抄家。

太子朱标知道后赶紧跑到朱元璋面前去为宋濂求情,要知道宋濂曾是朱标的老师,教授其五经。朱标对朱元璋说:“臣愚钝,就这么一个老师,希望陛下能够怜悯他,不要将他杀了。”朱元璋一见自己的儿子为宋濂求情,气不打一处来,对朱标说:“等你什么时候做了皇帝,再来宽宥他吧。”说完拂袖而出。

朱标见说不动朱元璋,一下子害怕起来,但怎么害怕也得想办法救这个老师,朱标思来想去最终决定用自己的死来阻止朱元璋杀宋濂,他去跳湖了。当然堂堂大明朝的太子,身边肯定是有很多侍卫跟着的,于是当朱标跳湖之后,侍卫们就开始行动了,有的侍卫一看太子跳湖了,二话不说就跳下去救人,原因很简单,这可是太子啊,一旦太子有个三长两短,不管什么原因,自己是没法活了,于是赶紧跳下去救人。

还有另一些侍卫则没有那么迫切的想要救太子,他们脱下外衣和鞋子,然后才跳下湖去救太子。他们之所以不紧不慢,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其一就是反正已经有不少侍卫跳下去了,朱标是不会有事的,不缺自己,但是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于是将衣服和鞋子脱了再下水救人;

其二就是他们知道朱标会游泳,即便是跳湖也不会有什么事,而自己要是直接跳下去就会湿了衣服和鞋子,到时候会很狼狈;

或许还有一些很聪明的侍卫觉得这样是在帮助太子朱标,因为朱标为的就是救宋濂,所以侍卫的不作为很可能会帮助朱标更快达到自己的目的。总之,就是有一些侍卫选择了脱衣服和脱鞋子才跳湖去救朱标。

当然,朱标肯定是没被淹死,他被救了上来,朱元璋知道后,又心疼又生气,紧接着他就派人将下水救太子的侍卫们的名字都统计了出来,然后将那些第一时间跳水救人的侍卫升了三级,而将那些脱了衣服和鞋子才下水救人的侍卫都杀了。

在处死他们之前,朱元璋恨恨地说:“太子溺,候汝等解衣而救之乎?”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下令处死他们呢?原因不外乎有这么几个:

其一就是作为侍卫,保护太子是他们的职责,当朱标跳水的时候,不管是在夏天还是大冬天,也不管朱标会不会游泳,他们都必须第一时间下水救人,一国太子的命是金贵的,要远比侍卫的命贵重,而脱衣服和鞋子才跳水救人的侍卫很明显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他们这等于是玩忽职守。

其二就是朱元璋在发泄自己的不满,虽然这些侍卫玩忽职守,但到底也是下水了,即便是不对,严惩就是了,用不着处死,但是朱元璋本来就在气头上,朱标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救宋濂,这让朱元璋很生气,即便他知道朱标未必真的要死,但这也算是逼着朱元璋放了宋濂,所以朱元璋很生气,又不得不放了宋濂,那么这些犯了错的侍卫就成了他的出气筒,干脆杀了得了。

事后,朱元璋赦免宋濂,但是他的怒气依旧没有消,等到他去和马皇后吃饭的时候,马皇后又为宋濂求情,朱元璋气的投箸而起,但到底还是放了宋濂,不过朱元璋却不再愿意见到宋濂,直接将宋濂贬到了茂州,然后杀死了宋璲和宋慎。在赶往茂州的途中,年迈的宋濂心情郁结,很快就病死在了夔州。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戏曲中的包拯是被父母抛弃的孤儿呢?这些全是后人的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包拯后人现状揭秘,包拯有孝心吗,戏曲包拯

    开封府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占地六十余亩,建筑面积一万四千平方米,是开封人民为纪念包拯而重建的。开封府以正厅(大堂),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在中国古代,不乏包拯这样的好官,可是,廉洁奉公的忠臣大多晚景凄凉,很少有像

  • 朱元璋残害功臣时,漏掉了一个人,多年后此人让大明江山易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建立了大明朝,刚开始还能够和出生入死的兄弟和睦相处,还赐予了诸多兄弟免死金牌,由此可见那时的朱元璋还算比较不错的,也可以说是他与诸多生死兄弟的蜜月期。只不过在自己的皇长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性格大变,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小孙子朱允炆顺利的继承朱家的皇位,朱元璋开始了大杀功臣的步

  • 首位战死的天罡好汉,林冲也打不赢他,他一死宋江便兵败如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林冲宋江,林冲是怎样惨死的,梁山上能稳赢林冲的有谁

    宋朝四大寇中,当属方腊势力最强,因为宋江占领的只是八百里梁山泊,而方腊占领的地盘是好几座城市,有江南八州二十五县,这里地方繁华富庶,钱粮无数,宋江与方腊交战时,如果不是朝廷提供粮草供应,恐怕宋江早就一败涂地了。征讨方腊的战役中,梁山泊一共折损了59为好汉,另外有11人病死,宋江跟方腊第一次交战是润州

  • 汤和是朱元璋参军入伍介绍人,朱元璋称帝后,汤和的结局算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汤和为何葬在曹山,汤和坐龙辇见朱元璋,汤和徐达跟朱元璋从小认识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从《明史》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明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明太祖火烧庆功楼一事,所以,这只是个民间传说。因此,六公二十八侯并没有在庆功楼中丧生,汤和也没有死于那场大火中。但《明史》中详细记载了,李善长、朱文正、朱亮祖、冯胜、蓝玉等明朝开国大臣因犯罪赐死,那么,汤和结局如何?《明史?汤和

  • 此人率农民军灭了明朝, 最后却下落不明, 开了他的棺材才真相大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农民军,明朝被杀功臣名单,明朝皇帝棺材

    自缢身亡史书上记载,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中说: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歩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也就是说,李自成在兵败后逃窜,在湖北通往通山县九宫山处,被当地的乡兵袭击,最后自尽身亡。但根据历史记载,这只是阿济格上报朝廷的第一封奏报,不久后他又给朝廷上了第二封奏报,验尸的结果竟是因腐

  • 朱元璋逼岳父胡美自尽,六年后,朱元璋给出了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胡美父母是谁,胡美与唐子乔,胡美简介

    我们知道,明太祖朱元璋这个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特殊的,他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在当上皇帝后会非常的强势,说一不二般的武断,听不得不同的声音,并且非常的狠辣多疑。这样的性格特点在朱元璋身上表露无遗,他杀了非常多的功臣,当然不能说这些功臣没有犯错,但朱元璋却将一桩桩案件扩大化,就胡惟庸一案,朱元璋就杀了几

  • 大明不亡才怪!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君臣却还在朝堂上争论不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原本明王朝还有三支战斗力较强能够打仗的预备军队可用:一、蓟辽总督王永吉与辽东总兵吴三桂所管辖的关辽军,尽管比起当年袁崇焕、孙承宗时期的关辽军,早就不可同日而语。但就算如此,依然守护着明王朝在关外最后的一座城池——宁远城,而在宁远身后就是最后的一道屏障——山海关。二、湖北的左良玉,只不过他是李自成的手

  • 朱元璋不敢得罪的人,后代还打他,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后代数量,朱时茂是朱元璋的后代吗,朱元璋后代有多强大

    在去的路上,有一个儿子性格暴躁,他动不动就生气。随行的人们经常受到他的责骂。有些人在给朱元璋的信件中告知他的行为。当朱元璋看到他们的抱怨时,他只是笑了笑。后来,朱元璋在一封信中看到,有一天因为食物不合他胃口,就用鞭子打了厨师。最后,在朱元璋给儿子的信中,找到了答案。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在为皇帝服役中丧

  • 建文帝到底去哪了?张居正不经意间说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明建文,建文皇帝下落之谜,太子妃喝醉把建武认成建文

    明建文帝明朝最大的八卦是啥?建文帝的下落肯定是其中之一。这八卦,不光今天的人有兴趣,当年万历皇帝也有兴趣。有次师生对谈,万历就问张居正:你说这建文帝当年到底逃出去没有?张居正回答说,正史是查不着了,但传说明英宗的时候,有个云南老僧,在墙壁上写了一句“流落江湖数十秋”,被人一问,老僧自称他就是建文帝,

  • 尼姑是如何惹到朱元璋父子了?父子俩对尼姑是大打出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尚见朱元璋被割舌,一位高僧送给朱元璋的九个字,朱元璋与和尚的对话

    尼姑是如何惹到朱元璋了!元末时期,朝廷腐败,压榨百姓。同时因元朝统治者内部矛盾,各路王爷互相攻伐,加上天灾,老百姓没有了活路,于是各地老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参与推翻元朝统治。经过多年的战争,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了明朝。此时的明朝是百业待兴,其中人口是严重的缺乏的,很多地方是千里无人。没有人社会就没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