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一代抗倭名将,功绩不输戚继光,却因自己的选择而被历史遗忘

他是一代抗倭名将,功绩不输戚继光,却因自己的选择而被历史遗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933 更新时间:2024/1/1 7:29:28

胡宗宪(1512年—1565年)在抗倭战争中有过很大的贡献,其中,最突出的功劳便是诱杀中国籍的倭寇大首领汪直(又作王直)、徐海等人。

历史上的胡宗宪也是一个威风凛凛的伟岸男子,他足智多谋,胆略过人,在与倭寇的作战中,常常身先士卒,冒着炮火羽箭,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而且他与倭寇的战争中,也是胜多败少,他是戚继光以前对倭寇最具威胁的明军将领。

胡宗宪作为一名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抗倭将领,但却被历史选择性地遗忘,这是为什么呢?

胡宗宪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即中进士,起初任山东益都县令,在任期内因业绩突出而声名在外,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后,屡获升迁。

在倭患骤然加剧的情况下,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胡宗宪深感到责任重大,他在临行前立下誓言:“我这次任职,不擒获汪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

不久,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受内阁首辅严嵩的推荐,被派往江南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为人奸诈骄横,不学无术。他陷害忠良,浙江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都先后因其陷害而被杀。

因此,胡宗宪在与赵文华共事的过程中,谨慎小心,行事圆滑,也可以说是投靠在了赵文华的门下。

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明世宗很快就提升胡宗宪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七省军务抗倭灭寇。

胡宗宪受到朝廷的重用后,也想大展宏图,他便把颇负盛名的文人徐渭、沈明臣、文徵明等人招为自己的幕僚,又推荐戚继光任参将,俞大猷为手下部将。胡宗宪还允许戚继光招募新军,戚家军后来发展成为抗倭主力军。

当时的倭寇主要首领有汪直、徐海、陈东、麻叶等人,他们在浙江沿海一带建立据点,四处抢掠。

胡宗宪对倭寇也并非一味没有章法地捕杀,他曾在外交上做过努力。胡宗宪请旨朝廷派使臣与日本政府建立联系,约束本国海寇。但此时正是日本传奇英雄信长发动一统诸岛的大内战时代,因此外交上的措施并没起到什么作用。

但从日本回来的使臣陈可愿却带来了一个倭寇中国籍首领汪直与其义子毛海峰有意归顺的消息。

胡宗宪立即将此事上报,而兵部的官员们对此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汪直希望明廷开市通贡的要求无异于是对朝廷的要挟,“其奸叵测”。为此,兵部授予胡宗宪“便宜行事”的权限,这就意味着他可以有很大的空间来实施对敌计划而不受过多的干涉。

胡宗宪采纳幕僚徐渭的建议与策略,以剿抚兼行及反间计,使倭寇自相残杀。然后胡宗宪抓住时机,大败徐海、陈东所部。徐海投河自尽,麻叶、陈东和辛五郎并斩于嘉兴。而对汪直采用先招抚,待其入内地后又擒杀的策略。

至此,汪直、徐海部倭寇基本消灭,“两浙倭渐平”,而胡宗宪也以此功获得殊荣,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加少保。

胡宗宪虽然在抗倭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但由于他阿附于奸相严嵩的义子赵文华,并曾伙同赵文华参与陷害抗倭大臣张经,而成为他人生中一个无可原谅的污点。

当严嵩失势后,胡宗宪立即受到新任内阁首辅徐阶的查办,其仕途也就到此为止。这样,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抗倭名将被人们所冷落,从而被历史所遗忘。

本文参考自:《中国历史探秘》

更多文章

  • 他才是梁山第一高手,四大高手是他徒弟,民族英雄岳飞是他义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梁山打败岳飞的人,岳飞在梁山什么水平,梁山第一位英雄是谁

    这三个人的师父武功高强,他少年习武、是少林大师谭正芳的高徒,这个人侠肝义胆、箭术超群、为人仗义,深得包拯喜爱。由于他性格耿直、带有一身正义之气,他看不惯官场的黑暗腐败,便辞去官职,专心学武。他亲力亲为,培养了多个优秀的徒弟,他的关门弟子更是厉害。这个关门弟子就是抗金英雄岳飞,岳飞精忠报国、爱国爱民,

  • 汉唐明都出现了宦官专政,为什么宋朝能避免?因为宋朝皇权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宦官多吗,宋朝的宦官全是太监吗,宋朝的宦官有被阉吗

    在任何时候,宦官都是皇帝的附庸。宦官有没有权力,取决于几个因素。第一,皇帝的权力有多大,是受制于朝臣,尤其是相权,还是完全能够自己掌控权力。第二,皇帝的能力怎么样,是自己能够直接掌控朝廷,还是必须要通过宦官之类的人来间接掌控。如果皇帝的权力很大,那么碰到比较勤快而且能力比较强的皇帝,朝廷的政治格局就

  • 他历仕四朝十帝,被司马光骂作奸臣之尤,时人却称赞他是“圣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为什么说司马光是奸臣,司马光讲奸臣乱政,司马光对帝王的评价

    古人看来,士可杀不可辱,事二主已经为人所不齿,而像冯道这样屡换门庭的官员,当然是无耻之徒的典范。欧阳修骂冯道是“不知廉耻”,司马光怒斥他是“奸臣之尤”,在官修史书上,冯道简直可以与秦桧等人相提并论。不过,历史上真实的冯道,却有着截然相反的一面。冯道出身耕读世家,他年轻时品行端正,天资聪颖,才华横溢。

  • 他人之妻也可“租赁”:宋代商业下伦理崩溃的一面,妻女出租成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女性婚姻自由,宋代的妇女生活,宋代经济伦理思想

    “男尊女卑”、“夫如妻天”,很大程度是指的妾,因为“正妻”在一定程度上还获得与“夫家”平等的地位,妾则没有。在宋代,“纳妾”现象随着士大夫的享乐频频发生,虽然有着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公示“坚决不纳妾”,但终究抵不过潮流,如千年才子苏东坡,就和妾王朝云上演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可在“纳妾”现象的背后,宋

  • 他是“汉族保护神”,匈奴差点被他赶往北极,但是苏轼却说他奴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苏轼真实故事,苏轼武功厉害吗,苏轼有多聪慧

    众所周知,卫青的出生很是尴尬,他是他母亲卫媪与旁人私通才生下的他,虽然自己的出身很不堪,但是这并没有阻碍卫青成才的发展道路,反而成为他的激励!当时由于生活比较困苦,卫媪便将卫青送到他亲生父亲身边,但是他的父亲根本就不看中卫青,甚至不当人对待,卫青长大一点之后便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宁愿做平阳公主的骑奴!

  • 明成祖朱棣为何会选择迁都北京?南京鱼米之乡它不“香”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从哪迁都的,朱棣迁都南京的原因,朱棣为何迁都北平

    《明史·成祖本纪》:文皇(朱棣)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当时的北京是什么地方呢?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典型的“苦寒之地”,属于蒙古和大明的边境了,而且本来那边就偏北方,天气也不好,发展也实属一般,时不时蒙古骑兵还有可能下来劫掠一番,可不敢和现在发展最为繁荣的北京相比。自太

  • 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把二叔朱高煦放在缸里,活生生烹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王朱高煦见朱瞻基最后一面,朱高煦朱瞻基对话,朱瞻基第几集死的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明宣宗也干过一件极为恐怖的事,据明代《酌中志》记载:“宣德中,置汉王(朱)高煦于铜缸,炙死于此”,也就是说,明宣宗竟然用铜缸烤死了自己的二叔朱高煦。究竟是何原因,让明宣宗采取如此狠毒的手段,将自己的二叔置于死地呢?明宣宗画像导致明宣宗如此残忍地对待他的叔父的直接原因,竟然是因

  • 明代锦衣卫发明的“弹琵琶”,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酷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明锦衣卫的残忍酷刑,古代最难以忍受的刑罚,古代最残忍的第16种刑罚

    此刑缘起于东厂,由锦衣卫“发扬光大”,时东厂所设刑具之多,酷刑之毒,实令人胆颤心跳。凡被锦衣卫拿办之人,只求速速早死,也免的遭受人间最痛苦之刑罚。因为这种刑罚过于狠毒,史书的记载并不是很详细。大致的受刑过程是将犯人脱去衣服,然后将双手举过头绑在柱子上,这时候,因为捆绑的原因,犯人的肋骨是突出来,锦衣

  • 大明风华,朱棣看着自己的三个儿子,长叹一声:没一个让朕省心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棣不自称朕吗,朱棣一生到底多厉害,朱棣的一生的功绩

    三个儿子,没一个称心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得帝位。当年六月十七日朱棣登基。过了四个月,也就是十月十三日,才册封发妻徐仪华为皇后。至于皇太子,他更是迟迟不立,这让朝中大臣没有理由不相信皇上对老大朱高炽很不满意啊!当时,朱棣在南京称帝之后,老实人朱高炽还继续留在北京,父皇不让他来南

  • 《水浒传》中,穆弘为何能位列天罡进八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穆弘与孙立谁厉害,穆弘兵器,卢俊义和穆弘谁厉害

    步战,梁山曾经派出步战高手车轮战卢俊义,鲁智深,武松,李逵,李应,穆弘和刘唐。可见穆弘步战是一等一的高手。就是林冲,杨志,石秀,解珍,解宝都没资格去。就冲这一点,他进天罡就足够有底气。而且,李逵发起疯来,见了他都要自己忍回去,乖乖听话变成乖宝宝。可见他要是教训李逵根本不费力气。李逵其实是混人,很难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