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钱穆:秦始皇并没灭六国,秦历15年而亡,是因秦和其他六国一样

钱穆:秦始皇并没灭六国,秦历15年而亡,是因秦和其他六国一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62 更新时间:2023/12/8 0:24:45

用现在的方式来理解,当时的周朝类似于现在的美国,全国有一个总统,但总统只是一个共主,是名义上的领导人,各州都是独立的。现在的美国已经确立了各州的疆域,自然不会再互相争地盘,但春秋时期不一样。

这些封地都是属于某一个家族,是私产,经过长期的积累,便形成了贵族阶层。战国是春秋的延续。

[var1]

秦国成功源于完成了私有化改革

秦国地处偏远,因为放马有功,被周天子在关外封了一块地,并赐姓“嬴”。这是一个未开化的地区,中原诸国从来没有拿正眼看过他们,因为与戎狄杂处,民智甚至都未开化,到商鞅变法后,才有所改变。

商鞅变法,秦国开始私有化改革。

秦国是秦国大王的,但土地并不都是国君的,而是秦国所有人的,秦国开始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与此同时,鼓励大家开荒种地,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这就是《垦草令》。

[var1]

同时奖励战功,根据战功多少,获得更加丰厚的奖赏。

商鞅规定:士兵不问出身,斩敌人“甲士”(披甲军士)一个首级,可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证据是敌人首级,战后把敌人的人头砍下来带回军营,作为证据。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释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杀敌人五个“甲士”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打一次胜仗,小官升一级,大官升三级。

[var1]

垦荒扩大经济,而奖励军功让秦国拥有了一直战斗力超群的军队。这些秦国人,努力耕种完全是为了自己,而战场上的敌人也都成了他们加官进爵的工具。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跟今天的华为一样。

但,即便如此,商鞅还是被五马分尸了。为什么?因为秦国还是那个秦国,和其他六国并没有什么区别。

[var1]

私有化的大势已经形成,秦始皇顺势而为

虽然商鞅被五马分尸,但是他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释放了人性,把“欲望”和“贪婪”全部放了出来,这一发不可收拾。

对于包括秦始皇在内的贵族阶层有没有认识到平民阶层内心的变化?个人认为是有所觉察,但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也难怪,身在庐山之中,再厉害的人也很难把一切都看透。

但,这股力量,秦始皇感受的真真切切,加以利用,正当其时。于是十年席卷六国,所向披靡。

[var1]

这股力量的源泉哪里来?显然就是平民百姓被私有化鼓动起来了。

大量垦荒,在让个人得到满足的同时,也有更多的粮草供应。小家庭的生存得到保障,生育率提高,兵员更加充足。而当时,各国并没有明确界限,秦国有更好的政策,其他国家里的人口也都向秦国流动。

有足够的补给(物质和兵员),再加上更有诱惑力的战功奖惩制度,让士兵的战斗意志暴涨。“抢来的,就是自己的”,于是三军用命,无往而不胜。

[var1]

战国时期,本来就是互相倾轧,彼此侵略,灭其他国,是战国七雄每个君主都梦寐以求的事情。先灭韩赵,又去魏楚,再灭燕齐,持强凌弱,势如破竹。秦始皇只是顺势而为。

秦始皇有贪婪的欲望,秦国人也都有同样贪婪的欲望。相比其他六国,秉持着原有的制度和社会形态,平民过着平民该有的日子,贵族过着贵族该有的生活。一群狼,冲进羊圈里,羊儿和羊倌都根本没有任何反应的时间。

[var1]

秦制施行于全国,私有化蔓延开来,秦国成唯一公敌

显然,秦国的制度是适用当时社会发展的。秦灭六国实现统一,自然而然地将在秦国各项政策在秦朝施行。

与此同时,各国的贵族阶层没落,相比之下,像刘邦这样的底层平民人物反而有了出头之日。

于是,秦朝上下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只要你努力,都可以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待恳之地还有很多,人人都有机会。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11年内各国人都能感受到私有化带来的冲击。于是每个人内心都有了梦想,都有了过更好日子的欲望。和“打土豪,分田地”是一样的。

[var1]

秦始皇生,威震海内,秦始皇死,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胡亥继位三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

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发而不可收拾。这一句话相当有力量,意思就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人人可以当皇帝,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可见,私有化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秦国虽然变成了秦朝,但本质上和六国并没有区别。贵族阶层因为统一获得了更多,而需要承载反抗者的怒火也高出六倍,秦国贵族成唯一公敌。正因为此,如此强盛的秦朝在两三年内就分崩离析。

[var1]

和秦国灭六国一样的道理,起义的人都奋勇杀敌,要建功立业,因为“先入咸阳者为王”,抢到的都是自己的。

说秦国被自己反噬而死,一点也不为过。

秦国和六国没有不同,只是晚15年灭亡而已

杜牧在《阿房宫赋》里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是有道理的,但真正杀死七国的,是私有化改革,是人性的贪婪。

钱穆在总结秦灭六国和秦立二世而亡时说,“旧势力崩溃,新势力平民阶层兴起,故秦统一中国,并非打倒六国,乃是平民社会希望统一。秦是战国时期封建国家之一,和其他六国没有不同,只是晚了15年灭亡而已。汉朝是平民政治,顺应了时代发展,所以能历经400年。”

[var1]

汉400年,又形成了贵族阶层,阶层固化后,只能打破重建,历经魏晋,又是一段精彩绝伦的历史。这,是另一种历史轮回。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惨败,真的就只是赵括一个人的错吗?还有一个人罪不可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长平赵括,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是惨败吗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我国历史上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长平之战”,这是一场决定天下大势的战争。经此一战之后,秦、赵两国孰强孰弱自然一目了然。战争本来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代名词,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战争中,它成就了一个人,那就是一代名将武安君白起。[var1]但是,与此同时,它也毁掉了另一个人,那就是赵括。

  • 银雀山挖出一批千年竹简,却再次打脸司马迁,专家:庞涓不如孙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庞涓图像,孙膑真实历史,孙膑庞涓斗智批注

    [var1]为此这也很好的突出了文物的重要性了,最备受考古专家重视的文物自然是有铭文的,比如竹简或者帛书无疑是最好的,毕竟它们身上都有许多的文字记载,山东的银雀山汉墓,我相信大家是肯定知道的。银雀山汉墓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而且还出土了珍贵至极的《孙子兵法》,后更是成为了“九大镇国之宝”。此外银雀山汉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宜安之战秦国和赵国,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兵力,赵国和魏国打了多少战争

    [var1]但是,赵国也并没有因为长平一战而彻底一蹶不振,他们在此后还是打出了两次特别漂亮的战役,一次是邯郸之战,一次是赵破匈奴之战。邯郸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59年,也就是长平之战后3年,秦国想一举灭掉赵国,遂攻击赵国都城邯郸,结果打了一年多,秦国反而遭遇了失败,秦国在此战中损失了30万军队,这给秦国

  • 长平之战赵国如果继续用廉颇对战白起,最后的结果会改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廉颇与白起,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是惨败吗,长平之战赵国死了多少人

    如果赵国当时没有临阵换将,而是继续廉颇对战白起,那么这场战争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子呢?下面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var1]长平之战据悉长平之战爆发于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当时秦、赵两国为了争夺上党,直接在长平地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作战。从性质方面来说,这场战争其实是一场战略决战。在经过5个月的作战

  • 齐国遭灭国之祸,田单复国后,为何齐国五六十年内没有半点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田单复国的故事,齐国强盛的根源,齐国灭宋后齐国如何复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王在灭亡韩、赵、魏、楚、燕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向这个拦住自己大一统的昔日强国发起进攻,秦国主力在名将王贲的率领下,避开齐军西面主力,由原来燕国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袭击,直奔齐都临淄。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曾经辉煌

  • 魏国究竟怎么了?本国流失的人才统统反过来打自己,彻底被打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国的人才,魏国到底输出了哪些人才,魏国流失的八大名人

    战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动荡、大分裂时期,而那个时代天下间最强大的莫过于“战国七雄”。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当时七个国家都分别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人才,但比较有趣的是,曾一度称霸整个战国的魏国虽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这些人才在学成之后却有很多都投奔了他国,并帮助别国对付自己的母国。 在众多魏国“流失人才

  • 马陵之战,庞涓因何羞愧自刎而死,且死前长叹“遂成竖子之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庞涓图像,庞涓在马陵之战的思维过程,马陵之战中孙膑和庞涓的特点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知道“孙庞斗智”的故事,现在人们对于庞涓的印象,大多都是停留在“志大才疏”、“嫉贤妒能”、“心胸狭窄”上,关于庞涓的惨死也是令人唏嘘,可是庞涓是为什么在马陵之战中几乎以同样的方式败北呢? [var1] 我们想要要弄明白这个原由,就要弄清楚当年的桂陵之战中庞涓到底遭受了什么。根据史料

  • 雄踞南方,曾经问鼎中原的楚国,如何失去了和秦国争天下的资本?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楚国,楚国与秦国的疆域,楚国是被谁灭了的

    “荆蛮”楚国,雄踞南方,一直以来都是中原诸国的心腹大患。春秋时期,楚庄王成为五霸之一,曾率军直抵东周都城洛邑,在周王室边境陈兵示威,“观兵于周疆”,还问九鼎重量,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战国时期,合纵连横针锋相对,弱国时而事秦、时而横齐,但楚国一直是五国合纵盟约的合纵长,也是继齐国之后,第二个敢和秦

  • 蜀汉灭亡后,吴国为什么还能硬撑17年?全因此人坐镇,名字很熟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灭蜀后吴国怎么样,东吴和蜀汉决战谁会赢,蜀汉东吴真实历史

    [var1] 公元279年,西晋益州刺史王濬自成都率领大军顺江而下,一路向东,兵不血刃攻克了长江沿岸的吴国城池。直到280年3月,王濬已经到达金陵城下。吴主孙皓只能坦肢露体,自缚双手,衔璧牵羊,以礼来降。 自此西晋实现了天下一统,完成了三国归晋的历史使命。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吴国灭亡和蜀国灭亡的时间相

  • 若秦未能一统六国,哪国可称雄?此人若在,秦国或被拉下神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国真的一统六国了吗,秦国一统六国有多强大,秦赵魏楚哪个国家一统天下

    [var1]秦国能获胜不是运气,而是有多种原因。如明君理政,未出暴君。如后期优势巩固后,粮草丰盈。再如名臣良将多为秦所得。这在当时都是非常难见的。对各国而言,代代的相承,使国家难免出现暴君、昏君。而粮草的短缺与人才的流失也一直是各国间最大的问题所在。不过事无绝对,若历史能重来,天下重新洗牌,虽然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