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面对足足40万降兵,白起还有其他选择吗

长平之战后,面对足足40万降兵,白起还有其他选择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985 更新时间:2024/1/20 13:20:41

白起,战国后期名将,因长平之战后一次活埋赵国40万降卒,而留下千古骂名。但处在白起那个时代、那个地位,为了保证秦人“大出天下”的愿望得偿,除了杀降,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var1]

降卒人数庞大,后勤不堪重负

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农历四月,秦军攻击韩国上党,上党军民15人集体投降赵国。随后,赵国大将廉颇率30万赵军南下长平与秦军对峙,至当年九月秦军胜利之时,大战已历时半年。

在此期间,秦昭王征发国内15岁以上男子悉数来到长平,用来阻绝赵国援军和粮草,数十万青壮年猬集于此,每天耗费粮秣数以万计,即便秦国富甲天下,也感到十分吃力。随着赵军投降,需要供养的人口将近百万,后勤保障已经难以承受。

[var1]

降卒饥饿日久,无粮必定生乱

赵军主将赵括之所以最后下令死战突围,就是因为军营中粮草消耗殆尽,士卒饥饿难耐。最终,赵括被秦军射杀,40万赵军被迫投降。此时,这些人已经绝粮46天,全靠杀战马、煮皮带等极端手段和忍饥挨饿才存活下来。

吃饭,已经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唯一需求,也是最看重的需求。如果不能喂饱他们,那这40万赵军随时可能变成40万头噬人的猛兽。实际上在投降之前,其中就已经有人暗中杀食自己的战友了。

[var1]

秦赵相持日久,不能放虎归山

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军力大增,赵军也成为战国七雄中仅次于秦军锐士的劲旅,是六国中唯一以同等兵力战胜过秦国大军(阏与之战)的精锐之师。如果放任这40万赵军逃归,那秦赵决战无疑至少要再打一次,而且胜负难料。

养不起,留不得,又放不得,最终随着白起一声命令:“赵卒反复无常,一定要把他们杀光,以绝后患”。40万降卒被诱入长平附近一个叫“杀谷”的深谷中,秦军伏兵尽出,箭射火烧,土石俱下,将这些手无寸铁的降卒全部活埋,仅留下240名少年回国报信。

[var1]

国君一言不发,无奈自行抉择。

据说,白起下令杀降前,曾经派人回咸阳向秦王和相国范雎问计,但他们二人不是闭门不见就是闭口不语。领导一言不发,就是最大的意思,白起领会了这个意思,也执行了这个意思。但此举毕竟有伤天和,惹起了天下非议,在白起心中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阴影。

长平坑卒的暴行后,白起屡次称病拒绝率军出征,秦军围攻邯郸不克,又被窃符救赵的信陵君率领大军围攻,节节败退。秦王痛恨白起屡次抗命,派人将其遣出咸阳,后来又派使者赐剑,令白起自裁。白起引颈就戮前说:“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时,白起下令全军禁止吃羊肉,大胜后士兵这才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白起杀过赵国军吗,白起长平论兵完整视频,白起赶赴长平

    ,更是战神白起的高光时刻。秦国在取得长平成立之后,这才奠定了盟主的霸权战略构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平之战的意义无论如何估量都不算过分。尤其值得赞赏的是,作为秦军主帅,武安侯白起在战局已见明朗的大环境之下,还是能够谨小慎微把控细节,从而完胜赵军,这一点尤为值得后人鉴赏。在长平之战的决胜阶段,为什么白

  • 钱穆:秦始皇并没灭六国,秦历15年而亡,是因秦和其他六国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用现在的方式来理解,当时的周朝类似于现在的美国,全国有一个总统,但总统只是一个共主,是名义上的领导人,各州都是独立的。现在的美国已经确立了各州的疆域,自然不会再互相争地盘,但春秋时期不一样。这些封地都是属于某一个家族,是私产,经过长期的积累,便形成了贵族阶层。战国是春秋的延续。[var1]秦国成功源

  • 长平之战惨败,真的就只是赵括一个人的错吗?还有一个人罪不可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长平赵括,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是惨败吗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我国历史上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长平之战”,这是一场决定天下大势的战争。经此一战之后,秦、赵两国孰强孰弱自然一目了然。战争本来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代名词,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战争中,它成就了一个人,那就是一代名将武安君白起。[var1]但是,与此同时,它也毁掉了另一个人,那就是赵括。

  • 银雀山挖出一批千年竹简,却再次打脸司马迁,专家:庞涓不如孙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庞涓图像,孙膑真实历史,孙膑庞涓斗智批注

    [var1]为此这也很好的突出了文物的重要性了,最备受考古专家重视的文物自然是有铭文的,比如竹简或者帛书无疑是最好的,毕竟它们身上都有许多的文字记载,山东的银雀山汉墓,我相信大家是肯定知道的。银雀山汉墓可以说是非常有名的,而且还出土了珍贵至极的《孙子兵法》,后更是成为了“九大镇国之宝”。此外银雀山汉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宜安之战秦国和赵国,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兵力,赵国和魏国打了多少战争

    [var1]但是,赵国也并没有因为长平一战而彻底一蹶不振,他们在此后还是打出了两次特别漂亮的战役,一次是邯郸之战,一次是赵破匈奴之战。邯郸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59年,也就是长平之战后3年,秦国想一举灭掉赵国,遂攻击赵国都城邯郸,结果打了一年多,秦国反而遭遇了失败,秦国在此战中损失了30万军队,这给秦国

  • 长平之战赵国如果继续用廉颇对战白起,最后的结果会改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廉颇与白起,长平之战赵国真的是惨败吗,长平之战赵国死了多少人

    如果赵国当时没有临阵换将,而是继续廉颇对战白起,那么这场战争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子呢?下面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var1]长平之战据悉长平之战爆发于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当时秦、赵两国为了争夺上党,直接在长平地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作战。从性质方面来说,这场战争其实是一场战略决战。在经过5个月的作战

  • 齐国遭灭国之祸,田单复国后,为何齐国五六十年内没有半点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田单复国的故事,齐国强盛的根源,齐国灭宋后齐国如何复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王在灭亡韩、赵、魏、楚、燕之后,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向这个拦住自己大一统的昔日强国发起进攻,秦国主力在名将王贲的率领下,避开齐军西面主力,由原来燕国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袭击,直奔齐都临淄。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建出城投降,齐国灭亡,曾经辉煌

  • 魏国究竟怎么了?本国流失的人才统统反过来打自己,彻底被打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国的人才,魏国到底输出了哪些人才,魏国流失的八大名人

    战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动荡、大分裂时期,而那个时代天下间最强大的莫过于“战国七雄”。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当时七个国家都分别涌现出了不少杰出的人才,但比较有趣的是,曾一度称霸整个战国的魏国虽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这些人才在学成之后却有很多都投奔了他国,并帮助别国对付自己的母国。 在众多魏国“流失人才

  • 马陵之战,庞涓因何羞愧自刎而死,且死前长叹“遂成竖子之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庞涓图像,庞涓在马陵之战的思维过程,马陵之战中孙膑和庞涓的特点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知道“孙庞斗智”的故事,现在人们对于庞涓的印象,大多都是停留在“志大才疏”、“嫉贤妒能”、“心胸狭窄”上,关于庞涓的惨死也是令人唏嘘,可是庞涓是为什么在马陵之战中几乎以同样的方式败北呢? [var1] 我们想要要弄明白这个原由,就要弄清楚当年的桂陵之战中庞涓到底遭受了什么。根据史料

  • 雄踞南方,曾经问鼎中原的楚国,如何失去了和秦国争天下的资本?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楚国,楚国与秦国的疆域,楚国是被谁灭了的

    “荆蛮”楚国,雄踞南方,一直以来都是中原诸国的心腹大患。春秋时期,楚庄王成为五霸之一,曾率军直抵东周都城洛邑,在周王室边境陈兵示威,“观兵于周疆”,还问九鼎重量,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战国时期,合纵连横针锋相对,弱国时而事秦、时而横齐,但楚国一直是五国合纵盟约的合纵长,也是继齐国之后,第二个敢和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