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在秦国是“三好功臣”,为什么一到秦朝就变坏了呢?

李斯在秦国是“三好功臣”,为什么一到秦朝就变坏了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38 更新时间:2024/2/7 16:16:57

[var1]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在楚国做了一名小吏,郁郁不得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观察到厕所和米仓的两只老鼠截然不同的境遇,立即悟出一个道理:就算是做老鼠,也一定要做米仓里的老鼠。那么,哪里是李斯的米仓呢?

李斯毅然辞官,向当时的儒学大师荀子求学。学成后,奔赴秦国,做了当时秦朝丞相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很欣赏李斯的才学,把李斯推荐给秦王嬴政。到了嬴政身边,李斯正准备大展才华呢,却不想遭遇到一场“秦王逐客”的危机。

原来,韩国人郑国在秦国主持修建著名的郑国渠,修成之后秦王嬴政发现郑国其实是韩国派来的“间谍”,大怒,下令驱逐秦国境内所有非本国人士。李斯得知后心灰意冷,但他又不服气,于是连夜写成《谏逐客书)》一文,呈交秦王。这篇文章后来还出现在了中学语文课本当中,也是李斯一生之中的高光时刻。

文章中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因为文章写得太好了,秦王看了大为感动,拍案叫绝,他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废除了逐客令,任命李斯为廷尉。

[var1]

可以说,李斯用一篇文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是李斯的第一大本事:文章好。李斯文章之好,心气高傲的鲁迅曾这样评价: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李斯的第二大本事是:谋略好。

嬴政一心想着统一六国,李斯献计给嬴政,他先是提出“离间计”,就是在大举进行军事进攻之前,派人去离间六国君臣,以消耗六国的实力。嬴政派了姚贾等纵横家执行,收到很好的效果;后来,李斯又力排众议,提出“先灭韩,再灭赵”的方案,经实践检验,也非常正确,李斯由此得到嬴政的高度信任。

李斯还有第三个好,那就是忠于秦王嬴政。

每当嬴政遇到困难时,他都坚定的站在嬴政这边,为嬴政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不管是对付嫪毐集团,还是对付吕不韦,都是如此。终嬴政一生,李斯都没有背弃嬴政之心,这是很难得的,这个可以看作是品质好。

[var1]

所以,李斯当之无愧是秦国的“三好大臣”:文章好,谋略好,品质好(忠于秦王)。

然而当嬴政一统天下,秦国变成了秦朝,李斯成为了丞相后,他就变了。李斯在秦朝做的坏事挺多,这里只列举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人人都悉的“焚书坑儒”

大家以往的印象中,“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暴行”,其实,真正的始作俑者就是李斯。起因是这样的,儒生淳于越向始皇帝进谏改“郡县制”为“分封制”,李斯以非议朝廷法令为由建议皇帝焚烧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的经典。这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经典毁于一旦。

因为政见不同,就不允许其他人发表不同意见,要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周厉王就曾经因为不允许百姓发表反对意见而引发了一场著名的骚乱,使周朝逐渐衰微下来,最终走向灭亡。

这些道理李斯不可能不知道,只是做到丞相这个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已经刚愎自用到不但听不得“人言”,还要“杀之而后快”了。

[var1]

第二件事,是“沙丘密谋”,立胡亥,杀扶苏

秦始皇在立储这件事上是被后人所诟病的,虽然他想让自己的长子扶苏在蒙恬将军的麾下磨练,但他始终没有明确扶苏的太子地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时,在现在河北广宗县的沙丘宫病重,眼看是不行了。始皇帝在弥留时刻,把立扶苏为太子的诏书交给了赵高这个老辣狠毒的阴谋家。当时,李斯也在场。

嬴政或许在想,“即便赵高有异心,还有丞相李斯在呢,这个一直兢兢业业辅佐我的国之栋梁,这个敢于直谏不计个人得失的忠臣良将,秦帝国有他在,我很放心。

秦始皇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可是赵高和李斯却开始密谋。

赵高要求杀扶苏,立胡亥,李斯开始是犹豫的,可是当他想到扶苏与自己关系不好,扶苏最喜欢的是蒙恬,自己的丞相宝座可能被蒙恬所取代。在个人荣辱与江山社稷之间抉择时,李斯最终选择了前者。

李斯这个愚蠢的决定,同他当年的《谏逐客书》一样,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只不过前者推动了中国的统一,后者则加速了王朝的分裂和灭亡。

[var1]

人们不禁要问,李斯在秦朝的表现,为什么和在秦国的表现如此不同?

第一个原因,也就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李斯的地位变了,他从之前的廷尉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当权者和既得利益者。到了这个位置,已经到了作为一个人臣的顶点,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保住这个位置。所以,当嬴政遗命让扶苏做太子时,他认为他的丞相之位受到了威胁,这才接受赵高的建议,立胡亥,杀扶苏。

第二个原因,就是李斯其实一直是自私的,他的自私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一点,可以从当年李斯对待他的同窗好友韩非的态度看出。《韩非子·存韩第二》中记载,韩非来秦国做人质,他却业余做起间谍,李斯劝说嬴政抓捕韩非,并决定以秦法处死。从李斯害韩非这件事看,李斯一直在隐藏他的本性,所以他最终违背秦始皇的遗命,就不足为奇了。

[var1]

可悲的是,胡亥称帝后,任用赵高管理朝政,赵高陷害李斯,于公元前208年将李斯处以腰斩,不得善终。

更多文章

  • 影响国运的三次刺杀:荆轲刺秦、樱田门之变、凯撒元老院遇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发生过许多的刺杀案件,远的有荆轲刺秦,近的则有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这些事件中被刺杀的人物都是身份极其重要的,一旦他们遇害,那么整个社会可能都会发生动荡,如果刺杀的结果发生更改,则甚至会对历史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说这些刺杀案件都是极其惊心动魄的,他们的成功与否或许牵动着全世界无数人的生命利害

  • 此人位列十三太保第九,比李存孝战绩更卓著,死后被追封为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存孝个人资料,李存孝传奇故事,五代名将的代表李存孝

    南北朝时有一位叫独孤信的牛人,有三个女儿成了皇后,被称为天下最牛老丈人,即天下第一岳父;无独有偶,时隔400年之后,在五代时期又出了个牛人,也有三个女儿成了皇后,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岳父,此人叫符颜卿,笔者在上期(本号第918期)曾专文介绍此人,此不多讲。俗话说,将门出虎子,老子英雄儿好汉,想必符颜卿的

  • 李牧王翦名将巅峰对决,关系秦国赵国国运,谁知反间计再次成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翦为什么拿李牧没办法,王翦跟李牧谁大,王翦为啥打不过李牧

    [var1]整个战国时代,因为反间计而导致对方打败的例子络绎不绝。尤其战国后期,两军相持,一时间没办法打破僵局的时候要么撤军,要么出奇策打败敌军,很多时候,反间计就成了救命的稻草,如井陉之战、田单复国之战,长平之战也是秦国利用了赵国求胜心理而成功的例子。战国后期,基本上就是秦楚齐赵三国强国决定历史走

  • 此人才是影响中国两千年的“大师”,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老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孔子名人资料,中国十大儒家大师,古代名人孔子简介

    凡是生活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包括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如:北方的辽、金、元,西夏及清,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为国教。因为,儒教拥戴神权,认为:皇权至上。然而,儒学却是儒教推出的教学方法,曾经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使用儒学教书育人、管理社会。这其中,“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

  • 李牧是战无不胜的战神,把赵括换成李牧,长平之战能战胜白起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牧生平资料,历史上对李牧的评价,赵括为什么会败给白起

    而赵括是赵国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奢也是一代名将,可是赵括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纯粹只是理论知识充沛。王龁的战斗力很一般,但是白起我们都知道,这家伙号称杀神,被秦昭襄王拜为武安君,战国时期,谁听了武安君的大名,都要瑟瑟发抖。战争的结果我们都知道,赵括和40万赵军都被秦军斩杀,赵国从此失去了和秦国相抗衡的

  • 庞涓学成下山前,师父鬼谷子对他说了八个字,准确预言庞涓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和乃祖一样,孙膑也有属于自己的军事著作,它就是《孙膑兵法》。需要注意的是,《孙膑兵法》第十六篇提出的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行阵、钩形阵、玄襄阵、火阵、水阵等十大阵法囊括了我国冷兵器时代最基本的战斗队形,所有后世的军阵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和变化的。此外,孙膑还提出了预备队的作战原则,即控制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其膝盖骨,孙膑复仇的时候到底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膑打败庞涓后去了哪,孙膑庞涓被挖膝盖骨,孙膑真实历史

    “古者君子不近刑人,刑人非人也”、“古者刑残之人,公家不出,大夫不养,士与迂路不与语,放诸尧角不毛之地,与禽兽为伍”,从这两则史料来看,既受酷刑的孙膑已经被归到了奴隶的行列。出仕、从事政治活动,统帅军队打仗,这一切对他来说再也无法实现。好在当时各诸侯对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孙膑不久便被闻其贤名的齐人救

  • 大秦赋:嫪毐死得有多惨?除了商鞅,这种死法在秦国是独一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嫪毐简介资料,历史上嫪毐帅吗,历史上的嫪毐真的厉害吗

    [var1] 据史料记载,嫪毐本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客,因吕不韦欲摆脱昔日的情人赵姬,即秦王嬴政之母的纠缠,遂将同是邯郸人的嫪毐送入秦国宫廷来代替自己。不承想,嫪毐的政治野心极大,他入宫站稳脚跟后,不但蛊惑赵姬为自己连生两子,还唆使赵姬将他封为长信侯。稍后,嫪毐更是用同样的手段让赵姬动用太后的权力赐

  • 杀一个敌人就可以奖一顷田地,秦国如此大手笔,真的能奖过来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军队霸气场面,秦国史,秦国最著名的预言

    [var1]秦国鼓励将士不吝啬,商鞅制宪:斩一首爵一级,将士无不奋勇杀敌,但奖赏后面也有惩罚制度商鞅是个人才,虽然说严厉了点,比别人更狠一些。但大丈夫处世,若没有一点异于他人之处,也不可能被秦国君主区别而对待。当年商鞅确实立了很多严苛,甚至是无情的法令,比如他后来自己经受的车裂之刑,据说就出自于他自

  • 枣阳重大考古发现:战国怪异漆器引专家热议,内容揭露上天警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秦汉漆器研究,战国漆器盒,战国鸟纹漆器真实图案

    [var1]在此墓中出土了与周天子齐尊的六乘马车,专家由此推测墓主人是楚国封君级别的人物。而且墓主人的身份等级越高,出土珍贵文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同时考古人员还发现在1号墓的封土层存在盗洞,但墓室的椁盖板上没有被盗掘的迹象,因此他们推测此墓遭到盗掘的可能性极小。古墓相对保存完好,而在历史上楚人历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