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其膝盖骨,孙膑复仇的时候到底有多狠?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其膝盖骨,孙膑复仇的时候到底有多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581 更新时间:2024/3/10 6:58:41

“古者君子不近刑人,刑人非人也”、“古者刑残之人,公家不出,大夫不养,士与迂路不与语,放诸角不毛之地,与禽兽为伍”,从这两则史料来看,既受酷刑的孙膑已经被归到了奴隶的行列。出仕、从事政治活动,统帅军队打仗,这一切对他来说再也无法实现。好在当时各诸侯对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孙膑不久便被闻其贤名的齐人救回国内。在那里,孙膑以其高屋建瓴的兵法造诣折服了田忌等齐军名将,并得到了齐威王的青睐。

[var1]

这位齐威王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姜子牙的后裔,他的祖先是春秋时期因国中内乱而逃奔至齐的陈国公子完。齐桓公给他的待遇很优厚,不仅封他为官,还赏赐了封邑。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桓公的五个儿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元,为争夺君位曾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内战。到了公元前554年至公元前545年,齐国更是接连发生了崔杼弑君和庆封专政的重大变故。自此,齐国公室威风扫地,心怀叵测的田氏家族趁机崛起,并走上了长达百余年的夺权之路。公元前386年,田氏家族的掌门人田和彻底取代齐国末代君主康公。越二年,田和去世,田侯剡继位。十年后,田和次子田午弑君自立,是为齐桓公。谁知,这次宫廷政变,不但引起了国内政局混乱,还招致了诸侯的武装入侵。

公元前373年,即齐桓公二年,燕国败齐于林营;魏伐齐至博陵;鲁伐齐入阳关。

公元前372年,卫伐齐,取薛陵。

公元前370年,赵攻齐甄地。

公元前368年,赵伐齐至长城。

以上可见,齐国国力孱弱到了何种地步,且不说强大的三晋,就连中等诸侯燕国、末等诸侯鲁、卫等国也敢上门勒索。因此,齐威王即位不久便力行变法,将齐国重新拉回了强国的行列。

这时,魏国调整对外战略,将目光从关中秦国的身上转移到了人口稠密的中原。公元前354年,赵国再次入侵卫国,魏惠王出于对卫星国的保护以及对赵国当年干涉内政的宿怨,遂命庞涓带兵北上攻赵。魏武卒素来悍勇,赵人抵挡不住,连忙派使者赴齐国求援。魏国东进必然和齐国的扩张产生冲突,这一点齐威王很清楚。加上他也想检验齐国变法的威力,遂派出了八万齐军赴援。

[var1]

在我国西周至春秋时期,车战是主要的作战形态,其作战样式就是“阵而后战”,即敌对双方提前列好阵势,而后再正面交锋,一战而决胜负。典型的例子如公元前707年的周郑繻葛之战,郑庄公就是将中军和左、右布成倒“品”字形的“鱼丽之阵”来对抗周天子由左、中、右布成的“品”字形军阵,然后先击破周军薄弱的两翼,后集中兵力击败其中军,从而取得胜利的;再如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楚军追击主动退却的晋军九十里,但在最后决战时还是等到晋军列好阵势才发动的攻击。

不过,随着交战地区由平原扩展到了山地、河川以及湖沼乃至海上,作战的类型亦由车战为主发展到了车战、步战、水战、骑战四者兼有的状态。如此一来,传统的三军对阵、成列而鼓、正面交锋、一决胜负的堂堂之阵随之发展成了大规模的佯动、佯攻、突击、奇袭、迂回、包抄、伏击等各种形式参杂的机动野战。总而言之:具体的作战时间、地点和方式都变幻莫测,只有自己心中有数,而尽量使敌人一无所知。在齐军救赵之战中,孙膑的指挥就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

[var1]

首先,孙膑建议主将田忌先耐心等待,等赵魏两国鏖战至疲倦。与此同时,为了让庞涓放松警惕,他又让田忌派了一支部队攻击魏城平陵。平陵位于宋、卫之间,地处魏都大梁以东,城坚池深不易攻取。齐军在此地损兵折将,最后又被魏军击溃。庞涓闻听战况,确信魏国留守兵团足可抵御齐军,遂尽起精锐攻击邯郸。不久,庞涓攻克邯郸,但部队的消耗、损失和疲惫皆已到极点,齐军决战歼敌的时机已经到来,但齐军不能自行北上邯郸对敌,这样会给庞涓以喘息和休息的时间。那么,如何调动庞涓呢?孙膑建议田忌派出一支精锐车兵奔袭大梁。

其实,以这支部队的实力,不能撼动大梁分毫,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恐吓魏惠王,促使其急令庞涓回援。君命不可违,庞涓也不敢违。于是,他只能抛弃辎重,选拔精兵连夜返回。可以想象,魏军由于长期攻赵,其精神压力已经接近崩溃;再加上轻车简从造成的给养不足,当这支长途跋涉的疲惫之军抵达桂陵战场时,基本上丧失了斗志。结果,庞涓被生擒,齐军取得了大胜。

[var1]

可是,这场被史学家称为“围魏救赵”的经典战役并没有耗光魏国雄厚的家底。史料记载,此战之后,魏国经过11年的休养生息又重新聚集起了一支数量和质量都很可观的军队,并于352年的襄陵之役中将齐、宋、卫三国联军杀得大败。齐威王见魏国实力犹存,遂请楚国出面调停,并送回了庞涓以示诚意。此时,魏国正遭受秦国的攻击,也需要暂停东方战事。公元前350年,魏军主力返回河西,向秦军发动了猛烈攻势。秦孝公一看形势有变,赶紧派商鞅出使魏国,主动归还了河西土地。就在会晤时,商鞅迎合魏惠王的野心,鼓动其加冕称王。于是在公元前344年,志得意满的魏惠王遂召集了一众小国举行了逢泽之会。大会过后,魏惠王越想越气,齐、楚不来参加倒能理解,毕竟这两个都是老牌大国。但历来唯魏国之命是从的韩国也敢公然抵制,简直令人气恼。不久,魏惠王即命庞涓带兵对韩国发动了惩罚之战。韩军五战五败,只得向齐国求援。

[var1]

和上次救赵一样,齐军这次答应的也很干脆。这一次,孙膑还是军师,制定的对敌战术也和上次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这一次齐军打得很认真,险些攻破了大梁城防。庞涓不敢怠慢,赶紧带兵回援。韩都新郑至大梁的直线距离约为60公里,魏武卒一个冲锋便可赶到。孙膑估计魏军将至,遂命齐军撤围。为诱使齐军坚持不懈的追击,孙膑将十万人用的军灶在三日内缩减到了三万,给庞涓造成了一种齐军士卒不断溃逃的假象。那么庞涓还会不会上当呢?因为这次魏军的统帅是太子申,庞涓只是大将,所以有人提出了这么一种观点:庞涓主张小心谨慎地尾随,但毫无军事经验的太子申唯恐齐军溜掉,便以权压人迫使庞涓大踏步向前追击。总而言之,魏军又上了孙膑的当。在一个叫马陵道的大峡谷内,齐军再次伏击了魏军。

[var1]

史料记载,齐军在马陵峡谷两旁的高山上,依据地形布置了一万多支强弩。这种武器力道大、射程远、准确度极高,是先秦时代打伏击的首选武器。为了准确捕捉庞涓位置,孙膑还利用魏军的好奇心,砍光了马陵谷中的多数树木,仅留了一棵没有树皮的树干,并在上面刻了“庞涓死于此树下”七个大字。果然,按照孙膑的估算,魏军真的于傍晚时分抵达了马陵道。结果,当庞涓亲自举着火把走向树干时,齐军万箭齐发,当即将庞涓射成重伤。庞涓自知无路可逃,遂拔刀自刎。和他一起魂归地府的,还有惠王苦心编练的十万精锐。从此,魏国一蹶不振。

参考资料:《史记》

更多文章

  • 大秦赋:嫪毐死得有多惨?除了商鞅,这种死法在秦国是独一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嫪毐简介资料,历史上嫪毐帅吗,历史上的嫪毐真的厉害吗

    [var1] 据史料记载,嫪毐本是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客,因吕不韦欲摆脱昔日的情人赵姬,即秦王嬴政之母的纠缠,遂将同是邯郸人的嫪毐送入秦国宫廷来代替自己。不承想,嫪毐的政治野心极大,他入宫站稳脚跟后,不但蛊惑赵姬为自己连生两子,还唆使赵姬将他封为长信侯。稍后,嫪毐更是用同样的手段让赵姬动用太后的权力赐

  • 杀一个敌人就可以奖一顷田地,秦国如此大手笔,真的能奖过来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军队霸气场面,秦国史,秦国最著名的预言

    [var1]秦国鼓励将士不吝啬,商鞅制宪:斩一首爵一级,将士无不奋勇杀敌,但奖赏后面也有惩罚制度商鞅是个人才,虽然说严厉了点,比别人更狠一些。但大丈夫处世,若没有一点异于他人之处,也不可能被秦国君主区别而对待。当年商鞅确实立了很多严苛,甚至是无情的法令,比如他后来自己经受的车裂之刑,据说就出自于他自

  • 枣阳重大考古发现:战国怪异漆器引专家热议,内容揭露上天警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秦汉漆器研究,战国漆器盒,战国鸟纹漆器真实图案

    [var1]在此墓中出土了与周天子齐尊的六乘马车,专家由此推测墓主人是楚国封君级别的人物。而且墓主人的身份等级越高,出土珍贵文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同时考古人员还发现在1号墓的封土层存在盗洞,但墓室的椁盖板上没有被盗掘的迹象,因此他们推测此墓遭到盗掘的可能性极小。古墓相对保存完好,而在历史上楚人历来就

  • 李牧不死,赵国不亡!这位“北方良将”真的能力挽狂澜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牧赵国,李牧打赵国能赢吗,赵偃为何重用李牧

    [var1]但一个名将看似也够用了,赵国灭亡前夕李牧屡败秦军,王翦不得不祭出离间计方将其出去,此后赵国的迅速败亡也印证了赵悼襄王在临死之前的告诫:“李牧不死,赵国不亡”。[var1]然而,秦军是如此的强大,倘若李牧能一直统领赵军,就真的能力挽狂澜吗?先谈谈李牧的历史定位吧。除了并定义为法家的吴起和兵

  • 本是春秋四强国之一,结果,却被一个小国压制了近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时期的小国,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是哪国,春秋战国时期最牛的六个国家

    纵观整个春秋历史,晋国一直是春秋五霸中的大佬级人物。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这个国家在晋献公时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文公又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var1]春秋时代刚刚出现的时候,这个诸侯国就已经存

  • 揭开勾践之父陵墓秘密,挖掘现场惊现8米盗洞!墓中究竟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越王勾践的陵墓,越王勾践墓发现了吗,勾践父亲墓能参观吗

    [var1]1973年。浙江绍兴的一座林场在山地划分界限时,突然在附近印山上的一个断面上,意外发现了人工堆筑起的夯土层,要知道当时的印山只不过是一座人员稀少的荒山而已,又怎么会出现防护古墓用的夯土层呢?很快,林场人员就将这个发现,报告给了绍兴的文物保护部门。在派出调查小组多次进行了勘察后发现,这很有

  • 廉颇封君的一战,如何十三万破敌六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廉颇最好看的图片,廉颇是怎样当上将军,廉颇魏国

    燕王喜起倾国之兵,兵车两千乘,兵力六十万,雄赳赳气昂昂开往赵国。大军旌旗蔽野,杀气腾空,人人决心踏平赵土,大拓燕疆。[var1]为了让赵国顾此失彼,燕国大军兵分两路,其中相国栗腹领兵四十万攻鄗,将军卿秦领兵二十万攻代。这是燕国在长平之战后第三次在赵国背后捅刀子,前两次在秦国拖住赵国军力的情况下,一次

  • 最接近神的4位人物,一位是孔子老师,一位能够预测人类发展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要讲到的第一位就是袁天罡,说到此人很多人应该是比较熟悉了,他最著名的便是精通与预测,而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他的杰作《推背图》,他的存在也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自然如今人们对于这本书中到底是有什么秘密也是未曾知晓的,当初的他是能够成功预言整个的唐朝发展态势,对于他的评价已经是不能够

  • 斩敌首一颗晋爵一级,秦国就不怕土地不够分吗?商鞅:我早有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商鞅想逃往魏国吗,商鞅是何许人,商鞅掌控兵权吗

    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以表示身权利高低和身份等级,比如公、侯、伯、子、男五爵。大家都知道,秦军在统一六国中战无不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秦国实行的军功爵位制度。商鞅变法时,秦国确立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这二十级爵位根据实际地位和赏赐水平,由低到高大体可以分为“士—比大夫—卿—侯”。这四大等级

  • 最初是小国,也无力进取中原,秦国如何在戎狄遍布的西陲发迹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吞并戎狄,简介秦国,秦国近邻的韩赵两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在经历几百余年漫长的奋斗后,在好几代秦人的不懈努力下,秦国在始皇帝嬴政的带领下,终于击败山东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然而谁能想到,就在其横扫六国的五百年之前,秦国只是一个偏远小国,不仅远离政治中心,还要时常与来犯的西戎作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