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为何会反目成仇,李隆基为何一定要太平公主死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为何会反目成仇,李隆基为何一定要太平公主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411 更新时间:2024/2/7 12:09:28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李隆基太平公主的事情,那么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也非常的有意思,他们自己本来是姑侄关系,但是最后却反目成仇了,而且李隆基非要这个太平公主死了,所以很多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了,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

提到太平公主和唐玄宗李隆基的恩怨,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电视剧《大明宫词》,然而电视剧中太平公主,与历史上真实的她相去甚远。在电视剧中,太平公主简直爱情至上、不慕荣利、人见人爱,最后为了成全李隆基,也为了难得的天下太平而选择了自尽。

可惜实际上,太平公主并不是这样的一个完美人物,真实的她是被李隆基逼迫自杀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她的野心。

太平公主其人,有非凡的政治才能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武则天所生的小女儿,如同电视剧所演的一样,从小备受宠爱。但是这位公主绝非不谙世事的“傻白甜”。

《旧唐书》记载她“公主丰硕,方额广颐,多权略,则天以为类己,每预谋议,宫禁严峻,事不令泄。”

说的是她长相丰腴,大方脸,有福相,而且有智谋,跟武则天很相似,所以武则天经常跟她商量一些秘密。

这样的人物,有着天生的政治才能,再加上耳濡目染其母亲武则天在政治海洋中的纵横捭阖,就注定了不可能当一个淡泊明志的“太平”公主。

应当说,太平公主对于李家复辟,是有功劳的。

武周之后,李家之所以能够重新坐回并且坐稳龙椅,太平公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主要包括两件事:

1、神龙政变

神龙元年(705年),大臣张柬之策动兵变,诛杀了武则天宠爱的张易之兄弟俩,并且胁迫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在这次行动中,太平公主选择站在本家这边,因此进号镇国太平公主。

2、唐隆政变

李显复位以后,其妻韦后、其女安乐公主开始膨胀,想要掌握权力,于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毒死了李显,又是一出人伦悲剧!

于是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发动政变,清除了韦后的势力,并且拥立自己的父亲李旦当了皇帝,这就是唐睿宗。

在这次行动中,太平公主又出了力,故而被重重奖赏。

地位的提升,让太平公主走向毁灭

早在神龙政变之后,太平公主就开始膨胀,她有专门的公主府,而且构建自己的集团,史书记载:

公主日益豪横,进达朝士,多至大官,词人后进造其门者,或有贫窘,则遗之金帛,士亦翕然称之。

看到了吧?她开始收买人心。因此,尽管韦后、安乐公主十分骄横,但心里还是畏惧太平公主的。

诛杀韦后之后,太平公主的权力上升到了顶峰。史书记载:

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所言皆听。荐人或骤历清职,或至南北衙将相,权移人主。军国大政,事必参决,如不朝谒,则宰臣就第议其可否。

朝廷用人,以及军政大事,全都是公主说了算,如果她不入朝,那么大臣们就要去她家请示。

这还把皇帝放在眼里吗?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看当时几位主要人物的年龄:

太平公主生年不详,有人推测是公元665年,也有人认为是664年,唐睿宗李旦生于662年,李隆基生于685年。

因此在唐隆政变(公元710年)时,李旦48岁,太平公主大约45、46岁,李隆基只有25岁。

跟太平公主相比,李隆基年龄小,政治资历也浅。

不过,李隆基能力却很强。说实在的,没有李隆基的努力,也就没有李旦的上位,对此李旦心知肚明,李隆基的大哥李宪也是心知肚明,因此身为老大的李宪早早主动让位,让李隆基做了太子,也就避免了又一场可能发生的玄武门之变。

(李宪死后被谥为“让皇帝”,葬于陕西蒲城)

太平公主当然也发现了李隆基太强大了,自己难以控制,跟李隆基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

李旦一看,我妹妹这是要学我妈啊!这可不行,干脆直接禅让,把位子传给了李隆基,自己当太上皇。

李隆基登基了,太平公主心里更加不满,据说是密谋造反,终于被李隆基一网打尽。

公主遽入山寺,数日方出,赐死于家。

实际上,不管太平公主最后是否真的想要谋反,都无法保全自己了,因为她的权势太大,人脉太多,而且正值盛年,有着雄厚的政治资本。

只要她在,唐玄宗就无法安心做皇帝。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朝五律的代表人物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五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后来在唐朝发扬光大,唐诗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都是五言律诗。五律讲究声律以及对偶,全篇共八句组成,每句五字,基本形式分仄起和平起两种。有很多我们熟悉的诗都属于五律,例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的《沙丘城下寄杜甫》、杜甫的《登岳阳楼》等。这次是准备简单介绍下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 为什么推举黎元洪为湖北军政府都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张振武逼迫黎元洪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其实这也并不是张振武一个人就能决定的,在武昌起义的发动组织是孙武和张振武负责共进会,和蒋翊武领导的文学社,在贡献上,文学社的作用比共进会要大一点,而革命党要选黎元洪当湖北都督,和张振武无法决定这件事一样,自身的影响力不够。1、武昌首义者张振武张振武是湖北罗田人,先

  • 汉武帝的丞相有什么特点,都有什么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西汉时期,丞相多半是功勋外戚,出身都非常的高贵,而且一个个都是位高权重的,甚至在汉武帝统治初年的时候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之后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统治,一面设置了内廷决策机构,削弱了外廷丞相的权利,同时再搭理提拔儒生布衣为相,打破了贵族担任丞相的惯例。在这样的背景下,导致了汉武帝在位期间先后所任

  • 陈炯明为什么反对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广东王陈炯明,对他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两个极端。其中一种观点就是以《陈炯明叛国史》一书作为代表,因为陈炯明反对孙中山,以至于导致陈炯明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坏人。而另一种就是以陈定炎和高宗鲁围殴代表的合著《一宗现代史大翻案——陈炯明与孙中山、蒋介石的恩怨真相》一书,将陈炯明推崇为了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

  • 张飞镇守长坂桥,曹操众将为何不敢与张飞对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长坂坡之战,刘备一方能顺利撤退,还要感觉张飞在长板桥上的英勇表现。当时张飞负责断后,他仅率领少量骑兵立于长坂桥上,张飞霸气说到:“张飞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结果曹操阵营中的将士全部无动于衷,似乎是被张飞的气势给镇住了。很难想象张飞是如何靠一己之力阻挡曹军追击的,当时曹操派

  • 南坡之变后的元朝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非常多英年早逝的皇帝,有些是因为身体不好,早早就夭折了;有些这是因为在政治斗争中落败,被部下残害。元朝的元英宗算是个不错的皇帝了,做事果敢,年少有为,但是却也英年早逝,很多人都对他的早逝而叹息不已。那么元英宗是怎么死的呢?这就不得不说道南坡之变了。1、年少继位元英宗——孛儿只斤.硕德

  • 藤野先生为鲁迅先生做了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鲁迅,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他那一副严肃的形象。鲁迅出生于晚清时期,活跃在民国时期,从头到尾都是为了拯救国人而不断付出努力。作为20世纪亚洲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鲁迅的语言犀利有力、文笔简介、比喻巧妙等等,有着非常多的优秀作品。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奉为圭臬去拜读。纵观人类发展史

  • 载沣退休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说这个清朝时期的末代摄政王载沣的事情,话说这个载沣很早就退休了,那么他退休后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这个问题也值得讨论也值得大家来看一看议一议的,那么具体生活如何呢?下面简单的说说。载沣退休生活还是很不错的。载沣并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也没有政治魄力,之所以在25岁就当上摄政王,完全是因为他的

  • 揭秘关羽死后手下四大将关平、廖化、周仓、王甫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关羽死后的事情,很多人也知道,关羽死后他手下的四位大将的结局又会是什么呢?其实在《三国演义》里面和正史里面结局是差了很多很多的,所以具体是什么情况呢?具体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看看。既然你提到正史,那么我后面的解说就以正史为主,演义为辅来谈谈关平、廖化、周

  • 历史上朱由崧为何风评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根据明末清初的历史笔记来看,朱由崧为人腐朽,生活放纵,经常沉迷酒色,被称为是“失德”帝王。朱由崧身边的大臣只会阿谀奉承,心思全放在拍马屁上,根本不把政事当一回事。如此看来,感觉朱由崧日子过得还挺舒服的,不过要是纵观朱由崧的一生,其实他的经历非常惨。而且对朱由崧的评价其实也有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