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是如何除掉魏忠贤的

崇祯是如何除掉魏忠贤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664 更新时间:2024/1/17 3:41:37

明朝崇祯帝朱由检登基之后没多久,魏忠贤就发现很多事情好些不太对劲了。期初59岁的魏忠贤认为,年仅16对的朱由检只不过是个娃娃,玩弄一个娃娃还不是容易的很?但16岁的新皇帝朱由检,可不像他的哥哥明熹宗一样愚钝,这个少年,太隐忍了。

朱由检登基后,已然感觉到了大明朝内外的重重杀机。他不敢吃宫中的食物,因为朝廷内外包括他身边的太监和宫女,绝大部分都是魏忠贤的手下,因此只能偷偷吃自己藏在袖中的饼子。晚上,少年皇帝甚至命令将大殿和寝宫的蜡烛全部点亮,因为他担心,黑暗处不知道是否藏匿着企图刺杀他的奸贼。

在昭告天下的《即位诏》中,朱由检说:“朕以冲人(幼龄)统承鸿业。祖功宗德,惟只服于典章;吏治民艰,将求宜于变通。”

吏治,是他开刀相的第一个对象,而被开刀的人,无疑就是魏忠贤。

虽然如此,但崇祯皇帝朱由检一开始表现得非常隐忍。他表面上对魏忠贤毕恭毕敬,暗地里却开始一步步地清除身边的阉党势力。

他先是遣散了身边一些来路不明的人员,然后新选了一些宦官入内侍奉自己。

接着,他又命令魏忠贤的阁臣黄立极辞归乡里;然后又让李朝钦等一帮魏忠贤的心腹以“乞休”的方式去职;魏忠贤感觉不妙,便试探着跟小皇帝朱由检说,陛下,我要辞去东厂提督一职,但崇祯却故意没有答应,因为他觉得时机未到,还需要再等等,因此仍然极力“挽留”了“厂公”。

从内到外,崇祯皇帝开始层层抽丝剥茧,一点点地清除魏忠贤的势力。

崇祯皇帝有条不紊,步步推进,也使得朝中一些投靠魏忠贤的墙头草们发生了分化。

眼看新皇帝可能要整顿朝政,新任的南京通政使杨所修,以及吏科都给事中陈尔翼揣度着小皇帝的意思,于是上疏弹劾魏忠贤的老部下、兵部尚书崔呈秀,说他以往干了许多例如迫害东林党人的坏事,但崇祯暂时将奏折压了下来。

不久,原来跟随魏忠贤却没有受到重用的云南道御史杨维垣也连连上书,斥责崔呈秀“内谀厂臣,外擅朝政,贪淫横虐”,由此掀开了一场朝臣攻击魏忠贤势力的舆论风暴。

崇祯的策略是,他自己看似不动,暗地里却鼓励那些反对魏忠贤的朝臣们,以及利用魏忠贤原来的心腹们,来发起一场讨伐魏忠贤罪孽的群众运动。

发动群众斗群众,仅仅只有16岁的崇祯皇帝对此却谙熟于胸。

而那些多年来被魏忠贤一伙压制迫害的东林党人和民众们,也纷纷爆发了。大量的奏疏如雪片般纷纷进呈,其中贡生钱嘉徵更是上疏历数魏忠贤有“并帝”“蔑后”“弄兵”“朘民脂膏”等十大罪。

崇祯读了心里为之震动,随即召来魏忠贤,让侍者一条条读给魏忠贤听,并且每读一句,就大声斥问魏忠贤说:“这是在说什么?”弄得魏忠贤只能跪在地上不停磕头,不知如何辩解。

魏忠贤心里大惧。

原本,他就是个不识字、没化的街头混混,中年被逼无奈自宫当太监,没想着因为勾搭上了熹宗皇帝的奶妈,才开始飞黄腾达,权力来得太快,他心里并没有多大的准备。对皇权,他始终还是有着畏惧心理的。这一番崇祯皇帝的步步夺权、紧逼,使得魏忠贤不由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魏忠贤紧急找到崇祯皇帝身边的老太监徐应元,请求他代为向崇祯求情,并假装要告罪辞职。没想到的是,崇祯却顺水推舟,批准了魏忠贤辞职,并迅速任命自己的手下控制了东厂、锦衣卫以及京城中的巡防等要职,并将兵部尚书崔呈秀等魏忠贤的党羽逮捕下狱,罢免属于阉党势力的工部尚书吴淳夫等人的官职,由此迅速掌握了朝中大权。

七年(1627年,朱由检到1628年才改年号为崇祯),农历十一月初一日,仅仅登基才两个来月的崇祯皇帝下发诏书称:

“朕览诸臣屡列逆恶魏忠贤罪状,俱已洞悉……忠贤不报国酬遇,专逞私植党,盗弄国柄,擅作威福,难以枚举……本当寸磔(凌迟处死),念梓宫(熹宗皇帝灵柩)在殡,姑置凤阳……家产,籍没入宫。其冒滥宗戚(党羽),俱烟瘴永戍(贬戍)。”

至此,魏忠贤也被吓破了胆。眼看这位16岁的小皇帝雷厉风行,三个月间便将实权步步掌握,而自己的党羽则被贬的贬、被抓的抓,魏忠贤心生畏惧,于是乖乖地带着几百个随从,赶紧照着小皇帝的指示,朝着安徽凤阳的明帝国祖陵开拔前进了。

但崇祯并未饶过他。随后朱由检又下令,让锦衣卫前往追击魏忠贤,并准备将他逮捕回京继续问罪,得知消息的魏忠贤知道难逃一死,于是在走到河北阜城时,和同伙一起在旅店中喝酒痛饮到半夜四更,然后上吊自杀了。

至此,呼风唤雨达七年之久的“九千岁”魏忠贤,在短短三个月间,便宣告身败覆灭。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见深为何恢复朱祁钰的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明宪宗朱见深,其父亲是朱祁镇,朱祁镇的传奇经历相信不少人都知道,数千年来可谓独此一家,在其父亲的“恩惠”之下,朱见深的童年可谓是饱经风霜。公元1449年,在大宦官王振的撺掇下,朱祁镇率大军亲征,时运不济,在王振的胡乱指挥下,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明廷陷入一

  • 刘备为何总要强调自己是刘胜之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三国演义》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有着庞大的受众基础。在这部经典作品中,很多人从中了解了曹操、刘备、张飞、关羽等一些真实的人物。在书中,当刘备介绍自己时,往往爱加上一句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也使得他获得了刘皇叔的称号。那么,这个中山靖王刘胜到底是谁呢?为何全书中只有刘备

  • 夏侯婴和刘邦关系是怎样的,为何成为西汉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秦末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开始蠢蠢欲动,在秦始皇的绝对通知下被压抑了很久。若是嬴政还活着,他们倒也不敢造次乱来,毕竟按照之前的情况来看,敢和秦始皇叫板的人,几乎都丢失了家业,甚至不少连带着把小命都给搭进去了。但是秦始皇去世后,造反这件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而秦二世和赵高的邪恶统治,最终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

  • 魏国曾经多强大,有统一六国的实力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魏国虽然在战国七雄当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在战国后期,也是很少出场的,毕竟那时候就是秦国一家独大,而还有赵国和楚国这样的大国,但其实在战国初期,那时候的魏国可以说地位就相当于后来的秦国,实力强大到无法想象,那么那时候的魏国是否具有统一六国的实力呢?但为何却没有做到,又没落了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

  • 向太后看上赵佶什么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宋徽宗赵佶并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其实赵佶本来就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但这一切似乎都是上天安排好的一样,硬生生将赵佶送上了皇帝的座位上。宋神宗死后,是由宋哲宗继位,但宋哲宗早逝,而他又没有孩子能够继承,这下便只能从宋神宗其他孩子当中选出一位继承人。虽然赵佶只是第十一子,但宋神宗大部分儿子全都早殇,所以健

  • 武则天把萧淑妃的孩子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萧淑妃我们都知道,可以说是武则天成功路上的一个障碍,对于武则天来说,王皇后和萧淑妃都一样,都是对自己很有阻碍的人,因此当然是不会轻易放过她们,但王皇后没有生孩子,只有一个养子,而萧淑妃却有三个孩子,那在她死后,武则天究竟是怎么对待萧淑妃的几个孩子呢?他们的命运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嫪毐造反百姓保护嬴政,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在电视剧《大秦赋》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嫪毐想要谋取秦王的位置,最后选择了造反,虽然说最终的结果是嫪毐失败被杀,但剧情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百姓们自发的保护起了嬴政,这一点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在真实的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嬴政真的可能会有这样的民心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

  • 战国四公子为何没有秦国的公子,而秦国却统一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有非常多的风云人物,其中就有战国四公子,分别是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分别是齐国、赵国、魏国、楚国人,但秦国当时那么强大,为什么秦国的公子却没有入选到这战国四公子里面呢?而没有入选的秦国最终却完成了统一,这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历史上杨贵妃是活埋吗,究竟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杨贵妃确切的死因在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相传杨贵妃的下落有好几种,例如死于马嵬坡、死于佛堂、被活埋、死于乱军等。其中杨贵妃是否被活埋被讨论的最多,当时杨贵妃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眼中钉,还把这场动乱的部分原因归结到杨贵妃的身上,最后李隆基在杨贵妃身上必须做出一个选择,那他当然是选择江山。不过安史之乱

  • 叶赫那拉静芬长相最丑,慈禧为何将静芬许给光绪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1888年,在太和殿当中,慈禧太后为光绪皇帝举办了选后大典,最终将自己的侄女静芬,也就是未来的隆裕皇后许配给了光绪皇帝。静芬是慈禧亲弟弟桂祥的二女儿,其长相非常的普通,甚至还有些丑陋。但是慈禧的亲侄女不止一位,因为桂祥还有两个女儿,分别是大女儿静荣,以及小女儿静芳,这两位女儿都比静芬相貌出挑,让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