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将军董士选是一个怎样的人

元朝将军董士选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468 更新时间:2024/1/19 11:03:44

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其中元朝存在感最低,好像大家对元朝历史并没有太多兴趣。那今天就准备借此机会,跟大家介绍一位元朝将领,看看他的生平事迹有多精彩。此人名叫董士选,是元初名臣董文炳的儿子。轮知名度肯定是董文炳更高,毕竟是让忽必烈称其大哥的男人。那他的儿子董士选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将领,而且董士选的为人更是被立为楷模,那有关他的故事下面就来了解一番吧。

1、董二哥何人

董二哥,即董士选,是元初汉官名臣董文炳的次子。董文炳曾被元世祖称为董大哥,所以元成宗称董士选为董二哥。

董士选自幼随在军中追随父亲,“昼治武事,夜读书不辍”,屡立战功。南宋投降后,他随父“入宋宫,取宋主降表及收其文书图籍。”其他将领进宫后趁机抢劫盗窃珍玩字画和金银财宝,董士选却“静重识大体,秋毫无所取”,深受将士们敬重。回朝后,他被任命为侍卫亲军前卫指挥使,在任上“号令明正,得士大夫心。”不久,他主动把职位让给弟弟,由此深受元世祖青睐。

元世祖率军平定宗王乃颜叛乱时,将董士选诏入军中,令他统帅汉族军队征讨乃颜。董士选身先士卒,亲冒箭雨击败叛军,使元世祖“甚善之。”

桑哥违法乱纪事情败露后,董士选被元世祖认定为正直之士,派往浙西主管政务,赋予自行选定正直可靠僚属的特权。他到浙西后,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明察暗访,考察出不少妨害百姓的弊政,都按皇上旨意革除,使“民大悦。”

第二件,大力查处搜刮钱财的大臣与图利为奸者,全部处以死刑。有一个敛财大臣被判处死刑后,请求等自己遣往海外的商人回来后再行刑。董士选一眼识破他的用意:“这是典型的借口!如果海商不回来,此人就可以逍遥法外吗?此人的生死存亡与海商是否回来毫不相干。不杀此人,无法向天下人交代!”于是下令处死此人。

第三件,治理水旱之灾。浙西水网纵横,河湖港汊很多,便于蓄水以防旱涝灾害。但是,这些河湖港汊都被有钱有势的人家霸占种植,导致此地无处蓄水,水灾旱灾频发。董士选采用各种手段,最终把这些地方都开发出来蓄水,彻底解决了灾害问题。

2、平定民乱

董士选调任江西行省左丞后不久,赣州人刘六十自称刘汉之后,发动民变,举旗反元,建立国号,“聚众至万余。”朝廷派兵镇压,不料“主将观望退缩不肯战”,地方官又趁机骚扰良民,致使“贼势益盛。”董士选主动请战,行省官员们松了一口气,争先恐后为他送行。

他不带一兵一卒到达赣州后,先将那些扰害百姓的官吏们全部逮捕法办,初步取得百姓信任。百姓们奔走相告:“想不到官府法律能这样为百姓做主!”董士选到达离贼巢不足百里的兴国县后,令部队分兵守地待命,自己明察暗访,查知煽动造反之人后,将他们依法惩处,同时诛杀窝藏反叛分子的奸民。此举极大调动出百姓的积极性,百姓们争先恐后站出来为官府效力。

在百姓协助下,董士选“将兵讨之,擒贼三百人。”不久,就擒获刘六十。他只杀了刘六十,将其余所有人释放,令他们回家务农。附近州县有些富人曾经资助刘六十,资助名单被董士选搜到。富人们提心吊胆,引颈待诛。董士选将名单付之一炬,使“民心益安。”

董士选派遣使者向朝廷汇报平定民乱事宜,朝廷重臣问使者:“董公是叫你来送呈功劳簿的吧?”使者答:“我程前,董左丞嘱咐我说:‘朝廷若问起军功,你就说我镇抚无方,能被朝廷免罪就足够幸运了,没有什么功劳可言!’”董士选的奏章上,对破贼一事只字不提,只请求罢黜几名贪官污吏。朝廷感叹他劳苦功高却丝毫不夸耀自己,提拔他担任江南行省御史中丞。

3、清廉正直

“董大人又要到外地当官了!”邻居们只要听到董士选卖祖产田地和房屋,就知道他又到外地为官。董士选为凑路费卖掉先祖的田庐,成为当地人的美谈。他“廉威素著,不严而肃,凛然有大臣风。”他特别清廉耿介,“平生以忠义自许”,素为世人称道。他的门生和属下深知他廉洁,没有人敢以任何理由给他送礼。由于他两袖清风,以至“老而益贫。”在他的言传身教影响下,他的子孙个个艰苦朴素,“不亦布衣之士”,在官任上都被称为廉洁奉公的楷模。

董士选对待贤士,更是恭敬有加。在江西任职期间,他仰慕属下元明善的才情,折节下交结为好友;他虚怀若谷,拜与许衡齐名的名士吴澄为师,他三顾茅庐,请来“其文清而醇”的虞汲教导儿子。不久,又把虞汲的儿子虞集(后为文坛领袖)召到府中教书。他还把一些老儒生和西蜀遗士请到书院,发挥他们的特长来教授学生。调任江南行御史台后,他又求贤纳士,结交了不少文学大家。“元诗四大家”中,就有两个大家受过他的礼遇和栽培。

4、劝元成宗撤军

元世祖去世后,元朝的第二任皇帝元成宗(元裕宗的儿子)即位。他致力整顿国内军政,平定亲王叛乱,采取各项措施缓和社会矛盾,是个守成之君。但是,元成宗的内心深处,依然渴望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正巧,云南行省左丞刘深上表元成宗,请求为朝廷分忧,出兵征讨八百媳妇国。

八百媳妇国原名兰纳,是泰国历史上的一个地方性政权。八百媳妇源自传说该国国王“有妻八百,各领一寨,故名。”1292年初,元世祖曾诏令征伐该国,无功而返。如果能完成爷爷未竟的事业,元成宗必定名垂青史。因此,当刘深自告奋勇愿为朝廷开疆辟土时,元成宗怦然心动,诏令刘深率两万精兵,南征八百媳妇国。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西南一带山高林密,沟壑纵横,烟瘴弥漫。元军禁不住瘴气侵害,九死一生到达前线时,尚未开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刘深又驱使当地百姓运送军粮和兵器,百姓们肩负背驮,跋涉在崎岖的山路溪谷间,几十天后才能将军需品运到前线。由于山高水险,食不果腹,“由是民死者亦数十万。”消息传到京城,朝臣们议论纷纷,“中外骚然”,一致请求元成宗下诏退军。

元成宗见朝臣群情汹汹,前线又骑虎难下,动了撤军的念头。丞相却力挺刘深,对元成宗说:“陛下,圣明的世祖(即忽必烈)在世时夺取了江南土地,因此名垂千古!陛下如不夺取八百媳妇国,如何扬名后世?”元成宗被说服,于是在朝廷会议上“用兵意甚坚”,宣布继续支持刘深征伐。

朝臣们心知肚明,夺取八百媳妇国,已成为元成宗的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继续进谏只有自取灭亡,“故无敢谏者。”

万马齐喑之际,董士选不顾安危挺身而出,力谏元成宗:“陛下,刘深此番出师,纯粹是以有用之民去取无用之地。即便应夺取八百媳妇国,也应先遣使者晓谕该国。如该国不从,朝廷再聚粮选兵,视时而动,才是正理。陛下岂能听从一人妄言,而致百姓生灵于死地!”元成宗勃然变色,董士选视若不见,依旧侃侃而谈“明辨不止。”朝臣和侍卫们见皇帝面色铁青,目露凶光,都为董士选捏了一把冷汗。

最后,元成宗一锤定音:“事已成,卿勿复言!”董士选义正辞严道:“臣如果因谏言而获罪,理所应当;臣日后若因不力谏而获罪,那就是死又有何益!”元成宗拂袖而去,董士选被架出朝堂。数月后,刘深果然兵败。

元成宗去世后,元武宗元文宗先后称帝。董士选退居二线,“晚年好读《易》,淡然重其身”,68岁病逝。虞集对他的评价,高度概括了董士选光辉的一生:“世笃忠贞,孤介刚毅,遍历台省,号称正人!”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崇祯是如何除掉魏忠贤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崇祯帝朱由检登基之后没多久,魏忠贤就发现很多事情好些不太对劲了。期初59岁的魏忠贤认为,年仅16对的朱由检只不过是个娃娃,玩弄一个娃娃还不是容易的很?但16岁的新皇帝朱由检,可不像他的哥哥明熹宗一样愚钝,这个少年,太隐忍了。朱由检登基后,已然感觉到了大明王朝内外的重重杀机。他不敢吃宫中的食物,因

  • 朱见深为何恢复朱祁钰的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明宪宗朱见深,其父亲是朱祁镇,朱祁镇的传奇经历相信不少人都知道,数千年来可谓独此一家,在其父亲的“恩惠”之下,朱见深的童年可谓是饱经风霜。公元1449年,在大宦官王振的撺掇下,朱祁镇率大军亲征,时运不济,在王振的胡乱指挥下,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明廷陷入一

  • 刘备为何总要强调自己是刘胜之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三国演义》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有着庞大的受众基础。在这部经典作品中,很多人从中了解了曹操、刘备、张飞、关羽等一些真实的人物。在书中,当刘备介绍自己时,往往爱加上一句自己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也使得他获得了刘皇叔的称号。那么,这个中山靖王刘胜到底是谁呢?为何全书中只有刘备

  • 夏侯婴和刘邦关系是怎样的,为何成为西汉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秦末天下大乱,各路诸侯开始蠢蠢欲动,在秦始皇的绝对通知下被压抑了很久。若是嬴政还活着,他们倒也不敢造次乱来,毕竟按照之前的情况来看,敢和秦始皇叫板的人,几乎都丢失了家业,甚至不少连带着把小命都给搭进去了。但是秦始皇去世后,造反这件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而秦二世和赵高的邪恶统治,最终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

  • 魏国曾经多强大,有统一六国的实力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魏国虽然在战国七雄当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在战国后期,也是很少出场的,毕竟那时候就是秦国一家独大,而还有赵国和楚国这样的大国,但其实在战国初期,那时候的魏国可以说地位就相当于后来的秦国,实力强大到无法想象,那么那时候的魏国是否具有统一六国的实力呢?但为何却没有做到,又没落了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

  • 向太后看上赵佶什么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宋徽宗赵佶并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其实赵佶本来就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但这一切似乎都是上天安排好的一样,硬生生将赵佶送上了皇帝的座位上。宋神宗死后,是由宋哲宗继位,但宋哲宗早逝,而他又没有孩子能够继承,这下便只能从宋神宗其他孩子当中选出一位继承人。虽然赵佶只是第十一子,但宋神宗大部分儿子全都早殇,所以健

  • 武则天把萧淑妃的孩子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萧淑妃我们都知道,可以说是武则天成功路上的一个障碍,对于武则天来说,王皇后和萧淑妃都一样,都是对自己很有阻碍的人,因此当然是不会轻易放过她们,但王皇后没有生孩子,只有一个养子,而萧淑妃却有三个孩子,那在她死后,武则天究竟是怎么对待萧淑妃的几个孩子呢?他们的命运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嫪毐造反百姓保护嬴政,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在电视剧《大秦赋》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嫪毐想要谋取秦王的位置,最后选择了造反,虽然说最终的结果是嫪毐失败被杀,但剧情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那就是百姓们自发的保护起了嬴政,这一点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在真实的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嬴政真的可能会有这样的民心吗?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

  • 战国四公子为何没有秦国的公子,而秦国却统一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有非常多的风云人物,其中就有战国四公子,分别是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这四个人分别是齐国、赵国、魏国、楚国人,但秦国当时那么强大,为什么秦国的公子却没有入选到这战国四公子里面呢?而没有入选的秦国最终却完成了统一,这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历史上杨贵妃是活埋吗,究竟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杨贵妃确切的死因在历史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相传杨贵妃的下落有好几种,例如死于马嵬坡、死于佛堂、被活埋、死于乱军等。其中杨贵妃是否被活埋被讨论的最多,当时杨贵妃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眼中钉,还把这场动乱的部分原因归结到杨贵妃的身上,最后李隆基在杨贵妃身上必须做出一个选择,那他当然是选择江山。不过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