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毓昌为何会被知县毒杀

李毓昌为何会被知县毒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014 更新时间:2024/2/24 5:40:55

论奇案,总能在清朝找到不少案例。也可能是清朝距离我们比较近,所以相关记载比较全。那这次我们准备跟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嘉庆年间的冤案,进士毓昌竟然被一名小小的知县毒杀,此案直接惊动了嘉庆皇帝。李毓昌品学兼优,23岁中恩科举人,37岁中戊辰科进士。但就在李毓昌上任没几天后,他却被伸汉给杀毒,现场还被伪造成自缢的样子。李毓昌的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小小知县竟敢杀害钦差大臣?

县令杀害钦差大臣

钦差大臣在上任短短时日内就被杀害,凶手竟然是一个小小县令,这样离谱的案件,说来真的话长!我们就先从这个钦差大臣李毓昌为会被派去查赈说起。

大家应该都知道,历朝历代,官员贪污永远都是朝廷的毒瘤,切不干净,而在清朝,这个毒瘤无疑被放大好几倍,那什么“和珅一倒,嘉庆吃饱”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那么,显然,作为皇帝的嘉庆也很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朝中官员盘根错节,环环相扣,想要拔除毒瘤,根本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没有好办法的嘉庆只能尽力地去抑制。然而在嘉庆十三年的那个冬日,亲派官员李毓昌的死让嘉庆彻底地怒了。

嘉庆十三年冬,黄河水泛滥,苏北地区多个县城皆因此遭遇洪灾,其中淮安府山阳县受灾最为严重。朝廷对此次灾情相当重视,立马就从国库拨了大量的银两,送去山阳县赈灾。

但正如我们上面所说,官员贪污可是清朝的一颗大毒瘤,数十万两赈灾白银经过官员们的层层剥削,最后也不知能够剩下多少。

这让嘉庆帝相当苦恼。最后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派指定官员前往山阳县查点赈灾银两。而此时刚刚中进士,还只是个知县候补的李毓昌入了他的眼。于是,他御笔一挥,候补知县一跃成为身负皇命的查赈官员,李毓昌斗志昂扬地去了。可是,这一去再回来时,就只是尸首了。

作为一个官场新人,初到山阳县的李毓昌秉持着皇命在身,彻查贪腐的宗旨,很快就对当地官员们开始有条不紊地调查了......

而就在调查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山阳县令王伸汉开始慌了,他深刻地明白,一旦自己贪污赈灾银两的事情被禀告给皇帝,那么他的下场简直不敢想象。于是,他使出了以前屡试不爽的一招,贿赂查赈官员。很幸运的是,十位查赈官员九位都被收买了;不幸的是,还有一位并不吃这一套,那就是李毓昌。

很快,认真收集民意的李毓昌查出了山阳县官员私吞赈灾银两的事情,不加任何思索,他如实地写了奏折,准备回京禀告。此时,王伸汉整个人已经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忍不住跳脚了。俗话说,狗急了也会跳墙,这王伸汉无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自认为被逼到绝路的王伸汉,为了罪行不暴露,竟然想出了杀害李毓昌的恶毒法子。

李毓昌之死

在李毓昌返京的前一天晚上,王伸汉借口为众人践行,宴席上,李毓昌被灌了很多酒,等到半夜回到驿馆的时候,口中就像要冒烟了似的,忙叫仆人端茶水来。仆人李祥很快端来了茶水,李毓昌想也不想直接喝了下去,不一会儿竟然吐出鲜血来。原来李祥等人早已被王伸汉收买,端来的茶水中也早就被下了毒。

然而此时中毒的李毓昌并未立刻断气,吐出鲜血后,察觉事情不对,他开始大声叫喊。这叫声惊动了做贼心虚的李祥等人,他们害怕叫声引来别人,自己的罪行会暴露,于是直直地冲进房间,勒死了李毓昌。

李毓昌一死,几位仆人松了一口气,但很快后知后觉的他们才意识到勒死李毓昌,留下了太多的痕迹,于是,几经思考,他们竟然将李毓昌的尸体吊在房梁上,伪装成自杀身亡。而后,前往县衙报案,说自己的主子自缢身亡了。

王伸汉一听,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带着仵作走了个过场,就去禀告知府大人,确定是自缢而死。知府一听,也装模作样地让仵作复检,然而这个仵作却说李大人口角有血,应当不是自缢而死。知府一听,痛打仵作一顿,说他胡说八道,而后仍然按照自缢而死的报告往上传递。

就在众人以为这事会就这样了结的时候,前来收尸的李毓昌的兄弟李泰清却发现了不寻常之处——一封记载了王伸汉贿赂李毓昌的残信,但他没有声张。不久,李大人遗孀收拾遗物之时,竟然发现了血迹,李泰清越发觉得李毓昌不是自杀的。于是,他开棺验尸,果真发现中毒痕迹,一气之下,直接告了御状。

此时的嘉庆帝本来就为了贪污之事郁闷,一看这御状简直是要喷出一口老血来,立即下令彻查此事。在嘉庆帝亲自推动下,很快,李毓昌之死就水落石出,相关人员皆没有逃过处罚,几位主谋被直接处死。冤屈得以昭雪,相信李大人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

评价

从表面上看,这桩案子不过就是一个胆大包天的小县令为了保住自己不惜杀害朝廷官员的普通案件。但真的会是这样简单吗?

在那个阿谀奉承至上的腐朽官场,一个小小的县令竟然会有那个胆子毒杀位同钦差大臣的查赈官员,说没有人给他撑腰,谁会信?

知府为何要痛打仵作,坚持按照自缢身亡的报告上报;如此震惊世人的一桩案件,又为何差点被一个小小知府和县令只手遮天,隐瞒过去;上级众多官员为何同时被贬,这其中的弯弯绕绕难道还不够清楚吗?从来就没有什么所谓的自缢而死,有的只是腐朽官场之上永远都不会满足的贪婪人心。

一个腐朽的官场给予好官的永远都不会是希望,而是源源不绝的失望!李毓昌之死就是最好的例子!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曹操最想得到的六个人才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说曹操有什么特点,那么爱才一定是其中一项,曹操喜爱人才,想要得到的人才也是非常多的,而且曹操的手下的确也是聚集了众多的人才,他们也都是曹操成功路上非常重要的助力。但是,也不可能所有的人才都能够进入曹操的麾下,历史上就有这样六个人才,是曹操想要但是却没有得到的人才,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为什么曹操

  • 明朝内阁和司礼监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内廷有两个比较特殊的机构,一个是内阁另一个是司礼监。相信看过以明朝为背景的小说,或者影视剧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这两个地方。对于皇帝来说,内阁和司礼监就是他的左膀右臂,虽然司礼监是一个宦官机构,但一度拥有非常大的权利,他们和内阁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左右着明朝的命脉。对于皇帝来说,如何能平衡双方势

  • 古代明朝三大才子是谁?为什么四大才子都不在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到四大才子,很多人可能首先都会想到“江南四大才子”,这个称呼只是影视剧里面的人物合称,而如果在历史上,那就是明朝时期的“吴中四才子”,即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虽然说现如今,他们这四大才子的名气可能要更高,但其实在历史上,这四大才子却远不如另

  • 李治只是李世民第九子,为何他能被立为皇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皇帝立储是他一生中唯二重要的事情,一般立储都会遵循立长不立幼的原则,这也是根据前人经验所得,当然并非所有皇帝都会照做。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但他只是李世民第九子,为何却能成为皇太子呢?其实李治能成为储君有一定运气因素,因为李世民长子李承乾是因谋反被废为庶人,李治的几位大哥也都因各种原因死的死、

  • 清朝侍卫的刀为什么反着戴?究竟是有什么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影视剧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清宫里面的侍卫们,他们的刀的佩戴方式很奇怪,因为一般来说,都会把刀柄朝向前方,这样一来才更便于用手将刀抽出来,但是他们的刀却都是反着戴的,也就是刀柄是向后的,这个方向很显然是不能从前面将刀抽出来的,那为什么还要将刀这样戴着,反着戴刀不会很难抽出来吗?那既然如此,他们这

  • 清代哪些人能穿黄马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黄马褂是清代官服之一,根据清宫规定,只有四类人有资格穿黄马褂。在清代,“明黄”是皇帝的专用颜色,而皇室贵族和后宫妃子只能用“深黄”,平民只能穿“杏黄”。所以,“明黄”的高贵程度可想而知,黄马褂的颜色就是&

  • 关羽之女最后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孙权曾向关羽提亲,希望能让关羽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也算让双方同盟关系更加紧密。不过关羽得知孙权用意后却大发雷霆,丝毫不给面子的拒绝了此事,甚至还羞辱了孙权。关羽为何会如此恼怒呢?《三国演义》中,对于关羽女儿关氏的记载很少,想多读者都对她的事迹感到好奇,关氏最后嫁给了谁,她的结局又是如何?今天就借此

  • 司马炎有二十多个儿子,为什最终传位给白痴司马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终结了三国,重新建立起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可以说初期的司马炎也还算是励精图治。只不过后期却变得骄奢淫逸,完全没有一代雄主的风范。而且尤其是在继承人这件事情上,司马炎明明有不少儿子,但是却偏偏选中了历史上被认为是白痴皇帝的司马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司马炎会选中司马衷?司

  • 袁绍为什么不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对他没有用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是曹操人生中一件标志性的非常重要的事情,也让很多人认识到了一代枭雄曹操的人生。不过其实在曹操之前,袁绍的势力更大,他其实也完全可以像曹操这样做,然而他却并没有这样做,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要说,这件事情对曹操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是袁绍的话,就没有任何用处了呢?这两个人之间

  • 赵构为什么不能给岳飞罢官,而是一定要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对于宋高宗赵构来说,岳飞虽然是可能会影响到他的皇位的人,因为一旦岳飞迎回二圣,那么自己的皇帝之位就保不住了,因此才紧急将他召回来,才有了后面杀岳飞的事情。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岳飞之所以会产生威胁,不过是因为他带兵打仗,那既然这样,为什么一定要杀了他,只是将他罢官不也可以是同样的效果吗?究竟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