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侯惇和张辽谁武艺高,双方战绩对比

夏侯惇和张辽谁武艺高,双方战绩对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78 更新时间:2024/2/5 7:16:11

今天的三国历史时间,我们准备把夏侯惇和张辽拿出来做一番比较。有网友好奇,论武艺究竟是夏侯惇厉害,还是张辽更胜一筹。演义中,夏侯惇和张辽都是勇武大将,不过论成就,张辽会更加突出一些,毕竟是曾威震江东的人物。但想要客观评价,还是要拿战绩说话,下面就跟大家做个简单的分析,看看夏侯惇和张辽各自实战的表现如何,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就别错过啦。

1、夏侯惇和张辽交手

其实夏侯惇和张辽是有过直接交锋的。那就是在《三国演义》第十一回的濮阳之战中。曹操父亲在徐州遇难,曹操迁怒于陶谦,率领主力部队全军挂孝去攻打徐州,但吕布却趁虚袭取其后方的兖州,曹操后路遭袭,只得退兵回救,与吕布在濮阳城外展开一场大战。

两阵对圆,吕布命麾下“八健将”之一的臧霸出阵搦战,曹军阵中乐进出马迎敌,“两马相交,双枪齐举。战到三十余合,胜负不分”。这时曹军猛将夏侯惇挺枪跃马,出阵助战,“吕布阵上张辽截住厮杀”。

虽然原著中没有详述具体的回合数和战斗结果,但后文中有“恼得吕布性起,挺戟骤马,冲出阵来”的描写。我们知道,在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末期,曹操率部追击撤退的董卓大军,在荥阳遇到吕布的阻截,夏侯惇“挺枪跃马,直取吕布”,但“战不数合”,夏侯惇就抵挡不住了,“飞马回阵”,他曾经是吕布的手下败将。我们分析,如果濮阳城下张辽与夏侯惇的厮杀中,如果张辽能够占据上风,吕布是决不会“恼得性起”,亲自挺戟出战的。正是因为在战斗中,张辽毫无胜算,在场面上丝毫不占上风,使得吕布非常不高兴,不愿意看到夏侯惇这个手下败将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所以忿怒之下,亲自横戟杀上阵来,把夏侯惇和乐进全都吓跑了。

从张辽和夏侯惇的这场直接交锋中,我们可以肯定,张辽的武力值不可能在夏侯惇之上。

2、战绩对比

在夏侯惇的戎马生涯中,一共斩杀过三名敌将:荥阳之战,“不数合”枪挑董卓麾下战将徐荣;寿春之战,“战不三合”刺死袁术麾下大将桥蕤;徐州之战,右眼中箭的情况下“拨矢吞睛”,奋勇冲上去一枪将吕布麾下“八健将”之一的曹性刺于马下。

张辽的战斗生涯中,也斩杀过三名敌将;乌巢之战中,突袭斩杀袁绍麾下战将蒋奇;邯郸之战中,“战不三合”击退沮鹄,再追射其于马下;白狼山之战,张辽率军突阵,“拍马斩蹋顿于马下”。除此之外,在赤壁之战中,张辽还射伤过东吴老将黄盖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夏侯惇的三次斩获全都靠的是挺枪近战,而张辽的战绩中有一个是靠突袭(蒋奇),两个是靠弓箭(射死沮鹄,射伤黄盖)。也就是说,如果是在两军阵前堂堂正正地对打,夏侯惇的伤害率要高于张辽,而张辽的箭术要比夏侯惇更好。

3、战斗含金量

战斗含金量是由对阵厮杀的对手武力值高低来决定的。咱们来看看夏侯惇和张辽在各自的戎马生涯中都遇到过哪些强大的敌人。

夏侯惇遇到武力值比较强悍的敌人有:吕布(对阵四次,直接交锋三次,两次是单挑,一次是围殴)、关羽(下邳诈败、土山阻截、黄河渡口追击)、赵云(博望坡赵云诱敌)、张辽(濮阳城外)、高顺(徐州城外,四五十合击败之)。

张辽遇到的战斗力比较强悍的敌人有:夏侯惇(濮阳之战)、文丑(被射掉盔缨,射倒战马)、张郃(官渡之战,四五十合平手)、张飞(葫芦口伏击战中,张辽、徐晃、许褚三人围殴)、太史慈(合肥之战,七八十合平手)、凌统(濡须口之战,五十合平手)。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夏侯惇遇到过的强敌更多,经历过的战斗含金量也要高于张辽。夏侯惇曾经击败过吕布麾下第一大将高顺,而张辽遇到比自己武力高一阶的敌人时表现比较狼狈。但我们也注意到,夏侯惇在右眼中箭失明以后就再无斩获,这次受伤对他进攻能力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我们将三分时代的武将分成几个层次:吕布属于最高一级“无敌猛将”,蜀汉五虎、颜良、文丑、典韦、许褚这九位属于“超级猛将”,比其他武将要高一层次;随后是“强一流猛将”,这些武将在奋力搏杀的状态下具备与“超级猛将”在一定回合内战平的实力,这一部分人包括庞德、徐晃、曹彰、夏侯惇等;再低半个阶层的是“中一流猛将”,类似于张辽、张郃、孙策、太史慈、夏侯渊、魏延等。

结论:以夏侯惇的武力值,未盲之时,武力值正处于巅峰期,属于“强一流猛将”,要比张辽这种“中一流猛将”的武力值高出半个层次,若与张辽对战,应该在六七十合后占据上风,张辽则没有取胜的希望。夏侯惇右眼失盲后,杀伤力锐减,降半个档次成为“中一流”猛将,但根据他“肉坦”防御力强大的特性,张辽也没有办法拿下他,百合之内将难分胜负。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毓昌为何会被知县毒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论奇案,总能在清朝找到不少案例。也可能是清朝距离我们比较近,所以相关记载比较全。那这次我们准备跟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嘉庆年间的冤案,进士李毓昌竟然被一名小小的知县毒杀,此案直接惊动了嘉庆皇帝。李毓昌品学兼优,23岁中恩科举人,37岁中戊辰科进士。但就在李毓昌上任没几天后,他却被王伸汉给杀毒,现场还被伪造

  • 曹操最想得到的六个人才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说曹操有什么特点,那么爱才一定是其中一项,曹操喜爱人才,想要得到的人才也是非常多的,而且曹操的手下的确也是聚集了众多的人才,他们也都是曹操成功路上非常重要的助力。但是,也不可能所有的人才都能够进入曹操的麾下,历史上就有这样六个人才,是曹操想要但是却没有得到的人才,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为什么曹操

  • 明朝内阁和司礼监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内廷有两个比较特殊的机构,一个是内阁另一个是司礼监。相信看过以明朝为背景的小说,或者影视剧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这两个地方。对于皇帝来说,内阁和司礼监就是他的左膀右臂,虽然司礼监是一个宦官机构,但一度拥有非常大的权利,他们和内阁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左右着明朝的命脉。对于皇帝来说,如何能平衡双方势

  • 古代明朝三大才子是谁?为什么四大才子都不在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到四大才子,很多人可能首先都会想到“江南四大才子”,这个称呼只是影视剧里面的人物合称,而如果在历史上,那就是明朝时期的“吴中四才子”,即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虽然说现如今,他们这四大才子的名气可能要更高,但其实在历史上,这四大才子却远不如另

  • 李治只是李世民第九子,为何他能被立为皇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皇帝立储是他一生中唯二重要的事情,一般立储都会遵循立长不立幼的原则,这也是根据前人经验所得,当然并非所有皇帝都会照做。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但他只是李世民第九子,为何却能成为皇太子呢?其实李治能成为储君有一定运气因素,因为李世民长子李承乾是因谋反被废为庶人,李治的几位大哥也都因各种原因死的死、

  • 清朝侍卫的刀为什么反着戴?究竟是有什么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影视剧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清宫里面的侍卫们,他们的刀的佩戴方式很奇怪,因为一般来说,都会把刀柄朝向前方,这样一来才更便于用手将刀抽出来,但是他们的刀却都是反着戴的,也就是刀柄是向后的,这个方向很显然是不能从前面将刀抽出来的,那为什么还要将刀这样戴着,反着戴刀不会很难抽出来吗?那既然如此,他们这

  • 清代哪些人能穿黄马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黄马褂是清代官服之一,根据清宫规定,只有四类人有资格穿黄马褂。在清代,“明黄”是皇帝的专用颜色,而皇室贵族和后宫妃子只能用“深黄”,平民只能穿“杏黄”。所以,“明黄”的高贵程度可想而知,黄马褂的颜色就是&

  • 关羽之女最后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孙权曾向关羽提亲,希望能让关羽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也算让双方同盟关系更加紧密。不过关羽得知孙权用意后却大发雷霆,丝毫不给面子的拒绝了此事,甚至还羞辱了孙权。关羽为何会如此恼怒呢?《三国演义》中,对于关羽女儿关氏的记载很少,想多读者都对她的事迹感到好奇,关氏最后嫁给了谁,她的结局又是如何?今天就借此

  • 司马炎有二十多个儿子,为什最终传位给白痴司马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炎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终结了三国,重新建立起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可以说初期的司马炎也还算是励精图治。只不过后期却变得骄奢淫逸,完全没有一代雄主的风范。而且尤其是在继承人这件事情上,司马炎明明有不少儿子,但是却偏偏选中了历史上被认为是白痴皇帝的司马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司马炎会选中司马衷?司

  • 袁绍为什么不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对他没有用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是曹操人生中一件标志性的非常重要的事情,也让很多人认识到了一代枭雄曹操的人生。不过其实在曹操之前,袁绍的势力更大,他其实也完全可以像曹操这样做,然而他却并没有这样做,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要说,这件事情对曹操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是袁绍的话,就没有任何用处了呢?这两个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