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绍为什么不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对他没有用处?

袁绍为什么不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对他没有用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481 更新时间:2024/1/17 16:04:59

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是曹操人生中一件标志性的非常重要的事情,也让很多人认识到了一代枭雄曹操的人生。不过其实在曹操之前,袁绍的势力更大,他其实也完全可以像曹操这样做,然而他却并没有这样做,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要说,这件事情对曹操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是袁绍的话,就没有任何用处了呢?这两个人之间究竟有什么差别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东汉末年,随着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方豪族势力逐渐壮大、纷纷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加之当时的中枢朝廷正处于宦官、外戚和世家反复权力拉锯之中,政治黑暗、皇权虚弱,对地方掌控力下降,从而造成了群雄割据、流民四起的动乱景象。

因天下大旱、颗粒无收,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们在巨鹿人张角的率领下揭竿而起,因他们头扎黄巾,因此史称“黄巾之乱”。黄巾军起义对东汉朝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平息叛乱的过程中,各地拥兵自重的迹象更加明显,最终出现了起义失败、军阀割据,汉朝衰微的局面。后来,大将军何进与宦官十常侍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最终招致外兵入京的举动,并相继引发董卓、曹操等人挟持皇帝、操控百官的现象。然而,相较于后来曹操成功地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对朝局的控制却始终乏力,这是为什么呢?

1、汉室秩序的差异

董卓进京是因为受到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所召,准备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此举导致何进与宦官之间的矛盾彻底公开化,且再无回旋余地,并最终促使十常侍诱杀何进。然而何进虽死,包括袁隗、袁绍、袁术在内,以汝南袁氏为核心的世家子弟却依旧控制着京畿朝局和军队,并迅速剿灭了宦官势力。换言之,当董卓以武力进入洛阳之时,其所面对的是一个汉室秩序尚且完备的官僚机器。即便后来董卓迅速收拢了京畿周边和应召前来的其他外兵,也依然缺乏彻底打乱原有秩序的实力。

相较于董卓,曹操迎接汉献帝之时,汉室历经数次劫难,甚至皇帝本身就处于逃亡途中,朝不保夕。至于献帝刘协身边的董承、韩暹、杨奉等人也各怀鬼胎,并不受天子完全信赖。在天子的昭告之下,曹操迎接汉献帝,并且重塑朝纲,结束了先前朝堂混乱的局面,算得上是上承天心、下应民意,符合多数人的长远利益。当然,如果细化到曹操的具体措施层面,那就另当别论了。但至少相较于董卓,曹操所面对的“既得利益集团”阻力要小得多。

2、双方家世背景的差异

除了把持朝政所面临的阻力不同以外,董卓与曹操的家世背景也导致他们在天下士林心目中的形象差异。董卓成长于凉州,自幼行事豪放,作战粗猛有谋、力建战功,在征讨羌人的大小百余战中逐渐聚集了一股自己的势力。他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在汉朝西北地区脉络甚广。然而即便如此,以边地武人身份入仕的董卓并不为天下士族所容纳,加上他权倾朝野后控制朝堂的行为,很容易招致大臣们的反感和厌恶。此后,董卓一方面倒行逆施、自绝于人,另一方面却又为了巩固权势而拉拢收买大臣,然而效果不佳。由此可见,董卓的出身和品行在士族子弟中是多么的不得人心。后来关东袁绍、袁术等人起兵讨伐董卓,他对中原人士就更加不信任了,愈加倚重于凉州、并州等边地人士。

相较而言,曹操中州名士的身份显然更方便与人打交道,而他迁都、立宗庙社稷等举措本身就起到了巩固朝局、稳定天下的作用,自然吸引了包括颍川、河东等中原士子的投奔效力。虽说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汉相曹参之后)的养子,然而即便是颍川陈氏、汝南袁氏等顶级名门也都曾与宦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袁氏宗族成员袁赦甚至位列中常侍。更何况从利益角度来说,曹操的行事风格更符合世家士族们的利益。

3、政治素养和个人能力的差距

受制于现有的朝廷结构,以及世家士族对自己的排斥,董卓并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嫡系安插在中枢要职上,进而导致恩信未施、大臣不附的局面。同时武人出身的董卓,身边除了李儒一人外,再无可堪一用的谋士,其自身又未能从边地军阀转变为中枢权臣,这或许正是董卓屡屡对朝臣拉拢的缘由所在。如此恶性循环,最终难免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至于曹操,在他迎接献帝的时候,朝臣天子可谓是穷途末路,并无足够强劲的力量和曹操对抗。另外,曹操凭借麾下忠心将士以及原有的文臣班子迅速充实至朝堂公卿各处,能够凭借武力和政令霸府治事,也是董卓所不能及的。

另外,作为武人出身的董卓,他甚至未能妥善处理好麾下凉、并两大派系之间的纷争。自董卓进京之后,很快收编了洛阳周边驻军,唯有并州刺史丁原实力犹在,且公然与董卓叫板,直至董卓拉拢吕布刺杀了丁原,并州军随即遭到兼并。只是伴随着董卓与吕布的走近,凉州和并州相互之间却愈发不顺眼了。前者嫉妒董卓对吕布的宠信,后者同样对凉州人的阴狠感到不服。双方彼此猜忌,以至于影响到了战局。后来董卓与吕布失和,双方势同水火,吕布也就顺势倒向了同为并州人的王允(太原王氏)一方了。最终吕布诛杀董卓,凉州军团很快也开始清洗军中的并州人数,双方火并。

综上所述,基于董卓、曹操两个人的家世背景、政治素养和个人才能的不同,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汉室现存秩序的差异,二人把持朝政的难度和阻力也大不相同。中州名士曹操(曾得过许邵评语)既能获得世家士族的支持,又能够凭借麾下文臣猛将做到令行禁止,从而完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目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赵构为什么不能给岳飞罢官,而是一定要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对于宋高宗赵构来说,岳飞虽然是可能会影响到他的皇位的人,因为一旦岳飞迎回二圣,那么自己的皇帝之位就保不住了,因此才紧急将他召回来,才有了后面杀岳飞的事情。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岳飞之所以会产生威胁,不过是因为他带兵打仗,那既然这样,为什么一定要杀了他,只是将他罢官不也可以是同样的效果吗?究竟为什么

  • 历史上秦始皇后妃为什么没有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根据《史记》上的记载,秦始皇有20多个儿子,10个女儿,而且有可能这还不是秦始皇的全部子女。其中记载比较详细的只有扶苏和胡亥,不过更加令人感到奇怪的一件事是,史籍中并没有记录有关秦始皇后妃的信息,甚至连一个人名都找不到。秦始皇自称“始皇帝”,有皇帝肯定就会有皇后,不过秦始皇却

  • 史上最失败的托孤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托孤大臣不少,而很多人印象中的托孤大臣,都是非常忠于皇帝忠于王朝的,在老皇帝死后,尽心尽力的辅佐新皇帝。这样的臣子自然是不少,而且是王朝路上的助力,但是却也有很多失败的托孤,比如历史上刘裕的托孤,点了四位大臣作为托孤大臣,但是他绝对想不到的就是,自己前脚刚死,后脚小皇帝就被这四个大臣给杀掉了

  • 李广未能封侯是运气不好吗,暴露哪些弱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李广是西汉非常重要的将领,他曾多次参与抵抗匈奴的战役,并且立下诸多战功。不过从李广的一生来看,他也留下过不少遗憾,最被人熟知的一件事就是李广一生都未能封侯,而且最后还因羞愧自杀。李广功勋卓越,未能封侯是不是运气不好呢?其实是有一定运气方面的原因,不过李广行军指挥的确也有他的不足之处。看待李广,还

  • 刘禅诸葛亮真的情同父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在在很多影视剧当中,诸葛亮和刘禅虽然不是亲父子,但是关系却可以说是很好的,刘禅非常尊重诸葛亮,甚至把他当做自己的父亲一样尊重。诸葛亮对蜀汉的确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终其一生都在为蜀汉拼搏,而刘备又很看重诸葛亮,似乎刘禅这样对待诸葛亮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种情况真的就是真实的情况吗?真实历史上的刘禅和诸葛

  • 来俊臣审犯人有多恐怖,九大酷刑个个残忍至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来俊臣是唐朝武则天时期酷吏,其残忍的审案手段,也是让他在历史上所有酷吏中排至前列。来俊臣年少便反复无常,展露出了凶狠险恶的一面。来俊臣曾因为犯奸盗罪入狱,但后来他却因为一封举报信得到武则天的重用,武则天会把各种案件交由他来办理。来俊臣本身就有前科,让他这种身心不健康的人办案简直就是一场噩梦,他会用各

  • 孙权面对张辽怎么活下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逍遥津之战曹魏将领张辽一战成名,当时张辽仅用7000士兵,两次攻破东吴10万大军,此役堪称奇迹。后来,张辽分兵毁桥,差点活捉孙权,东吴这边要不是凌统拼死户主,可能孙权就成曹魏的俘虏了。逍遥津之战让我们记住了张辽,而吴军虽然战败,但也有发挥出色的人物,例如凌统便是其中之一。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下这场战役,

  • 关羽败走麦城路过马超封地,为何马超不发兵救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败走麦城,是关羽生平的最后一件事情,这样一位后世人敬仰的武圣,在这件事情之后,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被东吴所杀。而对于关羽生前在败走麦城之际,很多人却也存在很多疑问。关羽当时路过了马超的封地,马超和关羽同为蜀汉大将,为什么当时马超没有出手相救呢?马超当时在做什么,关羽路过他的封地,他为什么没有去

  • 秦始皇将扶苏派往边关,到底是抛弃还是庇护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长子扶苏为人宽厚仁慈,敢于直谏。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扶苏多次上书,劝谏秦始皇。但秦始皇依旧一意孤行,还下令将扶苏派往上郡,让他协助蒙恬修建长城。很多人认为秦始皇此举是抛弃了扶苏,其实不然,始皇帝实则是在庇护扶苏。如果秦始皇真的弃用扶苏,只要将他软禁起来即可,干嘛还要把他发配到自己最忠诚的将

  • 西夏如何被灭的?北宋使用了什么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两宋时期,这是我国封建历史上军事力量最为薄弱的一段时期。秦朝的虎狼之师可以踏平中原土地,一统六国的汉朝的军队可以开疆拓土,沉重打击匈奴。唐朝的军队可以将通过战争让周围的国家俯首称臣。明朝的明朝的军队可以将北方少数民族以及日本倭寇打得溃不成军。只有宋朝军队,夺不回燕云十六州,夺不回河西走廊,消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