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庶的母亲死后,为何他不再去找刘备?

徐庶的母亲死后,为何他不再去找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443 更新时间:2024/1/27 21:16:21

徐庶原本是跟随刘备的,但是后来被曹操以母亲相威胁,这才离开了刘备,归入曹操。这段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徐庶离开了刘备,如果真的只是因为母亲的关系,那么后来母亲死后,曹操手里已经没有了能够困住徐庶的理由,那徐庶为什么却不会去找刘备呢?徐庶离开刘备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他不再跟随刘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徐庶和刘备这两人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正史中并无徐庶列传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想从《三国志》中去探寻徐庶这个人物,却发现正史《三国志》中,竟然没有这位足智多谋的人物列传。仅仅出现的两次身影,也是在《诸葛亮传》等。但裴松之的引注《魏略》中,却提到了徐庶,其结局在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情况时,感叹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意思是,魏国人才这么多吗?为什么徐庶和石韬都不被重用。可见,徐庶在魏国官场并不如意,并没有得到重用,也就不会有什么建树,无从列传了。

这也让我们意识到一点,从没有详细加载的正史中,却分析“徐庶在母亲自杀而死后,他为何没有再次投奔刘备?”是非常难的。加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本来就有出入,如果混杂分析,甚至可能得出错误结论。那么,我们就从《三国演义》角度入手分析。

2、《三国演义》中徐庶的性格特点

“三国”是一个乱世,乱世中的人性是最脆弱的。杀妻弑子、骨肉相残,甚至食人肉、饮人血,这种有悖人伦的事情,层出不穷!但徐庶却让我们看到乱世之下,文人得以安放的任性微光!

第一:忠。徐庶是在什么情况下投奔刘备的呢?刘备以汉王室皇亲自名,且宣扬信义。但那时刘备被曹操击败而南逃,投奔刘表,驻守新野,势力非常之微弱,可谓前途未卜。徐庶正是此时,和石韬一起,也南下去追寻刘备。可见徐庶本身有非常的“忠”国思想。

第二:孝。《演义》中,徐庶出场是非常厉害的,破八门金锁阵、轻易击败曹仁大军。曹操谋士程昱知道徐庶是孝子,就捉走徐庶母亲,模仿徐母字迹召徐庶来许都。徐庶为保母亲姓名,只得去了曹营。可见,徐庶不仅非常孝敬,而且“孝”名远播。

第三:义。徐庶母亲看到徐庶因为自己离开刘备而来到曹营,不知道是曹操设计,于是大骂徐庶不忠不孝、弃明投暗,不久即自缢身亡。此处,需要有个概念上的认识,即徐庶和母亲都不知道是曹操设计诓骗他们。徐庶觉得母亲是因自己“弃暗投明”而死,因此痛苦不已。即便是自命为“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准备大展宏图的他,在曹营从此也不再为曹操献一计。

可见,《三国演义》中,短短笔墨把徐庶塑造成为“忠”“孝”“义”式的人物,这样一个人物,最注重的是“名”,即自己的名节,他怎么可能像五代时的冯道一样,多次唤投君主,多次择不同的树而栖呢?

3、徐庶是怎么死的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表病死,次子刘琮接领荆州,派遣使者请求投降曹操。时徐庶与刘备屯于樊城,听闻此事后,刘备率众南行,徐庶带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亡,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军所掳,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

延康元年(220年)徐庶以徐福之名列入曹丕的劝进表。

黄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郡守、典农校尉)官职都不太高,于是感叹道:“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

几年后,徐庶病死,有碑存于彭城。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姚广孝为什么要帮朱棣却又什么都不要?他到底图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姚广孝可以说是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直到最后当上皇帝的这段过程中,帮助朱棣很多的一个人了,姚广孝是和尚,也被称为黑衣宰相,但是世间之人卷入这样的纷争中,有些是为了名,有些是为了利,如果说姚广孝是想要从中获取什么名利的话,也说得过去,但是姚广孝帮助朱棣夺得皇位,最终却是什么都没要,这究竟是为什么?那姚

  • 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如果换成关羽能否突出重围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最出名的一战,便是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最终救下幼主阿斗。虽然这个故事是演义中虚构出来的,但也突然出了赵云的机智与勇猛。如果是把赵云换成关羽,以关二爷的身手最后能否突出重围呢?其实关羽也经历过几次突围战,但战绩并不出彩。那今天就准备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关羽几次面对突围,最后都是如何解围的。要是感兴趣

  • 为什么尉迟恭是玄武门之变最大的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尉迟恭,作为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门神之一,他在历史上也是很厉害的,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自己夺得太子之位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尉迟恭就是玄武门之变当中的最大的一个功臣了。只不过,尉迟恭究竟做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被认为是最大的功臣呢?既然尉迟恭劳苦功高,为什么后期却会被李世民所冷落呢?这中

  • 刘黑闼是被谁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刘黑闼是隋朝末年起义军领袖,他年少便与窦建德结交,两人关系十分要好。后来刘黑闼加入瓦岗军,等李密被击败后,刘黑闼回到河北,依附窦建德。此后刘黑闼便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他带领窦建德旧将起兵,期间多次和唐军作战,起先双方互有胜负,不过唐军更加壮大。最后刘黑闼被李世民击败,但死于李建成之手。刘黑闼究竟是

  • 大禹手上的叉子真的能治水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属于农耕文明,治理国家和国库开销大多数都是需要依靠着老百姓的农赋收入的,如果常见的风调雨顺,那是能够创造盛世的。可若是遇上旱涝天灾那便只会害得百姓流离失所。而想要调节旱涝问题带来的影响,就要注重水利建设,所以凡是兴水利的时代,天下便能相对安稳。要论中国历史上治水第一人则非大禹莫属,

  • 三国后期,蜀国有谁能与张郃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是蜀国鼎盛期,能和张郃一战的将领有不少,而且都不虚张郃。不过到了三国后期,关羽、张飞都不在了,赵云也是年事已高,蜀国还剩谁能与张郃对阵呢?其实张郃非常有实力,后期也是在魏国熬成了一员大将,地位显赫。诸葛亮北伐期间,张郃是他的主要对手之一。虽然张郃最后死于蜀军之手,但有司马懿故意陷害之嫌,据记载&

  •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慈禧为什么没有废掉光绪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戊戌变法作为清朝末期,清政府实行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政治改革,虽然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变法对于历史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而当时,支持戊戌变法的光绪皇帝,与反对派的首要人物慈禧太后,对变法当然是持有不同的意见的。而且慈禧原本就想要将光绪皇帝废黜,换成另一个人,人选已经都找好了,但是为什么戊戌变法失败

  • 崇祯帝为何甘愿将自己吊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知已无力回天,便和王承恩登上煤山。后来崇祯帝亲手杀了昭仁公主,将长平公主重伤,还逼张皇后自尽,最后崇祯帝流着泪吊死于煤山。当然,崇祯帝这样做,完全是担心自己家人落入敌人手中,会遭受更惨烈的对待。不过崇祯帝一定要选择这条路不可吗?或许有人不理解,他为什么不向南边转移,而是要寻短

  • 诸葛亮为何攻不下陈仓?数万大军拿不下一千守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陈仓这个名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了吧,这说的是韩信攻下陈仓的事件。而时间来到三国时期,同样还是这个陈仓,诸葛亮却始终无法攻下,而且诸葛亮是用数万大军来对抗只有一千守军的陈仓,竟然一直都没有拿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陈仓有什么

  • 金国愿意归还中原,为何宋高宗却不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又分为南宋和北宋,而这两个时期的分界事件,就是靖康之耻了。金国占领了中原地区,还将宋朝王室掳走,从此开启了南宋时期。因此,被占领的中原对于宋朝来说,一直都是想要收复回来的失地。但是曾经金国想要主动将占领的中原地区归还,却被宋高宗拒绝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宋高宗为何拒绝金国归还中原,这其中又有什么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