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姚广孝为什么要帮朱棣却又什么都不要?他到底图什么?

姚广孝为什么要帮朱棣却又什么都不要?他到底图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209 更新时间:2024/1/20 10:51:50

姚广孝可以说是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直到最后当上皇帝的这段过程中,帮助朱棣很多的一个人了,姚广孝是和尚,也被称为黑衣宰相,但是世间之人卷入这样的纷争中,有些是为了名,有些是为了利,如果说姚广孝是想要从中获取什么名利的话,也说得过去,但是姚广孝帮助朱棣夺得皇位,最终却是什么都没要,这究竟是为什么?那姚广孝究竟图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帮助朱棣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场靖难之役,几乎改变明朝的命运齿轮,朱元璋费尽心思为孙子建文帝布置好的江山,却让朱棣捡了个大漏。有人说这场战争是朱棣和朱允炆两个人之间的较量,赌注则是大明的江山。但其实这个说法又不尽恰当,因为从某种角度来看,朱棣和朱允炆都只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而弈棋的人,则是最后真正的赢家,一个其智近妖的和尚。

1、江南才子,遁入空门

江苏自古就是物华天宝之地,特别是明代,更是才子佳人辈出。姚广孝也是自幼在这种江南的诗书氛围中成长起来。“工诗善书,精于儒学”的他,虽然出身医学世家,却对悬壶济世没有半分兴趣。整日里拜访名士,广交四方好友,谈诗论经。父母虽然盼他继承家业,却也管不住姚广孝这颗并不安分的心。

1348年,苏州城内出现了小小的轰动,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一件事,姚家14岁的大公子跑到妙智庵出家了。姚家世代行医,广布善道,姚广孝又是当时苏州小有名气的少年才子。然而这位前途无量的公子哥,却突然看透红尘,出家为僧,自是让旁人无法理解。

2、云游四方,野心初漏

如果说僧人应该呆在寺院中诵经念佛,那姚广孝绝对又是一个另类。自出家之后,法号道衍的姚广孝就没在妙智庵中安分的待过一天。他取了袈裟,带上禅杖,就告别住持,说要云游天下。姚广孝走遍了山南水北,拜访四方高人,不仅求教儒道释之学,还跟随道士席应真学习兵法。席应真也看出了,这个僧人,想要的不仅仅是佛法道学,他有更大的野心。

在游历嵩山时,姚广孝偶遇了一位叫袁珙的相士。袁珙打量了姚广孝许久,说出了一句影响姚广孝一生的话“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袁珙认为眼前的和尚就是下一个刘秉忠,那刘秉忠何许人也?也是元代的一位僧人,更是元世祖忽必烈身边的智囊,曾以布衣身份参议军政大事。姚广孝笑了,这个世间,终于有一个能够看透自己真正想法的知己。

3、布局人生,选定目标

1375年,朱元璋下旨征召精通儒学的僧官,虽然姚广孝应诏而来,却与僧官一职失之交臂。直到5年后,姚广孝才进入天界寺,谋得了一个职位。这一次的小小的波澜,也让姚广孝明白了一个道理,高高在上的朱元璋,并不是自己的理想目标,应该寻找一位更加合适的人选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而这个最合适的人选,就是燕王朱棣。1382年,因为马皇后病逝这一契机,作为负责诵经祈福的高僧,姚广孝遇到了前来奔丧的朱棣,这是一次影响明朝历史的会面,两个野心家,一见如故。在国丧之后,朱棣向朱元璋提了一个并不过分的要求,他要姚广孝跟自己回北平。

4、幕后谋士,推动靖难

到了北平的姚广孝对其他人来说,还是一个和尚。但对于朱棣来说,姚广孝是最能看透这个天下的奇才。每每夜间的燕王府灯火通明的时候,下人们都知道那是燕王和道衍高僧在“论道”。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这位被朱元璋倾注全部心血培养起来的接班人,一登基就开始了自己的帝王权谋。朱允炆的削藩之策雷厉风行,一些藩王接连获罪,被废除藩国,甚至被逼自尽,其他藩王也是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自己成为下一次削藩的牺牲品。

朱棣赶紧招来姚广孝,问他应该如何自保。姚广孝的回答却让朱棣始料未及,“起兵造反”四个字让朱棣觉得自己虽然一直相信姚广孝是大才,却还是低估了这个和尚的真实城府。“当今朝廷深得民心,造反如何会有胜算?”“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朱棣和方孝孺四目相对,双方心中的答案都应该很明了了。姚广孝怕朱棣还有顾虑,便找来了自己的老朋友相士袁珙,给朱棣算了一卦,卦象不言而喻,朱棣不再犹豫,决定起兵。

5、运筹帷幄,首功之臣

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号称“奉天靖难”。姚广孝也第一次走到了台前,成为朱棣运筹帷幄的智囊谋士。在靖难之役中,姚广孝也真正让世人看到了他的无所不能。10月,南军主帅李景隆趁朱棣进攻大宁,率军围攻北平,姚广孝辅佐燕王世子朱高炽坚守城池,最终和朱棣内外夹攻大破南军。

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战争中,朱棣对姚广孝可谓是百依百顺。围攻济南三月没有成效,姚广孝去信一封“师老矣,请班师”,朱棣当即班师。而在朱棣打算暂时休整的时候,姚广孝又进言,让朱棣趁南京空虚,擒贼先擒王。最终朱棣率军攻克南京,一战功成。

6、和尚大臣,黑衣宰相

1402年,朱棣在南京继位称帝,对姚广孝也是大为封赏,礼遇有加。但是姚广孝却谢绝了朱棣赐给他的府邸、宫女,金银,还拒绝了朱棣让他蓄发还俗的恩赐。就这样,姚广孝依旧保持着和尚的身份,居住在寺庙之中,孑然一身。

但是这个和尚并没有安定下来,他也喜欢闹腾。他辅助太子监国,教导皇长孙。负责迁都事宜,修缮永乐大典。成为了永乐年间真正的朝廷栋梁,被誉为“黑衣宰相”。1418年,姚广孝在庆寿寺病逝,朱棣废朝两日,亲自为姚广孝撰写墓碑,还让姚广孝配享明祖庙的供奉。而以文臣身份进入明祖庙的,姚广孝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

7、淡泊名利,志在何方

一个人做一件事,一定是有所图。但是姚广孝,你很难说清楚,他到底在图什么。他撺掇朱棣起兵造反,将大明江山搅得天翻地覆,却在功成名就后,依然坚持当一个无欲无求的僧人,拒绝了高官厚禄。他不图权,不图利。

但他也并不是什么心怀苍生之辈,为了朱棣一人,他推动靖难之役,让天下黎民再一次在战火中饱受苦难。姚广孝自然也留不下什么好名声,看得出,他也不图名。

那姚广孝到底要什么?可能正如袁珙说的那样,他要成为第二个刘秉忠。姚广孝其智近妖,他的野心也近妖,把天下当作展示自己能力的一盘棋,把明朝的两代君王当作自己的赌注,把数十万将士当作自己的棋子。姚广孝想要的只是向自己证明自己,这是个真正做到博弈天下的野心家。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赵云七进七出救阿斗,如果换成关羽能否突出重围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最出名的一战,便是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最终救下幼主阿斗。虽然这个故事是演义中虚构出来的,但也突然出了赵云的机智与勇猛。如果是把赵云换成关羽,以关二爷的身手最后能否突出重围呢?其实关羽也经历过几次突围战,但战绩并不出彩。那今天就准备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关羽几次面对突围,最后都是如何解围的。要是感兴趣

  • 为什么尉迟恭是玄武门之变最大的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尉迟恭,作为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门神之一,他在历史上也是很厉害的,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自己夺得太子之位的过程中,很多人认为尉迟恭就是玄武门之变当中的最大的一个功臣了。只不过,尉迟恭究竟做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被认为是最大的功臣呢?既然尉迟恭劳苦功高,为什么后期却会被李世民所冷落呢?这中

  • 刘黑闼是被谁灭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刘黑闼是隋朝末年起义军领袖,他年少便与窦建德结交,两人关系十分要好。后来刘黑闼加入瓦岗军,等李密被击败后,刘黑闼回到河北,依附窦建德。此后刘黑闼便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他带领窦建德旧将起兵,期间多次和唐军作战,起先双方互有胜负,不过唐军更加壮大。最后刘黑闼被李世民击败,但死于李建成之手。刘黑闼究竟是

  • 大禹手上的叉子真的能治水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属于农耕文明,治理国家和国库开销大多数都是需要依靠着老百姓的农赋收入的,如果常见的风调雨顺,那是能够创造盛世的。可若是遇上旱涝天灾那便只会害得百姓流离失所。而想要调节旱涝问题带来的影响,就要注重水利建设,所以凡是兴水利的时代,天下便能相对安稳。要论中国历史上治水第一人则非大禹莫属,

  • 三国后期,蜀国有谁能与张郃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是蜀国鼎盛期,能和张郃一战的将领有不少,而且都不虚张郃。不过到了三国后期,关羽、张飞都不在了,赵云也是年事已高,蜀国还剩谁能与张郃对阵呢?其实张郃非常有实力,后期也是在魏国熬成了一员大将,地位显赫。诸葛亮北伐期间,张郃是他的主要对手之一。虽然张郃最后死于蜀军之手,但有司马懿故意陷害之嫌,据记载&

  •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慈禧为什么没有废掉光绪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戊戌变法作为清朝末期,清政府实行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政治改革,虽然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变法对于历史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而当时,支持戊戌变法的光绪皇帝,与反对派的首要人物慈禧太后,对变法当然是持有不同的意见的。而且慈禧原本就想要将光绪皇帝废黜,换成另一个人,人选已经都找好了,但是为什么戊戌变法失败

  • 崇祯帝为何甘愿将自己吊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知已无力回天,便和王承恩登上煤山。后来崇祯帝亲手杀了昭仁公主,将长平公主重伤,还逼张皇后自尽,最后崇祯帝流着泪吊死于煤山。当然,崇祯帝这样做,完全是担心自己家人落入敌人手中,会遭受更惨烈的对待。不过崇祯帝一定要选择这条路不可吗?或许有人不理解,他为什么不向南边转移,而是要寻短

  • 诸葛亮为何攻不下陈仓?数万大军拿不下一千守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陈仓这个名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了吧,这说的是韩信攻下陈仓的事件。而时间来到三国时期,同样还是这个陈仓,诸葛亮却始终无法攻下,而且诸葛亮是用数万大军来对抗只有一千守军的陈仓,竟然一直都没有拿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陈仓有什么

  • 金国愿意归还中原,为何宋高宗却不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又分为南宋和北宋,而这两个时期的分界事件,就是靖康之耻了。金国占领了中原地区,还将宋朝王室掳走,从此开启了南宋时期。因此,被占领的中原对于宋朝来说,一直都是想要收复回来的失地。但是曾经金国想要主动将占领的中原地区归还,却被宋高宗拒绝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宋高宗为何拒绝金国归还中原,这其中又有什么秘

  • 赵国如果不接受上党,能避免长平之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长平之战的起因,是源于赵国接受了上党郡,这才引来了秦国对赵国的攻击,而长平之战又让赵国元气大伤,灭亡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只看是什么时间了。而当时赵国其实本来也是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接受上党,另一种是选择不接受,赵国做出了第一种选择,得到了这样的结局,那么如果赵国做出第二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