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杨家将共有几人

历史上杨家将共有几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582 更新时间:2024/1/26 8:34:30

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宋朝初年,杨业和杨六郎保家卫国的事迹在当时便已传遍街头小巷,一直流传至今。不过后来经过各种演义,杨家七子各个都有了名气,而且除了男将,杨门女将也是美誉不断。那在历史上,杨家七子是真的吗?实际上,在北宋史上,真正能留下名字的只有四人。今天就准备趁此机会,跟大家讲讲杨家将的历史,了解其中的真相,要是感兴趣的话就千万别错过啦。

1、无敌杨业

杨业“善骑射”,年方弱冠时被北汉世祖刘崇赐姓刘,名继业 。刘继业“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宋太宗即位后,决心拔除北汉这根依附辽国的毒刺,彻底结束中原地区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完成统一大业,于是御驾亲征北汉。

刘继业多次与宋军交手,屡遭败绩,终于认清北宋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和民心所向的事实,力谏北汉第四帝刘继元反辽降宋。刘继元走投无路,终于降宋(另说:刘继元降,刘继业仍据称苦战。宋太宗令刘继元劝降,刘继业接信后北面拜泣,解甲降宋)。

宋太宗素闻刘继业英名,恢复其杨姓,改名杨业,并发挥其擅长边境作战特长,委任他担任代州(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知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负责抗击辽国。

宋太宗好了伤疤忘了疼,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再次大举攻辽。杨业担任副帅,协助主帅潘美督师北伐,连取云州、应州、寰州、朔州四州。后因战事不利,宋太宗诏令将四州百姓集体内迁,令潘美率部保护百姓。

此时,寰州被十余万辽军攻陷。杨业审时度势建议潘美等人逐次撤退,节节抗击追兵,保护三州百姓安全内迁。

这条良策遭到以王侁(shēn)为首的嫉贤妒能者的冷嘲热讽:“您统领数万精兵,却畏懦如此!……您素来号称杨无敌,现在遇到强敌却怯懦避战,莫非对朝廷起了二心?”

杨业被他们阴阳怪气的唱和激怒,决心率部死战明志,他请求潘美在陈家谷口安排布下口袋阵,自己充当诱饵聚歼追兵。

辽军探知杨业孤军深入,定计设伏,与杨业交战时故意步步败退。杨业中计被围困,死战突围。他平时“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他不忍心仅存的百余人部下全军覆没,含泪道:“你们都是有父母妻子的人,犯不上与我一起战死。你们赶紧逃命回去,把详情上报天子。”士卒们“皆感泣不肯去。”

杨业从寅时(凌晨三时至五时)与敌接触,苦战至巳时(上午9时至11时)。“领麾下兵阵于谷口”的王侁等人“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潘美无法制止,得知杨业中计战败后,立即率部后撤。

杨业依照原定计划率残部与辽军“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见谷口空无一人,杨业悲愤得“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次子杨延玉为保护父亲,战死沙场。侍卫们全部战死后,杨业如同负伤的雄狮锐不可当,后因战马重伤被摔落马下,“遂为契丹所擒。”杨业拒绝了辽国的威逼利诱,慷慨陈词:“皇上待我恩重如山,我本期望讨贼捍边回报皇恩。不料壮志难酬,被奸臣迫害,导致王师败绩,我还有什么脸苟且偷生!”于是,他"乃不食,三日死。”

2、战神六郎

杨业的长子杨延朗(后改名杨延昭),从小喜欢玩排兵布阵游戏,曾被父亲赞赏:“这孩子最像我!”长大后,杨延昭每战必随父亲驰骋疆场。在北伐军攻取四州期间,杨延昭担任先锋。他率部急攻朔州城时,手臂被流矢射穿,血流如注。他拔去箭头,愈战愈勇,终于攻取朔州。

杨业殉国后,杨延昭子承父业,被朝廷派往抗辽最前线遂城(宋辽界城)戍边。999年冬,辽军大举进攻遂城,“攻之甚急,长围数日”,打得遂城军民“众心危惧。”杨延昭临危不惧,令城内所有丁壮到城墙集合,分发兵甲器械,众志成城守城。恰逢滴水成冰季节,杨延昭令人连夜提水浇灌城墙。天明时,辽军发动攻击,却因水已被冻成坚冰“坚滑不可上,契丹遂溃去。”杨延昭不战而胜,缴获无数战利品,以战功升任莫州刺史。

宋真宗接见杨延昭询问边防事务,杨延昭对答如流,“帝甚悦”,指着他对诸王道:“杨延昭的父亲杨业是前朝名将,他统率军队镇守边塞,颇有其父风范,非常值得嘉奖!”

辽军于次年冬卷土重来。杨延昭派精兵在羊山(即杨山,今河北徐水西)西部设伏,自己率部从北面发起攻击,“且战且退”,将辽军引入包围圈,打得辽军损兵折将、哭爹喊娘大败而逃。宋真宗接到捷报,欣慰地对宰相说:“杨延昭在遥远的边地任职,凭忠心勇猛舍死忘生报效国家,对朝廷真是忠心耿耿啊!”

1004年,辽军大举伐宋。宋真宗被迫御驾亲征到澶渊(今河南濮阳)前线。杨延昭高瞻远瞩谏言:“辽军劳师远征至中原腹地,距北部边境千之遥,人困马乏,且抢劫的财物全部放在马上。臣建议朝廷诫勉各路军队,各自扼守住险要道路,即可聚歼敌兵!我军亦可趁胜追击,夺取幽州和易州等地!”宋真宗因忙于签订澶渊之盟,不予答复。杨延昭主动出击,“乃率兵抵辽境,破古城(今山西广灵西南),俘馘(fú guó:俘获斩杀)甚众。”

澶渊之盟和约签订后,杨延昭被朝廷“追叙守御之劳”,出任高阳关副都部署(辅佐都部署掌一路或数路军旅屯戍、营防守御之政令的高官)。他在屯所九年,因不通晓吏事,遂将军中所有文书与诉状交由小军官周正处理。周正趁机为非作歹,蒙骗杨延昭。宋真宗得知详情后,亲自对杨延昭进行诫勉谈话。

1014年,杨延昭病逝,终年57岁。

杨延昭一心报国,从不过问家事。他把因“英勇善战”而屡获的赏赐全部分给部下。他“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辽军被杨延昭打得心存畏惧,认定杨延昭是辽国克星。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宿(将星)主镇幽燕北方。所以,杨延昭被辽国视为六郎星下凡,被尊称为杨六郎。

3、文广筑城

杨文广,杨延昭之子。他随军征讨饥民起义后,凭借丰富的军事才能被范仲淹招致麾下抗击西夏。后“从狄青南征”,战功卓著。宋英宗因“文广,名将后,且有功”,提拔他为副都总管,镇守秦凤路(今陕西西部、宁夏南部和甘肃中部及南部)。

杨文广被上司韩琦派往离秦州(今甘肃天水市)西北约四百里的地方修筑U犊((bìlU)),用以防范西夏入侵和保护边民。他鉴于先前宋军修建城堡时,都会遭到西夏破毁,遂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策略。他派人四处扬言,将要修建喷珠城。西夏急忙派兵前往此地破坏,杨文广趁机率部急奔络城,全面部署防务。西夏扑空后,次日清晨赶到筚銮城,因宋军防守严密、严阵以待,“知不可犯而去。”

西夏因悻悻而去而贼心不死,写信威胁杨文广:“我军将回国禀报国主,发数万精骑赶走你们!”杨文广怒发冲冠,立即“遣将袭之,斩获甚众。”部下一头雾水,问他为何追击?杨文广豪气干云道:“这就叫先声夺人!此地为两国必争之地,如果让他们得了先手,我们就难以立足了!”

初战告捷,杨文广获得“诏书褒谕,赐袭衣、带、马”的奖励。其后,杨文广兜兜转转又回到爷爷和父亲战斗过的抗辽前线。1042年,辽兴宗见北宋屡败于西夏,趁火打劫要求宋廷割让方圆约一万平方公里的“晋阳及瓦桥以南十县。”宋仁宗急令富弼交涉,以增加"岁币"二十万(银十万,绢十万)换来和平。

杨文广得知辽国的无耻索求后,义愤填膺,向朝廷进献阵图及夺取幽燕地区的详细策略。可惜,在等待朝廷恢复期间,杨文广病逝,享年75岁。

4、佘老太君

折赛花,宋初名将折德扆(ShéDéyǐ)之女。她受父兄影响,从小习武修文,弓马娴熟,精通兵法,还将其婢女和仆人训练成武艺超群的战士,协助父兄镇守边关。15岁时,她被杨业迎娶,一起为北汉效力。北汉灭,杨业归宋,她举家随夫迁至京城开封。

她不仅是杨业的生活伴侣,更是联袂抗辽保国的夫妻搭档。她智勇双全,“用兵克敌”堪比后世亲手为丈夫擂鼓助阵大破金兵的韩世忠夫人梁红玉。

折赛花77岁时病逝,被杨家后人尊称为“郑国君太君夫人。”

佘太君与杨业育有七子,杨延玉战死沙场,杨延昭子承父业守边关,其余五子杨延浦、杨延训任供奉官(宋武官名),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均为殿直(宋武散官名)。

杨家将虽然仅有四人青史留名,但杨家父子夫妻抗敌保国的英勇事迹发生于北宋初期,至北宋中叶,已成为天下广为人知的英雄传说。

北宋因施行重文轻武国策,导致屡遭辽国和西夏痛殴,只能靠送岁币买来短暂和平,以至积贫积弱,最终被金国灭亡。中原遗民饱受外敌入侵,铁骑践踏,更加追思开国时浴血保家卫国的杨家将。在说书艺人和文人的共同努力下,至明朝,歌颂抗敌爱国的《杨家将演义》横空出世,把杨家将英雄群像镶嵌在历史画廊中,激励中华民族永远学习并铭记抗击外侮的英雄们!

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不崇敬英雄的民族是软脊梁的民族,崇洋媚外的民族更是注定被灭亡的民族!中国,过去,现在,将来,永远不缺乏为祖国挺身而出的英雄!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德宗赐李怀光免死金牌,李怀光为什么还要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李怀光是唐朝将领,朔方将军李嘉庆之子。李怀光早年跟随郭子仪,立有战功,唐德宗继位后,李怀光更是拜副元帅,册封连城郡王,其地位来到顶峰。不过此后发生了一件事,让李怀光萌生反叛之意。唐德宗打算给李怀光赐免死金牌,一般只有战功显赫之人才能有这样的待遇。不过李怀光非但没有高兴,反而担心起来,开始怀疑唐德宗的

  • 朱棣迁都北京真是为了天子守国门?其实他是出于私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很多朝代都有过迁都的举动,而迁都的原因和目的也都各不相同,历史上在后人看来非常霸气和壮阔的一次迁都,莫过于明朝时期朱棣迁都北京了,而且当时修建的皇宫,正是我们现如今看到的北京故宫。而朱棣当时迁都,说过自己身为天子,自然应该“天子守国门”,自己就应该到北京去守着大明朝,

  • 西夏皇帝是拓跋氏后人为什么姓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西夏是我国古代在西本地区建立的一个政权,而与西夏最经常一起提起的就是宋朝了。而西夏的皇帝姓李,诸如李元昊、李谅祚、李秉常、李乾顺等都是西夏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不过我们也知道,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一个政权,而李姓是汉姓,那为什么西夏皇帝都会姓李呢?西夏皇帝的李姓究竟是从何而来的,他们作为拓跋氏的后人,

  • 江充为什么敢陷害太子?会不会是有人授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巫蛊之祸作为汉武帝在位期间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汉武帝后半生中最被后世人当做污点的事件之一。汉武帝在巫蛊之祸中,害的自己的太子兵败自杀,皇后卫子夫也自杀,而根据后面的调查,这很明显就是一起针对太子的诬陷事件,江充诬陷太子,才导致了后面这一系列的事情。只是,为什么江充敢这样明目张胆的陷害太子,这些事情其

  • 宋朝科举制度的特点,让寒门也能出贵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唐宋这两个朝代可以说进行了很多改革,唐朝发展出了强盛的经济,并且确定科举制。而到了宋朝,科举制被更加重视,而且算是真正给了寒门子弟一个高升的机会。其实唐朝科举和宋朝科举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宋朝重文轻武,并且有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论调,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无论是谁都想

  • 董偃和刘嫖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并没有具体记载董偃的死因,只知道他是30岁去世的。不少朋友都会好奇董偃和馆陶公主刘嫖之间的关系,董偃从小长相俊美,后被刘嫖看上,便让董偃在他府上学习读书,实际上两人存在通奸关系。不过当时董偃只有十几岁,而刘嫖已经60多岁了,两人年龄差距相当大,刘嫖真的会对这样一位少年动情吗?刘嫖死后还主动要求

  • 武则天真的去了感业寺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武则天,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咱们国家封建王朝唯一正统的女皇帝,被称之为“千古第一女皇帝”,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惊心动魄。她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纪,历经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四朝,有过丧夫、丧子、丧女之痛,是“五品才人”也是“感业寺尼姑&

  • 诸葛亮为何也不重用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一生可以说都没有受到重用,刘备还在世的时候,赵云就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而刘备死后,诸葛亮同样也没有重用赵云。赵云在很多人心目当中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了,赵云的形象可以用忠肝义胆来形容,而且在三国时期是难得的一个人物,但是为什么始终却得不到重用呢?刘备是如此,诸葛亮对他也是如此,难道是因为赵云自

  • 周瑜是不是心胸狭窄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只是看《三国演义》,可能对周瑜身上的标签就是“心胸狭窄”这四个字,本想和诸葛亮一决高下,最后还被活活气死,只留下一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但历史上真正的周瑜并非如此,他应该不会小气到和诸葛亮斤斤计较,以当时周瑜的地位来看,诸葛亮和他完全不是一个

  • 赵括被围长平两个月,赵王在干什么为何不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作为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和赵国两国之间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战役,赵括战败,也因此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谈,而白起也成为杀神一般的存在。长平之战当中,秦国偷偷换掉了主将,而赵国一方还以为赵括面对的是王龁,却没想到已经换成了白起,赵括面对白起,输得很惨,自己也在战争中身亡,但当时赵括被白起围困在长平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