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业的父亲杨衮是什么人

杨业的父亲杨衮是什么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744 更新时间:2024/1/23 5:40:21

在民间演义中,杨业父亲杨衮是金刀杨会之子,杨家将先人,他从小便展现出了惊人的武艺天赋,年纪轻轻就威震中原。后来面对辽军大举进攻,杨衮率领一众兵马成功击退敌人,但他看出刘知远并非是一位明君,因此拒绝了他的封赏。可以说在民间杨衮被当作是民族英雄看待,不过历史上真正的杨衮和演义中的身份大相径庭,他是辽朝大将,燕云汉人。那有关杨衮的故事就来了解看看吧。

1、杨业之父杨衮

《杨家将演义》是描写北宋时期杨家世代保家卫国的故事,是一曲荡气回肠的主旋律,塑造了杨家将几代精忠报国,出生入死,为御外侮前仆后继,有关杨家将的民间传说以及杨家将的书籍也很多,并且杨家将成了爱国的壮歌,可谓愈演愈烈,弄出许多“传奇”,真羡慕那些有着丰富想像力的人们,完美了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升华成不是历史的历史,臆想的天空,无限的广阔呀。

在诸多演义中,杨业的父亲被称之为杨衮,人称“火山王”,字君爱,杨衮的父亲叫杨会,说杨衮自幼随父习武学习刀法,后又向神枪手夏鲁奇学枪,向飞锤将金良祖学飞锤,得到绝技“走线铜锤”,与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五代名将高行周是结拜兄弟,民间传说有“杨衮大战李存孝”、“五龙二虎逼死王彦章”、“火山王战败辽太宗”等。追溯杨家将的故事,自宋末元初就开始流行,到了元朝,被小说家汇集编纂成册,不断丰富完善,到了清代达到鼎盛。

时值今日,人们还是用演义中的杨家将来当作历史,闹出许多笑话来,令人哭笑不得。如今一些写历史的还拿演义中的杨家将人物津津有味地说“历史”,这有谋财害命之嫌。

留意史料,杨业的父亲根本就不叫杨衮,而是叫杨信,本名杨弘信,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是当地土豪,逢五代乱世,组织了一伙人占据了麟州,自称刺史,面对风云变幻的枭雄并起,总也要找个靠山,当时北汉皇帝刘崇是河东节度使,势力比较大,便把杨业,那时叫杨崇贵(其弟叫杨崇勋),送到太原刘崇处为人质,成了刘崇麾下猛将,为避刘崇之名讳,改名杨重贵,后来又被赐姓刘,名刘继业。

杨信于后周时去世,其子杨崇勋(也叫杨崇训)继任麟州刺史。

在五代末年,叫杨信的武将还有两个,其一,本名杨承信,是沙陀人,杨光远的儿子,曾被辽太宗耶律德光任为平卢节度使,后被后汉隐帝任安州等处节度使,封鲁国公;另一个杨信,本名义,瀛州人,开始是宋太祖赵匡胤手下禆将,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因战功升任铁骑控鹤都指挥使,逐渐升任殿前都指挥使领建武节度,其弟就是与杨延朗(杨六郎)并名的杨嗣。

今天我们看到的演义中的杨业父亲杨衮,其实就是小说家参阅了这三位杨信的事迹而成(自然有一个杨信是杨业的父亲)。

那么,历史上同时代真的有一个杨衮吗?答案是肯定的,千真万确有一个杨衮,不过这个杨衮恰恰是“杨家将”的对头辽国的将领。

2、真实的杨衮

《契丹国志》中对于辽太宗灭后晋所任命的“番将除授职名”中,杨衮被任命为武定节度使,曾奉辽中京留守麻答命令,率兵一千五百人开赴魏州(今河北大名)支援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率部到达刑州(今河北邢台市)助知州事刘铎击败来攻城的郭从义,薛怀德军,进兵至魏州一带,被刘知远大将高行周击败北返,麻答讥讽说:“汝可是刺我拿军饷?”让杨衮内心颇为不平。

后周太祖郭威去世,其养子柴荣继位,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内部文武不服,外面诸强林立,宿敌北汉国主刘崇闻知周太祖郭威病死,大喜,认为是天赐良机,便欲趁柴荣新即位,统治不稳定,联合契丹兵马大举南下,一举推翻后周政权。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二月,刘崇亲率北汉兵马三万,以大将白从晖为行军都部署,大将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杀奔后周边城潞州(今山西长治)。

辽穆宗耶律璟派了杨衮率铁骑一万,前来会合南下,后周眧义节度使李筠派部将穆令均率领步骑两千迎战,自率主力在太平驿(今山西襄垣西)接应。两军在太平驿北相遇,一接战,刘崇先锋张元徽佯败,穆令均不知是计,紧追不舍,率部追杀,遭到北汉伏兵围攻,穆令均战死,后周士卒被杀被俘过千,李筠不敢再战,急忙撤兵回潞州,据城坚守。

周世宗柴荣看到形势危急,决定亲率大军迎敌,却遭到以不倒翁、太师冯道为首的大臣们的竭力反对。

但柴荣抱定必胜的信心,令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领兵切断北汉军后路;河中节度使王彦超自晋州(今山西临汾)东下,夹击刘崇;令,禁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宣徽使向训率军进抵泽州(今山西晋城),自率中军出征。

此时的刘崇没有与李筠在潞州城下纠缠,引军绕过潞州南下,当晚扎营于泽州境内高平(今属山西)以南一带。

次日,两军前哨交锋,稍一触,北汉兵马就开始后退了,露出败像,周世宗柴荣命令全速追击。

于是,后周人马全线压上,一路狂追,便到达巴公原(今山西晋城东北),一下让后周人马傻眼了,只见对面漫山遍野都是敌人,分成三个方队,东面是北汉先锋猛将张无徽,西边是契丹铁骑,统兵的便是杨衮,刘崇亲率中军居中,不由让后周将士大惊失色。

柴荣面无惧色,沉着冷静地命令:白重赟、李重进率军居西,对阵杨衮统领的契丹人马;樊爱能、何徽率军在东,攻击北汉先锋张元徽部;史彦超、向训率领精骑列阵中央,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侍卫亲军护卫自己督战。

3、神秘一生

一场载入史册的恶战一触即发,此时的刘崇仿佛脑子进水了,看到对面后周人马远远少于自己的部队,心头闪过一念,不禁对求来的契丹兵马助战感到无限后悔,于是在马上扬了扬马鞭,神气活现地对众将说:“我只用汉军收拾柴荣,何必用契丹铁骑!今天我不仅要击败周军,还要让契丹人心服!”好狂的口气。

众将听了齐声附和,胜利就在眼前。

杨衮策马到阵前观察了一番,发现后周兵马虽少,也不可轻敌,便来到刘崇面前告诫说:“此乃劲敌也,未可轻敌冒进!”

刘崇自大,不以为然,回答:“两军胜败之势已见,时不可失,杨公不必再言,请驻马登高,看我横扫破敌!”

见刘崇如此狂傲自大,出言不逊,连契丹人都没看在眼里,杨衮内心不高兴,带马回到自己阵中,命令手下看戏,并且最终悄悄带着契丹兵马撤退了。

你悄悄的来,你悄悄的走,杨衮,到底有怎样的来历,一直是个谜,于八公原率兵撤离,从此于史料中消失了。

有人说杨衮契丹名叫耶律敌禄,其父是杨彦询,为后梁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帐下“银枪节效军”统领,杨衮少年起随父军中,为“银枪节效军”中习武差遣。

杨师厚图取辽西之地,以杨衮为霍山(今山西霍州东南三十里)节度使,因功封为霍山郡王等等,这也是杨业之父火山王杨兖的出处。

无论这个杨衮有多少未知之谜,但在五代时期名见史料,是辽太宗任命的武定军节度使,绝对不是一个平庸之辈。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北宋名臣张齐贤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张齐贤是北宋时期非常厉害的一个人物,他是真正的文武双全,既可以率军抗敌,还能辅佐皇帝处理朝政。在军事、外交、政治三大领域,张齐贤都有着卓越的贡献,其才华少有人能比之。今天就准备和大家讲讲有关张齐贤的故事,希望各位可以了解这样一位人物。实际上宋朝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只是对外战绩实在让人感到恨铁不成

  • 战国时韩国为什么那么弱,成为第一个被灭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末期,秦国第一个灭掉的国家就是韩国,而之所以选择韩国,自然是综合了各方面的考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因为,韩国是战国七雄当中最弱的一个国家,如果先从赵国楚国这种大国下手,就算他们再弱也未必能拿下,但韩国却相对来说更轻松。但是,韩国为什么会那么弱,同一时期有那么多强国,韩国为何没有发展起来呢?下面就让

  • 秦灭六国时有什么败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秦灭六国这段历史,很多人都知道,而很多人也都觉得秦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但其实战争的结果不可能永远偏向胜利者,秦国即便实力强大,却也有战败的时候。那么秦国在灭六国的战争中,有过几次是失败的呢?秦军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秦国是如何对敌这些失败呢?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秦军后来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呢?下面

  • 六国灭亡时,各国的君主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也是经历了很多年的奋斗,才最终完成了统一的大业,而战国末期七国称雄,秦国走到了最后,而其他的六个国家都被秦国所灭,那么在面对这六国的君主的时候,他们各自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六国在灭亡的时候,它们的君主最后又是什么结局,是继续活着还是被杀了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

  • 秦国和赵国为什么是世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后期,六雄中唯一还有实力和秦国一争高下的便是赵国,只是决定两国命运的长平一战是以赵国完败告终,此后天下再也无人能阻挡秦国东出的步伐。有种说法称,秦国和赵国原本是同宗,但他们又是世仇,这中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多都是传说,缺乏确凿的证据,不过各位也可以了解看看。秦国和赵国时间

  • 齐国为何不参加合纵,与其他五国有什么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末期,大局势就是山东六国与秦国对抗的历史,而这段历史中,就出现了合纵和连横两种策略,合纵就是让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形成一条统一的战线,阻止秦国东出,而连横就是破解合纵的办法,为秦国结来盟友,瓦解合纵。而原本应该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的六国中,齐国却始终都保持中立,并不参与合纵行动,这是为什么呢?下面

  • 明朝276年间重大事件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会觉得明朝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朝代,一方面是因为明朝有着复杂的特务机构,行事非常神秘;另一方面明朝在276年间发生过不少怪事,令人好奇。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本就是一位颇具传奇的人物,从底层成为一国之君,他的经历堪称奇迹。此后国内还爆发了靖难之役,朱棣等于是推翻正统,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有关明朝的大事

  • 朝秦暮楚背景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出自《鸡肋集·北渚亭赋》,在战国时期,因为秦国和楚国这两个大国时常交战,周边的小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安全,只能时而靠向秦国,时而靠向楚国。当然,哪边国力强大,小国自然会向哪边倾倒。朝秦暮楚的背景故事和一个叫鄀国的小国有关,鄀国身处位置比较特殊,所以这也是鄀国很尴尬的地方,他一时属秦,

  • 吕不韦和李斯谁是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吕不韦和李斯,还挺有意思的两个人了,那么有人要问了,他们2个如果要分个忠奸的话,到底谁才是这个忠臣,谁才是这个奸臣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速度来揭秘试试看啦!一、吕不韦和李斯谁是忠臣吕不韦和李斯相对于当时的秦始皇统一六国

  • 李斯背叛秦始皇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李斯为什么会背叛这个秦始皇了,其实这个问题也还是非常值得讨论讨论的,如果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网友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了,看看这个李斯为什么会背叛这个秦始皇,期待大家一起来分析了!其实李斯背叛秦始皇的核心原因就是:李斯从头到尾只忠于自己,这样的人最容易见利忘义了。1、李斯是一位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