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国灭亡时,各国的君主是什么结局

六国灭亡时,各国的君主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660 更新时间:2024/1/28 10:15:12

秦国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也是经历了很多年的奋斗,才最终完成了统一的大业,而战国末期七国称雄,秦国走到了最后,而其他的六个国家都被秦国所灭,那么在面对这六国的君主的时候,他们各自的结局又是什么样的呢?六国在灭亡的时候,它们的君主最后又是什么结局,是继续活着还是被杀了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韩王安

韩安(? - 前226年),姬姓韩氏,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时期韩国第11任君主,韩桓惠王之子。

公元前230年,秦国大军进攻韩国,韩王安投降,这意味着韩国正式灭亡。在山东六国中,韩国是秦国第一个消灭的诸侯国。通过《大秦赋》这部电视剧,我们可以发现在公元前230年之前,韩国就已经向秦国俯首称臣了。因此,对于秦国来说,消灭韩国也是比较轻松的战役了,尤其是和灭楚、灭赵等战役比起来。在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

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226年,韩国王室后人在故都新郑发动叛乱,秦国出兵平定叛乱。叛乱平定之后,为了根除祸患,将软禁中的韩王安处死。对此,在笔者看来,秦始皇嬴政一开始是不想杀韩王安的,但是,为了能够平定叛乱,避免韩国王室后人再生事端,嬴政也只能痛下杀手。

2、赵王迁

赵王迁(?—前222年之前),亦称赵幽缪王,嬴姓,赵氏,名迁。战国时期赵国最后一位国君(公元前235-前228年在位),赵悼襄王之子,母为赵悼倡后。赵王迁八年(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郭开除掉李牧后,王翦趁机猛攻赵国,大败赵军,杀死赵葱,颜聚逃走,秦军于是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赵王迁被俘虏后,秦王嬴政将他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的深山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赵王迁被俘获后,赵悼襄王的长子——公子嘉逃到代地,继续抵抗秦国。对于公子嘉来说,也被称之为代王。公元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攻灭代国,俘获了代王嘉。代王嘉被虏后,全族被迁至天水,也即同样是流放的结局。

3、魏王假

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魏景湣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国君,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25年在位。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第三月,秦国将军王贲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城,城内死伤无数,魏王投降,魏国灭亡,凡八传,历九君,立国179年。秦灭魏,设其为郡县。对于魏王假的结局来说,《史记》等正史没有给出相关的记载。对此,在笔者看来,很可能和赵王迁一样,魏王假也被秦国流放了。

4、楚王负刍

楚王负刍(公元前265年―?),芈姓,熊氏,名负刍,楚考烈王之子,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228年―公元前223年在位)。公元前228年,负刍的门客杀死楚哀王,负刍自立为楚王。公元前223年,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楚王负刍被俘。和魏王假一样,楚王负刍被秦军俘获后,也没有相关的史料记载了,这自然就属于下落不明的情况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楚王负刍被俘后,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以此继续抵抗秦国大军。但是,仅仅一年后,昌平君芈启和项燕就兵败被杀了。因此,关于楚国最后一位君主的人选,自然出现了一定的争议,也即有人认为楚王负刍是楚国的亡国之君,也有认为昌平君芈启是楚国最后一位楚王。当然,不管怎么样,楚国的抵抗是徒劳无功的。对于王翦率领的秦国大军,还是在公元前222年成功平定了广阔的楚国疆域。在楚国灭亡后,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显然不会有什么变数了。

5、燕王喜

燕王喜(? -前222年),姬姓燕氏,名喜,燕国蓟城(今北京市)人,战国时燕国第43任国君,燕惠王的曾孙。公元前226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未成,这就是历史著名的荆轲刺秦事件。公元前222年,王贲率领秦国大军攻打燕国,燕王喜被秦军俘获,这意味着燕国正式灭亡。对于燕王喜来说,被俘获之后很可能没有被杀害。但是,燕太子丹在此之前,已经丢掉了性命,也即其首级被燕王喜送给了秦始皇嬴政。

6、齐王建

齐王建(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21年),亦称齐废王、齐共王,妫姓,田氏,名建,齐襄王之子,母君王后,战国时期齐国最后一位国君,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21年在位。公元前221年,在其他五国都被消灭后,秦国大军进攻齐国,面对王贲、蒙恬率领的秦军,齐王建听从国相后胜的建议,投降秦国,齐国灭亡。对此,秦始皇嬴政将齐王建软禁起来,不给他供给食物,齐王建最终活活饿死。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山东六国的亡国之君中,齐王建和韩王安一样,最终都没有获得善终的结局,也即都被秦国杀害了。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齐王建归降秦国的情节,增加了离秋劝说的原因。当然,在《史记》等正史上,则没有相关的记载,也即齐王建之所以归降秦国,主要还是因为齐国长期不修战备,根本无力抵挡精锐的秦国大军。不过,比较可惜的是,齐王建放弃抵抗,并没有保全自己的性命。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国和赵国为什么是世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后期,六雄中唯一还有实力和秦国一争高下的便是赵国,只是决定两国命运的长平一战是以赵国完败告终,此后天下再也无人能阻挡秦国东出的步伐。有种说法称,秦国和赵国原本是同宗,但他们又是世仇,这中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多都是传说,缺乏确凿的证据,不过各位也可以了解看看。秦国和赵国时间

  • 齐国为何不参加合纵,与其他五国有什么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末期,大局势就是山东六国与秦国对抗的历史,而这段历史中,就出现了合纵和连横两种策略,合纵就是让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形成一条统一的战线,阻止秦国东出,而连横就是破解合纵的办法,为秦国结来盟友,瓦解合纵。而原本应该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的六国中,齐国却始终都保持中立,并不参与合纵行动,这是为什么呢?下面

  • 明朝276年间重大事件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会觉得明朝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朝代,一方面是因为明朝有着复杂的特务机构,行事非常神秘;另一方面明朝在276年间发生过不少怪事,令人好奇。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本就是一位颇具传奇的人物,从底层成为一国之君,他的经历堪称奇迹。此后国内还爆发了靖难之役,朱棣等于是推翻正统,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有关明朝的大事

  • 朝秦暮楚背景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出自《鸡肋集·北渚亭赋》,在战国时期,因为秦国和楚国这两个大国时常交战,周边的小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安全,只能时而靠向秦国,时而靠向楚国。当然,哪边国力强大,小国自然会向哪边倾倒。朝秦暮楚的背景故事和一个叫鄀国的小国有关,鄀国身处位置比较特殊,所以这也是鄀国很尴尬的地方,他一时属秦,

  • 吕不韦和李斯谁是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吕不韦和李斯,还挺有意思的两个人了,那么有人要问了,他们2个如果要分个忠奸的话,到底谁才是这个忠臣,谁才是这个奸臣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速度来揭秘试试看啦!一、吕不韦和李斯谁是忠臣吕不韦和李斯相对于当时的秦始皇统一六国

  • 李斯背叛秦始皇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李斯为什么会背叛这个秦始皇了,其实这个问题也还是非常值得讨论讨论的,如果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网友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了,看看这个李斯为什么会背叛这个秦始皇,期待大家一起来分析了!其实李斯背叛秦始皇的核心原因就是:李斯从头到尾只忠于自己,这样的人最容易见利忘义了。1、李斯是一位能人

  • 秦始皇为什么没看出赵高的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有人问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那就是这个赵高有多坏大家是知道的吧,很多人看一眼就知道了,但是这么高明的秦始皇为什么看不出赵高的坏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一起来分析揭秘揭秘吧!千古一帝也难管身后事,而且赵高这人智商贼高,秦始皇有的时候也管不过来了

  • 扶苏和蒙恬为什么不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扶苏和这个蒙恬为什么不反抗这个问题其实也还是比较有意思了,其实大家也知道如果当时他们两位反抗的话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个更加不好说了,所以这个也是很有意思的,更多的我们不说了,下面我们来仔细的分析看看!扶苏和蒙恬为什么不反抗核心原因是:一是不会反抗;二是不敢反抗;三是忠贞。1、扶苏一生简介公子扶

  • 朱标镇得住朱棣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朱标如果晚死几年,那靖难之役大概率不会发生,明朝的历史也将就此改变。很多网友喜欢把朱标和朱棣放在一起比较,在朱棣眼中,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根本不是一回事,那朱标能否镇得住朱棣呢?就拿史籍中的记载来看,朱标身为朱元璋长子,他的威信最高,朱棣也难以挑战朱标。而且朱标手中的资源也和朱允炆不同,假如朱标不死,朱

  • 白起知道秦王为什么要赐死他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白起直到临终的那一刻,还是不懂秦王为何要赐死他,说来也是白起的悲哀。在《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白起其实是知道自己恐将命不久矣,长平之战秦王将赵国战俘的处置权交给白起,实际却是让白起将他们全部杀死。白起也因此事对秦王产生看法,加上他准备乘胜追击赵国被拒,此后也是不在打算为秦王出征。其实白起的死跟他性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