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和赵国为什么是世仇

秦国和赵国为什么是世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334 更新时间:2024/3/21 14:12:27

战国后期,六雄中唯一还有实力和秦国一争高下的便是赵国,只是决定两国命运的长平一战是以赵国完败告终,此后天下再也无人能阻挡秦国东出的步伐。有种说法称,秦国和赵国原本是同宗,但他们又是世仇,这中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多都是传说,缺乏确凿的证据,不过各位也可以了解看看。秦国和赵国时间的各种恩怨也是积攒了百年,两国终有一国会被对方灭亡。

秦国和赵国何为是世仇

秦国和赵国是战国后期七个国家最为凶猛的两国,它们真正崛起是战国中后期,秦孝公进行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大,赵武灵王也将赵国带进强国之列,所以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争正式拉开序幕,最著名的当属长平之战,当时秦国坑杀40多万赵军,这才有了两国世仇之说。

秦国和赵国其实是同宗,在舜帝时期,有一位叫大费的人跟随大禹治水,治水成功后,大费得到舜帝的黑色旌旗飘带的奖励,并让大费留在自己身边调教鸟兽,大费深受舜帝的器重,舜帝给他赐姓嬴。

大费的儿子取名叫大廉,大廉玄孙的玄孙中潏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子的后代是秦支,另一个孙子的后代是赵支,所以说秦国和赵国是同一个祖先,两国还一起祭祀过,春秋战国时期,秦赵貌合神离,战国后期,秦国要兼并六国,所以才跟赵国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

《大秦赋》里赵王说跟秦国有世仇,指的是长平之战,那场战役赵国损失相当惨重。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著名战役,凡是学过历史的人都大致了解长平之战的情况。

当秦国在长平攻打赵国,这场战役持续了五个月,最终赵国战败,秦国占领长平,并坑杀了差不多四十五万赵军,赵国经过此次战役后元气大伤,休养生息了很久才缓和过来,可是最后赵国还是被秦国消灭了,而长平之战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歼灭战。

秦赵两国都是嬴姓赵氏吗

秦赵最远古的那一位女姓始祖是没有姓的,叫做“女脩”,传说她是五帝之一颛琐帝的孙女,后来捡了个鸟蛋吞服,然后生子,生下了大业。然后,大业生大费,即伯益,伯益有功于舜帝,得赐“赢”姓。

有了姓之后,赢姓部族就开始发迹了,首先他们进入了“公务员体制”,一脚踏进了国家管理层。经过“舜帝”“夏禹”“殷商”三代之后,赢姓子孙慢慢发达,有的在中国,有的在西戎,最后成为诸侯!伯益的后人,有一位叫做“中潏(jué)”的,就是住在了西部的戎族地区,保卫西部边疆。中潏这个人呢,有点类似于后世东汉“马腾”这样的,他既属于朝廷之官,然而他也是西缰部族中有号召力的首领。中潏,生蜚廉,蜚廉生恶来、季胜。周武王伐纣时,蜚廉受纣王所命,出使北方,回来的时候,纣王已死,而恶来也因为在纣王身效力,被周武王杀死。

蜚廉的另一个儿子季胜,成了周王室的仆从,其后世子孙有一个叫“造父”的,因为善于赶马车,得了周缪王的恩宠,被封于“赵城”。有了封地之后,造父一族,便称为赵氏。而恶来这一支呢?恶来死了之后,他的后代仍然在西戎,到了大骆时,(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天下已经稳定多时,于是申侯便把女儿嫁给了大骆,生下了儿子“成”,此为政治联姻!“成”和“非子”都是大骆的儿子,但成是嫡子,是可以继承大骆的家业的。而“非子”却不能,他不是嫡子,他不能继承大络的家业!因此,非子怀才不遇,很不开心,于是便“离家出走”来到了赵城,自称是“赵氏”。

非子意图是先寻求赵氏的庇护,然后再慢慢寻找机会!果然,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非子在“犬丘”这个地方养马,不知道啥地,竟然有人能“上达天听”,把非子很会养马的事情告诉了周孝王

于是,周孝王便召见了非子,让他在汧(qiān)河、渭河这个地方管理马匹,在非子的努力之下,马匹长得又大又圆,又多又好!周孝王十分看重非子,于是想让非子回去继承大骆的家业,如此一来,君臣相知,西戎可定,边境可安!

但申侯的女儿生的儿子“成”,才是嫡系啊。于是申侯便找了个机会,对周孝王说:“以前呢,我的祖先也是把女儿嫁给了中衍的曾孙胥轩,因此西部边境安宁。现在我又把女儿嫁给了大骆做妻子,这一次联姻,效果也非常好。但要更换继承人,恐怕西部会有动荡,希望天子你考虑一下吧!”

周孝王听完之后,说道,“好吧,以前伯益为舜帝掌管牲蓄,牲蓄繁殖很多,所以获得土地的封赐,受赐姓嬴。现在他的后代,也来到了我这里,那我也分封土地给他做我的附属国吧!”于是,周孝王在不废除“成”作为大骆继承人资格的基础之上,便把秦地封给了非子。拥有了封地之后,秦非子也建立了家业,号为“赢姓秦氏”。并且,出于对于“秦非子”以及西戎的政治考量,周孝王在“赵氏”、“秦氏”之间,还是把“复续嬴氏祀”的权力交给了秦非子。

秦非子拥有祭祀赢姓先祖的权力,号称“秦嬴”,那么秦氏就是赢姓宗族里的“大宗”,这已经毫无疑问!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原则来讲,秦始皇是嬴氏王族里的嫡系,他是不可能被排在“五服之外”的。因此,既然秦国一统天下,秦始皇就应该叫做“赢政”,如果没有统一天下,那也就应该是“赢姓秦氏”,而不是“赢姓赵氏”!

文/李雪展家常事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齐国为何不参加合纵,与其他五国有什么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末期,大局势就是山东六国与秦国对抗的历史,而这段历史中,就出现了合纵和连横两种策略,合纵就是让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形成一条统一的战线,阻止秦国东出,而连横就是破解合纵的办法,为秦国结来盟友,瓦解合纵。而原本应该联合起来对抗秦国的六国中,齐国却始终都保持中立,并不参与合纵行动,这是为什么呢?下面

  • 明朝276年间重大事件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会觉得明朝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朝代,一方面是因为明朝有着复杂的特务机构,行事非常神秘;另一方面明朝在276年间发生过不少怪事,令人好奇。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本就是一位颇具传奇的人物,从底层成为一国之君,他的经历堪称奇迹。此后国内还爆发了靖难之役,朱棣等于是推翻正统,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有关明朝的大事

  • 朝秦暮楚背景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出自《鸡肋集·北渚亭赋》,在战国时期,因为秦国和楚国这两个大国时常交战,周边的小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安全,只能时而靠向秦国,时而靠向楚国。当然,哪边国力强大,小国自然会向哪边倾倒。朝秦暮楚的背景故事和一个叫鄀国的小国有关,鄀国身处位置比较特殊,所以这也是鄀国很尴尬的地方,他一时属秦,

  • 吕不韦和李斯谁是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吕不韦和李斯,还挺有意思的两个人了,那么有人要问了,他们2个如果要分个忠奸的话,到底谁才是这个忠臣,谁才是这个奸臣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速度来揭秘试试看啦!一、吕不韦和李斯谁是忠臣吕不韦和李斯相对于当时的秦始皇统一六国

  • 李斯背叛秦始皇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李斯为什么会背叛这个秦始皇了,其实这个问题也还是非常值得讨论讨论的,如果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网友可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了,看看这个李斯为什么会背叛这个秦始皇,期待大家一起来分析了!其实李斯背叛秦始皇的核心原因就是:李斯从头到尾只忠于自己,这样的人最容易见利忘义了。1、李斯是一位能人

  • 秦始皇为什么没看出赵高的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有人问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那就是这个赵高有多坏大家是知道的吧,很多人看一眼就知道了,但是这么高明的秦始皇为什么看不出赵高的坏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一起来分析揭秘揭秘吧!千古一帝也难管身后事,而且赵高这人智商贼高,秦始皇有的时候也管不过来了

  • 扶苏和蒙恬为什么不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扶苏和这个蒙恬为什么不反抗这个问题其实也还是比较有意思了,其实大家也知道如果当时他们两位反抗的话会有什么结果呢?这个更加不好说了,所以这个也是很有意思的,更多的我们不说了,下面我们来仔细的分析看看!扶苏和蒙恬为什么不反抗核心原因是:一是不会反抗;二是不敢反抗;三是忠贞。1、扶苏一生简介公子扶

  • 朱标镇得住朱棣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朱标如果晚死几年,那靖难之役大概率不会发生,明朝的历史也将就此改变。很多网友喜欢把朱标和朱棣放在一起比较,在朱棣眼中,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根本不是一回事,那朱标能否镇得住朱棣呢?就拿史籍中的记载来看,朱标身为朱元璋长子,他的威信最高,朱棣也难以挑战朱标。而且朱标手中的资源也和朱允炆不同,假如朱标不死,朱

  • 白起知道秦王为什么要赐死他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白起直到临终的那一刻,还是不懂秦王为何要赐死他,说来也是白起的悲哀。在《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白起其实是知道自己恐将命不久矣,长平之战秦王将赵国战俘的处置权交给白起,实际却是让白起将他们全部杀死。白起也因此事对秦王产生看法,加上他准备乘胜追击赵国被拒,此后也是不在打算为秦王出征。其实白起的死跟他性格有

  • 南宋名将吴璘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吴璘是南宋初年名将,如果你对吴璘这个名字感到有些陌生的话,那你应该听说过他的兄长吴玠。吴璘和吴玠两兄弟都是当时的抗金名将,吴璘的军事才能也不输自己的哥哥。和其他我们熟悉的南宋将领不同,吴璘最后结局还算不错,得以善终,并没有像岳飞那样惨遭冤杀。那下面就来跟大家讲讲吴璘这个人物,看看他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