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起为何宁死不打邯郸?是因为长平之战吗?

白起为何宁死不打邯郸?是因为长平之战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659 更新时间:2024/1/22 4:59:39

长平之战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了,而白起也因此成为了后世人心中的“人屠”,且不说这些,赵国因为长平之战而元气大伤,按照一般的理论来说,这时候如果能够趁机灭掉赵国是最好的时机,但是白起却总是装病不肯再带兵去攻打赵国,以至于最终被赐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白起长平之战

秦将白起因“长平之战”名动天下,一役坑杀赵卒40万,被誉为“杀神”,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然而,因为错失了最佳作战时机,白起不愿意再统兵破赵,被秦昭襄王怒而赐死。白起因为被赐死而更加伟大,成就他一生从无败绩的记录。

赵氏孤儿一脉续存到称雄于战国,四战之地的赵国生命力可谓强矣。自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军改之后,赵军的战斗力非常强悍。因此,要攻克赵都邯郸,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而“长平之战”刚结束,秦军具备了这个有利条件。

白起回军平定上党郡全境后,紧接着命令王龁攻下了皮牢,司马梗平定了太原。从两侧对赵国都城形成包围之势,秦军踏破邯郸指日可待。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秦昭襄王却下令白起撤军了。白起不能理解,但又不能不执行命令,只好退兵。

白起心里憋着一口气,交上虎符就称病不朝了。其实也可以理解,白起的职责是研究如何打胜仗不管后勤;而秦昭襄王的工作是要做好军队的后勤支持。“长平之战”时秦昭襄王都已经亲自动员征兵收粮,这一场恶仗也快把秦国的血耗干了。

2、秦王希望白起领兵

战争持续打下去,秦国自己也吃不消了,最重要的是,中原六国也在虎视眈眈。这时,韩、赵两国的说客苏代带着割让韩国的垣雍和赵国的六座城邑的协议,来到秦国求和。秦昭襄王正好顺坡下驴,命令白起撤军,这个决定也只是权宜之计。

一年后,赵国仍没有履行献城的协议,秦国因有了粮食准备伐赵。但白起认为已经错失了最佳的灭赵时机,此时出兵不会有胜算,不宜出兵。秦昭襄王这人刚愎自用,那听得进白起的劝告,既然白起不愿统兵,就命令五大夫王陵统兵出征。

王陵率大军出函谷关,渡过黄河,翻越王屋山,取道上党,直扑邯郸,一路势如破竹。但兵至邯郸城下就卡壳了,五个校尉战死。于是,秦昭襄王不断地增援,添油战术完全无效,王陵屡战屡败。本来也是,赵举国之兵,怎可能轻易被打败呢。

白起也听到了王陵战败的消息,私下里跟人说:“秦王不听我的劝告,执意要伐赵,现在果然失败了。”这话传进了咸阳宫,有点像马后炮,也有点像看笑话,秦昭襄王听到后心里很不舒服。但秦王还是想起用白起,替代王陵在前线统兵。

3、白起为何不愿攻打赵国

白起坚持认为邯郸不容易攻破,且中原的诸侯国怨秦已久,秦军虽破长平,但秦卒也死者过半,国内兵员粮草空虚。出兵远伐他国的都城本身就很难成功,一旦诸侯形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继续称病,不愿统兵出战。

秦、赵两国已经在交战状态,骑虎难下,这时撤兵很肯定是没有面子的事。于是,秦昭襄王下令王龁代替五大夫王陵统军破赵。而这时,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率领几十万大军驰援赵国,王龁的军队在邯郸城下,也被多国联军打败了。

秦昭襄王仍然期望白起奔赴前线,力挽狂澜。于是让范雎去请白起出征,看能说会道的范雎能不能请动白起。秦昭襄王这个安排很不妥,白起本身对范雎就有点意见,当然最主要的是白起已经认定了这仗没得打,于是坚持以生病为由不出战。

前线将士流血流汗,白起躲在后方装病。秦昭襄王一怒之下,下令将其贬为普通士兵,迁到阴密。但这次白起是真的病了,不能动身,拖了有三个月。而前线兵败的战报一封又一封到了咸阳。秦昭襄王更加生气了,勒令白起立即离开咸阳。

4、白起被赐死

白起动身西行,到了杜邮,秦昭襄王派人送来一把剑。本来也是,怎可以让一个活着的名将带着怨气离开咸阳呢?一代名将,没有马革裹尸,却落了个自杀身亡。白起冤吗?抗命不遵,一点都不冤。白起非得要死吗?就算打了败仗也不一定死。

秦昭襄王也很无奈,一次次地请求白起出战,但白起总是称病,不愿为国而战。因此不得不下杀心,背负斩杀良将的恶名。其实白起作为一名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只要应征出战,哪怕是战争失败了,也不会落个被赐死,到底谁错了呢?

“长平之战”刚结束,赵国士气低落;赵军的主力在长平被屠,邯郸布防空虚,因此是攻破邯郸的最好时机。而过了一年,赵国得到休整,军力重新布置,也有时间与诸侯达成联盟协议,这时攻打一个有充分准备的国家都城,结果可想而知。

优秀的军事家,从来都不打没有把握之战,错过了最佳时机,白起也同样没有把握打胜仗。所以,白起装病躲避这场看不到希望的战争。就算被赐死,也不愿背负败兵之将的名声。因此,秦昭襄王赐死了白起,反倒让从无败绩的白起更加伟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辕门射戟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肯定不会对辕门射戟这个典故陌生。吕布靠自己精湛的箭术,平息了一场战争,不过纪灵明明占据兵力上的优势,难道仅凭吕布一人就能让纪灵打退堂鼓?其实辕门射戟最早出自《三国志·吕布传》,演义则是将这个故事进行了改编,纪灵并没有10万大军,而是只有3万。至于辕门射戟的真假,其实各有说法,不过

  • 王阳明假死后为何又决定出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王阳明是明朝大思想家,“阳明心学”的创始人,不过王阳明差一点可能就要和龙场悟道失之交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王阳明的仕途之路并不平顺,他和当时最有权势的大臣刘瑾有矛盾,此后刘瑾打算除掉王阳明。王阳明为了保命,上演了一出假死,算是顺利得到一个隐退的机会。但此举毕竟不

  • 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荆州失守,保住关羽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鼎立的平衡被打破,樊城之战是重要转折点,这场战役不仅导致关羽战死,更重要的是荆州失守。而且此后夷陵之战刘备大败,此后再想夺回荆州已经非常难了,所以只能再次选择和东吴结盟来抵御更加强大的曹魏。那当时刘备要怎么做可以避免荆州失守,还能保住关羽一命呢?我们可以来做一个简单的推演,当然可能会有小伙伴有意

  • 康熙为什么被称为圣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1722年,康熙皇帝病逝,随后雍正成为清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为雍正帝。在雍正皇帝即位之后,在意各位大臣讨论康熙帝庙号的时候,直接一锤定音在太庙奉祀康熙为“圣祖”。至此,清圣祖康熙就成为了继大清开国皇帝太祖努尔哈赤之后的第二个“祖”(准确的说皇太极才是开国

  • 明末换成朱元璋会中兴吗?还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这个问题假设的很有趣,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朱元璋的能力确实很强,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开朝皇帝实力中数一数二的。老朱是穷苦出生做过和尚入过丐帮,最后参加起义也是从基层小兵做起,懂得民间疾苦各方面知识储备足够。并且已经创建锦衣卫制度下到平民上到首辅一切尽在掌握。我们来看崇祯,崇祯皇帝直到自杀前都没有丧失对朝局

  • 朱元璋为什么杀掉李善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来源于楚汉争霸时期大奖韩信因为被萧何所赏识而建功立业,同时也是因为萧何献策才身死暗室之中。萧何是汉高祖刘邦早年的玩伴,从刘邦起义开始就跟随刘邦,一路辅佐刘邦坐上至尊之位。萧何也被刘邦封为功臣第一,在汉朝建立之后出任相国。而明

  • 刘备带走曹操五万大军,曹操为什么还故意放走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演义中,刘备出走还把曹操的五万大军一起带走,但曹操只派了500人追击刘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曹操的此番行动根本就没想把刘备追回来,而是故意放刘备走。令人好奇的是,这些士兵为什么会心甘情愿跟着刘备?这就不得不说说刘备的长处了,刘备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得人心,对百姓来说也是如此。曹操或许深知这点,如果

  • 温庭筠长得丑还花心,为什么鱼玄机会喜欢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鱼玄机这个名字,在古代历史上可以说也是很有名了,古代的出名的女性人物有不少,出名的才女却并不多,但鱼玄机就是其中之一。据说鱼玄机不仅很有才,而且还长得很漂亮,但令人很不解的是,她却对一个长相丑陋,还特别花心的人死心塌地,那就是温庭筠。温庭筠的容貌和他的名字可以说是天壤之别,那鱼玄机究竟喜欢他什么呢?

  • 唐玄宗晚年有多惨,被儿子李亨软禁到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唐玄宗年轻时可谓是意气风发,靠发动唐隆政变成为皇帝,此后还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也被认为是整个唐朝最好的一段时期。但唐玄宗并没有把自己英明的一面延续到晚年,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国力迅速由盛转衰。而唐玄宗还贪恋权利,这也使得他最后只能被迫禅位,被儿子李亨软禁到死。当然,唐玄宗会走到这一步跟他此前的行为有

  • 清王朝在中国的最后一天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地万物自然运行皆有其序,凡事有其因必有其果,对于一国而言亦是如此。得民心者自然长治久安,违逆万物运行之理者自然分崩离析,逐渐覆灭。因此,清王朝的陨落并非毫无缘由,究其本质一切亦在于咎由自取,不得民心所致使。彼时内忧外患,人民流离失所,革命火